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E-选择素在鼻息肉中的分泌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黏附分子E选择素在鼻息肉中的分泌水平与表达部位,借以探讨其与鼻息肉可能的病理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5例鼻息肉(鼻息肉组)组织匀浆中E选择素水平,以9例鼻中隔手术患者之代偿肥大的下鼻甲后端黏膜作为对照(对照组);同时对上述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E选择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组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E选择素浓度为(42.58±13.52)μg/L,对照组为(11.35±3.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选择素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腺体上皮、间质和浸润炎症细胞上。鼻息肉组腺体上皮阳性表达率为92.0%,对照组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在血管内皮上阳性表达率为84.0%,对照组为44.4%;鼻息肉组在间质及浸润炎症细胞阳性表达率为92.0%,对照组为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E选择素在血管内皮上的表达和在间质及浸润炎症细胞上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4,P<0.01)。结论:高表达的E选择素可能通过参与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活化、增殖,从而在鼻息肉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 ,ECP)和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可溶性E 选择素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鼻腔灌洗液ECP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法测定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可溶性E 选择素。结果 在变应性鼻炎组的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 (t=13 75 ,P =0 0 0 1) ,鼻腔灌洗液中E 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 (t=12 12 ,P <0 0 0 0 1)。变应性鼻炎组鼻腔灌洗液EC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t =15 19,P =0 0 0 0 1)。血清中E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存在显著性 (t =15 6 7,P <0 0 0 0 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ECP含量增高与嗜酸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有关。鼻灌洗液中ECP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嗜酸细胞脱颗粒增强所致 ,而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E 选择素升高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移行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IL-16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P-D及IL-16在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5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变应性鼻炎组)、15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5例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SP-D及IL-16表达。结果:SP-D、IL-16在3组中均有表达,但在变应性鼻炎组和鼻息肉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SP-D和IL-16在变应性鼻炎组和鼻息肉组中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D及IL-16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均有表达。SP-D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炎症反应过程。IL-16是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病变中重要的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并增强了嗜酸粒细胞的局部作用,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 (AR)患者血浆P 选择素 (P selectin)在AR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5 8例AR患者 (AR组 )和 30例正常健康者 (对照组 )血浆P 选择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R组血浆P 选择素水平 (5 8.76± 16 .5 7)明显高于对照组 (2 1.4 3± 7.86 )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血浆P 选择素水平与AR有一定关系 ,提示血浆P 选择素在AR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入院手术的II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根据其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是否伴有过敏性疾病史及支气管哮喘病史、术前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检查、变应原皮肤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过敏性鼻炎,筛选出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无变应性因素的单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同时比较各种变应性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为80.95%(136/168),同期单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为91.75%(189/20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各种变应性因素中,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嗜酸粒细胞阳性、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E、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与无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伴有过敏性疾病史及伴支气管哮喘病史患者与无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变应性因素与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密切相关,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时,必须加强围手术期抗变应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黏蛋白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中的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5种人黏蛋白基因(MUC2、MUC5AC、MUC5B、MUC18、MUC19)在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35例鼻息肉、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及18例正常人黏蛋白基因(MUCS)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结果表明,MUC5AC、MUC5B在鼻息肉组和变应性鼻炎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组与变应性鼻炎组及对照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2、MUC18在3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19在变应性鼻炎组中的表达高于鼻息肉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MUC5AC和MUC5B在鼻息肉、变应性鼻炎的黏液过度分泌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MUC19在变应性鼻炎的黏液过度分泌过程中也有重要意义,但是对鼻息肉患者的黏液分泌没有明显作用;未发现MUC2、MUC18在变应性鼻炎的黏液过度分泌过程中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IL-4,IFN-γ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与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以及二者发病机制的不同。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0例鼻息肉患者、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PBMC,经PMA诱导培养后IFN-γ/和IL-4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息肉组PBMC中CD3^+/CD8^-/IFN-γ^+和CD3^+/CD8^-/IL-4^+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PBMC中CD3^+/CD8^-/IFN—γ^+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而CD3^+/CD8^-/IL-4^+含量则明显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患者体内分泌IFN-γ、IL-4均增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起到网络调节作用。而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泌IL-4增高,分泌IFN-γ却受到抑制,这种细胞因子失平衡可能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3%的高渗盐水普米克令舒溶液治疗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FESS术后复发患者给予3%的高渗盐水普米克令舒溶液鼻腔灌洗3~5周,每日1次,比较治疗前后CT、鼻内镜检查结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30例,治愈 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对照组20例,治愈4例,好转8例,无效8例。结论 3%的高渗盐水普米克令舒溶液治疗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FESS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情况,探讨IL-17与Eos在其发病中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鼻息肉21例、变应性鼻炎18例及单纯中隔偏曲12例中IL-17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并计数Eo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发现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下固有层、鼻息肉组织上皮层及间质内Eos、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及部分腺体内有IL-17表达;②检测3组中免疫组织化学IL-17阳性细胞数、IOD(IL-17阳性表达吸收度值)及苏木精-伊红染色Eos计数,发现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数与IL-17阳性细胞数在鼻息肉中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606,P<0.01,在变应性鼻炎中两者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446,P<0.05。结论:①IL-17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中有表达,因此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作用,可做为深入研究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指标;②推断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发病中IL-17亦有趋化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1,IGF-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IgE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40例伴鼻息肉的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鼻息肉组织(CRSwNP组)和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中鼻甲组织(对照组)中IGF-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所有标本的总IgE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1蛋白在CRSwNP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5.3%和15.4%,IGF-1 mRNA在两组的表达分别为0.825±0.315和0.358±0.387,CRSwNP组IGF-1蛋白和IGF-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6.318,P<0.01;t=-5.014,P<0.05);CRSwNP组中合并变应性因素与无变应性因素亚组之间的IGF-1 mRNA表达无差异(t=0.856,P>0.05)。总IgE在两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65±3.34和3.40±1.27,CRSwNP组总IgE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5.366,P<0.01)。IGF-1 mRNA与总IgE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319,P<0.05)。结论IGF-1参与CRSwNP的发病机制,局部变应性因素而非系统性变应性因素影响其表达,IGF-1可能通过促进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以及促进IgE的生成参与局部免疫调控等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腔局部应用布地奈德喷雾剂(BUD)对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影响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方法4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患者治疗前后取鼻息肉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标本Aquaporin-3(AQP-3)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布地奈德治疗后鼻息肉组织(治疗组)中AQP-3的表达数在上皮下间质的腺体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较未治疗组(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而黏膜上皮细胞表达数较未治疗组中提高(P〈0.01)。结论在布地奈德作用下鼻息肉组织水肿减轻,体积缩小与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在上皮下间质的腺体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Tissu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in human nasal poly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lergy is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an underlying cause of nasal polyp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fine allergic nasal polyps. We investigated 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sIgE) in polyp tissue. Thirty pieces of polyp tissue were taken from patients with positive allergic symptoms, and 30 from patients without allergic symptoms. Nasal polyp tissue homogenate and serum from these patients were prepared for detecting sIgE by a CAP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allergic symptoms and/or positive serum CAP test results, the rates of positive tissue CAP tests were low: 36.7% and 35.7%, respectively. However, nearly all of the tissue CAP-positive subjects had allergic symptoms and positive serum CAP tests. We conclude that the local tissue sIgE profile reflects more specifically the allergic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than does the systemic serum test or the presentation of allergic symptoms. Thus, polyp tissue CAP tests might be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allergic symptoms and positive serum CAP tests to define an allergy-induced polyp precisely. Then, specific antiallergic treatment could be administered to prevent polyp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例鼻窦炎鼻息肉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同期选取5例正常筛窦黏膜组织进行对照。按照1997年海口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将其分组,比较各组间TLR2和TLR4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①TLR2、TLR4主要表达在鼻腔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炎性细胞及黏膜下层腺体的胞浆和胞膜上。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各型各期均较对照组高;并且随着分型的升高,TLR2、TLR4的表达量也随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和TLR4在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可能与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TLR在该机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然免疫蛋白腭、肺、鼻上皮克隆(PLUN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LUNC蛋白浓度与鼻息肉大小(鼻内镜记分)和手术后复发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鼻息肉组(28例鼻息肉患者,其中13例为术后复发患者)和对照组(16例钩突黏膜对照)PLUNC的组织染色定位和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ELISA检测初发和复发鼻息肉组织中PLUNC的蛋白浓度差异,评估PLUNC蛋白浓度与息肉大小、鼻塞、流涕症状记分的相关性。结果:鼻息肉组织中PLUNC主要定位在黏膜上皮和腺体,染色强度记分显著低于对照的钩突组织(P〈0.01);PLUNC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的钩突组织(P〈0.01)。初发和复发鼻息肉组织中PLUNC蛋白OD值分别为0.33±0.11和0.1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型和大型鼻息肉PLUNC蛋白OD值分别为0.32±0.14和0.1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PLUNC蛋白浓度与鼻塞和流涕记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51和r=-0.57,P〈0.01)。结论:PLUNC的表达降低提示鼻息肉的发生可能与天然免疫反应的减弱有关,因此,上调天然免疫分子如PLUNC等的表达可作为干预鼻息肉发病的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 main,NOD)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Nod1、Nod2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Nod1、Nod2蛋白在20例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同时以19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作对照;ELISA检测鼻息肉组织和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提示:鼻息肉组织Nod1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Nod2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示两种模式受体在两组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腺体上皮、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但Nod1在鼻息肉中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Nod2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示鼻息肉组织匀浆液IL-4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P<0.05)。结论在鼻息肉组织中,Nod1表达增强,说明Nod1有可能参与鼻息肉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口服甲泼尼龙短疗程治疗阿司匹林不耐受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入选24例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伴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使用甲泼尼龙24 mg,1次/d,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评价鼻堵、流涕、嗅觉、头面痛4个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和内镜Davos评分.结果 经过2周治...  相似文献   

18.
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及鼻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5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及鼻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 - 5 (IL- 5 )的含量。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鼻分泌物及组织匀浆中 IL- 5含量 ,用 Bradford法测定组织匀浆总蛋白 ,研究对象为 :31例鼻息肉患者 ,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11例慢性鼻窦炎及 6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1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 IL- 5水平高于慢性鼻窦炎及健康人 (P <0 .0 0 1) ;2鼻息肉患者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 IL- 5水平均明显增高 ,其与慢性鼻窦炎及健康人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在整体水平上 (5 6例 )和鼻息肉组内 (31例 )组织匀浆与鼻分泌物中 IL- 5含量的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0和 0 .6 6。结论 :鼻息肉匀浆组织及鼻分泌物中 IL- 5含量明显升高 ,提示 IL-5与鼻息肉有密切的关系 ,在鼻息肉的发病中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TSLP的表达及与Th2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确诊为鼻息肉的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其鼻息肉组织中TSLP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组织中IL-4、IL-5、IFN-γ及IL-1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TSL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SLP在鼻息肉组织中较正常下鼻甲黏膜表达高,而IL-4、IL-5、IFM-γ和IL-13在鼻息肉组织表达显著增高(P〈0.05)。TSLP与IL-4、IL-5、IL-13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75、0.594和0.582,P〈0.01),TSLP与IFN-γ呈显著负相关(r=-0.614,P〈0.01)。结论:TSLP高表达可能会促进T细胞向Th2方向分化,参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并加重鼻部Th2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CD55和CD59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CRSwNP)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RSwNP发病的关 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CRS患者,分为CRSwNP组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CRSsNP)组,鼻腔黏膜及鼻息肉组织中CD55和CD59的表达,并以30例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CD55和CD59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55和CD59在对照组及CRSwNP组织中均有表达,二者在对照组的表达高于CRSwNP组织(P <0.05,P <0.01)。与CRSsNP组相比,CRSwNP组CD55和CD59表达进一步下降(P <0.05)。结论 CRSwNP患者鼻腔黏膜CD55和CD59表达降低,提示补体调节蛋白表达下降,进而导致补体活化,可能参与CRS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