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58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4岁;病程1~11年。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3岁,平均45岁;病程1~8年。以上患者均有下肢疼痛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结果 32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中25例行>2个节段的减压术;26例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行单节段髓核切除,另14例行双节段髓核切除。责任间隙准确,患者疗效良好。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中,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是一种准确而有效的确认责任间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张燕 《护理学杂志》2001,16(1):41-42
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我科1998年2月至2000年2月对92例患者实行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2例中男64例、女28例,年龄23~56岁,平均39.0岁。病程4个月至3年。92例均有不同程度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其中间歇性跛行46例,单侧下肢麻木、冷感36例,伴会阴部麻木10例。经CT扫描确诊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32例,并神经根管狭窄5例;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并假性滑椎8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4例;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后纵…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83~1989年共收治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患者31例,均经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4~65岁,平均45.8岁.病程2个月~14年.单纯侧隐窝狭窄15例(其中单侧10例,双侧5例);有6例合并椎间盘突出(其中L_4.5椎间盘突出4例,L_5S_1椎间盘突出2例);10例合并中央型椎管狭窄.从病因上分析,有明显外伤史16例,曾作腰椎管其他手术治疗后5例,退行性腰椎变10例.  相似文献   

4.
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42例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计男29例,女13例,年龄19~44岁,平均31.7岁。均采用经椎板间开窗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结果:随访2~7年,平均4.4年。28例术前症状完全消失,13例根性疼痛或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但仍遗有腰痛,1例症状体征消失6年后又出现间歇性跛行。结论:腰椎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系两种独立的疾病,发育性椎管狭窄往往只是致病的条件而非决定因素,当合并椎间盘突出时经开窗行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即可取得满意疗效行椎板切除术并无必要  相似文献   

5.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随访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76例(男47例,女29例)。病变全为L3-4、L4-5和L5-S1节段,其中单节段突出并单侧狭窄46例,单节段突出并双侧狭窄19例,双节段突出并一侧狭窄4例,双节段突出并二侧狭窄3例,双节段突出并三侧狭窄2例,双节段突出并四侧狭窄2例。于病变节段插入椎间盘镜建立工作通道,经椎板间隙“开窗”进入椎管,进行椎间盘切除和侧隐窝扩大。结论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优61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1%。2例疗效差病例经再次行开放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钙化或后纵韧带骨化和发育性椎管狭窄以及合并腰椎滑脱者属手术禁忌症,多节段病变和合并腰椎不稳者宜慎重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6.
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1年3月期间.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平均年龄为56.3岁(36~74岁),均表现为下腰痛或下肢痛,其中27例有间歇性跛行。14例患者合并腰椎不稳,8例合并椎间盘突出。所有患者均行自体髂骨的后外侧融合和椎管减压治疗,其中23例行经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了4.3年,根据改良Brodsky标准示,临床优良率为83.3%,28例经影像学评估示融合成功(93.3%)。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下腰痛。结论自体髂骨后外侧融合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适于明显的下腰痛、腰椎不稳、术中关节突切除过多和相对年轻、喜爱运动的患者,后外侧融合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二个椎体节段。  相似文献   

7.
<正>我院自1992年2月至2010年2月手术治疗腰椎疾病患者2860例(不包括融合内固定病例),共发生失误和并发症52例,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52例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4~68岁,平均47岁。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症2例,多间隙椎间盘突出症27例,单纯椎管狭窄症2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患者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18~61岁,平均32.6岁,20~40岁者占64.5%.2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余29例根据离断骨块、突出椎间盘与椎管的关系选择术式.偏一侧者行患侧开窗或扩大开窗摘除致压物,呈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行双侧开窗摘除致压物,累及椎管前方大部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或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4年,平均2.6年.1例保守治疗无效者改行患侧开窗减压术.离断骨块和突出椎间盘偏一侧者6例术后均获显效;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10例术后总体恢复率仅为60%,未恢复及术后症状加重者再行PLIF而获明显改善;累及椎管前方大部者13例术后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病变偏一侧者可行患侧开窗或扩大开窗摘除致压物;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若突出物占位椎管以旁侧为主且该侧无明显侧隐窝狭窄时可行双侧开窗减压,若突出物占位椎管以中央为主或存在明显侧隐窝狭窄时应行PLIF或TLIF;累及椎管前方大部者应行PLIF或TLIF.  相似文献   

9.
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中央型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斌  靳安民 《颈腰痛杂志》1997,18(3):167-168
中央型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传统采用全椎板、半椎板切除减压,近年来许多作者认为: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切除椎板部位疤痕组织粘连、增生、造成医源性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稳定和保护脊髓重要功能受到重视,我们对43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施行双开窗潜行减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3例,男34岁,女9例;年龄38~79岁,平均53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2年,平均3.8年;腰(4-5)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6例,腰5骶1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7例。1.2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侧凸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6年-2000年我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患者57例,均采用单纯腰椎椎板减压术治疗。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根据JOA评分恢复率(recoverrate,RR)将患者分为效果满意组(RR≥50%)和效果不满意组(RR〈50%),对腰椎前凸角、侧凸角、腰椎活动度以及L4椎体倾斜率和侧向位移等影像学参数与l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随访3~7年,平均5.1年,效果满意者42例,不满意者15例,统计分析显示腰椎前凸、活动度、L4椎体的倾斜率和手术减压节段对手术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与效果不满意组相比,疗效满意组患者术前腰椎前凸小,活动度低,L4椎体倾斜率不明显,需要手术减压的节段少。结论:对腰椎前凸较小、活动度低和L4椎体倾斜率较小的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的患者使用短节段全椎板减压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本院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术后症状复发患者资料54例。其中L2/L31例,L3/L42例,L4/L526例,L5/S125例。初次手术中行后路单纯髓核摘除术50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4例。术后随访症状复发以5年为分界点,分为A组(≤5年)及B组(>5年)。结果腰部症状复发共54例,其中A组29例,B组25例;下肢症状复发共48例,其中A组23例,B组25例。复发原因为原节段再突出28例,相邻节段突出3例,椎管狭窄8例,内固定障碍4例,腰椎不稳8例,硬膜外血肿2例,感染1例。结论椎间盘突出是导致术后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术后感染和硬膜外血肿;中远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腰椎不稳、腰椎椎管狭窄、内固定障碍和相邻节段退变等。  相似文献   

12.
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相关防治措施.方法:2000年12月~2008年6月我院采用METRx内窥镜系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疾病患者476例,男295例,女181例;年龄22~73岁,平均36.5岁.单纯椎间盘突出症228例,合并神经根管狭窄112例,椎管狭窄66例,椎间盘钙化63例,腰椎失稳9例;单节段415例,双节段61例.获得至少24个月随访的患者135例.统计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中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发生并发症38例,发生率7.98%,其中节段定位错误2例,置管偏差17例,硬膜囊损伤12例,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4例,大血管损伤1例,髓核钳断裂2例;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髓核遗漏2例,椎间隙感染、伤口感染、脑脊膜炎各1例;术后中长期并发症6例,其中同节段复发4例,椎间失稳2例.开展内窥镜下手术前50例中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占所有并发症病例数的71.4%;术中并发症所占比率为77.6%;32例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结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疾病有一定的并发症,镜下操作的熟练程度、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手术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严重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椎间盘病变后可产生纤维环变性骨化、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椎间小关节及韧带病变,可导致骨性椎管狭窄。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38例,其中严重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1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探讨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0例腰椎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选择。结果 10例患中,6例表现为单侧腰腿痛,4例为双侧;4例合并间歇性跛行,其中2例伴有马尾神经受压。CT检查显示全部病例腰椎椎体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其相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为椎间盘髓核组织,其中7例椎间盘突出物超过椎体后缘骨。10例均行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其中6例同时行离断骨块切除。全部病例经3~36个月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病发病机理主要还是由于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变异或损伤逐步引起椎间盘突出的继发改变,最终造成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椎体后缘骨块仅部分参与神经根压迫。椎管内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彻底减压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腰椎退变性疾病(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 退变性腰椎滑脱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指因腰椎退变引起损害节段的上位椎 体向前或向后滑动;若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称为退变性腰椎 滑脱症。 3.1 病理 由于腰椎椎间盘和两个小关节突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 关节囊及棘上、棘间韧带松弛,腰椎不稳,导致小关节突的相 互制约能力逐步减弱,损害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 但与峡部崩裂导致的椎体滑脱不同,退变性滑脱通常不超过 椎体前后径的30%,Ⅰ°为主,占90.5%,Ⅱ°仅占9.5%;后 者是椎节间丧失了制约关系,随着剪应力的加大,上位椎体前 滑脱可达Ⅱ°、Ⅲ °,甚至位移至下位椎体的前面。 发生退变性滑脱的椎节通常有节段性椎管狭窄,当两侧 关节突退变破坏不对称时,上位脊椎相对下位脊椎发生旋转, 导致侧隐窝和椎管变形和狭窄,引起相应的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6年6月~1995年12月共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患者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6~18岁,平均17.4岁,有明显外伤史7例。病程最长者13个月,最短者3个月,平均6.3个月。部位与类型:本组患者腰椎软骨板破裂的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其中L_(2~3)1例,L_(3~4)1例,L_(4~5)4例,L_5~S_12例;椎体后上软骨板破裂3例,椎体后下软骨板破裂5例。 1.2 症状与体征 腰痛者6例,坐骨神经痛者7例;其中双下肢者1例。腰部僵硬者8例。腰椎生理屈度变直、后突或侧弯者7例。腰过伸试验阳性者8例。椎旁压痛叩痛者7例;伴下肢放射痛者5例。直腿抬高呈强阳性者8例,间歇性跛行者8例,受累神经区皮肤感觉减退者5例,肌力下降者2例,腱反射减弱者2例。 1.3 X线片及其它特殊检查 8例患者X线片常规检查,显示椎间隙稍宽并增生后翘者1例;椎体后缘显示出游离骨块者1例。行椎管造影检查者3例,其中椎管完全阻塞者1例。CT检查者5例,CT片能清楚的显示出破裂软骨板的部位、大小及形状,同时显示出椎管狭窄及合并椎间盘突出的程度(附图)  相似文献   

17.
腰椎多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多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椎间盘同时突出。从1988年~1995年我们以硬脊膜外腔滴注术为主辅以牵拉、侧扳治疗腰多椎间盘突出症22例疗效显著。临床资料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5岁~58岁。三个椎间盘突出者2例,2个椎间盘突出者20例;合并椎管明显狭窄者10例,腰椎骨质增生者16例,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8例。病程:1月~3年。22例患者均以腰腿剧烈疼痛,伴功能障碍为主诉。治疗方法1.滴注术:患者侧卧在L3/4或L4/5或L5~S1行硬膜外穿刺术,成功后向头侧置入导管,固定后接输液滴管。2.滴注药物:生理盐水200…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封闭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科自 1997年 10月~ 1999年 10月采用硬膜外封闭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10 5例 ,疗效较好 ,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 6 3例 ,女 42例 ;年龄从 13岁~ 78岁 ;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5 1例 ,单纯腰椎管狭窄症者 14例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者 3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者 7例 ,青少年软骨板损伤症者 3例。病变间隙位于L3 ,4 间隙者 11例 ,L4 ,5间隙者 35例 ,L5S1间隙者 40例 ,L4 ,5及L5S1双间隙者 19例。所有病人都具有X线片及CT或MRI资料 ,诊断明确。其中除 7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只具有间歇性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导致胸椎椎管狭窄的影像学特点,探讨改良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胸椎黄韧带骨化症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6—73岁,平均45.7岁。术前均行MR、CT检查以明确诊断。合并颈椎管狭窄3例、腰椎管狭窄5例,颈胸腰椎管狭窄同时存在者2例;合并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椎间盘突出症9例。单节段3例,双节段12例,三节段11例,四节段以上5例。局限型6例,连续型17例,跳跃型8例。共94个病变节段,其中上胸段(T1~T4)23个节段、中胸段(T5~T8)19个节段、下胸段(T9-T12)52个节段。手术采用全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扩大成形术。对9例合并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椎间盘突出者,在后方减压的同时,行切除椎管前方突出椎间盘的环脊髓减压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结果24例患者随访6—63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疗效优1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7.5%。1例因术后停用脱水药物过早引起下肢瘫痪症状加重;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2例硬脊膜撕裂。结论MR结合CT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最有效的手段,全椎板截骨再植椎管扩大成形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1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176例,男98例,女78例;平均年龄58.5岁.病史2~31年.既往腰椎有1次手术史者35例,2次或2次以上者19例,合并退变性Ⅰ度以上滑脱40例,合并腰椎侧凸,Cobb' s角大于20° 42例,术后伴有腰椎不稳21例,术后交界处椎管狭窄19例.术中对一个或两个节段者切除椎间盘,处理相邻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部分保留小关节突者同时行小关节融合;两个节段以上者对不需要切除椎间盘或者切除小关节突小于1/2者行小关节突加横突间融合,切除椎间盘者行椎间融合;合并腰椎侧凸者对狭窄部位先行后方减压,植入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应用旋棒,结合压缩、撑开技术矫正侧凸,对椎间盘突出较重的间隙行椎间融合加小关节突融合,其余节段行后外侧融合.[结果]手术时间80~250 min,术中出血450~1 600 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随访5.6年,JOA评定以改善率表示,椎间融合优良率87.4%,多间隙优良率为86.1%,合并腰椎侧凸者优良率为89.8%.合并腰椎侧凸Cobb' s角平均6.7°,矫正率73.8%.腰椎后外侧融合率92%(60/65),椎间融合组为97.9%(139/142).[结论]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