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静脉营养的给入途径,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选择80例我院分娩的早产儿,出生后30分钟~72小时内,经脐静脉置管进入下腔静脉,通过脐静脉通道供给营养液。观察导管的留置时间,置管的并发症等。结果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1.14天,平均留置7.45天;1例穿刺置管失败,1例堵管,2例疑似(肝内囊性包快);拔管后导管尖端培养均为阴性,感染率为0。结论脐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安全,并发症少,提示脐静脉置管是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安全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3.
报告192例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对各种导管、静脉途径及置管方法的用途及不足做了详细的讨论。认为居管以目前商品聚酯导管较理想,血管以锁骨下静脉为首选,失败后改用其它途径。本组并发症19例,主要为导管阻塞,对各种穿刺法介绍简明实用,同时对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提出自己的体会,并将动脉搏动,超声检查应用于反复穿刺失败的病人,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为96.7%;导管留置时间12~181 d,平均43 d;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心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432例心脏外科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穿刺失败,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结果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总的为99.1%,共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98例次,其中心律失常8例次(1.85%),误穿动脉、穿刺点血肿30例次(6.94%),气胸1例次(0.023%),皮肤感染20例次(4.64%),深静脉导管堵塞18例次(4.16%),导管热16例次(3.7%),导管脱落5例次(1.1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方法得当成功率很高,能在心外科术后患者中广泛应用,后期积极的预防、处理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锁骨下和股静脉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难易程度及其主要的并发症。方法选择ICU内需做深静脉置管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A组)150例,股静脉(B组)150例,通过比较2组的穿刺的成功率及其主要并发症等指标,从而明确两个部位穿刺的优缺点。结果股静脉穿刺组成功率高,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锁骨下置管并发导管移位、气胸最高(P<0.05),而股静脉置管并发误入动脉,感染,及堵管较高(P<0.05)。导管脱出并发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置管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操作者可以根据置管的目的,患者情况以及个人对两种置管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合理选择置管方法,减少置管出现的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4种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方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 30例颈内静脉置管组,6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45例股静脉置管组,14例PICC置管组。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组为86.6%,锁骨下静脉组为89.7%,股静脉组为88.8%,PICC组为92.8%(P〉0.05);4组深静脉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相似,没有明显差异(P〉0.05),PICC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高于其它3组,与颈内静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股静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深静脉穿刺技术均为成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可以互补。建立良好的深静脉置管的管理方法,掌握正确的置管技术、封管技术和换药技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超高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主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歆蕾  金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99-100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存在一些并发症,尤其对于超高龄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但会导致导管留置失败,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我们对76例超高龄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探讨超高龄HCC置管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为今后工作中避免和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晓慧  王肇瑞  俞宏伟 《河北医药》2012,34(10):1592-1593
中心静脉置管的途径有多种,如经股静脉穿刺的下腔静脉置管、经颈外或颈内静脉穿刺的上腔静脉置管等.经股静脉穿刺法限制了患者下肢活动,且腹股沟区皮肤易受污染;经颈静脉穿刺法由于颈部导管固定较困难等原因;而经肘静脉置管影响患者上肢活动.自 1952 年Aubaniac 首创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以来,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患者治疗、化疗、静脉营养治疗、长期抗菌治疗或术前体液准备等,操作技术和并发症预防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改进[1].但导管在使用及维护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法157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深静脉置管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文通过对157例重大手术及危重病人经颈外静脉穿刺行深静脉置管法进行临床应用,其中经左侧颈外静脉置管92例,经右侧颈外静脉置管65例。结果成功152例,成功率高达96.82%,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神经损伤、气胸、胸导管及气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本法置管成功率高,如普通外周静脉穿刺一样,多在1~3min之内完成操作,为急危重病人抢救赢得时间;熟悉静脉穿刺者经短期训练后均可进行操作,各级医院均可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心静脉置管系指将导管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作为监测或治疗通路的技术。近几年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上应用已非常广泛。然而,此项技术毕竟不同于周围静脉穿刺,如果操作护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可影响对病人的抢救、手术、治疗等,甚至导致插管失败。为了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临床应用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股静脉置管期间的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股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方法查阅股静脉置管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股静脉置管患者48例中穿刺点渗血、渗液13例(27.08%)、导管阻塞4例(8.33%)、导管感染3例(6.25%)、下肢静脉血栓4例(8.33%)、肺栓塞1例(2.08%),无患者拔管及导管滑脱事件发生;导管阻塞4例患者均需拔除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3例患者拔除股静脉置管后体温下降正常,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愈,肺栓塞患者症状缓解后转院康复治疗。结论神经外科危重症者病程长,卧床时间长,肢体需要被动活动,股静脉置管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尽早拔管,或改用其他部位中心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置管,对照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68d短于对照组的7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行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行超声定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颅脑外伤危重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且可长期留置导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并对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近两年某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给予新生儿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贵要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下肢大隐静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静脉穿刺率(P<0.05);贵要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静脉穿刺(P<0.05)。结论:导管堵塞、静脉炎、药液外渗等为新生儿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置管目前广泛用于长期化疗及营养支持的肿瘤患者,具有操作简单,护理方便,置管时间长等优点,但在穿刺及留置导管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现对我科2000年3月至2008年11月,860例肿瘤患者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加以分析,提出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方法、并发症防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法,监测导管感染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成功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插入口皮肤微生物培养、导管接头处微生物培养及拔管后导管内口培养均阴性。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57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锁骨下入路静脉置管、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为8~186d(平均84d),无导管阻塞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肿瘤患者在化疗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了静脉。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置管(又称中心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操作简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输血、补液、完全胃肠外营养、中心静脉监测、尤其是在ICU等重症监护室应用较为广泛。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5月共行股静脉穿刺置管48例,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中心静脉置管的途径、方法及注意事项1.1途径一般包括四种途径:经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外静脉穿刺。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刺激性小、置管时间长等优点,但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