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角药在“阴阳和”生理与“阴阳错”病理的状态医学中,较之“药对”更具圆机活法.表现为:①有开阖枢之机;②参和药味与醇和药性;③引抵病所与打破病态平衡.角药既可为奇方,亦可为偶方.奇正理论折射出角药与阴阳配伍“技”与“道”关系的精妙.角药昭示了阴阳学说除对立统一之外的深层次的生命含蕴.  相似文献   

2.
不寐源自《黄帝内经》,"营卫失度,阴阳失衡"为其理论基础。不寐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故治疗不寐,蔡炳勤教授除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遣方外,还在方中加入对应阴阳的药对调和阴阳,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失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阴阳毒理论源流及发展的梳理,认识到阴阳毒理论内涵的丰富。药毒是常见的邪毒侵袭人体引起的皮肤急性发斑类疾病。阴阳毒理论及其代表方剂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根据阴阳毒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对应于药毒的病因病机,发现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并通过尝试依据阴阳毒治则探讨药毒的辨证论治,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于志强教授认为失眠发生机制在于阴阳失衡,阳不入阴,阴阳不交。而五脏各分阴阳,任何一脏发生阳气偏亢或阴液、阴血不足,皆可导致失眠。故治疗当以五脏辨证为主,明确病变之脏及其阴阳盛衰情况,再以针药结合治疗,采用清肝泻火、补肝养血、养心安神、清化脾胃等方法平调五脏阴阳,以快速有效地缓解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之阴阳概念,有医学阴阳与哲学阴阳的区别,而医学阴阳又有人体医学阴阳与环境医学阴阳之分。医学阴阳与哲学阴阳的内涵存在本质差异,二者应予区分。  相似文献   

6.
“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日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焉”《景岳全书.传忠录》,可见在临床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  相似文献   

7.
温泉  黎晖  田瑞敏  雷航 《中医杂志》2014,(13):1081-1085
细胞存在阴阳属性,可以用阴阳理论来分析和认识细胞的生命规律;细胞的生命活动符合中医阴阳学说的运行规律,存在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等变化;可以将中医阴阳理论与理、法、方、药等原则用于细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细胞进行中医研究不仅可以扩充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涵,也将指导细胞生物学的现代研究,还可能拓展中医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阴阳定义析疑李荣兴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 阴阳,定义,特性阴阳学说,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而且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阴阳的定义,对深刻理解阴阳学说精神实质和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阴阳的定义,虽然古今的...  相似文献   

9.
对《伤寒论》阴阳易证侯的研究现状及疑点的回顾和分析,提出阴阳易是男女之人伤寒热病后,在肌体尚未恢复的状态下,即行房事,纵欲过度,竭其精气而自身出现的与伤寒六经证侯截然不同的性机能衰退的证侯,并结合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提出烧军散具有补肾固精,益气养血,滋阴降火,活血清心的功能,与阴阳易证治相符,其药后出现的“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是体内精气萌生,阳气恢复的征兆。  相似文献   

10.
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刘德山教授将失眠的基本病机总归为阴阳失衡,或为阴虚不能纳阳,或为阳盛不得入于阴。因而刘教授在临证诊治失眠时,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基于阴阳理论灵活选用药对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以求阴阳合则失眠愈之功,临床均取得良好疗效。现对刘德山教授治疗失眠之常用药对加以总结,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1.
中医的理论根基在于阴阳,欲弄清"是药三分毒"的内涵应该回归到阴阳理论这一层次进行理解,试从阴阳平衡的角度出发,对"是药三分毒"这一概念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其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它是阴阳二气最基本的性质和规律,是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阴阳交感的思想源于《易经》之八卦和六十四卦,其命题的提出则首见于《易传》,先秦诸子亦有颇多论述。《黄帝内经》称之为“阴阳相错”。阴阳二气的和谐运动是阴阳交感的基础,阴阳交感是自然界万物化生的根源和动力。是气化作用的中心环节。可以说,没有阴阳交感就没有自然界及其一切,也就没有人类,因此在学习和研  相似文献   

13.
高春雨  谷松 《中医药学刊》2006,24(3):452-453
阴阳属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张仲景成功地吸取了中国古代的哲学精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古代医学著作——《伤寒论》。阴阳理论作为支撑该书基本理论的一条主线,在文中许多条文直接以阴阳来叙述、说明,本文将《伤寒论》中有关的条文进行整理分析,分别从六经、脉诊、人体部位、阴气和阳气、人的体质等几方面论述《伤寒论》中的阴阳含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阴阳时辰钟理论的文献的检索及初步研究,探索阴阳时辰钟理论的运用范围,寻找新的突破口,促进理论的进一步深入与应用。夏桂成提出的阴阳时辰钟理论目前主要应用于对女性内分泌的调节,此理论遵循圆运动生物钟节律,旨在调整阴阳以达到机体阴阳消长的相对平衡,但其运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治疗妇科疾病,其"阳时用阳药,阴时用阴药"尤对生物钟日节律的紊乱具有调节作用,如应用到眼科方面的研究有很好的前瞻性,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4,31(5):257-259
<正>如徐灵胎"用药如用兵"之说,医生选药用方必熟谙药物的性味归经,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才能达到用药精当的目标。根据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现将用药之法归纳为阴阳、动静、升降、开合、润燥、轻重等30个方面。首讲重点从调和阴阳、水火阴阳、阳生阴长、抑阴扶阳4个角度阐释临证用药方法的"阴阳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阴阳周天隔药红外灸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患有肾阳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阴阳周天隔药红外灸。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活动指数(BASDAI)评分、AS功能指数(BASFI)评分、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中医症状积分及炎症相关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ASDI评分、BASFI评分和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上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TNF-α及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结论:阴阳周天隔药...  相似文献   

17.
艾颖娜 《陕西中医》2010,31(1):74-75
目的:试论从平衡阴阳的角度来稳定易损斑块。方法:从平衡阴阳的角度对"血管新生当促进还是抑制"和"补益方研究的忽视"这两个问题做一初步分析。结论: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冠脉侧枝循环的矛盾或可从平衡阴阳的角度进行干预以稳定斑块;冠心病属本虚标实之病,故不可忽视扶正,当补益药与祛邪药相配伍即阴阳并用以增强稳定斑块之效。  相似文献   

18.
药性阴阳消长、转化与稀土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检测105味植物类中药的42种微量元素含量,发现所有中药内均含有15个稀土元素,且含量极微.经挑选典型温热药和典型寒凉药,并运用判别分析述立了药性阴阳判别函数方程,方程的外推判别符合率达75.2%。从中发现,15个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水平与中药的药性阴阳之间呈密切的相关关系,即中药内稀土元素含量水平的升高和降低,伴随着药性寒凉和温热2种不同性属的消长与转化过程,这与中医阴阳学说中的“重明必阳,重阳必阴”的定性概括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9.
中医阴阳学说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喜新 《河南中医》1997,17(5):264-265
中医阴阳学说的数学模型赵喜新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阴阳学说/分析数学模型,理论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阳的基本内容可以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并可在此基础上运用。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阴阳学说的认识和运用,古人仅停留...  相似文献   

20.
医宗阴阳,阴阳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天属阳,地属阴,阴阳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