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危重症之一,及早明确诊断时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其心电图表现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肌酶学改变方面作出正确诊断。现将本院近几年治疗的10例非T波急性心肌梗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每年由于冠心病而死亡的人数居全世界所有死因的首位[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因冠心病造成的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梗死等问题,是目前重建冠状动脉血运的重要手段[2]。而传统的溶栓治疗自80年代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使一部分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得到开通,住院病死率下降6%~9%[3],对于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和冠脉介入治疗,哪种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获得最大获益的争论持续在进行,下面将郑州市中医院心病二科急性心梗患者1例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非Q波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上无Q波出现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1].是临床危重症之一,早期明确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但因本病心电图表现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应心肌酶学改变方能作出正确诊断.现将我院去年治疗的8例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 (NQ -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 5例有PTCA指征患者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设同期住院的 30例NQMI患者为对照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 1年内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初步评价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 5例治疗在严重的冠脉病变、多支病变占 84 % ,病变以严重固定狭窄为主 ,手术成功率 96 % ,无严重并发症。治疗组 1年内总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NQMI疗效明显 ,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非Q波心肌梗死(NQMI)与Q波心肌梗死(QMI)的冠状动脉特点,探讨其病变情况与NQMI关系。方法 对46例NQMI患者组和108例QMI患者组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QMI组的完全闭塞率(45.7%)明显高于NQMI组(23.9%),而侧枝循环比率QMI组(25%)明显低于NQMI组(81.8%),NQMI组单支病变(21.7%)明显低于Qm^2(48.1%),3支病变(43.5%)明显高于Qm^2(18.5%),NQMI组≥90%的狭窄率(54.3%)明显高于QMI(25.7%)。结论 分析发现NQMI组病变较QMI组重。远期预后更差,多适合急性期冠脉介入的治疗(PC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非Q波心肌梗死 (NQMI)与Q波心肌梗死 (QMI)的冠状动脉特点 ,探讨其病变情况与NQMI关系。方法 对 46例NQMI患者组和 10 8例QMI患者组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QMI组的完全闭塞率 (4 5 7% )明显高于NQMI组 (2 3 9% ) ,而侧枝循环比率QMI组 (2 5 % )明显低于NQMI组 (81 8% ) ,NQMI组单支病变 (2 1.7% )明显低于Qm2(4 8.1% ) ,3支病变 (4 3 .5 % )明显高于Qm2 (18.5 % ) ,NQMI组≥ 90 %的狭窄率 (5 4 3 % )明显高于QMI(2 5 7% )。结论 分析发现NQMI组病变较QMI组重。远期预后更差 ,多适合急性期冠脉介入的治疗 (PCI)。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79岁。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疼痛4个月,加重1周(2~4次/d)入院,伴有压榨感,大汗,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无心慌、憋气,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入院初诊为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78岁,因突发持续性胸闷、气短、大汗、恶心、呕吐于1999年12月17日入院。查体:血压21.3/17.3kPa、脉搏110次/分短绌,意识清晰,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双唇轻度发绀,双肺满布干性罗音,心界扩大,心率13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示:心房颤动,Ⅱ、Ⅲ 、avF异常Q波,V_2-V_5ST段明显抬高。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快速型)。给予吸氧、监护、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及对症治疗,患者呼吸困难减轻。12月19日患者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加重,开始咳白色咆沫痰,不能平卧,四肢末梢发凉,血压下降至12/8kPa,双肺中下部可闻及水泡音。给予抬高床头、速尿、吗啡、西地兰静注,加快硝普钠滴速,患者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9.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5,(12)
<正>男,58岁。因突发胸痛10 h入院,患者2014-08-28-10:00在下棋时感胸痛,以剑突下及上腹部闷痛为主,逐渐加重,持续不缓解,伴一过性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不伴咳嗽、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四肢抽搐,意识丧失、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16:00在当地卫生院给予速效救心丸含化,口服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治疗后,为求进一步诊疗,转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37岁。主因突发胸闷、心悸3h入院。患者缘于 3h前因饮酒后突然胸部憋闷有濒死感和窒息感 ,伴心悸、恶心、呕吐 ,无发热。于 1999年 6月 2 6日 16 :0 0入院。其兄在 40岁时曾患急性心肌梗死。体检 :BP 10 0 6 0mmHg(1mmHg =0 .133kPa)唇不绀 ,颈静脉无怒张 ,肺腹未见异常。心率 6 5次 min ,心律齐 ,S1低钝 ,无病理性杂音。P2 >A2。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 ;(2 )ST、Ⅱ、Ⅲ、aVF呈水平型压低 3mm并逐渐出现病理性Q波。ST、aVF、aVL呈弓背向上抬高 1.5mm ,V2 、V3 导联R波突然增高达 2 … 相似文献
11.
12.
作者对172例急性Q波与40例非Q波心肌梗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前者症状多典型,合并症多而重,心功能差,死亡率高;而后者则否。推测前者多由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致完全闭塞;而后者多由冠状动脉痉挛或次全阻塞所致。 相似文献
13.
14.
15.
低钾血症误诊为急性非Q波型心肌梗死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3年9月至2003年12月有共13例低钾血症患者以急性非Q波型心肌梗死拟诊而入CCU病房。现将误诊情况报告如下,旨在提醒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16.
总结急性非Q心肌梗死(NQMI)36例,与116例同期住院的有Q波心肌梗死(QMI)比较,结果发现NQMI临床症状轻,酶峰值(CK-MB)升高幅度小,急性期并发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急性期死亡率均明显低于QMI组;但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治疗原则主要为抗凝、扩张血管、减轻冠脉痉挛等积极的抗缺血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穿壁性心肌梗死(简称TMI)较易诊断;而非穿壁性心肌梗死(简称NTMI)的诊断尚未十分明确,且各家意见不一。为此,仅就所见国内外文献对NTMI有关问题的探讨综述如下: 一、概况按心肌梗死累及心肌程度,分穿壁性与非穿壁性两类。TMI指自心内膜到心外膜1/2以上室壁梗死;NTMI包括心内膜下1/2~1/4厚度的心肌梗死(也称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简称SEI),与壁内心肌梗死。文献报道的NTMI,多指SEI或仅有心电图ST—T改变的心肌梗死。 1930年Whitten等首先在心肌梗死病理标本中发现4例SEI。1933年Wilson则提出以心电图进行区别:有病理性Q波者为TMI;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无Q波型心肌梗死(NQAMI)发病有增加的趋势。我院属基层医院,以社区医疗为主。近五年来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NQAMI占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8岁。60岁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急性Q波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作对比,提供两者鉴别依据.方法:统计本院6年来急性Q波心肌炎患者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动态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以及临床情况.结果:急性Q波心肌炎较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缓;肌酸磷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升高程度较急性心肌梗塞明显降低;急性心肌炎心电图上Q波3-7d后消失,T波治疗后2-3周恢复正常,ST段抬高但无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结论:本研究表明,急性心肌炎有急性心肌梗死类型Q波和ST段抬高者预示病情严重.可依据临床情况心肌酶谱、心电图演变而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常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