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透析相关性低血压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可调钠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透析过程中超滤量、最低血压,透析结束后检测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3%(P<0.05);观察组透析中超滤量及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透析结束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使用可调钠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可降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田璐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67-126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8例在常规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常温观察组采用调钠低温透析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对照组发生低血压68例次,发生率10.46%,观察组27例次,发生率4.15%,两组比较低血压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是发生低血压的重要因素,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采用高钠低温透析可使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韩光  李瑛  韩青  李静  李辉 《武警医学》2009,20(11):973-975
 目的 探讨低钙透析液在伴有顽固性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伴有顽固性高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A组采用钙离子浓度1.75 mmol/L透析液透析治疗3个月;B组患者采用钙离子浓度1.75 mmol/L透析液透析治疗1周,换用钙离子浓度1.25 mmol/L透析液透析治疗1周,如此交替应用,共3个月.并观察比较患者透析前后血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 与钙离子浓度1.75 mmol/L透析液组比较,使用钙离子浓度1.75 mmol/L与1.25 mmol/L透析组透后患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大部分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也相应减少.无一例出现低血压状态.两组患者在透析前后,血钙、血磷和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伴有高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恰当应用低钙透析液透析能有效纠正高血压,无低血压和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低血压是血液透析(HD)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40%[1],可直接影响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透析中的低血压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降低低血压发生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透析中反复出现低血压的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1~57岁,平均43.2岁。透析时间6~84个月,平均(38.4±9.1)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5  相似文献   

5.
冯小云  吕玉  黄灿茂  刘健 《武警医学》2005,16(4):274-275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的重要并发症,发生率达20%~30%,低血压造成透析血流量不足,透析不充分和超滤困难,使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原因多与大量脱水所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肌酐、尿素氮等物质被迅速清除,血浆渗透压降低,血管再充盈不足,血管收缩性降低以及尿毒症患者水钠潴留所致的心功能受损有关。为探讨可变钠透析在改善透析低血压中的作用,我们对16例高危(高龄或糖尿病等)透析患者使用可变钠透析,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ID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近1个月≥30%透析过程中发生IDH 20例,前4周透析温度设定为37℃,后4周透析温度设定为35℃;连续监测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每周检测末次透析后BNP、生化指标和血常规,共观察8周。结果:(1)低温透析后BNP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常温透析(P〈0.05);(2)低温透析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常温透析(P〈0.05,P〈0.01),心率显著低于常温透析(P〈0.05);(3)低温透析中症状性及无症状性IDH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常温透析(P〈0.01);(4)低温或常温透析对血红蛋白、电解质、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甲状旁腺素水平等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低温透析能显著降低IDH患者血浆BNP水平,有效保护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3月至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3例ADPK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透析方法的不同,将43例患者分为血液腹膜透析组(n=20)及血液透析组(n=23)。随访期间,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两组患者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43例患者,最长随访147个月。腹膜透析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1/20),血液透析组26.1%(6/2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腹膜透析组患者,存活率85.0%(17/20),血液透析组存活率73.9%(17/2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均是ADPKD肾衰竭患者的有效肾替代治疗方法。与腹膜透析比较,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程红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956-957
目的:探讨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用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用非透析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和K+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德  史昌乾  高峰 《武警医学》2014,(5):484-486,490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治疗的腹膜透析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钙磷代谢紊乱的关系,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使用不同钙离子浓度腹膜透析液,将54例CAPD患者分组,A组27例使用PD-2标准钙腹透液(Ca2+ 1.75 mmol/L);B组27例使用PD-4低钙透析液(Ca2+ 1.25 mmol/L).两组均持续透析1年以上,观察组间下肢动脉狭窄与血钙、血磷等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54例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患者,1年后下肢动脉狭窄者数量均有升高,A组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间:血色素、胆固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值、血磷值、甲状旁腺素值及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血磷水平正相关(P<0.05),与血清iPTH水平、Hb水平负相关(P<0.05),与血钙、血脂、肌酐值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在不同钙离子浓度腹膜透析患者中不相同,其动脉狭窄程度与钙磷代谢紊乱相关,是下肢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防范的效果。方法将62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中低血压发生率为21.10%,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19.35%,患者满意度为74.19%,试验组中低血压发生率为9.85%,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0.00%,患者满意度为96.7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减少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控制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之前血液透析时间大于6个月的患者79例,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血清钙、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浓度、年龄、透析龄、Kt/V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例血透患者平均校正血清钙(1.97±0.21)mmol/L,平均血磷(1.93±0.52)mmol/L,平均钙磷乘积(47.82±12.98)mg^2/dl2,平均甲状旁腺素(iPTH)浓度(398.32±282.34)pg/ml;血清磷达标率为30.4%,血清校正钙达标率为20.5%;血清iPTH达标率为32.9%,血清Ca×P达标率为75.9%;高磷血症发生率为63.3%,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生率为55.7%,低钙血症发生率为76.9%。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磷浓度、年龄、透析龄与iPTH控制水平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和血磷与甲状旁腺水平呈正相关,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磷、透析龄是影响继发甲状旁腺素异常代谢独立危险因素。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将血磷、校正血清钙维持在KDOQI指南建议的目标范围内,发生继发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的危险才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透析中心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近2年来的透析情况,分析患者年龄、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疾病、失重与干体重比、血红蛋白、透析频率等因素与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关系。结果 76例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9732例次,低血压发生1233例次。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透析例次,其失重干体重比为0.041±0.0091,明显高于未发生低血压组的0.032±0.0078。年龄超过65岁、患糖尿病肾病、透析频率低的患者在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未发现血红蛋白水平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高龄、糖尿病肾病、高的失重干体重比、低透析频率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透析方式联合蔗糖铁对慢性肾病患者肾性贫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163医院维持透析的406例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透析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腹膜透析,94例)与对照组(血液透析,312例)。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均行蔗糖铁静脉给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贫血、铁代谢及微炎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9%(P<0.05)。观察组治疗两个疗程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PCV)、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分别为(111.0±8.5)g/L、(32.1%±5.6%)、(497.5±100.4)μg/L、(42.2%±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5±9.0)g/L、(27.8%±4.5%)、(313.2±73.9)μg/L、(32.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联合蔗糖铁静脉治疗均能明显改善肾性贫血状态,且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效果更显著。另外,血液透析比腹膜透析微炎症状态轻,需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长期导管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治疗的充分性、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5例,其中留置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的患者32例,自身动静脉内瘘的患者3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针对并发症实施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KT/V、URR、PCR差异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内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的尿素氮、血肌酐以及尿酸水平都明显低于透析前的水平(P〈0.05)。导管组血流不畅、血栓栓塞以及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动静脉内瘘组的患者(P〈0.05),而出血发生率低于动静脉内瘘组(P〈0.05)。结论对于心肺功能差或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的患者,采用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长期导管为血液透析通路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钙透析对处于高凝状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根据透析液钙离子浓度,48例高凝MHD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钙离子浓度 1.25 mmol/L(Dca 1.25) 的16例,1.50 mmol/L(Dca 1.5)的18例,1.75 mmol/L(Dca 1.75)的14例,透析液其他成分不变.3组患者每次透析4.5 h,共透析1月.监测透析前后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透析后Dca 1.25组FIB(5.07±0.94)g/L比Dca 1.5组的FIB(6.08±1.49)g/L明显下降(P<0.05),比Dca 1.75组的FIB(5.82±0.98)g/L也明显改善(P<0.05);而Dca 1.5组和Dca 1.75组的FIB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Dca 1.25组在透析前后FIB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透析后PLT、APTT、PT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钙透析能够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高凝状态,降低出血及凝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高钠与可调钠透析在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中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透析失衡综合征这一并发症逐渐减少。但在我区经济不发达 ,因经济条件所限 ,一些患者很难维持每周 2~ 3次的充分透析 ,只能做到 5~ 7d透析 1次 ,这样就造成了透析间期长 ,毒素及体重增长过多 ,因而在透析中常出现失衡综合征。如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症状 ,影响透析疗效。为了避免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并减少一些不良反应 ,我们采用高钠透析和下降型可调钠透析两种方法 ,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患者 30例 ,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的原发病因,特别是老年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启动透析时的特点,为老年DN患者何时启动透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01至2018-12血透中心新增的146例老年患者的病因、化验结果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分析DN和非DN患者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146例老年透析患者的病因以DN(56.8%)、慢性肾小球肾炎(15.8%)、高血压(17.8%)为主,心功能不全/水肿、贫血、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79.45%、41.10%、 29.45%、19.18%。DN患者开始透析时与非DN患者相比,血肌酐水平低[(520.90±244.30)μmol/L vs (704.90±204.34) μmol/L],贫血严重[(88.44±14.35) g/L vs (95.87±16.28)g/L]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低[(186.98±122.59) pg/L vs (253.29±125.80) pg/L ]。DN患者开始透析的主要原因为心功能不全/水肿,血肌酐的水平比非DN患者水平更低。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在开始透析时最为常用。结论 老年患者首次透析第一位的病因为DN,其次是高血压肾病。DN患者进入透析时常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水肿等并发症,而且发生率高。DN患者启动透析的时机需要更早些。  相似文献   

18.
左卡尼丁治疗血液透析尿毒症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3):356-357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80例患者均使用相同的透析器U/kg,采用相同的透析方式,每次血液透析后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50~70 U/kg,每周2次皮下注射。治疗组加用左卡尼丁,1g次/,3次/周,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Hb(血红蛋白)及HCT(红细胞比容)均开始上升,至12周,治疗组Hb(血红蛋白)及HCT(红细胞压积)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于治疗12周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减少55%,对照组为16%。且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提高治疗尿毒症性贫血的疗效,并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种鼻饲方法对老年鼻饲患者鼻饲后血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老年科鼻饲患者3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5例,常规组患者一天4次鼻饲平均分配,时间分别为每天07∶00,11∶00,15∶00,19∶00,观察组患者1天12次鼻饲平均分配,间隔2 h一次。观察两组在07∶00鼻饲前后患者的血压、脉率波动情况。结果常规组的鼻饲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为93.3%(14/15),而观察组的鼻饲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仅为53.3%(8/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371,P〈0.01);鼻饲后,观察组在30 min、60 min时的SP降幅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在30 min、60 min、90 min时脉率波动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对老年鼻饲患者采用每天12次鼻饲的方法,能有效减少老年鼻饲患者鼻饲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吴炎  边瓯  马宁  张双鹤  胡婉申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2):149-151,154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血钠水平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老年内科住院的患者38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衰弱145例(衰弱组),非衰弱240例(非衰弱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住院时采血获得相关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应用相关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血钠水平与老年患者衰弱的相关性。结果衰弱组血钠水平为(133.30±3.15)mmol/L,低于非衰弱组的(139.20±3.3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低钠血症发生率为24.1%(35/145),高于非衰弱组的1.7%(4/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低钠血症、血钠水平、共病数为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入院时的血钠水平低是其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