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CT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例中肿瘤呈多发4例,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囊实性病变,1例为单发。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病灶中央见较大范围的不规则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晰;1例单发者为囊性占位。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轻度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结论:CT在显示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综合国内文献报告的47例位于肝脏的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症状、影像、病理、治疗及随访情况,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无特异临床症状,均为查体发现。术前容易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但难以确诊。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表现和免疫组化。文献报道的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非常罕见。结论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多为低度恶性肿瘤,依靠病理学方法确诊,根治性切除是治疗的首选。建议术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尚海龙  沈海林 《重庆医学》2012,41(25):2597-2599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CT、MRI及DSA表现。结果 3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中2例为单发肿块,1例多发病灶为大肿块周围伴多发子灶;肿瘤CT表现为肝实质内不规则实性肿块,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实性成分明显强化。MRI检查中T1WI表现为稍低及低信号,T2WI稍高及高信号混杂影。DSA显示肿瘤动脉期即可显影,实质期浓染,其内见不规则无染色区。结论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MRI及DSA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T、MRI及DSA影像表现,其中2例行CT及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和DSA检查。结果:单发病灶者2例,多发病灶者5例,肿瘤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病灶中央可见不规则形坏死区,3例病灶周围多发子灶,2例病灶周围血管受压推移;MRI上肿瘤表现为长T1稍长T2信号;7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实质部分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中心坏死区无明显强化。结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特征表现为肝内边界较清晰的类圆形肿块影,病灶较大时周围常有子病灶,病灶中央常见液化坏死,强化方式为渐进性强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类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id,PH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总结3例原发性肝脏类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及随访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原发性肝脏类癌的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影像学显示多囊性单发或多发性结节;大体检查肿瘤呈灰黄色,多囊性,境界清楚;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中等量嗜酸性胞浆,细胞核呈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等神经内分泌标记。结论原发性肝脏类癌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肝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理组织学特点及Syn、CgA等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的特点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三期扫描,总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良恶性肿瘤鉴别方法。结果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平扫以等密度结节为主,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体积大,多见完整包膜结构,动脉期以不均匀或环形增强为主。实性患者动脉期强化形式均为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囊实性患者则以轻度强化为主54.6%(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与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均存在一定特征,可帮助临床诊断提供有用信息,且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实现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MRI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点. 结果 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以多发病灶为主,最大直径多在3cm以下,最大直径3cm以上时中心可出现坏死,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多表现为边缘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部分病变动脉期强化明显. 结论 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的血供特点与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血供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 肝脏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为了提高对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前列腺腺癌转化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罕见,部分为前列腺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转化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确诊依据临床及病理诊断,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高,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重点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平扫及强化CT值及强化方式、边界及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 5例胃NET病灶主体位于胃体4例,位于胃窦1例,其中4例位于胃小弯侧,2例十二指肠NET病灶主体位于十二指肠降段1例,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1例。病灶长径在1.5-13.2cm之间,CT平扫病灶多(6例)表现为胃肠道内边界光整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及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平均CT值分别35HU,77HU,91HU。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分泌肿瘤强化方式为渐近性强化。结论胃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病灶部位胃7例、大肠21例、食管4例,提示大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所占比例较高且多见于直肠;内镜下显示病灶表面光滑隆起;病理提示肿瘤细胞大小一致,近似于裸核;超声显示病灶多起于黏膜肌层或者黏膜下层位置.结论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下表现呈现多样化,病灶以直肠黏膜下病变为主,采用SYN、NSE、CGA联合确诊,可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汪俊科  梁先春  皮儒先  唐春 《重庆医学》2012,41(14):1454-1455,1458
神经内分泌癌属神经内分泌细胞瘤(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肿瘤或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不常见的肿瘤,发生率约1.5/10万。其多发生于支气管、消化道、胰腺等部位。临床上发现的肝脏神经内分泌癌多为肠道、胰腺等处转移所致,原发的罕见。1999年Ferrero等报道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13例病例中,位于胰腺的8例,纵膈2例,胃肠道3例,最大径平均值为3.5cm,1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其中MRI检查有8例,均位于胰腺,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混杂高低信号,DWI均为高信号。CT检查有5例,位于纵膈及胃肠道,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平扫实性部分CT值平均值为46.3HU。增强扫描CT及MRI检查均呈"快进快出"表现,囊变坏死区无强化。结论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多种多样,多个部位均可发生,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要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MRI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MRI联合检查对于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肝脏肿瘤(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螺旋CT、MRI三期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肝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动脉期检出72个病灶,高密度病灶30个,本组病例门静脉期检出43个病灶,低密度病灶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螺旋OT、MRJ三期联合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螺旋CT、MRI三期联合扫描检查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显著提高了肝脏肿瘤的诊断率,在鉴别肝脏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拟诊断为肝脏肿瘤的64例患者,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诊断,并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对比分析CT增强延时扫描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后61例患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被误诊患者3例,诊断符合率为(61/64)95.31%;被误诊的3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64例肝脏肿瘤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18例、肝囊肿16例、肝内转移瘤12例、肝母细胞瘤6例、肝血管瘤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诊断率高、患者依从性好及痛苦少的优势,在鉴别诊断肝脏肿瘤时,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诊断率较高,且安全性好,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拥有全身最大数量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但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NET)临床少见,整个胃肠道都能发病,以直肠、胃、阑尾等部位常见,多为良性肿瘤,但有少数具有恶性肿瘤特点,其生物学特性、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很大。直肠神经内分泌癌合并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罕见,本文报道了我院诊治的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总结肝脏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多层螺旋CT及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0例肝脏肿瘤患者增强CT动脉期检出病灶68个,其中高密度病灶28个,低密度病灶8个,等密度10个;门静脉期共检出病灶40个,其中低密度病灶22个,4例患者CT平扫未见异常表现,MRI检查T2WI序列提示存在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显示清晰。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扫描,可充分反映肝脏肿瘤的血供特点,提高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同时两者联合可为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分布全身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少见肿瘤,2010年WHO将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三类: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其中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是罕见、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类,病理诊断是"金标准",免疫组化是病理诊断的重要补充及分级标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一例极其罕见的发生在胃底贲门的混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CT增强延时扫描予以价差,对比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与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结果.结果:42例肝脏肿瘤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率达到了100%,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5.23%(40/42),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对比发现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延时扫描中,被误诊的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结论: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高,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确诊为肝脏肿瘤的82例患者作为受试者。本组患者术前行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随后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手术病理结果出具后与术前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结果比较,并总结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82例患者经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与病理诊断完全相符合者为77例,符合率为96.15%;原发性肝癌漏诊1例,肝母细胞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误诊为肝血管瘤2例。结论 CT增强扫描延迟技术对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a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17例胃肠道间质瘤中位于胃9例,小肠7例,结肠1例。CT表现为肿块内常见出血、坏死及囊变,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部分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CT对GIST诊断有一定价值,有时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困难,最终诊断需要病理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