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胎儿肾上腺移植长期随访一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于 1991年 10月 2 3日施行 1例胎儿肾上腺移植 ,随访 9年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患者男 ,5 5岁。有结核病史 3 0年 ,因皮肤色素沉着 3 0余年 ,加重半年伴乏力入内分泌科治疗。血压 90 / 60mmHg( 1mmHg =0 .13 3kPa)。CT示双侧肾上腺陈旧性结核钙化。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
导管异位是中心静脉置管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血液透析置管时导管可异位至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失功能,但导管异位皮下十分罕见。本院2012年6月曾收治1例患者,采用改良的不用撕脱鞘法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长期导管,过程顺利.抽吸回血通畅,但透析时导管流量不佳,最终确认导管呈螺旋状异位皮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3岁,因车祸致右前臂及手背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2h入院。右前臂背侧及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9cm×11cm,创面严重污染,手背伸指肌腱缺损,Ⅱ~Ⅴ掌骨外露,手指不能主动背伸。X线片示:右手及前臂无明显骨折,可见多发异物。入院诊断:右前臂及手背挫灭伤伴皮肤伸指肌腱缺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外已有心肺联合移植后存活时间超过25年的报道,我院于2007年1月施行心肺联合移植1例,现随访6年余,是国内存活时间较长的病例之一,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为女性,14岁,身高为164 cm,体质量为50 kg.原发病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和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功能为Ⅳ级.患者活动后气促10年,加重伴紫绀4年.静息时动脉血血氧饱和度为0.83,心前区隆起,第二心音亢进.口唇与甲床紫绀,并出现杵状指.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膜周部缺损,缺损横截面直径为14 mm,以右向左分流为主,跨室间隔压力阶差为14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导管未闭,分流束宽度为3mm,呈双向分流,主动脉与肺动脉跨动脉导管压力阶差为8 mm Hg;肺动脉收缩压约为91 mm Hg.心导管检查提示,在吸氧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为98 mm Hg,肺毛细血管锲压为3mmHg,肺小血管阻力达12.3 Wood单位.  相似文献   

5.
报告1988和1989年期间进行的17例经培养的胎儿肾上腺髓质组织脑内尾状核头部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的长期随访结果。17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临床效果较好且稳定;6个月至9个月间,5例症状复发;9至18个月间,2例症状复发;18个月至2年,2例患者症恢复发;2年至3年间,2例患者症状复发;3年后,疗效消失。移植术提高了PD患者对抗PD药物的敏感性及药效。移植术后CT检查发现尾状核头部移植部位有空洞  相似文献   

6.
串连静脉吻合的肌腱静脉皮瓣移植一例宋修军,曲永明患者,男,58岁。右手砍伤,小指近节不全离断,环指背侧皮肤、腱帽及部分关节骨皮质缺损,创面2.4cm×2cm。急诊行小指再植,环指创面清创并找出远、近各2根静脉,切取2.2cm长一段掌长肌腱及其浅面带有...  相似文献   

7.
幼儿外伤性髋关节脱位长期随访一例报告王克亚李岩张亚杰作者单位:830011乌鲁木齐铁路中心医院骨科(王克亚、李岩),放射科(张亚杰)患儿女性,2岁8个月。于1988年1月因在冰上滑倒,右小腿跪地,不能行走3小时入院。骨科检查:右髋关节呈内收、内旋、半...  相似文献   

8.
足背浅静脉弓移植修复掌浅动脉弓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以来,对3例手掌压榨伤及1例断掌造成掌部动脉弓缺损病人进行了血管修复术。术中采用足背浅静脉弓移植重建新的掌浅动脉弓,使伤手获得充足血供,恢复了手的功能。介绍了手术方法及适应证,讨论了血管弓的解剖生理特点及静脉移植后动脉化时静脉瓣膜的有关问题,并与其它术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胃肠外营养(亦称全静脉营养)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使重危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但是它引起的临床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报告一例长期静脉营养导致急性胆囊炎病人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0.
2004年7月,我院为一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成功施行部分小肠移植,现将本例的手术麻醉处理报道如下。患者为男性,50岁,体重55 kg。2003年5月因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肠坏死行小肠切除术(残余回肠约20cm)。小肠移植前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100 mg、阿托品0.5 mg,术中开放上肢静脉通路,行颈内静脉、桡动脉置管。全身麻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5 mg,丙泊酚40 mg,罗库溴铵50 mg,芬太  相似文献   

11.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处理与随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在302例324次同种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自发性破裂19例22次。破裂时间为术后3周内,11例发生在CsA减量的交替期。15例破裂前出现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裂口1~4处不等。5例行移植肾切除;14例行保肾手术,术后3周内尿量及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5年,保肾患者的人/肾长期存活率与同期移植肾未破裂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1989~1990年间对21例脑性瘫痪患者进行胎脑移植治疗,术后经过5~6年的随访,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1~21岁,平均9岁。根据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痉挛型6例,手足徐动型5例,共济失调型2例,强直型2例,肌张力低下型3例,混合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1例,无法分型2例。单侧瘫痪4例,三肢瘫痪6例,伴智力低下8例,听觉异常7例,癫痛5例,言语不清8例。头颅CT检查:大脑发育不全8例,皮层萎缩5例,软化贯通畸形及轻度脑积水各1例,无异常5例,脑电图不同程度异常12例,P300认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心肺联合移植的体会.方法 2006年3月23日对1例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27岁女性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了长期密切监护,采用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以他克莫司(后转换为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并严密监测和控制感染.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严重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09 d痊愈出院.术后1年7个月时,患者自行停用所有免疫抑制剂,2周后出现发热和活动后气促症状,行心脏彩色B型超声波、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未发现排斥反应的特异性改变,肺功能检查显示第1秒最大呼气量为0.54,根据患者症状仍高度怀疑移植肺发生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 d,然后以泼尼松持续治疗1个月,维持血环孢素A浓度为0.1664~0.3328 μmol/L(0.2~0.4 mg/L),霉酚酸酯用量由0.5 g/d调整到1 g/d,同时行抗感染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消失.术后2年时,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未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术后2年5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检测心功能正常.至2009年5月,患者已存活3年余.结论 重视供、受者的HLA配型,合理有效的预防排斥反应方案和感染的有效控制是心肺联合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局限性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患者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23~45岁。比较术前与术后10年KSS评分。结果:本组1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0~10.7(10.2±0.3)年。KSS评分临床总分由术前的38.86±4.09上升至术后10年的85.07±2.19,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33±4.88上升至术后10年的82.67±4.58,KSS总分由术前的42.20±7.84提高至术后10年的167.73±6.29(P0.05);而膝关节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随访患者并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通过对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的长期随访后发现,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是一种有效的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报告回顾了九洲大学从1965年~1990年间诊治的46例胆总管囊肿病人,并且根据囊肿的类型及所行的手术方式作了长期的随访。全组中,女性41例(89%),男性5例(11%),初次手术时的平均年龄24岁(2个月~69岁),故外科医生应警惕该病也存在于成人中。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占87%,黄疸43%,腹块33%,只有7例病人(15%)出现为典型的夏科三联征。根据Todani分类法(见附录Ⅰ),Ⅰ型占26例(57%), Ⅱ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因电锯伤致左示、中、环指出血、活动受限1 h于2014年5月入院。入院检查:左示、中、环指呈屈曲位;示指中节背侧横形伤口,长约1.5 cm,可见指伸肌腱断端;环指中节背侧横形伤口,长约1.0 cm,可见指伸肌腱部分断裂;中指中节背侧存在大小为4.5 cm×2.0 cm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伸肌腱缺损长约4.0 cm,指骨骨折端外露,患指运动障碍(图1)。X线片示左中指中节指骨基底骨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2岁,因狼疮肾,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来我院就诊。就诊时右侧携有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放置3月余。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侧颈内静脉内可见23.4mm×7.6mm等回声团。右腕部头静脉与桡动脉吻合术后1个月,动静脉内瘘杂音已消失。  相似文献   

18.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急症、重症的抢救、术中和ICU中已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经外周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皮下隧道法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不仅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且可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1-2],但该项操作复杂且对机体损伤较大.颈部皮下组织少,组织较松弛,导管经皮下潜行时,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小,成功机率高.本院于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对需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颈内静脉穿刺后采用皮下潜行固定导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99年9月27日成功地为1例先天性室缺、艾森曼格氏综合征的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心肺联合移植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女,23岁,体重50kg。活动性心慌、气喘20余年,发绀10余年。重度肺动脉高压(阻力性),压力为105/67mmHg。供者为男,24岁,脑死亡,心肺正常。供、受者ABO血型相同,检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正常。 术前准备 受者术前3天口服维生素K4 4mg,每天3次;环抱素A 300mg,每天3次;卡托普利12.5mg,每天3次;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1.0…  相似文献   

20.
组合组织移植的血管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组合组织移植的血管吻接方式、方法及血管危象的处理。方法 对1990年12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284例组合组织移植(2、3、4、5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病史中,分析并总结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手术探查血管的发现和处理及最后导致组织坏死的因素。结果 284例中血管危象的发生率(36例)为12.68%,手术探查率(32例)为总病例的11.26%。探查术后组织块的存活率(组织坏死10例)占探查总数的68.75%,占总病例数的3.52%。探查术中均重接动脉(直接或静脉移植,最多探查3次),失败原因为手术探查不及时、手术操作损伤血管、血管搭配不合理。4例未探查的病例皮瓣均失败占总病例的1.41%。组织块的总存活率为总数的95.07%。引起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操作不当,吻合口栓塞,血管压迫、扭曲,及血管顽固性痉挛。结论 组合组织移植应选择供、受区合适的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2块以上的组织移植应采取血管(动静脉)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的吻合方式。一旦发生血管危象应在48h内作探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