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外结合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照射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其放射反应。方法:87例宫颈癌患者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放射治疗,开始体外全盆腔前后两野照射,5次/周,200 cGy/次,15次/3周,使宫旁剂量达30 Gy;3周后,中间挡铅,4野照射,5次/周,200 cGy/次,10次/2周,使宫旁剂量达20 Gy,外照射使宫旁即B点总剂量达50 Gy;外照射1周后,每周加1次内照射,1次/周,共7次,6~7 Gy/次,7次内照射使A点总剂量累计达42 Gy。结果:全组总5年生存率59.8%,其中Ⅱb期(24例)68.6%,Ⅲ期(28例)53.8%;早期膀胱反应率为5.7%,直肠反应率为27.6%;晚期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4%,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5%,宫腔积液的发生率为24%,阴道挛缩、粘连及部分闭锁发生率为22%,直肠阴道瘘发生率为2%。结论: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放射治疗宫颈癌疗效好,副作用轻,是目前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全盆加四野体外照射与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射治疗32例宫颈癌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应用192Ir后装治疗机和60CO对32例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其中Ⅱ期15例,Ⅲ期17例.结果:Ⅱ、Ⅲ期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3.3%、58.8%,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9.4%和6.3%.结论:高剂量率192Ir后装腔内治疗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盆腔复发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术后放疗及各项因素与远期疗效的关系,并与单纯放疗(外照射+后装腔内治疗),单纯手术的疗效作对比分析。方法1993~2000年对80例宫颈癌进行了术后放疗+后装腔内治疗。放疗采用6my-直线加速器全盆腔外照射,肿瘤量44~50GY,加后装腔内治疗,肿瘤量30~36GY,70例占88%。结果生存5年以上者66例,5年生存率为82.5%,年龄、期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与远期疗效无明显相关。有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分别为63%和55%(P〈0.01),外照射加后装腔内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或低于该剂量组,未加后装治疗组。结论Ⅰ期、Ⅱa期病例无差异,Ⅱb期单纯放疗加后装腔内治疗为好,术前或术后发现病期较晚者补充外照射+后装腔内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盆腔外照加铱源腔内治疗宫颈癌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盆腔外照后加192Ir腔内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对直肠膀胱的影响。方法:对135例首治宫颈癌患者采用先全盆腔外照3 000 cGy~4 000 cGy;然后行中央铅挡外照射1 600 cGy~2 000 cGy,并同时行腔内放疗:A点剂量500 cGy/次~700 cGy/次、2次/周,A点总剂量为2 800 cGy~3 600 cGy。结果:近期有效率为100%;1a3、a生存率分别为94.82%及85.53%;1 a及3 a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8.15%9、.86%;1 a及3 a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2.96%、4.23%。结论:先全盆腔外照一定剂量后再加192Ir放射源腔内治疗宫颈癌具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方法得当可以减少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马军  常则灵 《安徽医学》2004,25(2):103-104
目的 观察外照射剂量受限的上段食管癌体外照射辅助腔内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采用体外配合腔内放疗治疗此类患者共 2 2例。外照射DT5 0~ 5 4Gy。除 2例外 ,双锁骨上预防性照射DT45Gy。腔内放疗参考点取放射源中心轴外 1cm处 ,参考点剂量 6~ 7Gy/次 ,总量 6~ 13Gy。 结果 食管X线片基本恢复正常 10例 ( 4 5 .5 %) ;明显好转 12例 ( 5 4.5 %)。随访时间 1.5~ 4年 ,放疗后仅 1例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未发现食管溃疡、穿孔等严重腔内放疗并发症。全组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7%( 16/2 2 )、46.7%( 7/15 )。结论 上段食管癌双锁骨上预防性照射可能有一定价值。对外照射剂量受限的患者 ,辅助腔内放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常规分割与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能否较常规分割具有更好的鼻咽原发灶局部控制率 ,相应地提高生存率。同时观察急性和后期放射反应。方法 :15 6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鳞状细胞癌初次治疗患者 (T1 4N0 2M 0 ) ,按 92分期T1、T2、T3、T4分层 ,随机分入常规分割组 (对照组 )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组 (研究组 )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随访中位时间 38个月 (2 2~ 6 5个月 ) ,可评价病例 15 4例。对照组 (80例 ) 180~ 193cGy/次·d-1,5d/周 ,鼻咽原发灶中位肿瘤总剂量 72 90cGy/ 39次 ,5 5d ;研究组 (74例 )放疗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常规分割照射 ,181~ 196cGy/次·d-1,5d/周 ,剂量 40 0 0cGy/ 2 1次 ;第二阶段 15 0cGy/次 ,2次 /d ,两次照射相隔≥ 6h ,5d/周 ,每天的第二次照射用缩野技术。鼻咽原发灶中位肿瘤总剂量 735 9cGy/ 43次 ,46d。颈部根治性照射中位肿瘤总剂量 6 5 6 4cGy/ 37次 ,5 3d ,颈部预防照射中位肿瘤量 5 5 5 7cGy/ 31次 ,46d。结果 :末次随访时 ,对照组有 1例未控、8例鼻咽复发 ,研究组有 2例鼻咽复发 ,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88.5 %、96 % (P =0 .0 3) ;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有 14和 13例发生远处转移 ,其中N2病例占 6 7% (18/ 2 7) ,3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80 %、6 7.2 %和 88.6 %、77.9% ,而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所致肺不张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放射治疗手段对非小细胞肺癌所致肺不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体外常规分割放疗 (常规组 )、小野大分割冲击放疗 (冲击组 )、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配合体外照射 (后装组 )不同方法治疗肺癌所致肺不张 79例。常规组体外照射采用 8~ 18MV X线 ,每次照射 2Gy ,每周 5次 ;冲击组先设小野 ,范围仅包括肺门及原发灶 ,每次 3~ 5Gy ,共 2 0Gy ,然后改大野常规照射 ;后装组在常规外照射的第 1,8,15天加腔内放疗 ,参考点取管外 10mm ,照射剂量每次 5~ 8Gy ,每周 1次 ,总量 10~ 2 4Gy。  结果 治疗后第 1周观察 ,常规组、冲击组、后装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2 3 33% ,5 4 5 4 % ,74 0 4 % (P <0 0 1) ;第 2周分别为 4 6 6 7% ,77 2 7% ,92 5 9% (P <0 0 1) ;第 1月总有效率分别为 73 33% ,86 36 % ,10 0 % (P <0 0 5 )。治疗期间各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近距离放射治疗能有效地治疗肺癌所致的肺不张 ,迅速缓解由于气管阻塞引起的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照射加高剂量率腔内后装 (腔内后装 )与单纯外照射治疗早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放射损伤发生率。方法 :将 5 6例Ⅰ、Ⅱ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后装 (综合治疗组 )及单纯外照射 (对照组 )两组 ,前者鼻咽部外照射剂量DT5 6~ 6 0Gy ,腔内后装在放疗结束前 2周进行 ,每周 1次 ,每次 8Gy ,总剂量16Gy ;后者外照射剂量DT6 8~ 72Gy。结果 :综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76 .7%及 73.1% (P>0 .0 5 ) ;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 5及 7年生存率分别是 73.3%、6 3.3%及 76 .9%、6 1.5 % (P >0 .0 5 ) ;张口困难(门齿距 <3cm)发生率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6 .7%及 2 6 .9% ,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差别具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虽然综合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但是综合治疗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 ,减少放射损伤 ,提高患者放射治疗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计划性调强放疗加腔内后装治疗早期鼻咽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计划性调强放疗(IMRT)加腔内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早期鼻咽癌的剂量分布合理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10例(T1-2 N0-1 M0,Ⅰ~Ⅱ期)鼻咽癌患者接受IMRT加腔内高剂量率后装治疗(观察组);计划性IMRT的处方剂量为:肿瘤靶区(GTV)60~62 Gy,高危临床靶区(CTV1)56~58 Gy,亚临床靶区(CTV2)50~54 Gy.外照射结束后休息1周左右,然后进行鼻咽腔内高剂量率后装治疗(250~300 cGy,每天2次,2~3 d)推量照射.另将该10例患者在相同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设计全程IMRT(GTV 66~70 Gy,CTV1 62~64 Gy,CTV2 54~56 Gy)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对照组).比较2组的物理剂量分布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肿瘤靶区所接受的照射绝对物理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干、脊髓、腮腺、垂体正常器官受照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中位时间11月(4~17月),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转移,并发症少. 结论 计划性IMRI加腔内后装治疗早期鼻咽癌患者可有效地提高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同时降低腮腺、脑干、脊髓和垂体等危险器官的照射剂量,其物理剂量分布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宫颈癌后装TPS剂量在仿真体模中的分布,评估治疗计划与实际剂量的一致性.方法 用RGD-3B型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测量GR-200A系列LiF(Mg,Cu,P)片状TLD(φ4.5 mm×0.8 mm)的发光曲线,并据此设定升温程序并进行剂量刻度,仿真体模按测量要求打孔放置TLD片,将两施源器分别拍定位片,按定位片的要求修改相应的计划给予传统的三管施源器A点20 cGy/次,并给予宫腔管施源器和A点20 cGy/次,照射5次并实际测量5次测量体模上定义的A点、直肠、膀胱点剂量并与计划系统比较.结果 三管施源器和宫腔施源器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别分别是7.7%~39%,6.9%~-7.3%.结论 施源器位置变化对剂量有影响,在后装腔内治疗时应在定位片的基础上设计治疗计划,并且TPS和实际剂量间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1.
陈军  李小红 《四川医学》2004,25(3):320-321
目的 前瞻性观察根治性外照射后腔内局部小剂量补量在治疗食管癌中局部控制和 3年、5年生存的改善情况。方法 从 1994年 6月至 1996年 3月将 89例无远处转移 (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的同期食管癌病人分成两组。单纯根治性外照射组 45例 (以下称对照组 ) ;根治性外照射加腔内局部小剂量组 44例 (以下称观察组 )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3年、5年生存分别为 72 7%、40 9% ;5 5 6%、2 0 0 % ;3年、5年局部复发分别为 14 % ,2 3 % ,2 4% ,3 3 %。 5年生存率和 3年、5年局部复发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根治性外照射加腔内小剂量的方法提高了局部剂量 ,对局部控制和提高 5年生存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60)钴外照射加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60 Co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 1985年 7月~ 1993年8月采用60 Co外照射加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射治疗 5 8例鼻咽癌回顾性分析 ,本组病例随访 5年以上 ,失访按死亡统计。结果 :本组病例 5年局部控制率 84.5 % ( 4 9/5 8) ,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75 .9% ( 4 4/5 8)和 6 8.9%( 4 0 /5 8)。结论 :外照射加腔内放射治疗可适当减少外照射剂量和放射损伤 ,提高鼻咽早期原发肿瘤和鼻咽癌外照射后鼻咽腔内残瘤病灶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戴美云 《河北医学》2006,12(12):1292-1293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自1997年5月至2001年4月对102例Ⅱb~Ⅲ期宫颈癌行Co60体外照射加Ir192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和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治疗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对 13例食管癌患者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为首治病例 ,其中 8例应用常规放射治疗技术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 ,5例只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放射治疗。处方剂量 6 0 0 0~ 6 6 0 0cGy ,分割剂量 180~ 2 0 0cGy/次 ,1次 /d ,5次 /周 ;或 4 0 0cGy/次 ,隔日 1次 ,3次 /周。照射剂量参考线为 90 %等剂量曲线。结果进食改善率为 76 .9% (10 / 13) ,近期有效率为 10 0 % (13/ 13)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 5 3.8% (7/ 13) ,晚期食管并发症发生率为 4 6 .2 % (6 / 13) ,主要包括食管狭窄和溃疡 ,出现时间为放射治疗开始后 4~ 14个月。结论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是可行的 ;大分割放射治疗不适于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可以增加晚期并发症 ,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顺铂同期放化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2例患者采用每周顺铂30mg/m2同期放化治疗,每周放疗的第l天同步静脉滴注,连续6周;放疗方法:外照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盆腔大野DT30 Gy后中央挡铅改为盆腔四野加量照射至DT50 Gy,分割剂量200 cGy/F,常规分割,盆腔四野照射期间每周后装铱192照射2次,每次剂量600 cGy,共6次,A点剂量达3 600 cGy,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顺铂放化组总有效率94%,临床获益率94%;随访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81%和97%.结论顺铂同期放化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安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董丽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60-1662
目的: 通过观察2种体外照射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不良反应,获取宫颈癌最佳的放疗方案.方法: 随机将60例Ⅱb期以上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每周 5 次,每日每野肿瘤量(DT)1.0 Gy,每日照射两野;对照组采用盆腔前后野对穿体外照射,每周5次,每日每野 DT 1.8~2.0 Gy,每日两野轮流照射,盆腔外照射DT 50 Gy,腔内后装治疗3~7次,每周1次,每次A点 DT 6.0~7.0 Gy.比较2组患者因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2组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可相对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并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放化疗同步治疗,放疗为外照射加后装腔内照射,后装治疗A点DT30 Gy/5f;外照射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包括GTVnd(阳性淋巴结)及CTV(包括子宫、宫颈、部分阴道及其旁组织,和盆腔淋巴结引流区).两靶区的总剂量及分割剂量分别为PGTVnd:62.4 Gy/26 f,2.4 Gy/f;PTV:46.8 Gy/26f,1.8 Gy/f.结果治疗近期疗效评价:CR(44/49)89.8%,PR(4/49)8.2%,SD(1/49)2%.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9/49)18.4%,重度肠道反应发生率(3/49)6%.结论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并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5 4 9肺腺癌多细胞球体内照射合适的3 2 P吸收剂量 ,以便临床对肺癌实体瘤作间质治疗选择核素内照射吸收剂量时给予参考。方法  96孔盘每孔一个球体 ,15Gy3 2 P内照射 2 4h后当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 6MV高能X线作另外一组球体的连续 15Gy外照射 ,剂量率 2Gy/min。照射结束后第 8和第 15d用3 H 脱氧葡萄糖 (3 H DG)和3 H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摄取实验 ,流式细胞仪、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① 15Gy内、外照射结束 8d后3 H DG摄取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外照射组低于内照射组 (P <0 .0 5 ) ;3 H Tdr摄取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内、外照射组比较P =0 .736 ;15d后 ,内、外照射组和对照组3 H DG摄取比较P >0 .0 5 ,照射组的3 H Tdr摄取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照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995 )。②内、外照射结束 1周后 ,外照射组的G2 M %和凋亡率高于内照射组 ,2周后比较两者差别不大。③内照射后球体未明显生长 ,外照射组略大于内照射组 ;电镜观察到坏死和凋亡 ,外照射多于内照射。结论 同等剂量照射时外照射的杀伤力更大 ,为3 2 P肿瘤间质内照射治疗确定最佳辐射吸收剂量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朱晓玲 《吉林医学》2010,31(32):5744-5745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放疗均采用CT模拟机定位,8MV电子直线加速器先行全盆腔四野体外照射,靶区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双侧髂内、髂外、髂总,闭孔、骶前淋巴结引流区。常规分割放疗2Gy/次,外照射剂量达DT24~36Gy,改为前后照射,中央前后挡铅(宽4cm)对穿照射,应用后装腔内放疗针对局部病灶照射,A点剂量6~8Gy/次,A点总剂量36~48Gy。盆腔预防照射DT50~55Gy,原发灶68~80Gy。治疗中及治疗后1~2年坚持阴道冲洗。化疗方案均采用(PVB)方案,具体如下:顺铂DDP60mg第1天,博来霉素30mg,第1~2天,长春新碱VCR1mg,第1天。全部采用全身静脉化疗。同步放化疗即在接受放疗的第1、29天给予(PVB)化疗,放疗结束后,根据病情,酌情再给予2~4周期化疗。序贯放化疗即在放射治疗后接受4~6周期的(PVB)化疗。结果:A组有效率94%,B组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3个月后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A组为75.8%,B组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较序贯放化疗可明显提高局部宫颈癌的生存率,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而且可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介入化疗结合外照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2 1例晚期胰腺癌进行介入化疗或栓塞 ,同时结合外照射局部治疗 ,平均剂量 4 0~ 5 0 Gy照射 2 0~ 2 5次 ,时间 4~ 5周。结果 :治疗结束后 2个月评价近期疗效 ,总有效率 (CR+PR) 5 2 .3%。临床受益有效率 6 6 .7%。结论 :介入化疗结合外照射治疗晚期胰腺癌有明显近期疗效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