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畅听未来在继承以前传统培训班的基础上,2012年将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利用E-learning在线学习的技术发展推出畅听未来网络学院,进行传统的面对面培训、网络培训、两者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同步课堂、专家互动,小组讨论、资源共享等,并和政府一起探索防聋治聋领域中专业队伍建设、教育培训、评价管理、人才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管理等系统模式。网络学院的培训对象包括行业所有专业人士和大部分职能岗位。学院面向全球引领行业发展的单位和个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畅听未来在继承以前传统培训班的基础上,2012年将在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利用E-1eaming在线学习的技术发展推出畅听未来网络学院,进行传统的面对面培训、网络培训、两者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同步课堂、专家互动,小组讨论、资源共享等,并和政府一起探索防聋治聋领域中专业队伍建设、教育培训、评价管理、人才中心及师资队伍建设管理等系统模式。网络学院的培训对象包括行业所有专业人士和大部分职能岗位。学院面向全球引领行业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开放,为各级政府机构、医院、康复中心、特教学校、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在以往传统培训班的基础上.2012年畅听未来项目将利用E—learning在线学习技术推出“畅听未来网络学院”.进行传统的面对面培训、网络培训、两者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同步课堂、专家互动、小组讨论、资源共享等,并和政府一起探索防聋治聋领域中专业队伍建设、教育培训,评价管理、人才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管理等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畅听未来在继承以前传统培训班的基础上,2012年将在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利用E-learning在线学习的技术发展推出畅听未来网络学院,进行传统的面对面培训、网络培训、两者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同步课堂、专家互动,小组讨论、资源共享等,并和政府一起探索防聋治聋领域中专业队伍建设、教育培训、评价管理、人才中心及师资队伍建设管理等系统模式。网络学院的培训对象包括行业所有专业人士和大部分职能岗位。学院面向全球引领行业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开放,为各级政府机构、医院、康复中心、特教学校、听力学院校、企业、经销商及相关协会等提供平台教学及学习服务,网络学院的主要培训课程体系分听力行业通用课程、听力行业岗位课程、听力行业主题课程、通用商务课程和企业专享课程,培训内容包括听力学、助听技术、听力服务、听力研究、行业规范、服务技巧、商业技巧和个人发展等。所有课程均有相应的学点、名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听力医学事业发展,全面提升防聋治聋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卫生部、中国残联、瑞声达听力集团合作开展了"畅听未来-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畅听未来"项目)。根据2012年项目工作计划安排,由畅听未来项目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北省听力检测培训中心、《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部共同承办的第十五期听力检测技术学习班[2012-07-01-099(国)]暨2012临床听力检测技术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将借助畅听未来网  相似文献   

6.
1畅听未来项目与听力学的临床.科研和培训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做了大量工作,加大了专业人员的培训及培训指导力度,以全面提升专业人员岗位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二级职前、在职培训机制^[1],医院系统也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畅听未来中国听力高级顾问委员会第四届会议(CAHA4)于2007年10月11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出席的嘉宾包括卫生部、残疾人联合会、丹麦大使馆、WHO世界卫生组织的高级官员、国际防聋联盟前总干事兼WHO全球防聋高级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听力医学事业发展,全面提升防聋治聋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卫生部、中国残联、瑞声达听力集团合作开展了"畅听未来-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畅听未来"项目)。根据2011年项目工作计划安排,由畅听未来项目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北省听力检测培训中心、《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部承办的临床听力检测技术培训班,定于2011年9月25日~9月30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举办。培训班届时将邀请国内有关知名专  相似文献   

9.
畅听未来将一如既往地举办、组织参与各类高水平的培训班、学术会议以及相关活动,同时开展“畅听未来关注听力”系列活动,通过畅听未来-国际听力学及培训中心.为听障人士提供全方位的听力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听力事业的发展,2005年初瑞声达听力集团会同国家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了“畅听未来”-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项目。在畅听未来项目中,中国听力高级顾问委员会(CAHA)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该委员会国内外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听力行业的顶尖专家以及该行业的杰出人士组成。从2005年至今,已经先后召开了4届中国听力高级顾问委员会议,委员们深入探讨了中国听力事业的发展规划和畅听未来项目实施情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业内引起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畅听未来——临床听力学及培训中心是由瑞声达听力集团建立的集听力学、临床、培训、科研和数据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心,也是目前亚洲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听力学中心。  相似文献   

12.
畅听未来项目是由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瑞声达听力集团于2005年底共同发起的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简称畅听未来项目.项目的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听力障碍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听力障碍的教育培训、行业管理工作的研究以及听力障碍的康复和宣教等工作[1].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交通大学耳科学研究所、听力国际中国分部(中国聋几康复研究中心)、畅听未来项目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上海耳科学及听力学国际会议暨第十一届听力国际年会及中国听力峰会”将于2010年10月21日-24日在上海举办。会议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高级官员交流讲学,  相似文献   

14.
畅听未来项目(Hearing the Future,HTF)是由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瑞声达听力集团共同发起组织的一个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2006-2010),总目标是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早康复来减少听力损伤对个人对社会带来的负担,同时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畅听未来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听力障碍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听力障碍的康复及其宣传教育;听力障碍的教育培训和行业管理。具体的项目内容有: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检测和评估、听力障碍的康复、听力康复的宣传教育以及听力康复的教育培训和行业管理。其中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项目前三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听力事业的发展,2005年瑞声达听力集团会同国家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了"畅听未来"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项目。在畅听未来项目中中国听力高级顾问委员会(CAHA)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该委员会由国内外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听力行业的顶尖专家以及该行业的杰出人士组成。从2005年至今已经先后召开了4届中国听力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听力事业的发展,2005年瑞声达听力集团会同国家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了"畅听未来"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项目。在畅听未来项目中,中国听力高级顾问委员会(CAHA)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该委员会由国内外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听力行业的顶尖专家以及该行业的杰出人士组成。从2005年至今已经先后召开了四届中国听力高级顾问委员会议,深入探讨了中国听力事业的发展规划和畅听未来项目实施情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密切结合《全国听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近11%,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听力残疾人共2780万,其中单纯听力残疾人2004万,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主,占73.58%.有听力残疾的老年人口为2046万。为了调查听力残疾老年人的具体听力状况和社区康复情况,畅听未来项目组启动了“畅听未来、关注听力”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8.
1畅听未来-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项目概述 瑞声达听力集团·亚洲于2005年年初发起了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2006年~2010年),这个计划围绕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的奋斗目标,由瑞声达听力集团·亚洲、中国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丹麦驻华大使馆共同合作。其简称为畅听未来项目。这个项目将不仅仅给全国听力障碍患者带来福音.同时也减轻了由于听障患者为数众多给国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初.瑞声达听力集团会同中国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了“畅听未来-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项目。中国听力高级顾问委员会(CAHA)一直在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委员会由国内外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听力行业的顶尖专家以及该行业的杰出人士组成。从2005年至今.项目组已经先后召开了6届中国听力高级顾问委员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本刊特别开设了“畅听未来一中国耳聋防治五年计划”专栏,邀请相关专家撰写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面探讨我国听力语言康复行业的发展动态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