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藻酸双酯钠(pss)是一种新的类肝素药物,经动物实验及正常人体验证,具有抗凝血、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及改善微循环作用,并有明显的红细胞解聚能力;抗凝效价约为肝素的1/3,抗凝持续的时间与肝素相同。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朱发现毒副反应。本组共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88例,总有效率为92%,总显效率62.2%,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pss对防治缺血性血管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抗凝治疗的意义.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AECOPD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0 d.2组治疗前及第28天均行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抗凝治疗10 d后评价2组AECOPD治疗效果.结果 第28天,治疗组E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ADL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抗凝治疗10 d后治疗组AECOPD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AECOPD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不但能够提高AECOPD治疗效果,而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背景:至目前为止发表的心肺复苏论文所使用的基本为健康动物,而临床实际情况是在心肺复苏发生之前患者大多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并导致了心室颤动的发生。 目的:实验力图接近临床实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变化,及对其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08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完成。 材料:成年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9只/组。另取1月龄SD大鼠1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两组大鼠均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心肌缺血模型,4周后再次开胸,细胞移植组梗死心肌局部注射PKH26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1 mL(5×106个细胞),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PBS。4周时诱导心室颤动及进行心肺复苏。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2,4周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测量心肺复苏前及心肺复苏后4 h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在心肺复苏 72 h 后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移植后2,4周细胞移植组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 < 0.01)。在心肺复苏前及心肺复苏后4 h内,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心脏指数、左心室收缩压力上升到40 mm Hg(1 mm Hg= 0.133 kPa)时的上升速率、左心室舒张速率、左心室舒张末压均有明显改善(P < 0.01, P <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心肺复苏后可生存至72 h,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 < 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心肌内存在大量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明显改善其心功能、心肺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窒息后心跳骤停法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并于窒息前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啶4μg/kg;分别于大鼠窒息前后行血气分析,心肺复苏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以及海马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窒息后常规复苏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下降(P=0.000)、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0.000);常规复苏组大鼠不同观察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00),右美托咪啶组心肺复苏后24、48和72 h时NDS评分低于常规复苏组(均P=0.000)。与常规复苏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核固缩、核溶解程度明显减轻,存活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水肿改善;神经元无明显脱髓鞘改变,神经血管单元微环境良好。结论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有效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5.
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可行性及最长断流时间;方法建立闭胸式脑局部体外循环,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外静脉回流,60~80min后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手术前后监测各主要脏器的血生化变化,术后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在7只实验猴中,2只未能建立实验模型,5只于术后安全复苏,其中4只术后长期存活;各主要脏器生化指标监测未见显著变化(P>0.05),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结论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60~80min后可安全复苏,各主要脏器功能及神经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30例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心肺复苏成功后即刻使用尼莫地平10mg/d缓慢静滴;对照组50例,心肺复苏成功后未使用尼莫地平。其余治疗方案相同。治疗3d检测2组大脑中动脉血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治疗3d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搏动指数及NIHSS评分均较低,平均血流速度指数较高。结论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未应用尼莫地平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幸存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18例心肺复苏幸存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常规治疗,统计治疗数据,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复苏后第1天、第2天、第4天和第6天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及综合评分分别为2.31±0.24、3.09±0.32、3.75±0.52、4.62±0.65和3.76±0.45;对照组对应得分分别为0.87±0.13、1.54±0.42、2.46±0.63、2.96±0.58和2.74±0.52。结论亚低温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肺复苏后高灌注造成的二次伤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越来越多的CA病人能及时得到救治,恢复自主循环。但出院存活率仅为2%~15%,而40%~50%存活患者遭受永久的认知功能损害[1]。因此,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是否恢复是衡量CPR是否成功的的关键,脑复苏是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也是CPR的最高标准[2]。早期判断CPR脑损伤的程度对后续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NSE、S-100β已成为中枢神经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对CPR后脑损害的程度及预后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本研究对20例CPR后患者的NSE、S-100β蛋白水平在48 h内的变化进行观察评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对脑血流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3-12收治的120例心脏停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心肺复苏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心肺复苏后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脑血流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MCAVs和MCA Vm及PI分别为(74.3±3.5)cm/s、(55.3±1.8)cm/s、(0.7±0.1),对照组分别为(70.2±2.7)cm/s、(51.4±1.3)cm/s、(0.8±0.2),研究组MCAVs和MCAVm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而PI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为(1.3±0.1)分,对照组为(2.5±0.2)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后早期使用尼莫地平,能够较好改善患者脑血液和神经功能状况,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损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症状轻微的进展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2009-01-2013-01符合症状轻微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另外6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组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对于症状轻微的进展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选择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为主的治疗方案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凝治疗急性期进展性桥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进展性桥脑梗死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应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1组及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2组,为抗凝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治疗,为抗血小板聚集组,20例),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ankin修订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1组较实验2组及对照组NIHSS、mR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抗凝治疗后APTT、PT、TT均延长,静滴抗凝治疗比肌内注射抗凝治疗APTT、TT延长更明显。结论静滴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期进展性桥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停搏心肺复苏(CPR)后缺血缺氧性脑病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心肺复苏术后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后,30例(亚低温组)接受亚低温治疗(中心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24h),2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7d后比较2组患者复苏后神经功能良好率和病死率。结果在心肺复苏后第7天,亚低温组患者神经系统转归率23%(7/30)明显高于常规组15%(3/20,P<0.05);亚低温组病死率50%(15/30),常规组为55%(11/20,P>0.05)。结论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提高神经系统转归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对8岁以下儿童电除颤的有效剂量及安全范围尚无统一的规定。 目的: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及人工除颤器与儿童用电极对幼猪室颤模型除颤,进行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猪电除颤体外实验,于2006-10/2007-05在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手术室完成。 材料:2月龄太湖猪30只,体质量7.0~25.0 kg,由常熟畜禽良种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30只幼年太湖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自动体外除颤器组和人工除颤组,每组15只。诱发室颤2 min后分别以自动体外除颤器及人工除颤器50 J除颤,一次电击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不复律的动物以70 J电击后联用心肺复苏。除颤后不同时间做血气分析、电解质及心肌酶谱检查、超声波心功能测定和神经学打分,72 h后处死作大体解剖。 主要观察指标:动态监测整个实验过程动物心电图、血压、呼吸、体温等,检查除颤前后动物的超声心动图、血气、电解质、神经行为学打分以及大体解剖。 结果:两组动物50 J一次电击后立即给与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达86.7%;部分猪放电除颤后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并在几分钟内回到基线;两组动物除颤成功后心脏射血分数、左心室面积变化分数3.0~4.0 h内均显著降低(P < 0.05),72 h恢复正常;血液分析各项指标与试验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复苏后神经行为和大体解剖未见异常。 结论:应用成人双相波自动体外除颤器联用具备能量衰减配件的儿童专用电极,对7~25 kg的幼猪室颤模型取得了较满意的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无严重副作用。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9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 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凝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6000U,皮下注射,2次/d;治疗组在抗凝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苷针500mL静滴,1次/d,连用14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观察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抗凝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与抗凝组、对照组(P<0.05或P<0.01);抗凝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量抗凝联合扩容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细胞替代策略基于这样一个思想,即移植的细胞可以重建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传导,尽管该病呈慢性进展过程并累及大脑的其他部位和功能,但是重建的神经环路至少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维持一定的神经功能.20年以前的实验业已证明在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移植富含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胚胎中脑组织可以促进发生退变的纹状体内神经再生并促使某些神经功能改善.更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移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表现出内源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特征--重建退变的纹状体、释放多巴胺并与宿主神经元建立有效的突触联系,而且能接受宿主的传入冲动.移植后的神经再生可以部分(并非全部)改善啮齿类动物和猴的多巴胺缺失症状.  相似文献   

18.
<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本实验从细胞替代、旁分泌脑源性生长因子和促进突触再生的角度,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fem celle,NSCS)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可能机制。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动物的饲养和后续所有相关实验程序均经郑州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SD大鼠由河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评价低分子肝素对进展型脑卒中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108例接受低分子肝素0.4ml12小时1次腹部皮下注射。神经功能评分根据脑卒中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评分,对每位患入院时,治疗后3、7、10天进行评分。第10天做头部CT比较治疗前后梗塞灶大小。结果:抗凝治疗10天后有效率为94.4%,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性差异。所有病例于入院后第10天复查头部CT均未见出血。监测PLT,BT.CT,及纤维蛋白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卒中是有效的,如严格掌握适应症,该疗法相对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94例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巴曲酶,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2组基础治疗相同,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d评价神经功能. 结果治疗组15d后总有效率96.2%,明显优于对照组73.8%,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控制血栓形成,控制病情进展,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且较安全,无1例继发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