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全部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病人均行MSCT螺旋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T)、最大强度投影(MIP)、CT仿真内镜成像(CTVE)。结果:异物位于气管内4例,右主支气管14例,右中间段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可靠、安全、定位准确、诊断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模拟腰椎管狭窄外科手术术式的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应用MSCT对37例腰椎管狭窄的病例,图像传送至图像工作站,完成腰椎三维重建,并模拟手术的术式.结果MSCT三维重建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三维图像,所模拟的手术术式均得到手术的印证.结论MSCT三维影像对临床骨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支气管镜证实气管支气管异物共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阴影显示(SDD)和仿真内窥镜(CTVB)技术。结果 32例支气管异物中,异物在气管5例,右主支气管16例,右下叶支气管3例,左主支气8例。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准确、直观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阻塞程度,这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重建触发单位对MS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触发单位(%-百分比法和ms-固定时间法)对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的12例CT检查过程中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没有早搏等严重心律不齐,但采用固定时间法重建冠脉有运动伪影的患者,在原始扫描数据基础上每位患者再分别经百分比法和固定时间法重建,以右冠状动脉作为对比参照,辅以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比较两种不同重建方法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在12例病人中,4例在固定时间法基础上再采用百分比法重建后图像质量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余8例经2种方法重建的图像质量基本相同。结论当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并且没有早搏等心律不齐的病人,采用百分比法重建有助于消除或减少图像的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陕西省渭南市第一医院70例有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样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MSCT影像资料,患者MSCT肺窗显示病灶直径≤2cm,磨玻璃部分50%,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病灶性质划分,观察不同病灶性质(大小、形态、类型、内部、边缘、周围及邻近组织结构、病灶与支气管的关系)患者MSCT结合MPR技术影像学的资料,分析MSCT结合MPR技术在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中的价值。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浸润性腺癌26例,浸润前病变21例,良性病变23例。浸润性腺癌、浸润前病变和良性病变的病灶类型、病灶位置、病灶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病灶边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纠集征和支气管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准,MSCT结合MPR技术诊断浸润性腺癌的准确率为96.15%,诊断浸润前病变的准确率为90.48%。结论 MSCT结合MPR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不同磨玻璃密度结节病灶特征,在诊断浸润性腺癌、浸润前病变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诊断气管、支气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支气管镜证实的气管癌、肺癌及支气管内膜结核38例,均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行MPR重建,MPR能准确显示病灶与支气管的关系.结果:清楚显示病变的纵向范围及狭窄后的形态,尤其横断位CT不易发现的轻度狭窄.中央型肺癌表现支气管管壁增厚的厚度较支气管内膜结核明显,长度较支气管内膜结核短.狭窄后的形态中心型肺癌较光整,支气管内膜结核锯齿状较多.结论:MPR能够有效地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其有助于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MPR)、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寰枢椎外伤后的病例32例,行MSCT扫描并行MPR、SSD后处理,所获图像与其X线片、常规轴位CT扫描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可:(1)对于外伤后病情不适合拍平片者,MSCT能快速、准确地明确骨折、脱位的有无及其类型;(2)MSCT轴位扫描结合MPR能排除因平片结构重叠漏诊的骨折以及平片不易发现的隐匿骨折;(3)MPR对椎体发生的常规轴位扫描易漏诊的水平型骨折线能明确诊断;(4)对于没有骨折的寰枢关节半脱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结论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较X线片及常规轴位CT扫描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在临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9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均给予入选者MSCT肺动脉成像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肺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肺动脉成像及MRI对栓塞部位、间接征象的检出率及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与扫描时间。结果 MS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发生部位总检出率为96. 10%(74/77),高于MRI检出率[87. 01%(67/77)]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种检查方法对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及胸腔积液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 MSCT肺动脉成像对肺段梗死检出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MSCT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等级评分高于MRI,且扫描时间短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MRI检查相较而言,MSCT肺动脉成像可准确判断肺栓塞的发生部位,图像清晰,且扫描时间较短,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小儿气管异物中应用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2月徐州市儿童医院诊断的80例小儿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患者行螺旋CT检查,进行三维重组及仿真内窥镜技术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三维重组的内容包括了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及容积再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胰源性门静脉系节段性阻塞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行MSCT胰腺常规增强扫描、并门静脉血管成像(MSCTP)显示胰腺疾病伴有门静脉系节段性阻塞的32例患者。结果显示孤立性脾静脉阻塞23例,其中脾静脉全段闭塞17例,节段狭窄、中断闭塞5例,脾静脉血栓1例。非孤立性脾静脉阻塞9例,其中PV—SV—SMV汇合部中断闭塞6例,近汇合部PV主干合并SMV狭窄、闭塞3例;伴有增粗扭曲的侧支循环静脉30例,合并区域性门静脉高压6例。结论MSCTP可更直观的显示:胰腺病变对门静脉系血管的侵犯所致节段性阻塞的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检测支气管动脉(BA)的走形、特征及变异,观察分析BA与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及肺癌的供血特点.方法 将119例患者按疾病的不同分为4组:正常组(16例)、慢性感染组(21例)、肺结核组(20例)和肺癌组(62例).肺癌组根据病理及其在肺内的位置又分为4个亚组(1例肝癌肺转移除外):左侧中央型肺癌组(16例)、右侧中央型肺癌组(28例)、左侧周围型肺癌组(7例)及右侧周围型肺癌组(10例).均使用GEBright speed 16层CT增强扫描,通过GE Avantage Workstation 4.4后处理工作站对薄层图像进行观察和后处理.对各组BA直径进行组内和组间的统计学分析,对患侧BA直径与肺部肿块的直径进行Personl和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 119例患者中BA为左1支右1支101例(84.9%),左1支右2支8例(6.7%),左2支右1支9例(7.5%),左3支右1支1例(0.8%).左侧共检出支气管动脉130支,右侧共检出支气管动脉127支.正常组、慢性感染组及肺结核组两侧BA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右侧中央型肺癌组及右侧周围型肺癌组患侧BA直径大于对侧BA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侧周围型肺癌组两侧BA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中央型肺癌组、左侧周围型肺癌组肺癌侧BA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左侧BA直径(均P<0.01).右侧中央型肺癌组、右侧周围型肺癌组肺癌侧BA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右侧BA直径(均P<0.01).Personl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中央型肺癌组患侧BA直径与肿块直径呈正相关(r=0.342,P<0.05),周围型肺癌患侧BA直径与肿块直径无相关性(r=-0.026,P>0.05).结论 MSCT支气管动脉成像安全、无创、快速,通过后处理技术可较好地显示BA,能较好地观察肺内疾病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提供依据.BA参与了中央型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SPN患者60例,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36例(良性结节)和恶性组24例(恶性结节),对比两组显示的灌注参数、形态特征;对比不同后处理重建技术评分;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MS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SPN的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大于恶性组患者,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明显小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钙化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以及胸膜凹陷征比例均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联合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SPN的准确率为93.33%,Kappa值为0.859。结论 MSCT联合后处理重建技术可判断SPN性质,对于诊断SPN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技术对肺癌支气管动脉的显示,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L1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进行分析研究,比较L1R1型肺癌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开口直径,走形方向的差异,了解其左右支气管动脉的特点,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或灌注栓塞治疗肺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113例L1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的MSCTA图像进行详细观察分析,比较其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在开口位置,走形方向,开口直径的差异。结果L1R1型肺癌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走形方向,开口直径存在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技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L1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解剖信息,为经支气管动脉进行灌注化疗或灌注栓塞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SCT和MR三维快速场回波(3D-TFE)序列诊断儿童双侧气管性支气管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双侧气管性支气管患儿的胸部MSCT或MRI资料。对10例MSCT图像采用最小密度投影技术进行气道重建;对4例采用MR 3D-TFE序列扫描获得气道图像,并以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气道。根据MSCT或MRI将患儿分为标准型(双侧气管性支气管均从气管隆嵴上方发出)、临界型(双侧气管性支气管均从气管隆嵴起始部发出)和混合型(双侧气管性支气管从不同位置发出),分析图像特点及合并心脏畸形。结果 MSCT和MR 3D-TFE序列均可清晰显示双侧气管性支气管。14例中,标准型8例(8/14,57.14%),临界型5例(5/14,35.71%),混合型1例(1/14,7.14%)。14例(14/14,100%)患儿均合并无脾综合征。较高发的合并心脏畸形包括共同房室通道(12/14,85.71%)、肺动脉狭窄(11/14,78.57%)和永存左上腔静脉(11/14,78.57%)。结论 MSCT和MR 3D-TFE序列对双侧气管性支气管有良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MSCT气道重建诊断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气道重建对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TB)的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TB患儿的多层螺旋CT原始轴位图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图,气道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重建(VR)及仿真支气管内镜(VB).结果 根据异常支气管的起源位置与正常两肺上叶支气管的关系将其分为7型,本组63例共有TB 69个,Ⅰ型33例,Ⅱ型21例,Ⅲ型3例,Ⅰ型合并Ⅲ型4例,Ⅱ型合并Ⅵ型2例,未见Ⅳ、Ⅴ、Ⅶ型.结论 MSCT气道重建不仅可明确小儿TB的诊断及分型,且可显示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伴发症,是TB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在小儿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收治的气管异物患儿100例,采用X线及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小儿气管异物检查的准确率及患儿家属对这2种检查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与X线检查比较,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检查准确率、患儿家属对其的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小儿气管异物采用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进行检查,有利于提高患儿气管异物的检出率,且容易被患儿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T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TO好发于成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及主支气管前壁和侧壁多发质硬的结节突向管腔,后壁通常不受累。根据胸部CT及支气管镜下特征性改变可诊断TO。组织病理活检可见气道黏膜下骨性或软骨性结节形成,结节常可继发钙化。目前尚无针对TO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少数导致气道重度狭窄的患者可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TO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较好,胸部CT、支气管镜有特征性改变,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在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诊断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的50例疑似HE患者,全部受试者接受MRI、MSCT检查,最终参照临床综合诊断结果,评价MRI、MSCT、MRI+MSCT的诊断情况、影像学表现。结果:50例疑似HE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35例,MRI+MSCT准确度(86.00%)、敏感度(88.57%)、特异度(80.00%)、阳性预测值(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为(91.18%)、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为(75.00%),均高于MRI(52.00%、60.00%、33.33%、67.74%、26.32%)、MSCT(50.00%、57.14%、33.33%、66.67%、25.00%),P<0.05。结论:MRI+MSCT能够有效诊断HE,诊断效能较高,能够为临床确诊HE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取肝性脑病患者71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MRI、多层螺旋CT检测,对比肝性脑病不同分级患者门静脉系各血管直径,比较MR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肝性脑病结果。结果肝性脑病Ⅲ级患者肝内门静脉右支、肝内门静脉左支、脾静脉、胃左静脉直径均大于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肝性脑病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性脑病病情程度,可有效提高肝性脑病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可为肝性脑病临床控制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