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的出现,为脑力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它可在脑机能活动的同时,获得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信息,并具有无创性、高分辨力及不需注射对比剂的特点,因此其在脑部疾病中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综述了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瘤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听觉中枢位于两侧颞叶,分为初级听觉中枢和次级听觉中枢.由于MR设备噪声的影响,曾使听觉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受到一定限制.近来先进实验设计的出现使得对听觉中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综述了MR功能性成像在听觉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3.
人脑视皮层定位、定量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定量研究视皮层的位置、不同刺激强度的改变及不同颜色变化在视皮层的信号强度的反应.资料与方法 48名受试者均接受红、绿、蓝3种颜色光(每种颜色均有4000 mcd、6000 mcd、10000 mcd 3种强度)共9次刺激.运用功能成像分析AFNI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所选层面的时间-信号强度相关图,最后将功能区与相应层面的T2WI解剖图像进行叠加显示活动区的位置、大小、分布,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48名受试者接受刺激后在双侧枕叶视皮层均有兴奋区,绿光刺激的平均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强度比红光刺激增强17.5%左右(P<0.05),而蓝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绿光刺激增强9.6%左右(P<0.05).6000 mcd强度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4000 mcd光刺激增强84%左右(P<0.05),10000 mcd强度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6000 mcd光刺激增强66%左右(P<0.05).同时发现右侧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左侧光刺激增强18%左右(P<0.05),此外脑组织兴奋还见于外侧膝状体、上丘、脑干的顶盖前区、顶叶皮层等.结论 通过对fMRI图进行统计学分析,证实在光的刺激下枕叶视皮层血流信号增强,3种颜色刺激中对蓝光最敏感,并且右侧信号变化比左侧多.  相似文献   

4.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改变了传统对语言的研究方法,使人们对语言中枢的组成、分布及活动模式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综述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语言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5.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改变了传统对语言的研究方法,使人们对语言中枢的组成、分布及活动模式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综述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语言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探究针刺太冲穴治疗眼疾的现代科学机制.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接受交替针刺视觉相关穴位--太冲穴及假穴,1.5 T MRI采集数据,SPM 2软件处理后获得2个针刺任务的个体及组激活图;组激活图若见视皮层激活,计算激活点的信号强度,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组激活图针刺太冲穴见视皮层激活,而假穴未见激活;针刺太冲穴双侧视皮层激活点信号强度均较强,且均为针刺侧激活强度强.个体激活图针刺太冲穴9例视皮层激活;假穴6例. 结论:BOLD-fMRI研究中发现针刺太冲穴激活双侧枕叶视皮层(BA18),负责较高级视觉过程,且针刺侧视皮层激活强度强,为中医针灸治疗眼疾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7.
听觉中枢位于两侧颞叶,分为初级听觉中枢和次级听觉中枢。由于MR设备噪声的影响,曾使听觉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受到一定限制。近来先进实验设计的出现使得对听觉中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综述了MR功能性成像在听觉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MR血氧水平依赖性成像技术 (BOLD)研究正常人及癫痫、脑肿瘤患者对指运动皮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方法  3 4例受试者 ,其中 8例正常志愿者 ,2 0例癫痫患者 ,6例脑肿瘤患者 ,行右手、左手对指运动共 43次 ,采用BOLD技术进行相应脑功能区成像。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能在MR脑功能检查中表现出局部脑功能活动区规律的信号时间变化曲线 ,并得以清晰成像。功能区附近的占位病变可造成局部功能区的移位和缩小等改变 ,原发性癫痫患者未见有对指运动功能区的明显改变。结论 BOLD -fMRI在活体人脑对指运动的功能区定位方面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对需实施手术的颅内占位病变进行BOLD -fMRI检查对指导手术有价值。需改进癫痫患者的脑功能研究 ,进行更有效的相关功能刺激  相似文献   

9.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运动皮层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研究RTIP-fMRI对“手结节”的功能定位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对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功能改变。方法:采用GE1:5TMRI扫描机及具有RTIP功能的工作站,成像序列为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10例右手利健康志愿者及3例额顶叶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运动激活由大拇指和其它四指的依次对指运动所组成,数据分析采用“相关系数”几何算法,结果:(1)RTIP-fMRI能对“手结节”准确定位,并且功能图与解剖图上“手结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对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激活包括对侧M1/S1区(M1区包括大部分“手结节”),SMA区及同侧少量M1区;(3)时间过程图呈“城垛样”改变,相关系数范围为0.51-0.88:(4)对于额顶叶占位病变,RTIP-fMRI能准确显示M1区的移位变形及受累。结论:RTIP-fMRI能对运动皮层准确定位,具有其它fMRI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广泛应用于脑功能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聋人枕叶视皮层对视觉频率刺激的反应规律.材料和方法:采用事件相关fMRI技术,对8例聋人和正常人分别给予不同频率的刺激,通过MR采集其脑部数据,运用SMPM99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在不同频率刺激下均产生兴奋;随着频率的增加,聋人与正常人枕叶视皮层的兴奋区兴奋强度(intensity)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并略有反弹的趋势,二者相似;聋人与正常人的最佳刺激频率分别为4Hz和6Hz.结论: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对频率刺激的基本反应规律是相似的,但最佳的刺激频率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人脑视皮质功能MRI的初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本实验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回波平面(EPI)技术,着重研究了人脑视皮质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本实验包括对36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及17例具有枕区病变患者的fMRI研究。在刺激和静止2种对比条件下采集枕区的回波平面图像。结果:主要视皮质位于双侧距状裂两侧 ,属于布劳德曼(Brodmann)17区。3例具有距状裂附近病变的患者的视皮质由于病变的占位效应而发生移位。结论:fMRI可用于在活体上脑上研究各功能区活动。视觉刺激下的fMRI可对人脑视皮质初步定位。由于病变占位效应的影响,病变周围的功能活动区常发生变形或移位。  相似文献   

12.
旋转光栅视觉刺激生理成分的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旋转光栅刺激引起的视觉皮层生理反应,探索其反应的组成成分。方法9例健康志愿者,以旋转光栅、静止光栅和白光为任务状态,静止光栅、白光和黑暗为控制状态,任务设置分为6个步骤;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梯度回波基础上加平面回波(GRE-EPI)成像序列采集数据,SPM99软件进行数据离线后处理,数据采用单样本处理。结果旋转光栅的各种刺激成分引起不同视觉皮层中枢的兴奋。枕叶中央区域的强烈反应位于初级视觉皮层区,平均坐标为13、-98、-2与11、-100、-4,与白光刺激有关。两侧19区的反应位于枕颞交界处的MT区,平均坐标为、46、-72、-2与-44、-74、0,与视觉运动功能有关。枕叶中央微弱的反应区的平均坐标为-12、-98、-6与-16、-96、-6,与形状察觉功能有关。结论在组块设计时,控制状态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旋转光栅刺激可以提供单纯光感觉、视觉运动及形状察觉信息成分。fMRI技术可以作为研究视皮层生理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3.
大脑视觉皮层功能定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测大脑视皮层血氧水平的功能信号。材料与方法:对5例正常志愿者激发视觉系统,使用EPI(回波-平面成像)序列进行“刺激”和“静止”两种对比条件下的T2*成像,进行t检验方法的统计分析。结果:成功地在所有志愿者的视皮层获得了fMRI信号及其相应的时间过程曲线,以充分对照的数据做出国内首批视皮层fMRI影像。结论:使用fMRI进行视皮层和其他脑组织的功能性研究现实可行,且极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4.
宋修峰  张云亭  宋同勋  张权   《放射学实践》2010,25(9):986-989
目的:探讨健康人单眼及双眼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时双侧视觉皮层激活的特点及单、双眼刺激脑激活区的异同。方法:正常受试者25例,行单眼及双眼刺激fMRI检查。选择符合条件者16例。fMRI内容为全屏幕黑白翻转棋盘格刺激的Block设计。fMRI采用SPM2软件进行功能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和结果显示,对单眼及双眼刺激行组间分析,并对三种刺激的激活两两配对进行SPM2基本模型配对t检验。结果:正常受试者左、右眼及双眼刺激纹状区、纹旁及纹周区(BA17,18,19)均见激活;单眼及双眼刺激组分析中引起视觉皮层反应的优势大脑半球均为右侧,同一个体的左眼、右眼及双眼刺激的优势半球一致;左、右眼刺激,双眼与左眼刺激枕区视觉皮层激活区未见显著性差异;双眼较右眼刺激仅有较小范围的视觉皮层激活明显增加。结论:健康人左、右眼刺激及双眼刺激引起的双侧视觉皮层激活不对称,存在右侧优势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磁化传递成像(MTI)研究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双侧视放射、视皮质的异常,探讨青光眼性损伤对后视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常规颅脑MR检查无异常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及31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行MTI检查,采用扰相梯度回波序列(SPGR)成像,分别于施加磁化传递饱和脉冲前后进行扫描.将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测量双侧视放射及视皮质的磁化传递率(MTR).组间各部位MTR值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Satterthwaite近似t检验).结果 青光眼组左、右两侧视放射的MTR值分别为(32.8±2.2)%、(32.7±2.0)%,对照组相应部位MTR值分别为(34.6±1.4)%、(34.8±1.3)%,青光眼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3.284,右侧t=4.040;P值均<0.01).青光眼组左、右两侧视皮质的MTR值分别为(30.1±2.0)%、(30.8±1.8)%,对照组相应部位MTR值分别为(32.3±1.2)%、(32.4±1.2)%,青光眼组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 =4.319,右侧t=3.445;P值均<0.01).结论 青光眼患者后视路发生了潜在神经病理学变化,提示青光眼是累及全视路的病变.MTI能在肉眼可见的影像学改变之前提供微观病理方面的信息,是活体人青光眼视觉通路跨突触损害研究的有用方法,也为青光眼临床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技术(BOLD-fMRI),评估肿瘤位于或邻近脑皮层运动功能区的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脑皮层运动功能激活区形态和位置变化,比较和分析两者间激活区体积和最大信号强度的差异。方法:收集30例病理学证实肿瘤位于或邻近脑皮层运动功能区的脑肿瘤患者(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12例),应用BOLD-fMRI技术,检查时患者双手同时对指运动,获得脑皮层运动功能区的激活图像,应用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功能区激活图,并与解剖图融合,显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患侧和健侧脑皮层运动激活区形态和位置;应用SPM 5软件计算和分析双侧脑皮层运动激活区的激活体积及最大信号强度,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肿瘤患侧脑皮层运动功能激活区的范围减小、形状变细长、主要向前或外侧移位;恶性肿瘤的脑皮层运动功能激活区的激活体积和最大信号强度明显小于良性肿瘤者(P0.01)。所有肿瘤患侧脑皮层运动功能激活区的激活体积和最大信号强度明显小于健侧(P0.01)。结论:BOLD-fMRI能直观地显示肿瘤患者脑皮层运动功能激活区的形态和位置变化,有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良、恶性肿瘤组之间,肿瘤组与健侧组之间的脑皮层运动功能激活区的激活体积和最大信号强度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经MRI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枕叶皮质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枕叶皮质厚度改变。方法以1.5T MR仪对9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及8名视力正常儿童进行全脑扫描,应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3D MPRAGE)序列扫描,采集3D解剖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观察指标为双侧半球枕叶4个部位即楔叶、舌回、枕外侧叶和距状沟周边区的皮质厚度。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双侧半球舌回、左侧距状沟周边区、右侧半球楔叶及枕外侧叶皮质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变薄(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枕叶皮质存在形态学改变;通过对MR的3D解剖数据分析可以无创性衡量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觉相关枕叶皮质发育情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视觉皮层分区的功能MRI视网膜脑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功能MRI(fMRI)视网膜脑图描绘人视觉皮层各视区的技术方法和生理意义。方法采用1.5T超导MR设备,运用2种具有相位编码信息的投影刺激:离心外散和向心内聚的光环刺激,以及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极角刺激,对6名正常人(受试者)进行血氧水平依赖(BLOD)的fMRI。将检测数据进行头动校正、配准等空间预处理,再根据刺激视野的时间相位编码,经傅立叶变换计算出视野特征,得到完整的视网膜脑图,并以二维和三维可视化方式显示。结果成功得到6名受试者初级视觉皮层的个体化分区图,描绘出视区V1、V2(V2腹侧和背侧)、V3和VP、V3A和V4v、V7和V8等视区的精细分区,各视区以一定的拓扑结构分布于枕叶皮层。结论fMRI视网膜脑图技术可以无创、精确地显示人脑视觉皮层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19.
We reviewed the MRI studies of 25 patients with occipital lobe infarcts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of infarcts in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al territory, focussing on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striate cortex. Visual field defects and MRI findings were also correlated in 16 patients. On coronal and/or sagittal imag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farc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striate cortex were classified. Involvement of the cortex of both upper and lower lips of the calcarine fissure was observed in 10 patients, and involvement of the lower lip alone in 15. The upper cortical lesions were always accompanied by lower cortical lesions. The visual field defects were complete hemianopia in nine patients, superior quadrantanopia in six and hemianopia with a preserved temporal crescent in one. All patients with superior quadrantanopia had involvement of the lower cortex alone; there were no cases of inferior quadrantanopia. The characteristic vascular anatomy, and poor development of th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the lower cortical area, may explain the vulnerability of this area to infarcts. Received: 12 January 1998 Accepted: 13 March 1998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MRI(BOLD-fMRI)技术,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不同分区的大脑视觉皮层功能的影响,分析皮层激活改变与视力损害间的可能关系。方法以1.5TMR成像系统采集1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I数据,比较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弱视眼与对侧眼及弱视眼屈光矫正前、后皮层激活范围的不同,分析其改变特点及机制。测定弱视眼视力损害情况,分析其与皮层激活改变的可能关系。统计分析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方法。结果弱视眼裸眼平均皮层激活范围为(3.7±0.4)×104体素,矫正后为(4.1±0.5)×104体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7,P=0.028)。戴眼镜矫正视力后,弱视眼Brodmann17区皮层激活范围为(0.44±0.07)×104体素,对侧眼为(0.47±0.07)×104体素,弱视眼Brodmann18、19区皮层激活范围为(3.7±0.3)×104体素,对侧眼为(3.4±0.4)×104体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50、-2.524,P值分别为0.040、0.012)。弱视者双眼皮层激活差异指数为0.05±0.04,双眼视力差异指数为0.58±0.22,二者无线性相关性(r=0.35,P=0.40)。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各级视觉皮层均发生了明显的激活范围改变,弱视眼矫正屈光不正后皮层激活范围明显增大,提示尽早矫正视力对改善弱视皮层损害有帮助,但这种皮层激活范围的改变与视力的损害情况间并不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