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手法腕踝针对损伤局部痛阈、血清5-HT含量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体针组、腕踝针组和腕踝针手法组,采用打击伤的方法造成家兔左后肢外侧根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测定造模前后、治疗5min、30min及第2次治疗后各组损伤局部痛阈、血清5-HT含量。结果:腕踝针手法组在治疗5min时痛阈即开始升高(P〈0.05),血清5-HT含量下降(P〈0.01);治疗30min和第2次治疗后,腕踝针手法组提高痛阈、降低血清5-HT含量效果最佳。结论:手法腕踝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与其提高受损局部痛阈、降低血清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腕踝针镇机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综述腕踝针镇痛作用在内科、外科、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及其他不同疾患中的应用概况。认为腕踝针可调和营卫、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具有简、验、效、廉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腕踝针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用操作性技术进行镇痛。分别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开始、第一产程活跃期(子宫口开至3cm)、第二产程结束时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结束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分娩镇痛有效的方案,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腕踝针用于镇痛具有良好疗效。从作用机制、术后镇痛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等方面综述近年来腕踝针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研究。腕踝针用于术后镇痛能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提高镇痛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但仍需要在治疗方法的规范性和镇痛药物合用的协同性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腕踝针止痛机理的生物力学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侠  凌昌全 《中国针灸》2004,24(5):361-363
根据腕踝针的分区特点、针刺部位、镇痛特点结合现代经络实验研究,对其镇痛机理从生物力学方面提出新的思路.腕踝针的镇痛特性可能与十二皮部经络循行路线上的交感神经敏感线、皮下血管的应力变化、组织液压波的形成与传播等引起病灶局部的离子通道变化有关,即镇痛的机制认为是体内机械波与化学波(孤立波)相互协调、相互振荡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自 1 995年~ 2 0 0 2年 ,我们应用腕踝针加痛点针刺 ,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80例 ,其中男性 5 1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 5~ 70岁 ,平均 38岁。治疗方法将人体以膈肌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 ,再依人体纵轴由前向后分为 6区。将手腕及足踝部分分成与之相适应的 6个区域。治疗时膈肌以上某区痛时取手腕部 ,膈肌以下某区痛时取足踝部 ,分别扎皮下针 ,再加痛点针刺 ,接治疗仪通电 2 5~ 30 min,电流强度由小到大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频率 1 5 0~ 2 0次 /min。每 2~ 3日治疗 1次 ,3次为 1个疗程。治疗效…  相似文献   

8.
腕踝针是在是在传统皮部理论指导下的对穴位的浅刺针法,体现了传统中医的整体调节思路,旨在调和阴阳,舒经通络,充盈气血,以达养心醒脑安神之效。  相似文献   

9.
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主要应用于疼痛控制区域,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神经痛、骨关节痛、癌痛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腕踝针针法临床镇痛效果明确,文章主要从其实验机制及其针法对脑区f MRI的这应用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与问题进行初步的综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100例患者II度烧伤患者进行实验,并且将其随机分为5组:A组,B组,C组,D组和E小组。对换药时和换药后的30分钟进行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且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赵素珍  郑秋霞  郑海霞  占丽芳 《新中医》2020,52(22):132-134
目的:观察腕踝针技术在人工流产术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 10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在手术前、手术中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行常规人工流产术。试验组在术前 30 min,腕踝针行皮下浅刺,留针至术后 1 h。分别观察 2 组术中、术后 30 min 疼痛程度、人流综合征发生程度。结果:试验组术中扩宫时、负压吸引时、手术结束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5 min 疼痛程度 VA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为 6.0%,低于对照组 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12)。试验组术后宫缩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79)。结论:腕踝针技术能有效提升人流术镇痛的效果,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2018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产后子宫收缩痛的患者,对比其腕踝针治疗前后患者子宫收缩疼痛情况,发现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对于产后宫缩疼痛的患者采用腕踝针治疗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腕踝针应用于颈椎前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颈椎前路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单一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组接受镇痛泵联合腕踝针治疗,比较术后镇痛效果、镇痛泵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有无额外使用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候西侠 《陕西中医》2012,33(8):1057-1057,1084
应用腕踝针治疗腰部急性软组织损伤,常可快速止痛。其机理系踝部下4、5、6刺激区贯通腰部经气,此刺激区点实际为足太阳、少阳经的特殊穴位;患者的主、被动活动可促进损伤移位之肌肉、韧带恢复;同时神经、体液等多因素也共同参与了这一复杂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5.
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芳琴  张卫华  赵阳  杨斌 《河南中医》2008,28(10):68-69
急性腰扭伤时应用腕踝针治疗,常可快速镇痛.其作用机理为:腕踝针下4、5、6区(含1区)与腰部经气相通;此刺激区(点)即为足太阳经和督脉穴位的泛化;在应用腕踝针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主动、被动活动可促进损伤移位之肌肉、韧带的恢复;治疗本病是机体在接受针刺刺激后,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复杂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的神经系统及化学递质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章徐洁  吴金玉  姚梅琪 《新中医》2020,52(23):126-129
疼痛常给患者带来不适的体验,对于疼痛的管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药物止痛容易产生依赖性和不良反应,腕踝针已被证实在镇痛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综述腕踝针的概念,从经络学说、神经-体液学说、生物学说,探讨其阵痛机制,并总结腕踝针在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和术后疼痛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供临床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腕踝针配合电针治疗肩周炎疗效及镇痛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8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为腕踝针组和封闭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腕踝针组给予腕踝针配合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腕踝针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封闭组为77.50%(31/4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1)。腕踝针组、封闭组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别为(2.69±0.57)分、(5.36±0.91)分,腕踝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封闭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腕踝针组、封闭组肩部刺痛、抬举受限、局部肿胀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腕踝针组肩部刺痛、抬举受限、局部肿胀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封闭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腕踝针组、封闭组前屈、外旋、内旋、外展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腕踝针组前屈、外旋、内旋、外展活动范围明显大于封闭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腕踝针配合电针治疗肩周炎可取得显著效果,降低疼痛程度,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腕踝针     
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们在学习祖国医学和总结应用电刺激疗法的经验基础上,经过不断实践,初步摸索出“腕踝针”这种简便易行的疗法。在我校、院党委的领导下,1972年至1975年共治疗了五万多人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还治好了一些得病时间久、病情比较重的病人,受到了工农兵的欢迎。兹初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麻醉镇痛泵在产科术后中的应用效果。目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该院200例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择期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腕踝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联合组,n=100)和对照组(PCEA组,n=100)。观察两组PCEA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T1~T4)时切口疼痛、宫缩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活动情况(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按压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复合液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均于T2时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P<0.05);联合组各时间点切口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宫缩疼痛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于T1~T4时逐渐降低(P<0.05);联合组各时间点宫缩疼痛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PCEA应用于产科术后镇痛有助于调整PCEA使用情况,进一步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芬太尼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芬太尼镇痛,观察组给予腕踝针联合芬太尼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芬太尼使用剂量及镇痛效果。结果:对照组术中镇痛药物总剂量中位数为2 000(700)μg·kg-1,观察组术中镇痛药物总剂量中位数为185(165)μg·kg-1,观察组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芬太尼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可以减少术中镇痛药物的使用总剂量,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