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在修复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颞浅动脉的解剖分布及其与耳后动脉的吻合特点,制备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修复面部缺损。结果:本组19例患者,17例全部存活,皮瓣的形态、色泽及功能良好。2例早期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积极处理后,皮瓣远端仅有小部分表皮坏死。结论: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跨血管区反流轴型额颞部皮瓣修复上睑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上睑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和位置设计跨血管区反流额颞部皮瓣,最大为3.5 cm×12.0 cm,其皮瓣长度应大于皮瓣蒂部至缺损区最远端1.5 cm;对累及睑板的缺损采用游离硬腭黏膜修复,再行皮瓣修复同侧上睑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共11例患者,均行跨血管区反流额颢部皮瓣修复,术后皮瓣完全成活,供区均直接缝合;随访6~12个月,无上睑缺损及外翻发生,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跨血管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上睑软组织缺损,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岛状皮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4.
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鼻尖缺损的手术方法,以提高鼻缺损畸形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1997年3月以来,设计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鼻面部皮下隧道转移至鼻尖,对11例鼻尖缺损畸形行鼻尖再造。结果:10例皮瓣色泽、质地和形态良好。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结论: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色泽形态良好,供区皮瓣组织量充足且隐蔽,是修复鼻尖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在修复鼻翼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反流轴型皮瓣原理,设计以颞浅动脉为供血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鼻翼缺损。结果:本组8例患者,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0个月,移植物的形态、色泽与正常鼻翼组织相似,效果良好。1例移植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表皮及部分软骨坏死。结论: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耳前及耳后邻位双叶皮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应用解剖 耳前面部皮瓣是以下方为蒂的任意皮瓣。耳后皮瓣是以耳后动、静脉为蒂的轴型皮瓣。耳后动脉直径约1.2mm,沿耳根后上行,沿途发出数支分布于耳后,在乳突前有二个大支,即耳支及枕支。耳支经耳后的深侧分布于耳廓的颅面和耳廓,与颞浅动脉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眶上动脉跨区供血的耳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并验证其是否为最佳的皮瓣供区.方法根据陈宗基关于动脉经吻合支跨区反流灌注供血的反流轴型皮瓣的理论与实践,设计以眶上动脉为蒂,经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跨区反流供血的耳前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移转修复眼睑皮肤组织的缺损,1997~1999年共治疗7例,面积最大4.0cm×2.4cm,最小2.0cm×1.8cm.结果7例均全部成活,随访l~2年,效果良好.结论眶上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前岛状皮瓣具有稳定、可靠的血供保障,耳前皮肤组织的质地、色泽都与眼睑极为相似,是修复眼睑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5岁,因左额部电烧伤伴眉毛部分缺损15d入院,专科检查:创面位于左额部,相邻两处创面分别为4cm×3cm,2.0cm×1.8cm,呈皮革样变,触觉消失,同侧眉梢缺损(图1)。入院经全面检查,于3d后在静脉麻醉下行电烧伤创面切痂清创,术中见创面深达额骨,将两处创面间皮桥向上推进,使其成为5cm×5cm一处创面,设计同侧耳后乳突部跨区反流轴型皮瓣5.5cm×5.0cm(含部分头皮),修复创面同时行眉毛再造(图2),供区移植中厚皮片,术后12d拆线,皮瓣成活良好。图1术前图2术后讨论在特定的解剖区域,当某一轴型皮瓣的血供被切断后,该皮瓣的营养可由邻近的知名动脉通…  相似文献   

9.
逆行性额部耳颞区反流轴型皮瓣的临床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额部常见皮瓣间供血血管系统之间的吻合情况,为额部皮瓣特别是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具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体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位置、口径、走行和相互吻合状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具新鲜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结果 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为上界距眶上缘4.9±0.4 cm,下界为眶上缘水平,上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0.2 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0.4 cm;下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4±0.2 cm,外侧2.3±0.5 cm.结论 额部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吻合支丰富且吻合区域较恒定,故可制成多种类型的跨血管的反流式皮瓣,增大血管蒂旋转的角度和长度以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耳后乳突区皮瓣修复耳垂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改进的耳后乳突区皮瓣再造耳垂的新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耳后乳突区的双叶形皮瓣设计成圆锥形皮瓣再造耳垂。结果:用改进的耳后乳突区皮瓣折叠法再造耳垂6例,全部一期手术完成,再造耳垂外形自然流畅,供区瘢痕隐蔽。结论:改进的耳后乳突区皮瓣折叠法再造耳垂,手术创伤小、瘢痕隐蔽、再造耳垂外形自然,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耳垂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眼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常因外伤、体表肿瘤切除及感染等原因引起,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需要兼顾功能和外观的双重效果。2002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耳后乳突区跨区反流轴型岛状皮瓣修复眼周软组织缺损1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耳后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颜面部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以颞浅动脉为蒂供血的耳后乳突区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结果:自2002年以来完成手术11例,患者创面均得到较好整复。11例患者有1例出现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经加强换药等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应用耳后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供瓣区的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作为良好的供瓣区,常被广泛用于眼、眉、颊、唇及鼻等头面部畸形及组织缺损的修复。1994年5月-2004年5月,我们以颞浅血管为蒂,选用不同的供瓣区,采用多种皮瓣和头皮瓣修复头面部畸形和缺损7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应用面颊部扩张皮瓣修复鼻唇沟区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誉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867-1868
目的:总结应用面颊部扩张皮瓣修复鼻唇沟区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根据缺损面积选用30~100ml容量的扩张器埋置于面颊部皮肤皮下层,注水扩张1.5~2个月,静止扩张2周;Ⅱ期切除鼻唇沟区病变组织,采用推进或旋转扩张皮瓣修复创面,切口尽量位于鼻唇沟,以使瘢痕不明显。结果:2009年10月~2011年8月,应用面颊部扩张皮瓣修复鼻唇沟区缺损28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未出现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6例获随访,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色泽良好,瘢痕不明显,口、鼻无变形,效果满意。结论:面颊部扩张皮瓣是修复鼻唇沟区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应用颞浅动脉全额皮瓣修复颜面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颜面畸形情况,设计为颞动脉双蒂全额皮瓣修复唇、颊、下颌部畸形10例;双侧颞浅动脉顶支串联头皮瓣双眉再造6例;单侧颞浅动脉与枕动脉的吻合支串联头皮瓣修复眼睑、眉缺损3例;颞动脉单蒂皮瓣修复鼻、眉缺损8例;颞浅动脉岛状头皮瓣行单侧眉再造3例;全额皮瓣设计成5个瓣一期修复鼻、双上下睑、眉缺损2例.结果 临床应用的32例中除1例全额皮瓣转移后早期皮管蒂部受压,造成皮瓣远端血运障碍,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额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创面植皮全部存活.术后30例获随访1~3年,皮瓣色泽近似邻近皮肤,质地柔软,厚薄适中,再造眉毛发生长良好,面部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对于颜面部严重组织缺损畸形的修复,颞浅动脉全额皮瓣不仅具有优越性,而且兼可降低组织应用的代价,修复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17.
轴心血管供血的跨区反流轴型皮瓣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反流轴型皮瓣是一种新型皮瓣,我们将对其解剖生理学基础、与传统的逆行皮瓣的区别、临床意义以及常用的反流轴型皮瓣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缺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蔡震  蒋海越  国冬军  潘博  庄洪兴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72-1373,I0005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26例,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眼周皮肤相近,无明显的挛缩,皮瓣感觉功能良好,睑裂闭合良好,外观满意;皮瓣供区位于发际边缘,切口隐蔽,愈合良好,无瘢痕增生。结论: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方法简便,创伤小,切口隐蔽,修复后不仅外观效果好且下眼睑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修复面部眼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耳后乳突区带蒂皮瓣早期修复外伤性耳廓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耳后乳突区设计带蒂筋膜皮瓣,向前推进转移,包埋Medpor支架,修复缺损耳廓。结果:本组病例皮瓣皆成活,颜色相近,所有病例术后外形满意。结论:采用耳后乳突区带蒂筋膜皮瓣,包被Medpor支架的方法,可早期修复耳廓缺损,取材方便,手术设计合理,效果良好,方法简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趾或足部组织移植术后供区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5年5月,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趾或足部组织移植术后足部供区缺损并随访达6个月以上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17~52岁,平均25.6岁。均为外伤导致手指指体或软组织缺损。18例急诊行足趾移植再造或足部组织瓣移植修复创面,5例伤后3~8个月行二期修复再造。足部供区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3 cm~10 cm×6 cm,均伴骨质、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切取大小为3.5 cm×3.5 cm~11.0 cm×6.5 cm的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皮瓣血管均与足部动、静脉吻合。腹股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手术时间3~9 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50~300 m L,平均120 m L。术后1例旋髂浅动脉皮瓣出现血管危象,3例出现轻、中度肿胀,局部散在小水疱形成;其余旋髂浅动脉皮瓣均顺利成活,足部创面及腹股沟供区均Ⅰ期愈合。术后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9个月。旋髂浅动脉皮瓣色泽、质地接近周围正常足部皮肤,无明显瘢痕挛缩及色素沉着;足部可正常行走及负重;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18~35 mm,平均26 mm。再造手指及组织瓣色泽、质地良好,恢复抓捏功能;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5.5~11.0 mm,平均6.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18例,良5例。结论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能有效修复足趾或足部组织移植术后供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足部功能与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