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和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性,手术要点。方法:单纯颈动脉体瘤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颈静脉球体瘤及同侧同时患有颈动脉体瘤者,一律采用大“S”形切口,显露颈静脉孔和岩尖的颞下进路。结果: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瘤体均彻底切除且完好保留了颈内动脉。5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3例肿瘤切除彻底,2例有意姑息切除瘤体,经1~3年随访,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化学感受器瘤具有一定的家族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995~2004年收治的2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评价、治疗方法、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MRI、MRA、CT、B超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n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共确诊颈动脉体瘤患者29例,其中25例行手术治疗,1例建议接受放射治疗,3例因非手术适应证未手术。随诊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DSA是目前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手段。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emporaryballoonocclusion,TBO)是判断是否可以行颈动脉结扎的可靠方法,手术是颈动脉体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杰  彭大文 《耳鼻咽喉》1996,3(2):95-97
报告15例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剥离法切除肿块10例,肿瘤固着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7例,其中3例切除肿瘤及其固着的颈动脉,2例未能切除肿瘤,提倡以剥离肿瘤手术为主,对估计剥离肿瘤困难者,术前经颈动脉压迫训练,采用清醒麻醉,可以安全切除肿瘤及固着的颈动脉。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球体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颈动脉球体瘤的诊断手段、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法。方法:总结诊治8例颈动脉球体瘤的经验。以术前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彻底切除颈动脉球体瘤。结果:按Shamblin分期3例为Ⅱ期,5例为Ⅲ期,有家族史者3例。5例Ⅲ期的病人,采用了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的方法,均保全了颈总和颈内动脉,瘤体获全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可以成功地切除颈动脉球体瘤。  相似文献   

6.
1 资料和方法 患者6例,男2例,女4例,年龄48~63岁,平均53。1岁,以颈部肿瘤就诊,病史5个月~2年,5例可扪及血管搏动,1例伴有咽部疼痛不适,1例出现头晕、耳鸣,1例出现声音嘶哑,余无其他不适。本组2例误诊为血管瘤,局麻下手术,余4例均全身麻醉下手术。单纯瘤体剥离切除2例,行瘤体合并颈外动脉切除2例,1例手术过程中颈内动脉破裂,进行修补术,1例切除肿瘤及颈动脉分叉后,用自体静脉行颈动脉重建。6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简述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与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并做综述性报道.结果动脉造影对颈动脉体瘤的正确诊断率可达100%.术前评估对颈动脉体瘤手术意义重大.血管外膜下切除和颈动脉重建技术可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结论动脉造影数字减影技术(DSA)是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最有效的手段.准确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操作顺序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颈动脉切除治疗颈动脉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颈动脉体瘤 ,预防术中致命大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 ,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检测 (TCD)及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 ,在清醒麻醉下行选择性颈动脉阻断或切除手术治疗颈动脉体瘤。术中全部夹闭颈总动脉 2h以上 ,切除颈总动脉 4例 ;分离切除肿瘤 6例 ,保留颈总动脉。结果 :10例均无手术死亡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 5年均健在。结论 :颈动脉压迫训练 ,TCD检测及术中清醒麻醉 ,可以对选择性颈动脉阻断或切除起到充分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66年6月-2008年12月间8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增强CT、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48%、93.10%、85,00%。手术完全切除85例,活检2例,部分切除加放疗2例。手术平均时间176分钟。动脉切断(切除)率22.35%,术后脑神经损伤率36.46%,偏瘫发生率为2.35%。结论术前B超、增强CT及MRI诊断均具较高准确率,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能显示瘤体与大血管关系,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手术为治疗颈动脉体瘤的主要手段,Shamplin I、II型肿瘤92.6%能与动脉完整剥离。  相似文献   

10.
探讨巨大颈动脉体瘤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切除3例巨大颈动脉体,其上限均达至颅底。术前分别行CT扫描,B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结论颈动脉体瘤广泛侵及咽旁隙时,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术前确定诊断,充分准备是彻底切除肿瘤及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8岁。因吞咽时咽部异物感伴声音嘶哑 2个月余 ,于 2 0 0 0年 5月 3 0日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尚好。于右侧胸锁乳突肌上 1 /3前缘内侧近舌骨处可触及一实质性肿块。口内可见肿块位于右侧咽腭弓后 ,双合诊示肿瘤光滑 ,质中 ,约4.0cm× 2 .0cm× 2 .0cm ,上极近鼻咽侧壁顶 ,下极平舌骨水平 ,未及明显搏动感。咽反射下降 ,伸舌时舌尖偏右 ,右侧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 ,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MRI示右侧咽旁间隙肿瘤 ,约 4.5cm× 2 .5cm× 2 .0cm大小 ,位于右椎前筋膜前 ,上极近颅底 ,下极平舌骨平面 ,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及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一家系4例颈静脉球体瘤及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预后情况。先证者为左侧颈静脉球体瘤伴左侧颈动脉体瘤,先证者亲妹妹为右侧颈动脉体瘤,先证者堂妹为双侧颈动脉体瘤伴右侧颈静脉球体瘤,先证者堂哥为双侧颈动脉体瘤伴左侧颈静脉球体瘤。4例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超声、CT或CT血管造影(CTA)、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例术前行血管栓塞。结果:4例患者手术顺利,均无肢体偏瘫或死亡病例。随访24~29个月,无复发。术后半年堂哥声嘶消失,堂妹声嘶无明显好转。术后1年堂妹出现右侧周围性面瘫,颞骨CT示右侧颈静脉球体瘤。结论:颈部超声、CT、CTA、MRI及DSA是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指导治疗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进行血管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术中使用显微镜可提高术野清晰度,避免大血管及神经损伤,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1例(23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要点及术后处理。结果:DSA和MRI对颈动脉体瘤的确诊率达100%。17例(19侧)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动脉外膜下分离单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8侧,肿瘤并颈外动脉节段切除术9侧,颈动脉体瘤和颈总动脉分叉并颈内外动脉节段切除及颈动脉结扎1侧,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切除及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1侧。术后1例患者术前药物治疗未控制的室性心律失常自愈;1例出现声嘶,1周后完全恢复;1例颈动脉切除未重建的患者,术后出现经常性头痛,3个月后逐渐消失;其余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DSA和MRI是目前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手段。外科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措施,肿瘤和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节段切除后,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提高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990-2010年收治的44例(46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其中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瘤体剥离39侧,瘤体并颈外动脉切除6侧,瘤体并颈内、外动脉切除1侧.结果:44例手术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出现偏瘫,2例出现暂时性的声音嘶哑及呛咳. 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手术是颈动脉体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前充分准备,明确瘤体与血管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显微镜下双极电凝手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侧壁颈动脉体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鼻咽侧壁颈动脉体瘤2例,男女各1例,22~62岁,平均42岁,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1例随访5年后失访.另1例随访5年,情况良好.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鼻咽侧壁颈动脉体瘤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3例(25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2003~2008年,我科收治2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作彩超CTA以及MRA等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无脑栓塞发生;无肿瘤复发;5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CTA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和脑部Willis环的结构是否完整,便于判断术中是否能临时阻断颈动脉,减少创面出血,从而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其他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体瘤是副神经节瘤的一个类型,大多为良性肿瘤,临床发病率低,病因不明。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风险较大,且术后并发症严重,临床上治疗较困难。本文对颈动脉体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段、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预防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男 ,36岁。因右上颈部无痛性肿块缓慢生长 1年入院。查体 :右颈动脉三角区 5cm× 5cm大小搏动性肿块 ,未闻及血管杂音 ,触压肿块可引起呛咳。右颈总动脉造影 :颈总动脉分叉处微血管团块影 ,结构模糊 ,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中动脉各分支未见异常。初步诊断 :颈部肿块性质待查 (右颈动脉体瘤 ,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术中见肿瘤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 ,解离肿瘤失败 ,结扎颈总动脉 ,整块切除肿瘤。术后对侧偏瘫、失语 ,呛咳 ,患侧面瘫、舌瘫。术后 2个月 ,面瘫及舌瘫恢复。术后 1年 ,偏瘫恢复 ,可胜任一…  相似文献   

20.
报告1994-1998年诊治颈动脉球体瘤3例,术前误诊及诊断不明确2例,手术+放射治疗1例,手术切除2例;临床均治愈。指出诊断应有颈动脉球体瘤三主征和B超三征,即颈部非甲状腺肿块包绕颈动脉并见颈动脉壁局限性增厚,管腔受压变窄;肿物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部并可见其大小范围;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等临床可以诊断。结合彩超及/或DSA和MRI的诊断更佳。治疗上术前行颈动脉压迫训练或缓慢阻断或术时测颈内动脉残压;麻醉可清醒麻醉或清醒麻后全麻。手术先于颈总动脉下放橡皮带或细导尿管,结扎颈我动脉,术时尽量行肿瘤剥离术。术后应注意脑部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