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护士的基本功。输液技术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操作。输液速度要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用药目的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整输液速度,以免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正确的输液速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影响输液速度的原因进行因素分析,并根据输液的适应症和滴速的掌握对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输液前首先对要进行静脉输液的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治疗目的、输液总量等而确定输液速度。建立恰当的对策和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结果:护士掌握了输液的适应症、药理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用量的换算、药物的性能和小儿、老年患者用药剂量使用方法后,输液速度能得到较好确定和掌握。效果:掌握好输液适应症和输液速度,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目的和疗效。  相似文献   

3.
AMI(急性心肌梗塞)应用漂浮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对抢救和治疗重症AMI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此种方法,护士可直接监测病人心脏血管功能状态,直接了解心脏各压力值,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为医生正确判断病情、合理采用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护士可根据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在抢救重症AMI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每一个实习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临床带教中,深刻体会到除了让实习护士掌握一整套严格的静脉输液程序外,更应该让她们了解如何调整输液时的心理状态,有效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对实习护士在此项操作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诊输液患者通过采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以提高输液安全性,减少护患矛盾,提升患者的满意率。方法:从2010年起,对每一位输液患者进行安全评估,由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指标和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分级: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使用某些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特殊药物的患者、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划分为一级患者,其他则为二级患者,并划分为红色高危区域和蓝色普通区域,对两个区域患者实施不同级别的输液管理。结果:此模式实施后,患者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较前下降,患者对护士输液技术、服务满意度等提高,而且护士对此模式的认同率和执行率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采取分级分区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因输液管理不慎引起的意外和隐患的产生,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效地保证输液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准确的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减轻护士工作量。方法:输液速度的调整可根据简式X:6Z/Y(x为输液速度Xml/h;Y为药物在100ml液体中的含量;Z为药的用量,即每分钟机体进入该药物为Zug)。结果:有效的达到治疗的目。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输入药物准确,明显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黄丽君  张潭月 《护理研究》2004,18(5):825-826
我院是一所具有500多张床位的综合性基层医院,门诊输液科输液病人多,服务质量要求高,护士工作量大,而人力资源有限。本着充分挖掘每位护士的工作潜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的原则,探索出一种调整分配、综合能力系数及工作量因素的分配方法,实施1a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情况确定。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情况。一、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药物(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药、治疗肝脏疾病的辅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我们通常所  相似文献   

9.
门诊输液室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门诊输液室常见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保证门诊护理工作良好运转。护士要密切观察输液室每位输液病人的病情,加强巡视,更换液体及做各项治疗操作时应认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并且熟悉各种溶液及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经常遇到因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医嘱要求固定的液体量,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均匀地完成输入液量。当前,由于电子自动输液调节仪尚不能普遍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护士需要先计算出每分钟输液量后再调解滴数,但在液体输入过程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室温、液体粘稠度的改变、体位或针头位置的改变等),往往不能满意地完成预定计划。护士在输液观察中,需经常调整、计算才能验证输入量是否按计划完成。在工作繁忙时,常易出现大约、估计的现象,忽略了科学性,而调整速度又不及时,直接影响到进一步提高护理质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13例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预防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必须加强查对制度,执行医嘱制度等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进行药物学、专科护理学等相关知识培训,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合理选择血管,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时地巡视输液情况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锦 《当代护士》2007,(7):27-28
回顾性总结13例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预防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硌须加强查对制度,执行医嘱制度等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进行药物学、专科护理学等相关知识培训,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合理选择血管,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时地巡视输液情况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和尿的变化。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观察尿的颜色,测定尿比重和酸碱度,监测血肌酐及尿液渗透压。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根据尿量调整输液量。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禁食,详细记录呕吐及大便次数、量和  相似文献   

14.
申志慧 《全科护理》2009,(4):345-345
门诊输液室是简单病、慢性病、病情较轻病人输液治疗的主要场所。与住院病人相比有所不同,如护士少、病人多、工作量大、提供护理服务简单,有时为病人提供的条件也不太方便,所以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要尽量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减少输液反应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现根据多年的门诊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护理学基础     
002887浅谈护士如何做好临床药物治疗/刘杰…刀解放军护理杂志一2000,17(1)一40一41 1.给药时间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应以科学的态度,按准确的剂址和间隔时间给药,使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保证药物最佳疗效。2.应根据所用药物、病情及年龄等因素调整输液速度;注意  相似文献   

16.
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情况确定.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情况. 1.一般速度.常用于呕吐、腹泻、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药物(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液、治疗时的辅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 ml,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据分析,每公斤体质量每小时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 g.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5~6 ml/min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输液项目越来越多,输液种类也越来越复杂,有报道70%以上的住院病人需进行输液治疗[1].这就要求护士根据病人的病情、治疗需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护理方案,建立并保护良好的静脉输液通路,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随着医疗水平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执业护士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要掌握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使病人得到迅速、快捷的补液及给药的主要手段。为防止输液差错,配药护士要在输液瓶的标签上写上病人的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滴速。但其存在以下不足:字是直立写在标签上的,而输液时瓶是倒置挂的,加之新写的字迹覆盖液体名、写上的字迹又若隐若现,在输液过程中查看所输液体名和药名时较为困难。为克服这一不足,将原有的“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19.
静脉维持输液在内科是一种常见的输液方式,即24h不间断地持续静脉输入一种药物,直至患者病情平稳或更换其他药物。在输液过程中,需要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输液速度。为了加强输液管理,减少医疗缺陷,我科于2004年设计出一种输液泵维持输液单。经临床应用558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基本、最重要的护理操作之一,同时也是儿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一次静脉输液的成功完成不仅包括一次穿刺成功,还包括一次所输液体全部顺利滴完。笔者总结了一套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