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牙槽突裂畸形的植骨修复与正畸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选择行腭裂牙槽突裂修复的32例病例,重点探讨植骨修复手术与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关系,从方法、适应症、效果评价等方面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①为提高治疗效果,有条件的患者均应行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②从牙正畸角度分析,植骨修复的最佳年龄应在9~11岁。③此年龄段的供骨区以骼骨髓质骨最好、利于牙齿萌出。④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正畸手段。⑤正畸治疗的时间应在术前或术后半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牙槽突裂是伴发于唇腭裂的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性疾病.为消除牙槽突裂患者的口鼻瘘,使裂隙区以及裂隙两侧的牙齿能正常萌出并能获得良好的牙周附着,这类患者常常需要作二期骨移植.传统的取自患者自身新鲜骨的骨移植修复,虽能较好地修复牙槽突裂,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受供区取骨量的限制和骨移植后随着患者的生长和植骨区植入骨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牙槽突裂是唇、腭裂常见的伴发畸形,并造成口腔形态和功能异常以及面部整体发育不协调。早期修复牙槽突畸形,恢复上颌骨骨性结构的完整和连续性,有助于恢复口腔正常形态和功能,利于面中、下部骨性支架的生长发育,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近3年来作者在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同时进行牙槽突一期植骨修复术(简称同期手术),近期效果满意,并对此进行讨论。1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997年5月~199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颁面外科唇腭裂治疗科进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者中选择26例行牙槽突裂同期植骨修复术,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6月~16岁,平均5.2岁。26例均合并有牙槽突裂,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牙CT评价正畸牙移入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区后牙槽骨的形态变化。方法对3位牙槽突裂患者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行牙槽突裂裂隙区的三维牙CT检查,分析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正畸牙可以顺利移入植入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牙槽骨会随正畸牙的移动发生塑形改变,而不仅仅是牙齿在牙槽骨内的移动。结论牙槽突裂植骨及正畸治疗有益于重建牙弓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牙槽突裂是位于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处的骨缺损,常发生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由于先天性裂隙、早期手术治疗所致瘢痕挛缩及唇肌压迫等原因,患者多并发严重的上颌骨横向发育障碍。牙槽突植骨术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步骤,是修补上颌骨裂隙和矫正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有效手段。众多临床实践及研究发现,正畸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牙槽突植骨术的成功率及预后效果密不可分,同时,牙槽突裂的裂隙特点对牙槽突植骨术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就牙槽突裂的裂隙特点与正畸治疗时机对牙槽突植骨术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唇腭裂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实验研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唇腭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发育畸形,其国内的发病率约为0.82‰~1.6‰。由于唇腭裂患者先天的颌面部发育缺陷及手术创伤的影响,常形成牙颌面畸形。据唇腭裂术后统计,其错殆畸形的患病率为97%。随着对唇腭裂先天畸形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唇腭裂的治疗已发展成为由多学科共同合作的综合序列治疗,大大提高了对唇腭裂患者形态和功能的治疗效果。而序列治疗中,牙槽突裂植骨和正畸治疗对于唇腭裂患者的功能和美观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牙槽突裂植骨术与上颌尖牙或侧切牙的萌出、上颌骨扩  相似文献   

7.
颏部取骨牙槽突裂修复术7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颏部取皮质骨于唇腭裂伴齿槽裂整复术中同期植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78例唇腭裂伴齿槽突裂患者整复术中,同期自下颌骨颏骨取骨植入牙槽突裂隙。结果 78例术后均一期愈合,容貌有较大改观。结论 该方法成功地恢复了上颌牙槽骨弓的连续性,保证了颌骨的稳定性,有利于上颌牙齿的正常萌出,促进了上颌骨的发育,同时矫正了患侧鼻底及上唇塌陷畸形,为正畸治疗打下基础,是唇腭裂序列治疗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单侧唇裂结合单纯牙槽突裂二期牙槽植骨与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二期牙槽突植骨的长期疗效.方法40例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19男,21女),手术进行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3.8岁,年龄范围8至33岁.根据牙槽植骨手术时裂隙尖牙萌出与否将患者分为尖牙萌出组和尖牙未萌出组尖牙萌出组24例;尖牙未萌出组16例.骨瓣材料采用髂骨松质骨.术前及术后拍摄上颌前部咬合片,术后观察期为1至8年,平均2.4年.以Bergland标准评价裂隙部位的牙槽骨高度.结果尖牙萌出组牙槽突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为96%;尖牙未萌出组牙槽突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为94%.两组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二期牙槽植骨的疗效很好,尖牙萌出与否不是影响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牙槽突植骨临床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牙槽突裂植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先天性唇腭裂的治疗已由早期单纯关闭唇腭裂隙发展到序列治疗。它包括正畸治疗、矫形修复、牙槽骨缺损修复、正颌外科治疗。以及耳鼻喉科治疗及语音训练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牙槽突裂植骨术是其序列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恢复上  相似文献   

10.
牙槽突裂骨移植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槽突裂骨移植是口腔颌面部裂隙畸形重建的重要步骤。初期肋骨移植能使上颌骨连续,消除口鼻腔瘘,不影响面中部发育,有助于防止双侧唇裂上颌骨节段性塌陷。二期髂骨移植成功率高,能稳定地产生小梁骨,恢复上颌骨连续性,提供正畸支持。牙槽突植骨能否产生足够的牙槽骨支持后期的正畸治疗,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牙槽突裂骨移植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吸收性胶原生物膜应用于齿槽裂植骨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2009年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单侧齿槽裂患者108例,年龄9 ~ 13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单纯应用髂骨松质骨行植骨修复,试验组48例应用髂骨松质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覆盖行植骨修复。术后1周及3、6、12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    试验组植骨成活率和临床成功率(97.9%、79.2%)高于对照组(86.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自体髂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联合应用于齿槽裂植骨修复中,可有效提高植骨成功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好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牙槽突裂植入骨的来源,认为自体骨如髂骨仍是最佳材料。有研究应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小牛骨粉及生物胶原膜、组织工程成骨材料修复牙槽突裂取得一定效果。术前适当的正畸治疗对于部分牙槽突裂患者相当重要,术后正畸也必不可少。影响牙槽突裂移植骨成活率的原因较多,包括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技巧等。应用三维CT评价牙槽突裂植骨较以往的牙片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植骨术前后的正畸治疗对象、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本组20例唇腭裂患者分别于植骨术前05~1年采用方丝弓、细丝弓固定矫治器或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增加上颌扩弓装置。结果经正畸治疗后,上颌牙齿排列整齐,牙齿扭转得到纠正,牙弓形态正常,裂区两侧倾斜牙齿扶正,为植骨提供了良好的间隙。20例植骨手术均成功,伤口I期愈合,骨密度正常。结论牙槽突植骨术前后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畸治疗为顺利进行植骨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使唇腭裂患者的牙形态及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牙槽突裂修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2016年收治的41例牙槽突裂患者,从手术切口、植骨床制备、取骨、植骨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进,总结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2.8%;术后随访6~12个月,无明显供骨区并发症.结论:微创制取的条块状髂骨松质骨块成骨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植骨床应用“Z”瓣,可提高成骨效果,降低术后植骨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正畸牙移人后牙槽突裂植骨区内Trap、Rankl、Runx2的表达,研究正畸牙移人对牙槽突裂植骨区骨改建的生物学影响。方法:选用12只8周龄SD雄性大鼠,制备正畸牙移入牙槽突裂植骨区的动物模型,加力前及加力1、3、5d后处死动物取材.进行H—E染色,检测裂隙区骨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ap、Rankl、Runx2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Trap在早、中期升高,Rankl在早期升高,Runx2在晚期升高。结论:正畸牙移入加强了植入骨的骨重建,诱导了破骨和以后的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鼻外形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单侧牙槽突裂植骨手术前后鼻外形的变化,评价牙槽突裂植骨术在鼻畸形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人体学测量25例单侧牙槽突裂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6个月的外鼻形态,主要测量指标为健、患侧鼻孔宽度和高度,鼻翼基底宽度及两侧鼻翼基底连线与内眦连线的夹角,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测得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5例患者行牙槽突裂植骨手术后患侧鼻孔宽度为(11.61±2.18)mm,大于术前的(10.28±1.83)mm;高度为(4.52±1.19)mm,小于术前的(5.81±1.18)mm;患侧鼻翼基底均高于术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随访6个月后,虽形态有向术前回复的倾向,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鼻翼基底的变化是植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适量的超充填可弥补术后骨质吸收,为以后的鼻畸形整复提供一个对称的基底。牙槽突裂植骨后,鼻孔宽度和高度均有变化,故不主张在牙槽突裂植骨同期或之前行鼻畸形整复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唇腭裂伴牙槽突裂的上颌骨牙列矫正,常存在牙槽突裂隙区牙槽骨塌陷、牙龈高位、植入骨吸收等不理想状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探讨上颌骨牙列矫治的治疗程序.方法:8例单侧牙槽突裂患者,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同期行尖牙骨皮质切开,术后以正畸方法快速将尖牙向颌方、唇向移动,牙根移入植骨区.术前、术后1周、尖牙正轴完成后拍摄曲面体层片、尖牙根尖片、上颌咬合片和尖牙区照片,比较治疗前后尖牙区植骨量、尖牙牙根吸收程度和松动度变化;测量裂隙侧尖牙和邻牙之间的龈缘高度差和牙根之间的夹角,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评价植骨效果以及尖牙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牙槽突裂植入骨高度均位于相邻牙牙根长度的1/2以上;裂隙侧尖牙牙根与邻牙牙根基本平行,牙根吸收均<2mm,龈缘高度较治疗前改建良好.结论:该治疗程序具有较强优势,在一次手术的基础上,使尖牙安全、有效进入裂隙区,保证了植入骨的丰满度和高度,重建了正常龈缘.  相似文献   

18.
术前正畸对完全性唇腭裂牙槽突植骨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牙槽突植骨术前正畸治疗对于完全性唇腭裂牙槽突植骨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牙弓狭窄、上颌前牙舌倾或扭转 ,可以伴有前牙反 \ ,牙槽突植骨手术不易进行的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16例 ,男 9例 ,女 7例。其中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10例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 6例 ,共有裂隙 2 2侧 ,患者年龄 8~ 2 2岁。在牙槽突植骨前进行正畸治疗 ,植骨术后定期拍摄上颌体腔片或上颌前部咬合片 ,观察植骨疗效 ,手术后观察期为 0 5~ 4年。牙槽骨高度的评价采用Bergland标准进行。结果 术前正畸 ,特别是通过开展狭窄的上牙弓 ,能够使因存在错畸形而不易进行牙槽突植骨的唇腭裂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牙槽突植骨的临床成功率达 86 %。结论 对于上牙弓狭窄 ,错畸形严重的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应该在植骨手术前进行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机选择5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其中男性31人,女性21人,牙槽突植骨手术进行时,病人的年龄范围9至26岁,平均年龄15.2岁。方法在牙槽突植骨手术后对病人定期随访并拍摄上颌前部咬合片和上颌体腔片。分析上述两种X线片在评价牙槽裂隙部位牙槽骨高度的作用时,使用同一天拍摄的上颌体腔片和上颌前部咬合片。拍摄所分析的X线片时,裂隙侧尖牙已经萌出。评价标准采用1986年Bergland等所提出的临床分级方法进行。每种X线片分别进行两次评价,两次评价间间隔一周。结果上颌前部咬合片和上颌体腔片在评价牙槽突植骨部位的牙槽骨高度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结论正畸治疗前判断牙槽突高度时,既可以选择上颌体腔片也可以选择上颌前部咬合片。  相似文献   

20.
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的修复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牙槽突裂修复的历史、修复时间、植骨材料的选择、植骨效果及与正畸治疗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对牙槽突裂植骨的评价和正畸治疗的新方法进行分析,对牙槽突裂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