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发生于直肠与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中医将其纳入“泄泻”“腹痛”“肠风”等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UC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属于消化系统的一种难于诊治与护理的疑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类原因不明的特发性、持续性的炎症性肠病,以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反复发作难愈,持续的炎症反应刺激肠黏膜导致肠道纤维化乃至癌变。中医认为UC病因离不开热邪。清热方药在治疗UC上具有疗效确定、不良反应轻等诸多优点,在临床运用极为广泛。既往基于UC慢性炎症及易于癌变的特点研究了诸多相关信号通路,控制“炎癌转化”亦是目前治疗UC的临床新途径、新方法。近些年关于清热方药干预UC的实验愈发增多,本文旨在总结清热方药从“炎癌转化”角度探讨UC治疗的6条通路,即TLR4/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6/JAK2/STAT3信号通路、Nrf2/NQO1信号通路、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UC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及相关致死、致残率持续上升,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负担。明确UC发病机制对疾病预防、疾病行为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及新药研发等至关重要。目前,多数西方学者认为遗传易感性、环境、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UC的发生。中医则强调“五脏一体”,认为UC的发病与脾肺肝肾功能失调有关。本文将重点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中西医病机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关联性,为临床诊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一开始,临床医师就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对于UC的内科治疗而言,应认真排除各种“有因可查”的结肠炎,对疑诊病例可按本病治疗,其目的在于诱导疾病症状、黏膜炎症的缓解,维持疾病保持缓解状态,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一旦确诊为UC,应立即对病变部位、范围以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这决定着临床医师选取何种治疗方式,另外还需要对UC患者的肠外表现、健康情况、生活质量进行判断[2]。对活动性UC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复发。1对活动性UC的治疗1·1轻~中度远端结肠炎远端结肠炎是指病…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免疫介导的胃肠道炎性疾病。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UC即将或已进入“发病率加速、复合流行”阶段,尽早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进行病情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RUC以药物治疗为主,虽然药物种类增多,但仍未改变结肠切除率,当药物无法改善患者症状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本文就RUC诊断和外科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分型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症性肠病。中医学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名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类似于中医之“肠游”、“痢疾”、“泄泻”和“腹痛”范畴。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指出:“凡痢,口里生疮,则肠间也有疮也。”此乃中医学对UC口腔并发症最早之描述。  相似文献   

7.
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协宁 《胃肠病学》2004,9(5):304-305
我国对中度活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以下简称溃结或UC)的治疗迄今尚未规范化,一般以5-氨基水杨酸(5-ASA)或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首选药物,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治疗方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笔者应用口服泼尼松 硫唑嘌呤 中药溃结方三联疗法治疗UC患者.并进行前瞻性观察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不容忽视的一类少见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23岁年轻男性,因“腹痛、黏液脓血便伴头痛、发热、呕吐”入院的病例。头颅静脉磁共振扫描(MRV)显示上矢状窦及右侧横窦局部血栓形成,诊断为重度UC伴CVST。积极治疗UC的同时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患者症状好转。随访8个月患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溃疡性结肠炎(UC)认识的深入、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制剂等新药的研发与应用,各类共识指南对于UC的疾病评估、治疗方案和治疗目标等建议进行了调整与完善。本文从我国UC诊断现状、治疗目标的变化、生物制剂及传统药物的应用和急重症UC处理等方面对UC的诊治作一论述,以期对未来临床实践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0.
精神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日益被重视,而“心胃相关”理论强调心神对胃肠的调摄作用,可以指导UC辨治。本文从“心胃相关”理论出发,认为UC的发病除涉及肝脾肾等脏之外,还与心密切相关,心用失调,心神不宁,肠失君命为重要病机之一;临证宁心、清心、养心因证而施,辅以温通心阳、疏肝解郁、活血通脉、清利湿热诸法;顾护脾胃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关于丹参注射液治疗UC的报道尚不多见。本试验通过对UC活动期患者36例进行T细胞亚群和胃肠神经肽检测,旨在探讨UC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同时分析丹参注射液治疗UC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的维持缓解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缓解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累及结、直肠黏膜或黏膜下层.虽然UC严重患者在行全结肠切除术后,可得到彻底治愈,但目前尚无彻底治愈UC的药物疗法.因此,初发活动性UC患者在第一阶段诱导缓解有效后,应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维持缓解治疗,即治疗应顺序进行,先治疗急性与活动性病变,后进行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1现在对传统治疗药物的评价和应用 1.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及激素这两类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仍具核心的主力地位。对于轻~中度UC,无论诱导缓解或维持缓解,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效果肯定、安全、耐受性良好,现仍为首选的一线药物。有资料分析表明,对远端UC,局部给予氨基水杨酸(5-ASA)是最佳方法,效果较口服为佳。不含磺胺的新型5-ASA(美沙拉嗪、奥沙拉嗪、Balsalazide)较之柳氮磺胺吡啶(SASP)更易被耐受,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有大量证据表明患者基因型、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UC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UC的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目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对疾病活动期的快速诱导缓解和缓解期的长期维持,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近20年UC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一些患者对传统治疗手段不反应或反应不完全,所以对UC的治疗手段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对UC的内科治疗手段主要有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辅助的中草药、抗生素、益生菌,近年新开展的干细胞移植、粪菌移植、CO灌肠等治疗手段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UC近年来内科治疗手段的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并可向全结肠蔓延,呈反复交替发作和缓解的特点,因此,治疗目的是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避免疾病活动和复发.在临床上,早期的治疗目标是以临床症状消失为标志的“临床缓解”,近年来治疗目标提升为“黏膜愈合(mucosalhealing)”.但即使黏膜愈合了,UC患者的肠道黏膜仍然存在持续的低度炎性反应,必须重视这种低度炎性反应对UC整个病程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于顽固性的、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无效的UC患者,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常常有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其不良反应,直接导致结肠切除甚至死亡.近年来,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治疗UC显示出良好前景,此文就靶向肿瘤坏死因子治疗UC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内科治疗范畴,但有20%~3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需手术治疗.现就UC外科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属于中医学之“肠癖”、“久泻”、“休息痢”范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凡痢,口里生疮,则肠间也有疮也。”此乃祖国医学对UC口腔并发症的最早描述。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自身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中医学则认为本病乃脾肾虚弱,纳化腐熟无能,气机升降失调和湿、热、淤、毒雍滞大肠,大肠传导失职所致。前者为本,后者为标。  相似文献   

19.
康颖  郑萍 《胃肠病学》2013,18(6):363-367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性肠病,目前预测糖皮质激素(GCS)治疗无效或依赖的因素尚不一致。目的:探讨GCS无效或依赖U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UC的住院患者资料,根据对GCS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难治组(GCS无效或依赖)。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修正的Truelove-Witts评分,并分析难治组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和效果。结果:共纳入146例UC患者,50例(34.2%)患者使用过GCS治疗,其中难治组15例,有效组35例。难治组和有效组病变部位、实验室指标(WBC、Hb、PLT、Alb、ESR)、修正的Truelove-Witt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效组相比,难治组中重度腹痛的发生率显著升高(53.3%对22.9%,P=0.049)。难治组UC患者可通过延长GCS使用时间、加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方法获得缓解。结论:UC患者起病时若存在中重度腹痛,可能预示GCS的治疗反应相对较差,GCS无效或依赖的UC患者可采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行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0.
沈骏  冉志华  童锦禄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7,12(11):685-690
为找到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方法,已进行了许多努力。不同研究显示肝素在UC治疗中的疗效不同。目的:评价肝素是否适用于治疗UC患者。方法:对随机对照试验行荟萃分析,比较肝素治疗和传统治疗对UC患者的疗效,计算OR值,评估试验质量和异质性,并行亚型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研究。肝素治疗组(包括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量肝素组)的疾病缓解率与传统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肝素治疗组的疾病缓解率与安慰剂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肝素治疗UC患者,其疗效不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