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中药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状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将盆腔内异症患者的手术病历按术前用药情况分为中药组和空白组,根据手术记录描述,按照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法标准进行评分,了解术前中药应用对盆腔状况的影响;进而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莪棱胶囊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3A"(黏附、侵袭、血管形成)作用机制。结果:回顾性研究中,中药组患者r-AFS评分低于空白组(P<0.05);前瞻性研究中,莪棱胶囊治疗盆腔内异症患者可降低患者血清中sICAM-1和MMP-9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中药应用可使盆腔内异症患者盆腔粘连与腹膜异位病灶减少,通过改善盆腔环境,使手术顺利进行,其作用机制推测与阻断EM发生的"3A"病理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叶俊良  李甦斌  程吉 《安徽医学》2008,29(5):618-6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与内异症病灶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就诊于本院住院腹腔镜手术及病理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9例,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特点与盆腔疼痛的关系。结果盆腔疼痛与内异症病灶的部位,类型,侵润程度,盆腔粘连呈相关性。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大部分合并其他类型的病灶,而后者是引起盆腔疼痛的重要因素,故手术仅切除囊肿是不够的,应尽量切除所有病灶,特别是深部结节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莪棱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莪棱胶囊,对照组服用孕三烯酮。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血清CA125、EmAb。结果:莪棱胶囊对气滞血瘀型内异症痛经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VAS评分及血清CA125,改善EmAb,与孕三烯酮组疗效相似(P〉0.05)。结论:莪棱胶囊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症状,可能与其下调血清CA125、促进EmAb转阴有关。  相似文献   

4.
    
陈京亭 《安徽医学》2012,33(7):833-83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盆腔疼痛与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经腹腔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3例,回顾性分析其盆腔疼痛与病灶特点的关系。结果 153例内异症患者中,22例单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无盆腔痛,13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腹膜病灶、盆腔粘连及深部浸润型结节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痛。在盆腔痛的发生率上,48例病变位于子宫骶韧带及53例病变位于子宫直肠凹的患者盆腔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的病变,而且83例中重度盆腔粘连者、85例深部浸润型患者盆腔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8例轻度盆腔粘连者、46例浅表型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与病灶特点关系密切,其中盆腔粘连、子宫直肠凹及骶韧带的深部病灶是盆腔疼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1月本院收治的11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9例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均采取手术彻底切除病灶。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发病原因较复杂,但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多可做出诊断。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为最有效的方法,必要时可以辅助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导致不孕症小鼠模型,观察比较趋化因子EOTAXIN及其受体CCR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怀孕鼠以及不孕鼠之间的差异,分析EOTAXIN/CCR3基因对内异症不孕的影响,并探讨中药莪棱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EMS小鼠模型,同时皮下注射乙烯雌酚。观察24周后,进行同笼交配以计算该模型不孕率,同时区分怀孕鼠以及不孕鼠。对不孕鼠口服给予莪棱胶囊进行治疗,4周后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观察正常鼠、怀孕鼠、不孕给药鼠、不孕给水鼠子宫内膜中Eotaxin/CCR3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小鼠子宫内膜Eotaxin表达,以及CCR3基因表达均较低。EMS模型怀孕鼠子宫内膜Eotaxin/CCR3基因表达明显升高。但EMS模型不孕鼠子宫内膜Eotaxin,以及CCR3基因表达较怀孕鼠更加明显。在不孕鼠中,给予莪棱胶囊的小鼠,子宫内膜Eotaxin表达以及CCR3表达均较给水组降低。结论:EOTAXIN/CCR3可能直接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症的病理过程。莪棱胶囊可直接下调不孕鼠子宫内膜EOTAX-IN/CCR3表达,而起到缓解炎症,改善内异症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妇科良性疾病盆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妇产科盆腔疾病的及时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检查及手术证实结果 对患者分组,观察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分析妇科良性疾病盆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测定盆腔积液量.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积液量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患者相比明显增加(P<0.05).输卵管积水及盆腔粘连患者与非该疾病患者相比,盆腔积液减少;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腺疾病与非该病症患者相比,盆腔积液量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体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输卵管积水等因素会致使盆腔积液产生明显变化.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积液变化明显. 年龄越高、体重指数越大则盆腔积液量越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盆腔病灶特征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腹腔镜、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0例,详细记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疼痛症状包括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痛及排便痛、慢性盆腔痛(CPP)发生情况,回顾分析并评价盆腔疼痛症状与内异症患者病灶特征的关系。结果盆腔疼痛与内异症病灶类型、部位、分期、浸润程度、盆腔粘连程度呈相关性。结论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痛及排便痛、CPP与盆腔内异症病灶的部位和浸润深度有关,位于盆腔后部的深部浸润病灶以及子宫直肠窝封闭与疼痛症状关系密切,深部宫骶韧带病灶与CPP密切相关;排便痛与宫骶韧带病灶、阴道直肠隔病灶和子宫直肠窝封闭有关,性交痛与阴道直肠隔病灶有直接关系。根据内异症患者的疼痛症状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内异症的分期及部位、浸润深度、粘连程度等,并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c—Met及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5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及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的c-Met与MMP-2的免疫表达水平。结果: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c-Met、MMP-2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②c-Met与MMP-2在两组中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0.937,内异症组r=0.885)。结论:类似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机制,c-Met、MMP-2在内异症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液噬酸性细胞趋化因子与盆腔粘连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在我院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患者的腹腔液,其中29例为无盆腔粘连的对照组,11例为子宫内膜异位伴盆腔粘连患者,20例为其它原因导致盆腔粘连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腹腔液噬酸性细胞趋化因子进行测定.结果 腹腔液噬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伴盆腔粘连组为0.41 pg/dl,明显高于无盆腔粘连的对照组(0.15 pg/ml)和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盆腔粘连组(0.13 pg/ml)(P<0.05).结论 腹腔液噬酸性细胞趋化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盆腔粘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N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消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体手术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散结镇痛胶囊组、消异方低、中、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各组给药4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NGF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中N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散结镇痛胶囊组和中药消异方各剂量组(P〈0.05)。结论:消异方能降低大鼠子宫内膜NGF的含量,抑制异位内膜生成,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评估疾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31例及对照组35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VEGFR-1和VEG-FR-2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内异症组的VEGFR-1及R-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重组的内异症患者术前血清VEGF受体水平与轻微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手术前后VEGFR-1比较内异症组术后较术前下降,而VEGFR-2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R-1及VEGFR-2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的侵蚀和异位生长,同时在血清中的高含量为血行远处转移提供了理论支持,术后对VEGFR-1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明确内异病灶的清除情况。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卵巢是最容易被异位子宫内膜侵犯的器官,它可累及卵巢表层和深层,同时还常合并存在盆腔腹膜及其他脏器内异症病灶,引起局部变化而阻止受孕。为了解手术对内异症所致不孕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因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合并盆腔其他脏器异位病灶不孕妇女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及灌肠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控制内异症复发.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重度盆腔内异位症保守性手术术后资料,以及外院转入的复发患者31例,比较术后应用中药外敷、灌肠和术后未应用组的复发率.结果 中药灌肠、外敷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未应用组,对外院转入及我院复发病例,仍有明显疗效,说明中药灌肠、外敷用于盆腔内异症保守性手术以辅助治疗是有效的,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而接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结果:术后妊娠率为55.2%,继发不孕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原发不孕,Ⅰ、Ⅱ期患者术后妊娠率高于Ⅲ、Ⅳ期患者,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妊娠率高于囊肿合并有盆腔其他部位病灶和仅有盆腔其他部位病灶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术后加用GnRH-a治疗组术后妊娠率高于未用药组(P<0.01,P<0.05).结论:手术能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率,输卵管通畅情况、内异症分期及内异症部位和术后是否用药影响内异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1年12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盆腔外子宫内异症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盆腔外子宫内异症(18例腹壁、4例会阴部位)发病平均年龄34.5岁。19/22例(86.36%)腹壁及会阴部位肿块在月经期明显增大及疼痛加重,全部病例行病灶切除。结论:盆腔外子宫内异症一旦发病应积极的手术切除,如果病灶较大术后可应用治疗子宫内异症药物3-6个月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7.
杨文生 《中外医疗》2014,(8):82+84-82,84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运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盆腔痛,术后45例疼痛消失,3例I度疼痛,治疗有效率为96.00%,与手术前相比疼痛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应用于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的诊治中,可明确异位症分期及部位与疼痛级别的关系,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中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P-7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内异症异位内膜组织(研究组)27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MMP-7 mRNA的表达。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位内膜中MMP-7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0.6981±0.235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5250±0.19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内异症异位内膜组织中MMP-7基因mRNA的表达强度有随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法(r-AFS)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7在异位内膜组织中呈高表达,认为MMP-7在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瘀消癥散结法-莪棱胶囊防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MA)术后复发的作用及其对机体血瘀状态及内分泌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采用保守手术方式治疗,手术前后分别应用莪棱胶囊治疗3个月,6粒/次,3次/d;西药对照组术前不用药,行保守手术治疗,术后应用丹那唑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中雌二醇(E2)、乳激素(P)、泌乳素(PRL);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结果]两组间术后3、6、9个月复发病例比较,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个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本组研究中手术后第12个月,中药治疗组在防治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方面疗效优于丹那唑西药对照组;两组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中药治疗组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手术前后连续应用中药莪棱胶囊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血瘀状态及内分泌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邵华江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1):852-853,884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妇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10%~25%的妇科门诊患者就诊原因与CPP有关。引起CPP最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CPP也是内异症最常见的症状,30%~50%的内异症患者存在CPP。这种疼痛有很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