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0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神经细胞营养剂及他汀类降脂药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12周后检测颈动脉内径(CAD)、内-中膜厚度(IMT)并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治疗组CAD、IMT、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能消散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消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分层基础上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益气化痰消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消栓颗粒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以及住院部诊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颗粒,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均无出现药物的相关副作用,而加用消栓颗粒治疗的观察组中颈动脉内径、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斑块面积等指标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用消栓颗粒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辛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斑块数量、面积、易损斑块数量、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斑块数量、面积、易损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颈动脉斑块数量和面积,改善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脑心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内脂类代谢情况、粥样硬化情况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和Hey含量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脑梗死复发危险和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四川医学》2009,30(10):1590-159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对照组为2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TG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35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81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类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主,其次是主干部。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同时对同一时期6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9.2%,非脑梗死患者组为11.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具有相关性,可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来预防和判断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春苗  余丹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339-340,343
目的:评价首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73例首发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同期住院的 51 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结果:本组资料中,脑梗死患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9.86,对照组发生率为2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患者122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和面积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联合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为脑梗死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医院322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269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163.9%,显著高于对照组(43.1%,P<0.05).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超声检测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早期进行临床干预以有效的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德庆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36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且临床资料完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3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仅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同时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经过6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LDL-C及血糖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斑块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斑块面积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可缩小患者斑块面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牛媛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50-1851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60例,按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分为观察组85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75例(非脑梗死患者),通过超声进行诊断,观察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20.00%,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0.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高诊断意义,明确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强联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1.14g tid口服,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斑块大小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治疗组斑块大小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1.14g tid口服,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斑块大小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治疗组斑块大小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应用高频超声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研究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将硬化斑块分为软斑、硬斑及混合性斑块。随机抽取43例年龄相仿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56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硬化斑块43例(76.78%),对照组体检者检出7例(16.27),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是患者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高频超声能早期发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判断斑块性质及稳定性,从而对指导患者临床用药、评估预后及早期预防脑梗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进行治疗。结果:接受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27/30)、76.67%(23/3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基础性治疗后,再施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刘鑫  邓永萍 《当代医学》2012,18(21):44-45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对照组各年龄阶段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均低于同年龄阶段的脑梗死组患者(P<0.05);脑梗死组斑块形成3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25例(占73.5%),对照组(n=34)斑块形成11例,不稳定斑块2例(18.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34例斑块形成,Ⅲ型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用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综合分析患者的年龄、斑块的类型等临床信息,可能有利于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hs-CRP、IL-6、年龄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有无颈动脉斑块分成两组,检测hs-CRP和IL-6值,并观察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与患者年龄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患者hs-CRP、IL-6、年龄比较及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人数比较,P <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炎性标记物hs-CRP和IL-6数值明显升高,与年龄和高血压之间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杨旻 《求医问药》2011,9(2):97-98
目的:观察脂必泰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的疗效。方法:67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脂必泰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低脂饮食的基础上脂必泰组口服480mg每日2次,共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时,脂必泰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脂必泰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服用脂必泰可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水平,预防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