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FcγRⅡb和C1q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和血清C1q抗体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32例SLE和22例正常人外周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cγRⅡb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C1q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并将FcγRⅡb和C1q抗体的表达分别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及SLEDAI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cγRⅡb的表达均减少。以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著,血清C1q抗体水平明显增高,且FcγRⅡb和C1q抗体与ANA、抗dsDN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FcγRⅡb与C1q抗体呈低-中度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表达缺陷和血清C1q抗体水平升高,使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功能下降,这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FcγRⅡb和C1q抗体是判断病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1qRp和gC1qR的表达及与C1q抗体、补体C1q水平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58例SLE和3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C1qRp和gc1qR的表达,同时测血清C1q抗体、C1q水平.并将其与C3、c4、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C1qRp表达为(7.2±2-3)%和(3.4±2.1)%,均较正常人[(10.6±2.1)%和(9.0±8.7)%]降低(P〈0.05),淋巴细胞不表达C1qRp,但可表达gC1qR。C1qRp在SLE活动期表达略低于稳定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的gC1qR表达略高于正常人.gC1qR在活动期高于稳定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C1q抗体水平(98±41)U/ml,明显高于正常,C1q为(0.13±0.08)dE,低于正常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1qRp表达与血清C1qAb水平(Pearsonr=-0.574,P〈0.05)、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呈负相关,与补体C1q(Pearsonr=0.673.P〈0.01)、C3、C4水平呈正相关。gc1qR与C1qAb和补体C1q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C1qR的表达缺陷,导致SLE吞噬功能受损,凋亡细胞清除障碍,诱导产生自身抗体,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CD-1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术测定36例SLE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并将其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异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较正常人降低(P<0.02),淋巴细胞PDCD-1表达与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呈低度相关(r=0.343,r=0.335,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异常,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耐受平衡,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以及狼疮肾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2例SLE患者C1q抗体水平。并与其他SLE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C1q抗体阳性率为67.4%。活动性狼疮组的C1q抗体阳性率及C1q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组(P〈0.001)。活动性狼疮肾炎组C1q抗体阳性率(P〈0.05)和C1q抗体水平(P〈0.01)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肾炎组。联合抗dsDNA抗体检测,没有1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的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阴性。结论血清C1q抗体与狼疮活动以及活动性狼疮肾炎关系密切,C1q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活动性狼疮的诊断,联合抗dsDNA抗体的检测是活动性狼疮肾炎的特异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表达及其与免疫指标[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的变化、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分析GR!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和正常人PBMCs中GR!mRNA的表达,并将其与ANA、抗dsDNA抗体及疾病活动性作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PBMCs中GR!mRNA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5),但活动期患者表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与抗dsDNA抗体及疾病活动性呈负相关。结论SLE患者外周血PBMCs存在GR!的表达缺陷,从而引起对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的活化缺乏抑制效应,导致自身免疫耐受丧失,产生炎症性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GR!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磷脂酶C-γ1、磷脂酶C -γ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SLE患者与25名健康对照人的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它们与补体C3、C4、抗双链DNA (dsDNA)抗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 mRNA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P<0.01);②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726,P<0.01);③SLE组磷脂酶C-γ1 mRNA表达水平与补体C3、C4、抗dsDNA抗体均无相关性,而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002,P<0.05).磷脂酶C-γ2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r=-0.914,P<0.01;r=-0.829,P<0.05),与抗dsDNA抗体正相关(r=0.171,P<0.05),与SLEDAI积分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本研究发现SLE患者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的表达水平在SLE患者中增高,磷脂酶C-γ1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磷脂酶C-γ2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正相关,可能对SLE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PTA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小板和T细胞活化抗原1(PTA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与SLE活动相关性,探索活化T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色直接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27例(其中活动期13例,非活动期14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的CD3,CD4,CD8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PTA1(CD226)表达,同时检测SLE患者抗dsDNA抗体,C3和C4补体,疾病活动度用SLEDAI记分,结果:SLE患者组CD3,CD4,CD8淋巴细胞上PTA1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D3上PTA1表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组CD3,CD4,CD8细胞上PTA1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SLE组(P<0.01),而非活动期SLE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CD3,CD8细胞PTA1表达与SLEDAI,抗dsDNA抗体之间呈正相关,与C3,C4补体水平呈负相关,CD8细胞PTA1表达与SLEDAI,抗dsDNA抗体,C3,C4补体水平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异常活化,活动期SLE淋巴细胞PTA1表达增高,SLE患者CD8细胞PTA1表达异常与SLEDAI,抗dsDNA抗体,C2和C4补体之间有明显相关,CD8细胞活化程度与SLE疾病程度有关,PTA1可能参与了SLE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及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使用ELISA法测定93例初诊SLE患者和69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浓度。同时记录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自身抗体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血清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SLE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0.9%、62.4%和62.8%。血清抗C1q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肾损害发生率(84.2%)明显高于阴性组(23.6%)。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浓度(55.36±51.96)RU/ml及阳性率(71.1%)显著高于无肾炎表现的狼疮对照组(12.09±14.46)RU/ml,12.5%。无论患者有无肾损害,狼疮疾病活动患者抗C1q抗体浓度(62.46±50.29)RU/ml及阳性率(85.7%)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的狼疮对照组(8.79±6.42)RU/ml,3.9%。而AnuA和抗dsDNA抗体只在伴有狼疮肾损害的疾病活动组即活动LN的阳性率(87.9%与50.0%)显著高于非活动LN对照组(66.7%与33.3%)。LN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和抗Sm(Smith)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71.1%与12.5%),(77.8%与47.9%),(57.8%与25.0%),(31.1%与10.4%)。SLE疾病活动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85.7%与3.9%),(88.1%与41.2%),(61.9%与17.6%)。活动LN抗C1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93.9%与8.3%),(87.9%与50.0%),(66.7%与33.3%)。活动LN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SLE组(93.9%与13.1%),(87.9%与48.3%),(66.7%与26.7%),(43.5%与8.5%)。结论血清抗C1q抗体能够反映SLE的疾病活动,并与SLE肾损害相关,是对活动性LN敏感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狼疮细胞(LEC)形态的变化,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典改良血块法观察了50例SLE疾病活动期和30例SLE非活动期患者外周血LEC形态,同时与血清自身抗体、补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比研究。结果 特殊形态的LEC与自身抗体的抗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AnuA)(r=0.588,P=0.056;r=0.759,P=0.135),补体C3和C4(r=-0.648,P=0.058;r=-0.589,P=0.057)及SLEDAI(r=0.686.P〈0.05)具有明显相关性。SLE活动期组特殊型LEC、自身抗体和补体与SLE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自身抗体和补体与SLEDAI无相关性时,特殊型LEC仍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86,P〈0.05)。结论 特殊型LEC与自身抗体、补体及SLEDAI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SLE疾病活动性的独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神经颗粒素蛋白(Ng)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共检测72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g表达状态,依据RT—PCR电泳条带的灰度值或是否可见Western blot条带,将72例SLE患者分成病例研究组(53例)和病例对照组(19例),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结果病例研究组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较高的发生肾损害(P〈0.05)的危险性。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过度表达Ng提示疾病活动性较高,可能与肾损害和血液学异常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1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7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c及CD1d的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结果SLE活动组病人CD1c+及CD1d+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P<0.05),CD4+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CD3+、CD8+细胞百分率正常,CD20+细胞数增高(P<0.01)。稳定期病人CD1c+及CD1d+细胞百分率正常,CD4+、CD8+、CD20+细胞百分率均正常。SLE患者CD1c+、CD1d+细胞阳性率与患者SLEDAI的评分有显著的相关性(r=0.68与r=0.66,P<0.01),与抗dsDNA抗体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36与r=0.41,P<0.05);SLE患者CD1c+细胞阳性率与抗磷脂抗体(ACA)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r=0.68,P<0.01),与血清C3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35,P<0.05)。经治疗后CD1c及CD1d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c与CD1d的表达与疾病的活动性明显相关,CD1c、CD1d可能在SLE脂类抗原及核酸类抗原的递呈及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5个干扰素(IFN)诱导基因(IFIT1、IFIT4、OAS1、OASL、ISG15)的表达及其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SYBRgreen dye I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76例SLE患者与54名健康对照人的IFIT1、IFIT4、OASL、OASL及ISG15 mRNA表达水平(以-AACt值表示),并且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抗核抗体(ANA)及抗dsDNA抗体等指标比较,分析IFIT1、IFIT4、OAS1、OASL、ISG15 mRNA表达水平以及上述常规检测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SL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SLE活动组与SLE缓解组比较,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 mRNA表达增高(P<0.05);SLE组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P<0.05).②SLE组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 mRNA表达水平均与SLEDA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P<0.05).③ESR、CRP、补体C3、C4、ANA与IFIT1、IFIT4、OAS1、OASL、ISG15 mRNA表达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无相关性,抗dsDNA抗体与IFIT1、IFIT4、OAS1、OASL、ISG15 mRNA表达水平及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5,P<0.05).结论 SLE患者IFIT1、IFIT4、OAS1、OASL及ISG15的表达水平在SLE患者中显著增高,并且与SLEDA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对SLE患者病情活动度和病情严重度的判断均有较大价值,抑制这5个基因的表达可能为SLE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CD6 9表达 ,以探讨CD6 9/CD3比值在评估SLE疾病活动指数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5 4例SLE患者和 18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上CD6 9表达进行分析 ,同时检测患者抗dsDNA抗体、C3和C4水平。结果 SLE患者CD6 9/CD3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P <0 0 1) ,当抗dsDNA抗体、C3和C4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缺乏相关关系时 ,CD6 9/CD3仍与SLE活动指数 (SLEDAI)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T细胞活化 (CD6 9/CD3)程度与SLEDAI指数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用于评估SLE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1q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和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探讨C1q抗体对SLE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C1q抗体,并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以尿蛋白转阴性和病情初步缓解为随访终点,每半个月进行1次终点的评估。结果56例(65%)SLE患者血清C1q抗体阳性,抗体水平(83±39)U/ml;血清C1q抗体浓度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含量以及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P<0.001),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P<0.001);C1q抗体(+)组患者的肾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C1q抗体(-)组(P<0.001);C1q抗体浓度和补体C3是影响SLE疗效的独立因素[相关危险度(RR值)0.99,95%可信区间(CI)0.98~0.997,P=0.010和RR值3.18,95%CI1.05~9.65,P=0.041];C1q抗体(+)与C1q抗体(-)的狼疮肾炎患者尿蛋白转阴的时间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显著性(字2=4.10,P=0.0428)。结论C1q抗体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1q抗体不仅反映SLE病情的活动性,而且对判断脏器损害情况、评价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6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与31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作对照。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P〈0.01)。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抗心磷脂(aCL)IgG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和aCLIgG抗体分别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入选的自变量包括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着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在LN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high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率,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3例SLE患者及47 名正常对照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CD4 CD25high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率,分析其与SLE 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活动性SLE患者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及CD4 CD25highT细胞比例较正常人降低;CD4 CD25highT细胞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抗核抗原抗体(ANA)、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无相关。结论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highT细胞可能参与SLE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干扰素(IFN)-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IFN-α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探讨IFN-α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SYBR green dye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IFN-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FN-α的表达。结果SLE患者外周血IFNA1 mRNA的表达(2.8±3.5)显著低于对照组(12.7±10.7,P=0.000);未用激素治疗的患者(1.9±1.8)与已经用激素治疗的SLE患者IFNA1表达量(2.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FN-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3);血清IFN-α水平与SLEDAI积分和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和白细胞数量呈负相关:血清IFN-α水平与患者发热和面部红斑有关。结论SLE患者IFN-α水平与疾病活动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IFN-α可能在SLE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细胞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MKII)的表达模式。方法采用多次半巢式RT—PCR法,检测31例SLE患和1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M KⅡα,β,γ,δ亚型的mRNA表达状态及其表达模式。结果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均不表达CaMKⅡα和B亚型;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均优势表达CaMKⅡγ,δ亚型,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8%和87.1%(P均〈0.05);CaMKⅡ在外周血细胞主要表达的剪接变异体为γB、γC、γC。结论CaMKⅡγ,δ8亚型在SLE患者外周血细胞表达增加,并呈现部分变异体优势表达,可能参与调节异常钙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5 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57例SLE患者和35名正常人群外周血CD5~ B细胞进行检测,并且同时检测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L)、补体C3、C4。结果SLE患者CD5~ B细胞水平[(2.1 0.4)%]与正常人[(1.5±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CD5~ B细胞水平(2.5±0.5)%显著高于稳定期(1.4±0.5)%;CD5 B细胞与dsDNA、ANA、抗心磷脂抗体(ACL)升高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5~ B细胞明显升高,与SLE疾病活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淋巴细胞减少、抗淋巴细胞抗体(AL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分布及意义,并探讨ALA在淋巴细胞减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住院的110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上述患者的ALA.结果 ①淋巴细胞减少(<1.5×109/L)的发生率为68.2%.淋巴细胞减少组与正常组在皮疹、浆膜炎、肾脏受累、神经系统异常、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IgG升高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计数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的相关度好于白细胞计数.②ALA阻性率为46.4%,淋巴细胞减少组与健康组分别为61.3%与1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LA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狼疮肾炎(LN)、神经精神性狼疮、白细胞计数、C3降低、ANA、抗dsDNA抗体、SLEDAI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淋巴细胞减少和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淋巴细胞减少和ALA相关,ALA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并且和内脏损害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