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胺碘酮是具有广泛、多种而独特电生理效应和药理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利多卡因、心律平等药物常规治疗剂量无效时,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注射胺碘酮往往有效。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月对48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48~87岁,平均年龄65岁。均经心电图证实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心房纤颤12例,短阵室速3例,频发室早18例,频发房早6例,阵发性室上速9例。病因有高血压心脏…  相似文献   

2.
《新医学》1995,(2)
奎尼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持久性房颤安全有效对象与方法:15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PAF)病人,8男7女,年龄47~81岁。病程2.8月~10年。在接受胺碘酮治疗前,对至少2种治疗剂量的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无效,所有病例增加胺碘酮...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的药代学与作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胺碘酮(amiodarone)原称乙胺碘呋酮,已在临床应用40年,其强大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的结果所证实。目前,胺碘酮是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美国和欧洲,其占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的1/3,而在拉美国家高达70%。  相似文献   

4.
沈丽娟 《护理研究》2003,17(16):941-941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它兼有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某些特点 ,被视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静脉给胺碘酮起效快速、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且对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或心室纤颤 (室颤 )有效 ,对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恶性室速或室颤的控制率可达6 0 %~ 80 %[1] 。目前认为胺碘酮对于预防和控制致命性室速 ,特别是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室速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且胺碘酮具有对心脏的全面保护作用 ,可降低心功能衰竭病人心律失常相关死亡风险 ,并可改善心功能 ,目前临床应用日渐增加。我院IC…  相似文献   

5.
观察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24例顽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改静脉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显效2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1.7%。临床应用未见严重毒副反应。作者认为对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可改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注意掌握好使用方法,可达疗效佳、地副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1例胺碘酮引发尖端扭转性室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地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相对安全的药物,据报道胺碘酮基本不引发尖端扭转性室速[1].2005年3月,本院用胺碘酮治疗1例频发室速患者时,引发了尖端扭转性室速,经及时抢救及护理,病情转危为安.现将胺碘酮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观察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24例顽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改静脉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7%。临床应用未见严重毒副反应。作者认为对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可改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注意掌握好使用方法,可达疗效佳、无副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是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之特点,目前已广泛用于防治心房颤动的患者。我科近几年数百例心房颤动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遇到由药物引起窦性停搏4例,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疗效.在早年的研究中通常采用大剂量来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以致出现严重的中毒现象,但最近几年来,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用于心房颤动[1].本文23例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应用多为小剂量 ,对大剂量应用的经验不足。 2 0 0 2年 11月至2 0 0 3年 2月我院收治了 3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应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平均 6 3岁 ,均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用常规剂量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 ,3例均不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或防止复发。1 2 给药方法 治疗初始阶段 ,先以15mg/min的速度静注胺碘酮 15 0~30 0mg ,并行同步直流电…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收入 CCU符合入选条件的 6 7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治疗组 32例 :部分病例采用胺碘酮转复 ;其余采用电转复 ,成功后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 (窦律 )。对照组 35例 :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 ;利多卡因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组转复成功率 83.33% (10 /12 ) ,维持窦律成功率 81.2 5 % (13/16 ) ,总有效率 78.12 % (2 5 /32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5 7.14 % (8/14 )、6 2 .2 5 % (10 /16 )和 5 4 .2 9% (18/35 )〕,且对照组中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结论 :胺碘酮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特别是应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 ,应用胺碘酮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胺碘酮是当前最常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主体效应为阻断钾通道,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兼有不同程度的Ⅰ、Ⅱ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效应,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胺碘酮作为呋喃类结构的含碘化合物,长期应用可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而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胺碘酮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AIT)和胺碘酮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AIH),前者可分为两型:Ⅰ型AIT系血循环中高浓度碘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多:Ⅱ型AIT缘于甲状腺炎或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使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部分患者表现为混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F)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低血压、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心源性休克、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加重病人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广谱抗心律失常反应已经在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得到证明。但长期口服大剂量胺碘酮的毒副作用发生率高、损害严重。因此,小剂量胺碘酮的临床研究引起重视,其预防AF的作用和安全性急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易危及生命。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它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效应,静脉应用胺碘酮起效快,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且对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控制率可达6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是一个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好.但是,静脉应用胺碘酮的剂量各家献报道差异较大。我们观察了小剂量胺碘酮对术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房颤是心房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成为一个随着年龄递增的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胺碘酮(商品为可达龙),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可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心房、房室结、心室及旁道的不应期,并减慢其传导,具有很强的阻滞折返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心肌的兴奋性及外周阻力,扩张冠脉和降低心肌耗氧量,不引起心功能不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心房颤动的治疗是胺碘酮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静注胺碘酮治疗高危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在高危病人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150 mg稀释10 min内注入,随后以1.0-1.5 mg/min维持静脉点滴(输液泵),以后依病情渐减,当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时,可每隔30 min再注入150 mg增加负荷量,同时口服胺碘酮,静脉用药持续5天左右,口服600 mg/日1周,400 mg/日1周,200 mg维持。结果:第1个24 h静脉胺碘酮用量为(1462±320)mg,心律失常控制达58%(36/62),72 h后心律失常控制达96.4%(60/62)。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VT和(或)VF安全高效,用药强调个体化。推荐剂量:第一天(24 h)内静脉胺碘酮1000-1500 mg,预防心律失常复发需长期口服胺碘酮。  相似文献   

18.
对冠心病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一般应用利多卡因、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治疗,而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无效。触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少见类型,其发病机制与通常的室性心动过速不同,治疗原则也不一样,往往需要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治疗,而对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反应,我们诊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心脏手术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40例心脏手术后,使用1-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和(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应用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用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对其用药前后心率,PR间期、QRS波群、校正的QT间期以及血压变化进行对比。结果:97.5%的患心律失常得到控制,用药前后PR间期、QRS波群、校正的QT间期,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手术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在去除了各种诱因后,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是急诊常见急症,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房颤动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尽管不断有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问世,胺碘酮(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由于药理学及电生理学机制的特殊性,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其应用价值已被指南确立。特别是在院前急救及心肺复苏中使用,安全性高。1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机制1.1胺碘酮具有多通道阻滞的药理与电生理作用20世纪90年代,心律失常抑制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