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莪术油与药渣残油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的差别,为充分利用温莪术药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提取法提取莪术油和药渣残油,采用气质联用方法分别对莪术油和药渣残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对莪术油和药渣残油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莪术油中得到78个化合物,鉴定出29个,占总成分的86.68%;从药渣残油中得到78个化合物,鉴定出31个,占总成分的70.83%。温莪术油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活性,MIC值均为50.9 mg·L-1;药渣残油对四联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活性,MIC值均为44.4 mg·L-1。结论:对莪术油和药渣残油进行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对比,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类似,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榄香烯、吉马酮、莪术烯,莪术二酮、新莪术二酮。抗菌实验表明药渣残油抗菌活性总体上比莪术油的抗菌活性强。首次对药渣进行残油提取以及抗菌活性测试,为温莪术药渣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HPLC测定莪术油及其注射液中6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莪术油及其注射液中6种成分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15 nm。结果:6种成分在该色谱条件下分离良好。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分别在1.74~347.00,2.38~475.00,2.49~497.00,2.07~826.00,5.05~1 009.00,4.78~955.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5%(RSD3.0%,n=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莪术油及其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莪术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莪术油是从姜科植物莪术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倍半萜类,含有莪术酮、莪术双酮、莪术醇、莪术烯、呋喃二烯等20多种成分。研究证明:莪术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细菌、抗凝血和保肝等多种作用。现将莪术油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4,(7)
目的观察莪术油中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莪术油及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莪术油、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3种倍半萜中吉马酮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莪术油、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能使细胞阻滞在G2期(P<0.01)。结论莪术油及其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可能是莪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莪术油、莪术残油(莪术油提取出β-榄香烯的残余物)在大鼠血浆中莪术醇和莪术二酮的含量。方法:采取大鼠灌胃给药,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为内标物,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内标法计算莪术油、莪术残油中标志性成分莪术醇和莪术二酮的血浆药物浓度,运用DAS2.0分析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莪术醇和莪术二酮分别在0.001028~0.6580mg/mL和0.04064~1.300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及融冻次数考察均符合有关要求,测定方法的绝对回收率莪术醇为72.3%~85.3%,莪术二酮为70.1%~87.0%;内标物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绝对回收率为74.9%~96.5%;方法回收率莪术醇为55.8%~69.0%,莪术二酮为61.6%~68.3%,均符合有关要求。通过药时曲线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莪术油、莪术残油中莪术醇、莪术二酮在大鼠的体内代谢过程基本符合二房室模型。结论:在莪术油和莪术残油中莪术醇的血药浓度变化相似,而莪术二酮血药浓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崔友  孙秀燕  张慧 《中草药》2010,41(7):1119-1121
目的建立莪术油中=牛儿酮、呋喃二烯、莪术二酮和莪术烯4种倍半萜类成分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硅胶薄层板,正己烷-醋酸丁酯(98∶2)为展开剂,香草醛硫酸试液显色。结果 =牛儿酮、呋喃二烯、莪术二酮和莪术烯的Rf值分别为0.11、0.31、0.50、0.60。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鉴别莪术油中有效成分=牛儿酮、呋喃二烯和莪术二酮。  相似文献   

7.
温莪术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对温莪术药用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 ,D 10 1大孔吸附树脂柱粗分 ,硅胶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物理、化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 5个化合物 ,莪二酮、新莪二酮、莪术醇、四甲基吡嗪、(R)-(+)-1,2 十六烷二醇。结论 :新莪二酮 2和 (R)-(+)-1,2 十六烷二醇为首次从温莪术中分离获得 ,后者为姜黄属植物中首次报道 ,并优化了上述其它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莪术油的抗肿瘤及治疗卵巢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莪术油是从姜科植物莪术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目前已从莪术油中提取出20多种化学成分,并确定其结构.其中,莪术挥发油中主要抗肿瘤活性物质为β-榄香烯、莪术酮、表莪术酮、莪术二酮、表莪术二酮、莪术醇、异莪术醇、吉马酮等化合物[1].现今,卵巢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莪术油作为抗肿瘤药已在治疗卵巢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近年来莪术油抗肿瘤及干预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呋喃二烯、莪术烯、β-榄香烯)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甲醇(B)-水(C),梯度洗脱(0~20 min,30%~65%A,40%~30%B;21~30 min,65%A,30%B),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6 nm。结果:6种倍半萜类化合物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分别在为43.72~2 186,44.37~2 219,15.49~774.4,28.30~1 415,40.13~2 007,16.74~837.0 n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46%~103.9%;6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重复性试验RSD<1.29%。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莪术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莪术油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莪术根茎含挥发油 1%~ 1.5 % ,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倍半萜类 :莪术酮、莪术双酮、新郁金二酮、表莪术酮、莪术烯、莪术醇、异莪术醇、原莪术醇、去氢莪术二酮、呋喃二烯酮、异呋喃二烯酮、呋喃二烯、莪术倍半萜烯酮、β-榄烯、γ-姜烯、γ-茨烯、姜黄素、β-谷甾醇、古玛酮、胡萝卜甙、棕桐酸等 2 0余种化学成分 [1 ]。其制剂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抗病毒药收入《中国药典》[2 ] 。现将近年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报道如下 :1 药理作用1.1 抗肿瘤作用 :莪术油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吴万垠等 [3 ] 用莪术油进行了二次抑制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