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贲门癌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1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除2例切口感染,1例肺不张外,余均一期痊愈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贲门癌的手术治疗需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手术方式:中上段食管癌宜用结肠代食管,下段食管癌宜用空肠或残胃代食管,残胃癌、残胃贲门宜用空肠代食管.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临床表现及胃X线表现特点,均经持续胃肠减压和全身支持疗法逐渐恢复,认为本病无需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用大剂量ENNG插管灌胃LACA小鼠,4~14个月诱瘤率97%(31/32),4~7个月前胃乳头状瘤诱发率88%(6/7),8~14个月诱瘤率可达 100%(25/25);11~14个月前胃鳞癌诱发率95%(18/19),有较多的广泛浸润性,并诱发出腺胃腺瘤11%(2/19)及腺癌21%(4/19),对研究实验性前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朱淼  王其玉  夏俊 《安徽医学》2008,29(2):185-18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与手术本身、患者营养状况、内环境状态、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手术术式有关,保守治疗的疗效可靠。结论 术前制定完善的手术计划,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调整好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内环境,对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较关键。不可盲目再手术。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因胃切除充分性、十二指肠残端长度、炎性水肿及操作熟练性等因素,多行毕罗Ⅱ式吻合。术后发生残胃癌为其远期并发症之一。本文就我院收治8例,对残胃癌的病因、诊疗体会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4-12发生的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9例因误诊为输出机械性梗阻而再次手术。本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残胃和空肠上段的正常运动功能障碍是主要病因,可能与手术造成支配胃和空肠上段的自主神经损伤有关。非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应尽量避免早期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CS)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7年1月-2009年1月75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18例胃瘫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GS的发生率为2.39%,多发生于术后4-9d。毕Ⅱ式术、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和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是发生PGS的高危因素,全部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等)治愈,其中术后2周内治愈7例,3周内治愈9例,4周内治愈1例,最长1例治愈时间为术后47d。结论 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有效方法 ,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PGS,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Li LH  Ma L  Xiao YL  Mao WZ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61-964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至2009年,120例手术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皆行近端胃癌根治术,其中包括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胃前壁吻合组50例,间置空肠组26例,管状胃组44例,比较并分析3组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管状胃组烧心症状、反流性食管炎评分高于其他两组(Ⅲ级评分分别为6、3、27和6、6、27),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4.0%、3.8%),而患者血红蛋白增加值、体重增加值小于其他两组(P<0.05);在实验中120 min以及180 min胃排空百分数,管状胃组与食管胃前壁吻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间置空肠组(P<0.05);食管胃前壁吻合组与间置空肠组各个指标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近端胃癌手术中胃前壁食管侧端吻合对于近端胃癌来说是一种良好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timal technique of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for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or 120 cases of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undergoing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at our hospital from 2000 to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y included three approaches of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anastomosis group ( n = 50 ),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 ( n = 26 ) and gastric tube group ( n = 44 ).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among 3 groups. Results The rates of anastomotic fistula,anastomotic obstruction and the scores of heart burn and reflux esophagitis were higher in gastric tube group.And the increments of hemoglobin and body weight were less in gastric tube group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 (P < 0. 05 ). The rates of gastric emptying in gastric tube group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s with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anastomosis group at 120 min and 180 min ( P > 0. 05 ). And the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 ( P < 0. 05 ).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ny parameter between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anastomosis and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s (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anastomosis of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is an ideal approach of digestive reconstruction for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And it ma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surgical patients with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9.
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再发癌已引起关注。现将本院1984年以来行胃癌根术后胃镜检查资料完整的36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残胃再发癌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中,男33例,女3例;年龄28~74岁,平均52岁。胃癌术后至胃镜检查间隔时间最...  相似文献   

10.
甲硝基亚硝胍诱发大鼠胃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自行合成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并以100μg/mlMNNG稀释液喂以100只Wistar大鼠,以诱发胃癌。结果发现喂药6个月内,死亡20只,均无消化道癌肿发生;第7~8个月内,死亡18只,发生胃癌3只(16.7%);第9个月时,处死全部剩余大鼠共62只,其中50只发生胃癌(80.7%)。癌肿均位于腺胃小弯侧,多呈隆起结节型或溃疡型;组织学类型包括乳头状腺癌、分化或未分化管状腺痛;癌肿可侵犯胃壁各层,与人类胃癌病理特征颇为相似。作者还发现,纯系雄性Wistar大鼠是诱发实验性胃癌的理想对象。且以100μg/mlMNNG液,喂药9个月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其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693例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残胃癌的发生、治疗及其预后;同时就与残胃癌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93例胃大部切除术中,发生残胃癌76例。5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根治手术,15例行姑息性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种术式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7月和14.2月。未行手术切除的25例残胃癌患者,于发病后3~11月内死亡。76例残胃癌中,原溃疡位于胃部59例(22.3%,59/259),十二指肠球部17例(3.9%,17/434),两部位的残胃癌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B illrothⅡ式和B 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残胃癌发生率分别为12.7%和7.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残胃癌发病距首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5年。结论手术在残胃癌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残胃癌多发生于B 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且原发溃疡位于胃部的患者,术后10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大鼠胃粘膜Na^ —K^ —ATPase活性变化对胃粘膜电位差(GTPD)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造成腹腔严重感染动物模型,应用电生理记录仪检测穿孔前和穿孔后3、6、12、24、48hGTPD变化;应用生化法测定了各时相大鼠胃粘膜Na^ —K^ —ATPase活性。结果 盲肠穿孔后3hNa^ —K^ —ATPase活性显著降低(P<0.05),12h降至最低(P<0.01),仅为对照组的48.5%,48h仍未恢复正常。GTPD伤后6h显著下降(P<0.05),12h降至最低(P<0.01),24h和48h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胃粘膜Na^ —K^ —ATPase活性降低可能是引起胃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远端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泌酸功能及其与黏膜病理改变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4 h pH监测仪测定51例残胃患者空腹胃内pH值,根据24 h胃内平均pH值分为低泌酸组(pH≥3)和正常泌酸组(pH<3).胃镜观察残胃黏膜以及Hp检测.[结果]低泌酸组患者35例,其中29例黏膜呈重度萎缩:正常泌酸组16例,其中4例呈重度黏膜炎症(P=0.006).两组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62.7%的患者胃酸分泌减少,但却接受了抑酸药物治疗.[结论]24 h动态胃pH监测可有效评价残胃患者胃黏膜泌酸功能.残胃炎程度与黏膜泌酸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的肿瘤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胃镜对残胃癌的确诊率为83.3%。本组残胃癌发病距首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2年。在12例残胃癌中11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姑息性胃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5年生存率为27.3%。结论: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是诊断残胃癌的主要手段,残胃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gastric stump carcin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incidenceofgastricstumpcarcinomawas.increasedinrecentyears['],butonlyafewauthorshavereportedfive--yearsurvivalrateoflessthanl0%ofGSC[z].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dis-cusstheearlydiagnosticmethod,thepreoperativee-valuationandthesurgicalstrategyofthepatientswithgastricstumpcancer(GSC)followinggastrec-tomyforbenigndisease.1CLmICALDATA1'1GeneralInformationBetweenl989and1999.30patientspreviouslyundergoinggastricresectionforbenigndiseasesin-cluded29malesandonefemalewiththeagerangingfrom40t…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义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的预后情况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期间收治的32例GS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全部经胃镜和CT确诊.发病距前次手术时间平均(375.75±131.47)月,其中消化性溃疡(411.56±109.47)月,胃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瘘的愈合情况及治愈天数.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患者接受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营养支持及穿刺引流后治愈,治愈的天数为术后32~78 d,平均(51.75 ±14.96)d;5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于胃癌术后23~45 d,平均(37.00 ±8.37)d.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后,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残胃癌易发因素和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良恶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发生残胃癌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该科1993~2003年间治疗的残胃癌29例,根据临床病理因素找出残胃癌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在发生残胃癌的诸多可能的原因中,首次手术的方式与残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即毕Ⅱ式吻合方式发生残胃癌的机率大,残胃癌多发生在残胃吻合口处(P<0.05);良性疾病手术后发生残胃癌的平均时间较恶性病变手术后发生残胃癌的时间较长(P<0.05)。结论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手术后发生残胃癌的间隔时间长;残胃癌好发于毕Ⅱ式吻合方式并且多发于吻合口。  相似文献   

19.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残胃癌临床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19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残胃癌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残胃癌平均潜伏期24.3年.全组19例患者均接受了剖腹探查,手术切除9例(47.4%).根治性切除7例(36.8%),包括残胃全切除3例,行联合器官切除术4例:残胃加左半肝切除1例,残胃加横结肠切除1例,残胃加脾切除1例,残胃加脾、胰尾切除1例;姑息性残胃切除、残胃空肠吻合2例,空肠造瘘5例; 4例剖腹探查加置化疗泵;1例诊断性探查与活检.消化道重建术式均为Roux-en-Y吻合术.本组无住院死亡病例.14例患者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3%、42.9%、21.4%; 7例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5.7%、42.9%.姑息性切除患者生存时间平均为20(15~25)个月.残胃病灶未切除者生存时间平均为6.8(3~11)个月.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要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可早期发现残胃癌,及时行残胃癌根治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Fas、Bax基因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了48例胃腺癌组织,74例非癌胃粘膜组织。结果: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75%、458%较正常胃粘膜上皮的823%显著下降(P<005),轻、重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Bax蛋白表达率为428%,500%,436%较正常胃粘膜上皮的882%显著下降(P<005)。中、高分化胃癌Fas、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P<005)。并且Fas与Bax在组织中的表达呈相关性(P<005)。结论:Fas、Bax蛋白表达变化发生在胃粘膜癌变的早期阶段,并可能与癌的进展密切相关,Fas与Bax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