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疗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老年疾病已引起整个和社会的关注。我们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长期折磨,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心理状态又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所以我们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心理上的安慰,支持疏导、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康复。 相似文献
2.
3.
心理护理是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预防、减轻疾病或促进疾病痊愈的护理方法。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因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而有差异,为加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我们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我们对社区1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情感援助,帮助和指导患者以正确地认知观和应对方式对待老年期的各种应急事件,提高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淑娥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9):115-116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衰退,在心理上异常多变,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曹学梅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4):1328-132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观完善以及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正在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由于人口老龄化,临床上老年慢性病患者日趋增多,因为他(她)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职业、生活习惯,从而造成了多种心理特点。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早日康复,成为临床广为关切的问题,这就要求护士针对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及其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据专家预测,20世纪末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21世纪30年代左右,我国将形成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1]。因此,如何针对老年患者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观完善以及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口的人均寿命正在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由于人口老龄化,临床上老年慢性病患者日趋增多,因他(她)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职业、生活习惯,从而造就了多种心理特点。如何提 相似文献
9.
昌雪娟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3):2147-214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医学的进步,现代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的寿命正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卫生决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现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探讨如下。
1对老年患者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初到医院,虽对新环境有陌生心理,这不是主要的,而主要的心理反应是忧虑恐惧。一是老年人认为自己得病住院是不中用了,医治不好会离开人世,不但给家庭经济生活增加了负担,也给子女们添了麻烦,为此而悲观、恐惧; 相似文献
11.
慢性病的病程,一般在3mo以上,乃至几年,儿十年,症状迁延不愈。临床上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肺病、肝病、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这类疾病大多病情顽固。有些人则终身带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因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2.
人到老年,随着机体生理功能的减退,病理因素的增加,职业职务、社会地位和饮食起居的改变,常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因素失衡。诸多老年病人由于病情需要及时订床位所限不能住院治疗。因此.在家庭中治疗尤其是家庭的心理护理显得十分重要。现将笔者6年中的老年患者家庭心理护理体会总结介绍如下。五一担资料本组49例中.男22例,女27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65岁,平均75岁。49例患者所患疾病为骨质增生、高血压病、冠心病、老年住白内障等。病情轻重不同,病程五~20年不等。其中早期脑软化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亚例,脑栓塞偏瘫1例.慢性…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100例老年人各部位骨折进行了社会因素调查,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占总骨折率的58%,其它部位的骨折占总骨折率的42%。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8.5岁。女性占42%,男性占58%,其中离退休干部占10%,退休工人占51%,无职业及孤寡老人占39%。调查结果表明,本组病例骨折主要原因是由于年老,体弱,走路不慎摔伤80%,其次交通肇事10%,因工作中发生事故10%等因素造成的。我们根据老年人骨折后不同心理活动进行了探讨,认为,离退休的老年人由于社会生活失去了规律,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降低,所以他们感到孤独,悲 相似文献
15.
孤寡老年患者(以下简称孤老患者)是老年患者组中的特殊群体,与其他患者比较,临床护理工作量更大,而护理效果亦有差异。究其原因,与孤老患者疾病的特点,心理健康水平及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有关。笔者根据护理实践,体会如下。1护理中的特殊要求(1)对孤老患者以安排住在3~4人的病房为宜。患友过少不利于孤老患者的情感交流,过多则环境嘈杂,患者变动大,探视人员多,易刺激孤老患者产生悲观情绪。(2)尽可能做到整体专人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熟练的技术;以此取得患者的信赖,便于随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纠正影响护理效果的各种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6.
17.
18.
黄丽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4):37-3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策略,以提高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其心理状况(包括焦虑型、孤独型、恐惧型、悲观型、情绪不稳定型5个方面)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对象存在焦虑型、孤独型、恐惧型、悲观型、情绪不稳定型心理问题的比例分别为21.00%、16.00%、12.00%、17.00%、14.00%,护理干预后,这一比例分别降至8.00%、6.00%、5.00%、6.00%、5.00%,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人际关系、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1),且干预后患者总满意度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1)。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科护士与患者推心置腹地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目前的心理状况和遵医情况,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可不同程度地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疗效,增加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家庭、社会、事业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的迅速增长,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冠心病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现将我院对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观察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