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技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定位下,对手术前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32例肺癌患者进行TBNA检查,并与开胸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2例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患者,阳性17例(53%),11例假阴性,TNM分期符合率62.5%.只有1例手术后有少量咯血,无气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BNA对肺癌的诊断和TNM分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支镜针吸活检术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1例经CT诊断怀疑为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未应用CT引导,经纤支镜针吸活检。结果:21例患者中经纤支镜检查确诊肺癌17例(包括活检、刷检、针刺确,其中有9例淋巴结经常规纤支镜检查针吸活检阳性),阳性率80.95%。结论:纤支镜针吸活检术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对病人痛苦少,损伤小,费用低,诊断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3.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的应用,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经支气管钳检、刷检和冲洗进行肺癌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的诊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其正确诊断率,尤其是三项检查技术联合应用时可达95%。但是,仍有部分肺癌虽经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并且上述检查难于肺癌分期,于是,国外学者提出了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简称TBNA)。其实,远在1958年Schieppahi就介绍了采用经硬管支气管镜针吸活检,Atag等于1977年曾报道经硬管气管镜针吸活检结果。并证实针吸活检的安全性,但均未引起重视。在1978年Wang等把这项技术应用于肺癌的细胞学诊断,推动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日本的Oho和他的同事在1979年首先介绍了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刺吸取针,随后,一些学者报道了经纤支镜针吸结果。TBNA除用于肺癌的诊断外,近年来已经发展到类癌,支气管囊肿,淋巴瘤,结节病等肺疾病的诊断。迄今国内尚未见应用TBNA早期诊断肺癌及分期的报道。由于TBNA是近年来国外新开展的一种诊断方法,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通过采用FBNA进行肺癌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现就有关TBNA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荣福  郭苏  陈娟萍 《广东医学》2001,22(3):191-192
目的 探讨和评价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在纤维镜室对259例肺癌患者行常规纤支镜检查,对其中145例合并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物患者行TBNA。结果 259例患者中的202例经纤支镜检查获得阳性结果。其中常规纤支镜检查确诊143例,诊断阳性率为55.2%,59例患者单独由TBNA检查确诊,使纤支镜检查的诊断阳性率由55.2%上升至77.9%。结论 TBNA可作为纤支镜检查的常规项目开展,可明显提高纤支镜的诊断阳性率,对纵隔疾病的诊断和肺癌的临床分期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在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间术前胸部CT疑有淋巴结转移的46例肺癌病人行TBNA检查94组纵隔淋巴结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TBNA后cTNM分期与术后pTNM分期对比正确率达86.9%(40/46),全组病人TBNA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TBNA进行肺癌分期方法简便、安全,经济实用,分期正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3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纵隔镜和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IBNA)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案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tBna检查在单一结节病、淋巴瘤、肺癌的诊断率上与纵隔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TBNA检查穿刺的淋巴结主要为隆突下淋巴结、气管旁组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气管旁组淋巴结的诊断率高于肺门淋巴结(P0.05);淋巴结≥2 cm的诊断率高于淋巴结2 cm的诊断率(P0.05);两组均无感染、气胸、纵隔气肿、纵隔出血等明显并发症发生(P 0.05)。结论 TBNA在胸部结节病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气管镜行纵隔淋巴结及肺部肿瘤针吸活检联合刷检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经CT检查的6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和(或)叶、段支气管腔外占位的患者通过经气管镜行针吸活检和刷检并与传统的常规钳取活检对照.结果 针吸阳性诊断率为74.63%,针吸联合刷检阳性诊断率82.09%;常规钳取阳性诊断率17.91%.单纯针吸和针吸联合刷检诊断率均高于常规活检(P<0.01).结论 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阳性率高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术在支气管管腔通畅的肺及纵隔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3例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管腔内未见肿块及明显外压,但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直接涂片后送检.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完成后,再以毛刷在穿刺点处刷检,如果可见局部黏膜增厚或充血水肿需另行活检.比较TBNA与黏膜活检联合刷检的诊断率,评价TBN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7例伴有肺内占位性病变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经TBNA确诊17例,诊断率为63.3%;6例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经TBNA确诊1例,诊断率为16.7%;全部33例患者的TBNA诊断率为54.5%,高于支气管黏膜活检联合刷检的诊断率(15.2%)(P<0.01).TBNA诊断率受淋巴结大小影响,淋巴结直径大于2cm的患者TBNA诊断率高(P<0.01);另外TBNA诊断 率还受淋巴结部位的影响,在伴有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7组淋巴结的TBNA阳性率高于非7组淋巴结(P<0.05).TBNA并发症少,绝大多数患者仅穿刺点有少许出血.结论 TBNA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对支气管管腔外病变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管腔通畅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27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临床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开展经纤支镜对管腔外病变如肿块、纵隔肿大淋巴结等27例患者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加钳夹活检进行诊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在肺及纵隔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6例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管腔内未见肿物及明显外压但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直接涂片后送检.TBNA完成后,再以毛刷在穿刺点处刷检,如果可见局部黏膜增厚或充血水肿需另行活检.比较TBNA与黏膜活检联合刷检的诊断率,评价TBN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5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经TBNA确诊34例,诊断率为60.7%,高于支气管黏膜活检联合刷检的16.1%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NA诊断率受淋巴结大小影响,直径大于2 cm的淋巴结的TBNA诊断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TBNA诊断率还受淋巴结部位影响,7组淋巴结的TBNA阳性率为76.9%,高于非7组淋巴结46.7%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NA并发症少,绝大多数患者仅穿刺点有少许出血.结论 TBNA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对支气管管腔外病变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管腔通畅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对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估计气管镜检查不能发现气道内新生物的患者,采用TBNA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其诊断的阳性率及并发症。结果 84例患者中57例诊断为肺癌,13例诊断为结节病,3例诊断为肺结核,1例诊断为恶性淋巴瘤,10例最终无明确诊断。84例患者共穿刺136组淋巴结,其中TBNA阳性结果69例(82.14%)。TBNA联合黏膜活检及肺泡灌洗等方法的阳性率(88.1%)高于单行TBNA(8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TBNA阳性率与淋巴结大小相关(P〈0.05)。有1例患者穿刺中出现大出血,其余均为少量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TBNA对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很大的帮助,对肺部良性病变的诊断亦有一定价值,其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用于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入院1周内完成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探讨CT与病理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NM分期的一致程度。结果 CT诊断淋巴结短径高于病理诊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术前CT诊断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比较,总体符合率为85.2%。CT对TNM分期和病理TNM分期一致性良好。术前CT诊断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分期比较,总体符合率为89.3%。CT-T分期和病理T分期一致性良好。术前CT诊断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N分期比较,总体符合率为89.3%。CT-N分期和病理N分期一致性较好。CT诊断出胸壁侵犯伴胸腔积液10例,肝多发转移8例,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 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与病理TNM一致性良好,对临床制订手术方案和治疗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常规横断面CT扫描、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应用,以病理分期结果为对照,比较CT横断面、后处理技术对肺癌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T分期:MSCT后处理图像T2诊断符合率92.1%,T3符合率87.5%,T4符合率86.9%,均显著高于横断面图像的60.5%、59.4%、60.9%(P0.05)。N分期:MSCT后处理图像诊断N1、N2符合率分别为90.5%、90.6%,均显著高于横断面图像的66.7%、62.5%(P0.05)。MSCT后处理技术能正确显示远处脏器转移。TNM分期:MSCT后处理图像对II期、III期、IV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6%、89.5%、100.0%,显著高于横断面图像的65.6%、63.2%、0.0%(P0.0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TNM分期诊断准确率高,术前利用MSCT后处理技术准确判断TNM分期以为肺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胜全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84-85,F0003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的CT表现,分析CT在直肠癌的诊断和临床病理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8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患者的CT表现,评估CT诊断在直肠癌和病理分期中的意义。结果86例直肠癌患者均可被CT检出,检出率为100%,TNM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4.88%(73/86),T分期的准确率为89.53%(77/86),N分期的准确率为87.21%(75/86),M分期的准确率为96.51%(83/86)。结论CT技术可以准确检出直肠癌,与临床病理TNM分期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在术前直肠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CT增强扫描在结肠癌患者术前TNM分期判断及术后复发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6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部CT增强扫描评估患者术前TNM分期及评估患者术后复发的情况,并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腹部CT增强扫描TNMⅠ、Ⅱ、Ⅲ及Ⅳ期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3.33%、88.00%、100.00%、100.00%;TNMⅠ、Ⅱ、Ⅲ及Ⅳ期术后复发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6.67%、50.00%、100.00%、100.00%。其中,术前、术后TNMⅠ、Ⅱ期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通过腹部CT增强扫描可有效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术前TNM分期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的评估,能够清晰观察其相邻组织的受侵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老年肺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老年肺癌患者,在PET/CT显像前、后,根据国际抗癌联盟(Intemadonalnion Against Cancer,UICC)1997年肺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的2005年肺癌临床指引,拟定治疗策略,比较检查前、后变化。结果37例患者肺部病灶^18F—FDG摄取增高,标准化摄取值(SLIV)〉2.5,在PEF/CT显像后,12例分期调高,分期调高率25.0%(12/48),11例发现远处转移,手术切除概率减少了23.9%。40例患者接受了PET/CT机定位及PET/CT融合图像为依据肿瘤靶区勾画的三维适形放疗。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老年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策略的制定及肿瘤靶区的勾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显像、CT检测和金标准检测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TNM分期的诊断结果,探讨 18F-FDG PET-CT显像在NSCLC TNM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确诊的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的NSCLC患者通过盲法阅片进行TNM分期诊断;采用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符合率和Kappa分析评价PET-CT和CT 2种诊断方法在NSCLC患者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金标准比较,CT和PET
-CT对65例NSCLC患者T分期诊断结果分别为符合率=72.31%,Kappa=0.46;符合率=78.46%,Kappa=0.60;对58例患者N分期诊断结果分别为符合率= 74.14%,Kappa=0.50;符合率=87.94%,Kappa=0.78;CT和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结果分别为Se=64.04%,Sp=77.53%,P
PV=85.07%,NPV=51.88%,符合率=68.54%,Kappa=0.37;Se=91.01%,Sp=83.15%,PPV=91.53%,NPV=82.22%,符合率=88.39%,Kappa=0.74;PET-CT对NSCLC远处转移的总体患者检出率和转移灶检出量均高于CT。结论:18F-FDG PET-CT在诊断NSCLC患者TNM分期中具有较
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道内超声定位下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支气管镜检查呈外压性隆起,和/或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的可疑肺癌患者行气道内超声检查,在超声定位下行TB-NA。术前常规支气管镜均未能确诊,且不能通过经皮肺穿刺获取病变组织。结果:33例患者中,1例支气管镜示外压性隆起,超声显示为血管,未行穿刺,32例行TBNA,诊断肺癌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3%、100%和96.9%,其中诊断肺癌26例(81.3%)、淋巴结结核3例(9.4%)、结节病1例(3.1%)、2例未能明确诊断(1例外科手术后病检证实为结核)。全部患者未出现任何与穿刺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气道内超声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型内镜检查辅助工具,它能帮助定位支气管腔外病灶和纵隔、肺门淋巴结,引导TBNA,为肺癌诊断和分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微创、准确、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