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胶源产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中成药》1994,16(7):49-49
阿胶源产地考山东省阳谷县古井阿胶厂(252300)李强阿胶首次见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二千年历史。书中记载:阿胶“出东阿”。东汉时期《本草》中载:“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及“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又以阿井水煮之最佳”,这...  相似文献   

2.
潘登善 《陕西中医》1999,20(9):423-424
<正>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名傅致胶,列为上品。陶弘景称之为盆覆胶,《千金·食治》名驴皮胶。晋唐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习称贡胶。由于昔以山东东阿阿井水与牛、驴等皮熬制而成者著称,故传统有“阿胶”之名。 1 历代制胶原料辨析 熬制阿胶的原料,历代有所不同。 《本经》曰:阿胶,“煮牛皮作之”。《新修本草》云:“阿胶……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本草拾遗》  相似文献   

3.
晨明  高正国 《中医药文化》2014,(1):F0003-F0003
景点简介 阿胶,亦称驴皮胶,功主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注:出东阿,故名阿胶。原齐国之阿邑,秦置东阿,县治屡变,其地下水富含矿物质,煮胶能提纯增效,古多作坊,产真胶,尤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熬制者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草经》胶有两种,曰白胶,曰阿胶。白胶一名鹿角胶,煮麋角、鹿角为之,其色黄白,因又名黄明胶。阿胶以山右东阿县出者为道地,故名阿胶。 阿胶之作也,初以牛皮为之,见《名医别录》。《周礼·考工记》云“鹿胶青白,马胶赤白,十胶火赤”,郑康成注“皆谓煮用其皮或用角”,亦不言用驴皮。陶隐居论作白胶“细锉鹿  相似文献   

5.
<正> 山东平阴阿胶厂座落在济南市南百余里的平阴县东阿镇,西南面临狮耳山,有狼溪河水自镇上流经,系洪范九泉汇聚而成。自古以来此处即为盛产阿胶之地。阿胶,素与人参、鹿茸齐名而并称为中药三宝。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入上品,称其有“补中益气……久服轻身”之效。李时珍在其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中誉为“圣药”,并记载:阿胶产“阿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  相似文献   

6.
阿胶是由驴皮经挑皮、浸泡、脱毛、清洗等清洁后加水熬制而成,由于驴的生长期较长,其皮毛中藏有很多污物,驴皮的采购过程中也有少法商人掺杂泥砂等现象,如果清洗不彻底很容易带到胶中,造成阿胶的灰分含量过高。熬胶用的水也很关键,现代熬胶基本使用的是井水或蒸馏水,井水中含矿化物的高低,对阿胶的灰分也有影响。现代熬胶工艺已用蒸汽锅炉代替了传统的直火加热,使熬胶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证,但在生产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蒸....  相似文献   

7.
<正> 汉张仲景《伤寒论》有黄连阿胶汤,其方用芩、连清心火;白芍敛阴气;阿胶、鸡子黄滋肾阴。可用于下焦温病,肾阴亏损,心火独炽,阴阳不交,心烦不寐之症,确有功效。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第77条谓:“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较仲景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尤觉明白,并注释日“此证阴阳各自为道不相交互,去死不远。故以黄芩从黄连,外泻壮火而内坚真阴;以芍药从阿胶,内护真阴而外捍亢阳。其交关变化全在一鸡子黄。盖鸡子黄有地球之象为血肉有情,生生不已,乃奠安中焦之圣品。有甘草之功能而灵于甘草。其正中有孔,故能上通心气,下达肾气,居中以达两头,……通彻上下,合阿胶能预熄内风之震动也。”吴氏对鸡子黄之解释,真觉奇离怪僻,令人难以置信。其所著《条辨》中,类此者尚  相似文献   

8.
于大猛 《光明中医》2006,21(9):32-32
阿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千金方·食治》称驴皮胶.因晋唐时期"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后世由于以东阿阿井之水熬制而成者质佳,故又有阿胶之名.本文就阿胶的传统制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阿胶,《神农本草经》谓付致胶,陶宏景谓盆复胶,《千金·食治》谓驴皮胶,因唐朝之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故名贡胶,古之熬胶需九天九夜,因而又名九天阿胶。为甘平补血、止血润燥的良药。据考,阿胶的制备与应用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一世纪左右,长沙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胶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亦有阿胶功用之详记,较荷兰1690年始有动物胶的记载早十七个世纪。山东阿胶久负盛名,早在1915年就曾获得巴拿马国  相似文献   

10.
中药里的胶剂是中药里最早的剂型之一,主要成分为动物水解蛋白质类物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只有两种,即鹿角胶(白胶)和阿胶(傅致胶)。陶弘景在《别录》中指出,“白胶生云中,煮鹿角作之,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可以看出这里的“牛皮”二字可能是古...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东阿阿胶厂座落在鲁西平原的东阿县县城内,南邻景阳岗、阿胶井,东靠中国第一河——黄河。东阿阿胶已有两千余年的生产历史。最早记载阿胶的医书是《神农本草经》,书中写到: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阿胶”。可见阿胶是发源于山东省东阿县,故名阿胶。解放前,在东阿县阿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使人之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医者之所患,患病之疑似也。疑似之间,至当审谛,稍有丝毫之差,即有千里之谬。仲景审辩少阴病,有鉴于此,特于少阴病篇中设其类似证以甄别,以免惑于似而失于真。其目的以冀达到扩大辩证视野,拓阔论治领域。一、胸中痰实证类少阴病胸中痰实证与少阴阳虚寒盛证均可呈现“欲吐不吐”、“手足寒”  相似文献   

13.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qunsasinusL.的皮经煎熬,使胶原水解后,再浓缩而成的固体胶。以山东东阿县东阿井水熬成的胶品牌最著,质量最佳,奉为地道药材。因“东阿”牌阿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不少假冒“东阿”牌阿胶在市场上频繁出现,现将鉴别真假“东阿”牌阿胶...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中医科学院于智敏研究员认为,首先,不同的药物剂型有不同的作用,例如汤剂能够治急性病,丸药治疗慢性病,胶剂则特别符合冬天季节绵长,人体对滋补药物的吸收比较缓慢、持久、沉潜的特点,所以从阿胶的剂型来看,其在冬令进补方面有优势。其次,从阿胶的组成来看,它由乌驴皮制成,正所谓"以血肉有情之品,补血肉有情之躯",即用血肉有情的药品滋补人的有情之体,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从其颜色看来,好的阿胶色如琥珀,时间久了泛微黄,按照中医理论,色赤者入心,阿胶色似琥珀入心,养血、补血、活血、调血;微黄入脾,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有较好的作用。但即便如此,用阿胶进补时也有一些注意  相似文献   

15.
痰证泛指痰延停留于体内的病证。多因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吸收、排泄障碍所致。一般均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尤与肺脾二脏关系密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证的治疗应掌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1、治痰先补脾,脾健痰自化。李中梓《医宗必读》曰:“按痰之为病……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故治痰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疾自化矣。” 2、温脾强肾,为治痰之本。张荣岳云:“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原,水泛为痰也。在牌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者,必当温脾强  相似文献   

16.
芎归胶艾汤临床应用体会曹素芳(沧州市人民医院061000)芎归胶艾汤始见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全方由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白芍、生地黄所组成。为治疗妇人下血之要方。《金匮要略》云:“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而不止者...  相似文献   

17.
<正> 阿胶用蛤粉炒珠最早出现于宋代《全生指迷方》,《本草纲目》也记载“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蛤粉炒”。阿胶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功能。从古至今选用蛤粉炒阿胶珠疗效确切。目前有些地方用滑石粉代替蛤粉炒阿胶珠,表面上看来已达到丸珠质地酥脆内无溏心,但作者认为滑石粉代替蛤粉炒阿胶珠是不合理的,蛤粉炒与滑石粉炒的炮制作用有差异。蛤粉有入肺,清热比痰的作用。蛤粉炒阿胶能降低阿胶的滞腻之性,矫正不良臭味,阿胶经蛤粉炒可益肺润燥,滋阴补血,清热化痰,而滑石味甘淡性寒,有利水通淋,清热祛  相似文献   

18.
系统考证中医对皮胶类药物应用的分类与历史演变,认为最早的牛皮胶被称为"阿胶"是据其"出东阿""生东平郡"的产地而命名,且与当地水质对制胶的作用有关。唐以前中医皮胶类药物应用主要以牛皮胶为主,猪皮胶也有少量使用。由于唐五代和宋初的"断屠钓"等政策和军用物资需要,直接促成了驴皮替代牛皮成为制作"阿胶"主要原料的历史演变。因此,制作阿胶不必非用驴皮,历史上牛皮更具道地性,这将有助于扩大药用资源,促进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籍珍本     
昔周扬俊序《十药神书》云:“今日之治血症者,辄用六味地黄增减,……彼谓肾水衰则火炎为患,壮水之主,可镇阳光也,孰知人之犯此病者,阴虚固多,而他因者,亦复不少,……岂一壮水可以胜其任平。总之,人身之血,附气而行者也,一脏伤则气必不调,而血遂溢于外,故逆则上出,坠则下行,滞则阻痛,寒则凝,热则散,此自然之势也。后之君子于诊视之际,……视其病所伤在何脏,脉之所伤在何部,时之所值在何季,思过半矣。”所言深有至理。见痰休治疫治痰不可徒恃化痰,如礞石、海石、竺黄、帜实等,虽为治痰要品,然有效有不效,何也?盖…  相似文献   

20.
异味痰辨治     
疾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临床所见的咳。喘、哮等都与疾有关,痰阻气道,为其主要病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隔上病痰满咳嗽吐”。所以在治疗上当以祛疾为主,痰除则气道通而咳喘止,而痰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痰饮)篇指出:“痰有虚实不可不辨。……虚实二字,全以元气为言,凡可攻者便是实痰,不可攻者便是虚痰。但察其形气病气俱属有余者即实痰也,……但察其形气病气本无有余者皆虚痰也”。痰不仅有虚实之别,尚因患病脏腑之不同,而有甜、腥、咸之异,临床须辨证施治,方收良效。现举例如下。1甜痰张某,女,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