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容积高分辨CT(VHRCT)对检出及诊断气管及主支气管憩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88例VHRCT病例均行1.25mm层厚和7.5mm层厚重建,在气管C7水平至两侧主支气管纵隔内段范围内寻找气管及支气管憩室影,记录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开口等。结果 1.25mm组发现憩室影104例,阳性率为26.80%(104/388);共139个憩室,其中气管憩室62个,支气管憩室77个;开口显示率为57.55%(80/139)。7.5mm组发现憩室影67例,阳性率为17.27%(67/388);共86个憩室,其中1~2mm小气囊影明显减少;开口显示率为13.95%(12/86),显著低于1.25mm组(P<0.01)。结论 VHRCT是无创性检出并诊断气管及支气管憩室的最佳方法,尤其对检出1~2mm小憩室及显示憩室开口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央气道的异常通常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胸片上却往往无明显的表现而造成漏诊或误诊。如进一步行CT检查,尤其是螺旋CT及三维重组,对发现病变、准确描述病变位置、范围及制定外科治疗计划尤其有用。综述了中央气道病变的CT检查技术及其局灶性和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3.
周建胜  易亚辉   《放射学实践》2012,27(9):963-966
目的:探讨CT对气管支气管破裂的诊断价值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气管支气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胸片及CT影像资料,其中外伤性12例,自发性10例。结果:X线片诊断颈肩部皮下及纵隔气肿3例,可疑纵隔气肿8例,气胸4例,胸腔积液2例,肋骨骨折2例,均未能提示气管支气管破裂。CT诊断颈肩部皮下及纵隔气肿18例,气胸6例,胸腔积血4例,肋骨骨折2例,肺挫伤4例,肺气囊1例;CT发现气管或支气管破裂22例(23处);支气管破裂口宽1~3mm,气管破裂口宽1~12mm,涉及管腔周径均<50%,其中2例气管裂口纵径分别为28和40mm。破裂部位位于气管5例,其中外伤性2例,自发性3例;位于右主支气管8例(9处),位于右上叶后段支气管4例,位于左主支气管5例。10例外伤性支气管破裂均发生在右侧,自发性支气管破裂5例发生在左侧,2例发生在右侧;主支气管破裂均在隆突附近1.0~2.5cm范围内。结论:胸部CT对气管支气管破裂的定位明显优于胸片,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racheobroncheopathia osteochondroplastica,TO)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多发性骨质或软骨组织结节状增生并突向管腔的良性病变,可引起管壁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阻塞。1855年Rokitanky首次在尸检中发现该病[1],1983年Onitsuka等首先报道TO的CT表现,国内文献报道该病多数在2000年以后[2]。近年来随着纤维支气管镜和CT的广泛应用及对该病认识的逐渐加深,国内文献报道逐年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TO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8例BPD患儿的CT资料,并应用后处理观察其肺部影像学特点。结果:38例中,双肺野透光度降低呈磨玻璃样伴不同程度肺实变8例,双肺多发囊泡影呈蜂窝状14例,双肺广泛分布网格状条索影,局部过度充气或不张16例。结论 :BPD的CT表现有特征性,可协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我院诊断、资料完整的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患儿29例,所有病例均行胸部MSCT扫描,利用三维重组技术显示气管支气管树,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镜(VE)等.结果:气管性支气管10例(移位型9例,额外型1例)均为上叶支气管直接从气管发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壁发育异常12例,其中气管膈膜1例,气管憩室1例,气管支气管狭窄10例(血管畸形压迫7例,血管瘤压迫3例).先天性气管食管瘘1例,支气管桥1例,支气管不发育或发育不良5例,其中2例伴肺动脉缺如,1例伴肺动脉发育不良.结论:MSCT作为儿童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另一个“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痰菌、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气管与支气管结核52例,分析其CT与HRCT表现。结果:CT表现有以下特点:①96.1%CT显示长段不规则气管或支气管壁增厚,其增厚的支气管壁范围较长为特征之一;②25%CT显示远处肺或对侧肺结核支气管播散病灶;③支气管狭窄、阻塞不伴有肺门肿块;④11.5%可见增厚的气管或支气管壁出现钙化。此征象具有特征性;⑤支气管阻塞性肺部病变中,若出现阻塞性肺气肿伴气肿区分支条状或指套样高密度灶、支气管阻塞远端实变、肺内或不张肺内出现大量无壁空洞、“蜂窝样”改变或伴有不规则或“串珠状”支气管扩张表现者也具有一定特征性诊断价值,其中后者考虑为继发于支气管壁破坏或实变与不张肺内病灶纤维化继发的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所致。结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尤其是HR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效于段。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支镜活检证实的19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结果:19例累及主支气管或肺叶支气管20处,累及气管1处,均有不同程度狭窄及管壁增厚,无肿块及反S征;伴肺叶或肺段不张13例,其中不张或实变区可见钙化9例,支气管扩张3例;伴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各2例;伴活动性肺内结核12例。结论:CT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探讨CT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纤支镜活检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结果20例支气管、叶支气管狭窄,11例锥形狭窄,9例管壁增厚,其中.向心性狭窄5例,偏心性狭窄4例,伴支气管扩张7例,钙化4例。6例继发肺不张,19例患者肺野内均可见不同性质肺结核灶,12例并发胸膜病变。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11例。结论CT是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有效方法,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气管性支气管的MSCT诊断(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例气管性支气管的MSCT表现,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旨在探讨MSCT对气管性支气管的诊断价值和提高对气管性支气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仿真内镜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ehoscopy,FOB)问世以来。成为临床诊断气管、支气管内疾病的可靠手段。但由于其具有侵入性,故其检查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螺旋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 CTVE)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临床。由于该方法简便易行。无任何创伤,病人容易接受。本文选取了2000年9月~2002年3月检查的22例经手术临床证实的患者,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多层CT诊断价值及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CT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135例。所有病例行多层CT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多平面重组(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135患者均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135例患者,12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129/135)95.6%,CT直接发现异物120例,占(120/135)88.9%,9例患者通过间接征象判断异物存在,6例患者假阴性。135例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发现误吸异物131例,4例为支气管内浓痰;另外CT辐射量远大于胸片。结论:多层CT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但亦有其限度,我们应该积极审慎应用多层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经纤支镜证实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多种影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重点观察支气管管腔和管壁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多层螺旋CT轴位及其三维重建图像能明确显示支气管管腔变窄、管腔表面不光滑、腔内结节状突起以及管壁增厚、密度增高、僵直和钙化。轴位图像还可显示肺内伴随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率,是临床上一种无创性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CT支气管征对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支气管征对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11例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重组,分析病灶与支气管关系类型,并进行X2检验,比较其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差异.结果 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边缘截断率在恶性病变(47/95,49.5%)明显高于良性(10/42,23.8%)(X2=7.896,P<0.05),Ⅰ、Ⅱ型支气管充气征在恶性病变(分别为10/11、8/9)出现率高于良性(分别为1/11、1/9;X2值分别为6.975、4.818,P<0.05),而Ⅳ型在良性病变(12/17)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恶性(5/17;X2=7.390,P<0.05);支气管在病灶边缘走行、支气管牵拉移位在良性(9/24、1/4)、恶性病灶(15/24、3/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641,0.062,P>0.05);管壁局限性增厚在恶性病变(21/22)出现率高于良性(1/22;X2=4.185,P<0.05),而广泛性增厚在良性病变(4/7)出现率明显高于恶性(3/7;X2=8.650,P<0.05).结论 CT支气管征对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胸腔胃-气管(主支气管)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胃-气管(主支气管)瘘的CT诊断价值,寻找一种无创伤、无刺激性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胸腔胃-气管(主支气管)瘘CT表现。结果CT显示气管下段与胃腔相通3例,气管隆突左后壁与胃腔相通1例,左主支气管与胃腔相通2例,右主支气管与胃腔相通1例,其瘘口直径5~15 mm;1例胸腔胃-气管瘘瘘口小而未能显示。结论CT是胸腔胃-气管瘘无创伤性、无刺激性检查确诊手段,并能为下一步制订气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方案提供详尽资料。  相似文献   

16.
胸部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和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肺内25例,纵隔内11例,心包腔内1例,胸壁皮下1例。单发囊肿28例,多发囊肿10例。软组织密度囊肿16例,含气囊肿5例,含液囊肿11例,含气液面囊肿6例。囊肿合并出血5例,合并感染8例,合并肺大泡3例,合并支气管扩张3例,囊肿周围伴发局限性肺气肿4例,伴发炎症3例,伴发结核1例。多发囊肿以含气囊肿多见,且多发囊肿及软组织密度囊肿病程症状较长。结论CT增强对支气管囊肿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正确认识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对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异位支气管囊肿缺乏临床CT特征性,依赖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临床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MSCT检查,并结合MSCT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50例可疑病例中,有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30例,MSCT能显示这些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和堵塞情况,无异物20例,其中18例与临床相一致,2例误诊。结论:利用MSCT的多模式重组,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气管、支气管异物好发于5岁以前的儿童,一旦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内,快速确诊是救治成功的先决条件。但临床上首诊误诊的发生率较高。普通X线透视检查对金属异物能作出准确判断,而对非金属异物只能根据间接征象来推断,定位就更加困难了。普通CT由于扫描速度慢、  相似文献   

19.
小儿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小儿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的分类及意义,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患儿的计算机X线摄影(CR)、MSCT扫描影像资料,MSCT肺部常规10mm层厚扫描,在16层MSCT机进行1.25mm层厚、1.25mm层间隔重组,获得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技术(SSD)、仿真支气管内镜(VB)图像,记录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伴发异常。结果:43例病变经CT后处理技术全部清晰显示,CT横断面扫描显示37例,CR仅显示1例;43例中38例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变,40例为右侧气管性支气管,3例为双侧气管性支气管,共有9例伴随气道狭窄,2例气管插管过深引起右肺上叶节段性肺不张。结论:MSCT对于诊断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显示气道及其周围伴随组织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SCT重组图像在诊断先天性支气管桥(B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MSCT重组图像诊断的先天性支气管桥畸形的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MPR、MinIP、MIP、VR.结果 12例支气管桥中,Ⅰ型支气管桥6例,表现为正常隆突位于T2~3平面,存在右肺支气管分支,隆突角平均59.2°,支气管桥起源于隆突下左主支气管,该位置称为假隆突,位于T4~5平面,夹角平均108.80°,支气管桥起源以前的左主支气管明显狭窄,宽约1~2mm,长约17 mm.Ⅱ型支气管桥6例,表现为正常隆突位置平面无右肺支气管分支,支气管桥起源于气管更远端,供应整个右肺,假隆突位于T4~5平面,角度平均131 °,均伴气管下段狭窄,宽约2~3 mm,长约30 mm,4例气管下段向左侧倾斜,2例伴肺动脉吊带.结论 MSCT可以对先天性支气管桥进行定性诊断,重组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气管、支气管、隆突的形态、走行、管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