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人迎寸口脉法针灸的临床意义。方法借助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仪(简称TCD)观察随机选取的62例正常人与62例高血压病患者人迎脉与寸口脉的脉动差异。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人迎寸口脉之间的脉动差异明显大于正常人(P<0.01);高血压病患者中阳盛组人迎脉动大于寸口脉动,阴盛组寸口脉动大于人迎脉动(P<0.01)。结论人迎寸口脉法临床上可以用来诊察疾病,并可以指导临床辨证,判断病性。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的季节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行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的季节观察。方法 借助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简称TCD)分别于1月中旬(冬季)、7月中旬(夏季)检测随机选择的62例正常人的迎脉寸口脉搏情况,并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比较分析了人迎脉,寸口脉的变化。结果 ①正常人人迎脉与寸口脉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了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中均是如此;②下人冬季的寸口脉的血流速度 较夏季稍大;正常人夏季的人迎脉的血流速度较冬季稍大,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正常人冬季寸口脉的血汉速度稍大于人迎脉的血流速度 ,人迎的血流速度稍大于寸口脉的血流速度,在不同性别组中是如此,在不同年龄组中基本如此,唯60-75岁组夏季的寸口脉反而稍大于人迎脉。结论 初步建立了正常人不同季节人迎脉、寸口脉脉动及其相关性的TCD指标。  相似文献   

3.
人迎脉、寸口脉的脉动差异与经脉辨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了 6 1例高血压头痛患者的人迎脉和寸口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Vs) ,并按经脉辨证的不同分组比较了人迎脉、寸口脉两处脉动差异程度 ,发现存在以下变化规律 :辨证为阴经头痛者即阴经组的寸口脉的 Vs值大于人迎脉 ,而辨证为阳经头痛者即阳经组的人迎脉的 Vs值大于寸口脉 ;根据经脉辨证的不同进一步将阳经组分为少阳经组、太阳经组、阳明经组进行比较 ,发现人迎脉与寸口脉的 Vs值的异差大小表现为少阳经组 <太阳经组 <阳明经组。这一结果提示人迎脉、寸口脉的搏动变化情况与经脉病证有潜在的联系 ,可作为针灸临床经脉辨证的辅助  相似文献   

4.
报道用武汉系列抗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四种疾病147例患和36例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肺结核组CD3^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细胞和CD4^ /CD8^ 细胞比值降低,而CD8^ 细胞升高,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脑血管病患的CD4^ 和CD8^ 细胞均高于正常人(P<0.01);恶性肿瘤组CD3^ 细胞和CD4^ /CD8^ 细胞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 细胞较正常人有所升高(P<0.05);自身免疫病组CD3^ 细胞低于正常人水平(P<0.05)。结果提示这些疾病均出现了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表现。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60例高血压患二尖瓣血流频谱进行研究,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二尖瓣血流频谱异常,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充盈速度(A峰值)与A/E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舒张早期充盈速度(E峰速)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在房扩大高于正常组(P<0.01),室壁肥厚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高血压超声心动图有其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347例生殖器白念珠菌病患者合并支、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并分析皮肤性病科门诊生殖器白念珠菌病患合并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方法;对347例生殖器白念珠菌病患进行Uu,Ct,Mh培养。结果:347例生殖器白念珠菌病患合并感染率为68.59%,。女性患合并Uu感染率为66.67%,Ct为10.34%,Mh为22.61%与男性患合并Uu感染率为25.58%,Ct为25.58%,Mh为2.33%相应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P<0.01,P<0.01)。女性患合并Uu与Ct,Ct与Mh,Uu和Mh的感染率间有显性差异(P<0.01,P<0.001,P<0.01);男性患合并Uu或Ct与Mh感染率间均有显性差异(P<0.01,P<0.01)。结论:皮肤性病科门诊生殖器白念珠菌病患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程度严重;不同性别间合并相应感染或同性中合并不同病原体感染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氧化酶法分别测定35例ISH患者,31例单纯期高血压患者,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Tc,Tg水平,结果:(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c,Tg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Hcy水平只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舒张期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Tc,Tg水平与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c,Tg水平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原Hcy水平却高于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Hcy与Tc,Tg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5(P<0.01),0.389(P<0.01)。结论:老年ISH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较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和健康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且血浆Hcy和Tc,Tg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EH)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高血压病(EH)与20例血压正常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杓型与非杓型)比较。结果:正常人24h白昼和夜间平均血压正常,血压负荷为0。EH组平均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明显高于正常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组血压变异均在正常范围。血压变异正常人组与EH异常组比较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全部为杓型,EH组非杓型占55%(P<0.01)。结论:高血压病血压负荷增高,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明显增高。了解高血压病血波动及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248例高血压病患和210例血压正常进行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高血压病组甲臂微循环改变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改变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且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程度与高血压病的病情发展有较好的相关性和平和性,结论:检测高血压病患甲臂微循环和血液流的变化,可作为高血压病情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危险度高血压病患者及其正规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按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的标准将正常人和高血压组患者分为正常,正常高值,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观察各组间以及高血压组治疗随访后HRV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除低频(LF)外的HRV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并随着高血压危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P<0.01),经正规治疗后的HRV时域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P<0.01);正常血压组与正常高值组的HRV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V的时域指标可提示高血压病患者的不同危险度,反映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法”(EPQ)对13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51例正常人进行了测试,结果:闭角型青光眼疾病分类各组及中医证型各组EPQ人格特征P、E、N、L量表得分均较正常人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慢闭组的N、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急闭I组和急闭Ⅱ组的N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L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气滞证组、肝胆火旺证组和肝阴虚阳亢证组的N、L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胃虚寒证组的N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证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尤其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肝郁气滞证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记录50例高血压病的心室晚电位(VLP)。结果显示:(1)高血压病并超声左室肥厚(LVH)病人VLP的检出阳性率(22/37),与无LVH病(2/13)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2)高血压病VLP阳性患左心室重量指 (LVMI)显高于VLP阴性患(P<0.01);(3)高血压病VLP阳性患LVEF,LVFS,E峰,E/A等均显低于VLP阴性患(P<0.01);(4)高血压病患心电图显示LVH,其VLP阳性率(9/11)与心电图无LVH改变(15/39)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提示:高血压病患VLP阳性率与LVH的程度和左心室功能的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的77.1%( P <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5或 P <0.01)。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免疫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在冠心病(CAD)发病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32例CAD病人及25例正常人(NC)采用郭峰法检测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①CAD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显著低于NC组(P<0.01),且CAD各分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CAD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IC)受体花环率明显高于NC组(P<0.01),各分型间差异显著(P<0.01);③CAD患者红细胞促进因子(RFER)显著低于NC组(P<0.01),各分型间差异显著(P<0.01);抑制因子(RFIR)显著高于NC组(P<0.001),除不稳定心绞痛与稳定心绞痛间无差异(P>0.05)外,其它各分型间均有差异(P<0.05);④CAD患者IC花环率、RFER及RFIR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对冠心病的分型、诊断与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常人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血流动力学生理变化并建立CRA血流参数正常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100例正常人CRA血流,测定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S/D((vmax/(vmin)。结果;得到不同年龄正常人CRA血流参数,显示CRA血流速度(vmax、vmin及vean)随年龄增加而降低(P<0.01、P<0.01及P<0.01),CRA平均血流速度(vmen)右眼大于左眼(P<0.01),男性CRA血流PI、RI及S/D大于女性(均为P<0.05)。结论:正常人CRA血流参数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两眼间均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4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5例老年非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正常人对照。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高于老年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较非高血压者高,提示血清瘦素与高血压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5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尿酸(BUA)浓度与血肌酐(Cr)浓度,分析血尿酸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者(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就诊时血尿酸浓度增高者44.6%(25/56)先后发生了肾功能损害,而血尿酸浓度不高者仅25%(21/84)发生了肾功能损害,两者差异显著(P<0.01);肾功能受损且就诊时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而血肌酐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46例肾功能受损病人就诊时第一次血尿酸异常者25例,而血肌酐异常者仅13例,两者差异明显(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对肾功能损害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对围拔管期全麻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病人,A组20例均无高血压病史,B组20例均有高血压病史,于术毕拔管前,分别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6mg·kg-1,观察围拔管期血压、心率,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结果应用乌拉地尔后1min,两组病人血压均显著降低,与术毕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B组降幅显著大于A组(P<0.01);拔管即刻血压与术毕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拉地尔能有效地控制全麻病人围拔管期高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93例AMI病人进行了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测定,并与8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1)AMI患者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均大于对照组(P<0.001)。(2)单部位MI患者入院时的QTD无明显差异,但第4周时多部位MI患者的QTD明显大于单部位MI患者(P<0.005)。(3)AMI合并心衰、室速或室颤者QTD均明显大于无合并症者(P<0.05或P<0.01)。结论:AMI患者QTD明显延长,提示心肌复极存在明显不均匀性和心电不稳定性,对预测心脏病发作和猝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丁冬华 《大家健康》2016,(7):271-272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患临床护理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53例,A 组护理为常规方案,B组护理为常规+健康教育,对比护理效果,观察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结果:A 组护理后 SCL -90评分与之前差异不显著(P >0.05),B 组差异明显(P <0.05),且护理后,B 组明显比 A 组评分高(P <0.05)。结论:护理人员配合健康教育为高血压病患实施护理,可有效改善护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