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25例风湿性疾病伴发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25例患者所患风湿性疾病种共6种,分别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硬皮病1例,干燥综合征3例,成人Still病1例;所患肿瘤性疾病共10种,分别为:淋巴瘤6例,肺癌6例,甲状腺癌3例,白血病、肝癌、卵巢癌各2例,乳腺癌、鼻咽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各1例。其中肿瘤先于风湿病者1例,后于风湿性疾病者18例,与风湿性疾病同时发生者6例。结论:多种风湿性疾病可伴发多种肿瘤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与肿瘤之间的具体机制不清。重视风湿性疾病患者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疾病的检出和治疗,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25例风湿性疾病伴发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25例患者所患风湿性疾病种共6种,分别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硬皮病1例,干燥综合征3例,成人Still病1例;所患肿瘤性疾病共10种。分别为:淋巴瘤6例,肺癌6例,甲状腺癌3例,白血病、肝癌、卵巢癌各2例,乳腺癌、鼻咽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各1例。其中肿瘤先于风湿病者1例,后于风湿性疾病者18例,与风湿性疾病同时发生者6例。结论:多种风湿性疾病可伴发多种肿瘤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与肿瘤之间的具体机制不清。重视风湿性疾病患者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疾病的检出和治疗,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振刚 《中国医刊》2005,40(7):17-18
1 风湿病患者伴发肿瘤的几率 风湿病与肿瘤疾病的关系早已被观察到,较多见的伴肿瘤发生的风湿病是皮肌炎和多肌炎(DM/PM).国内作者对1553例住院的风湿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情况的调查发现:17例患者(1.1%)伴发9种恶性肿瘤,以DM/PM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最高,为9.21%.有人认为可以高达15%~50%,比普通人群高5~7倍.国外报道:具有潜在肿瘤者占伴风湿症状的住院病人的23.1%.另外还有SS、SSc、SLE、RA和SPA患者发生恶性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报道.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以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临床误诊的报道也时有发生.事实上,风湿病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高,各种风湿病及或其症状均可见于肿瘤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风湿病与肿瘤●什么是“副癌风湿综合征”?由肿瘤引起的风湿性疾病样的临床表现称之为“副癌风湿综合征”●与癌症相关的风湿综合征有哪些?(1)关节病:肿瘤患者的局部关节受累、类风湿样关节炎、癌性多关节炎、肥大性骨关节病、风湿病性多肌病和非典型多肌病综合征、掌筋膜炎和掌关节炎、痛风、复发性多软骨炎、良性水肿性多滑膜炎、骶髂关节炎、成人型Still病。(2)肌肉疾病:皮肌炎和多肌炎、局限性结节性肌炎、坏死性疾病、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3)硬皮病、脂膜炎、多发性硬化症、嗜酸性筋膜炎、结节性红斑、关节炎。(4)血管炎。(5…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风湿性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346例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弓形虫IgG、IgM检测。结果:在被检患者中,IgG阳性率21.68%,其中男性阳性率17.00%,女性阳性率16.3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阳性率20.52%,其中男性阳性率17.62%,女性阳性率17.1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风湿热(RF)患者IgG阳性率分别为23.83%、20.46%、20.59%,明显高于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12.50%、10.00%、15.38%(P〈0.05)。RA,SLE,RF患者IgM阳性率分别为21.24%、21.59%、23.53%,明显高于PM,DM,SS患者的12.50%、10.00%、7.69%(P〈0.05)。结论:风湿性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尤其是RA,SLE,RF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不同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A2(hnRNP A2)/类风湿关节炎(RA)33抗体。探讨其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241例RA、106例SLE、29例SSc、6例MCTD、365例其他风湿病、240例非风湿病患者血清中抗hnRNP A2/RA33抗体的滴度,比较其在各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并检测RA、SLE、SSe组抗hnRNP A2/RA33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ANA、ds-DNA、ENA抗体的阳性数。结果抗hnRNP A2/RA33抗体在RA患者中阳性率为18.7%,在其他各组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SLE 31.1%、SSc 31.0%、MCTD 16.7%、PM 11.1%、DM 11.1%、UCTD 12.1%、反应性关节炎10.0%、成人Still’s病5.9%、SS4.0%、SpA 3.5%、晶体性关节炎10.6%及非风湿病组3.8%,其中RA、SLE、SSc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风湿病组(P〈0.001),SLE组阳性率高于RA组(P=0.010)。RA组抗hnRNP A2/RA33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均未测出ds-DNA、RNP、SM抗体,而SLE、SSc组抗hnRNP A2/RA33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有不同程度表达。结论抗hnRNP A2/RA33抗体在多种风湿病中出现,有助于风湿病的诊断,但缺乏特异性,在临床鉴别诊断中需与其它自身抗体如ANA、ds-DNA、ENA等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表现的风湿性疾病1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风湿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病种众多、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难,漏诊和误诊率较高。本文探讨风湿性疾病所致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种,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住院患者资料,符合FUO标准确诊为风湿性疾病者192例。结果病种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8.8%)、原发性干燥综合症(pSS,18.2%)、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17.2%)、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10.9%)、多肌炎/皮肌炎(PM/DM,10.9%)、白塞病(BD,8.3%)较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其他疾病较少见,共占30%左右。论风湿性疾病所致FUO病例中表现不典型的风湿性疾病是主要病种,提高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合理进行检查,是诊断风湿性疾病所致FUO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邹晋梅  杨静  张羽  田岚  董建玲 《西部医学》2010,22(8):1558-1560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前后绵阳羌族人群风湿免疫疾病的疾病谱变化情况。方法对地震前接受风湿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896例绵阳地区羌族居民进行震后的随访,参照修订的中国-国际抗风湿联盟(China-ILAR)风湿病调查表对这部分人群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与相应检查,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的疾病诊断标准做出诊断。同时使用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标准来诊断患者是否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并留取血标本以备IL-6、皮质醇及T细胞亚群检查。结果地震后随访成功823例,男性441例,女性382例,随访成功率为91.85%,脱失73例,其中死亡8例。地震前被调查人员风湿性疾病以骨关节炎最多,其次为软组织风湿病、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症。地震后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病较地震前均有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震后有79人发生PTSD,发病率为9.6%,类风湿关节炎人群中PTSD患病率较高。通过对PTSD阳性及阴性各40份血标本的检查发现,PTSD阳性人群皮质醇均值较阴性组低,IL-6水平阳性组较阴性组高,TCD4/TCD8比值较PTSD阴性人群低。结论羌族人群常见风湿性疾病与其它地区相应疾病的发病率相似,地震使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病较地震前明显增多,类风湿关节炎与PTS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疾病伴发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静  杨南萍 《西部医学》2006,18(2):171-172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伴发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5例风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5例患者临床上均有四肢麻木、无力表现,部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电图示周围神经损害;1例干燥综合症和1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符合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表现。经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均取得很好疗效。结论风湿性疾病可伴发严重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但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主张结合神经电生理等检查早期诊断,早期予以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并进行组间比较。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084例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抗-CCP抗体测定。结果3178例类风湿关节炎(RA)、965例干燥综合征(SS)、5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4例银屑病(sPA)和54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的抗-CCP抗体测定值分别为60.79%、5.15%、4.84%、50.65%和4.31%,抗-CCP抗体在RA组和sPA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而SS、SLE组抗-CCP抗体测定值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其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虽然抗-CCP抗体可以作为诊断指标之一,但也可出现于其他疾病中。  相似文献   

11.
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483例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住院患者的病因分布、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符合FUO诊断标准的483例患者的病因、诊断方法、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特点,并对出院时仍未诊断的进行随访。结果 483例中,男171例,女312例,年龄14~72岁,平均(36.5±13.4)岁。确诊459例,确诊率95%。风湿性疾病277例(57.3%),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49例,成人斯蒂尔病60例;感染性疾病108例(22.3%),其中结核感染33例,均为肺外结核,败血症32例,主要为L型细菌感染;恶性肿瘤43例(8.4%),其中急性白血病13例;其他疾病31例(6.8%)。出院时仍未诊断疾病24例(5%)。发热时间超过1年的患者主要见于风湿性疾病。ESR≥100mm/h或CRP≥100mg/L的患者主要为风湿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结论多数FUO的病因仍是常见病,风湿性疾病占FUO的比例逐渐增加,可能为其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前列腺疾病组织形态特征,免疫表型,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复习125例前列腺疾病的HE切片,部分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良性病变105例,恶性肿瘤20例.结论 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不明原因发热68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689例患者的病因、诊断方法、临床表现。结果 689例患者中确诊病例为633例,确诊率为91.9%。病因:感染性疾病269例(39.0%),其中结核病所占比例最高达48.7%(131/269),肺外结核并不少见;结缔组织病236例(34.3%),其中成人斯蒂尔病所占比例最高达53.8%(127/236);恶性肿瘤69例(10.0%),其中淋巴瘤所占比例最高达56.5%(39/69),所有肺癌均合并有阻塞性肺炎;其他疾病59例(8.3%),其中克罗恩病所占比例最高达22.0%(13/59);出院时仍未明确诊断疾病56例(8.1%)。结论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主要病因,结核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结缔组织病和恶性肿瘤在FUO中也占有相当比例,大多数FUO通过仔细检查和分析最终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变迁的趋势,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近5年确诊的IE99例(A组)与10年前的34例(B组)临床资料。结果近5年IE(A组)的基础疾病种类增加。无明确心脏病发生IE的患者增加,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较过去减少;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等非特征性表现为主;超声检出赘生物检出率显著提高;IE手术治疗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结论IE发生的基础疾病较过去的种类增加,无基础心脏病者增加;IE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强调UCG诊断,与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临床特点,调查分析患者感染性疾病检出情况,为未来FUO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FUO患者临床资料,仔细阅览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程度等,记录患者感染性疾病检出情况,分析其与非感染性疾病的不同,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 100例FUO患者中确诊为感染性疾病者60例,发生率为60.00%,其他40例均为非感染性疾病,包括17例结缔组织病,10例杂病类,8例恶性肿瘤,5例病因未明;较非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男性占比多,热程短,畏寒、头痛是其主要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清铁蛋白低表达、乳酸脱氢酶低表达、白蛋白高表达、碱性磷酸酶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血清铁蛋白是FUO患者感染性疾病独立预测因子,与疾病呈负相关(OR>0,P<0.05)。结论 FUO患者感染性疾病检出率高,以男性多见,患者常伴畏寒、头痛等症状表现,血清铁蛋白用于FUO患者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风湿免疫病是一组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肌腱、韧带、骨骼和肌肉组织,这类疾病可导致身体的残疾。尽管由于早期的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然而,和正常人群相比,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流行病学证据显示较高的死亡率归因于风湿免疫病患者较高的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如缺血性心脏疾病、心瓣膜疾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和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尽管风湿免疫病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是传统心血管病的风险因子如吸烟、缺乏锻炼、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风湿免疫病患者体内持续的慢性炎症和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等可能是风湿免疫病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风湿免疫病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心血管疾病又是风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并发症非常重要,了解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伴发情况,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预防这些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风湿免疫病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常见情况及这些伴发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总结结缔组织病(CTD)心脏瓣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例确诊为CTD患者,其中白塞病5例,均为男性,年龄(30±8.60)岁,类风湿关节炎5例,男1例,女4例,年龄(55.4±11.93)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0.2±27.56)岁,强直性脊柱炎1例,男,25岁,皮肌炎1例,女,27岁,均经临床体检、胸部X线、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B超等检查确认有心脏瓣膜损害,对其瓣膜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白塞病5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部分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类风湿关节炎5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较少见。强直性脊柱炎和皮肌炎各有1例均有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中未见有侵犯三尖瓣者。结论 CT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损害,需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对我院四肢的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至2009年11月就诊的四肢恶性黑色素瘤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历资料完整、接受系统治疗的146例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回顾性资料分析显示:原发于肢体的恶性黑色素瘤95%发生于其末端,32%原发部位有外伤史、历经5~20年(平均16年),后被活检病理证实。中位随访39.9月,1年生存率99%,3年生存率58%。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程度高、治愈难度大的恶性肿瘤。该病起病隐匿,加之人们对其认识不到位,经常在肿瘤进展后来院就诊,预后较差。依靠病理学早期明确诊断、及早手术、系统、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皮肤结节红斑为首发症状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以提高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8 年11 月~2011 年11 月因皮肤结节红斑来诊51 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9例(17.6%),女42 例(82.4%),年龄(17~47) 岁,平均(38±17) 岁.病因:感染27 例(53.0%),其中链球菌感染14 例,结核感染13 例;风湿免疫病18 例(35.3%):白塞病8例,结节性多动脉炎4例,干燥综合征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结节病1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例(3.9%); 白色萎缩1例(2.0%); 病因不明3例(5.9%).临床表现多为双胫前皮肤结节红斑.治疗后完全消失的41 例((80.4%) 、色素沉着5例(9.8%) 、疤痕2例(3.9%) 、2例淋巴瘤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至死亡前结节红斑无好转.结论:结节红斑以感染为最多见,其次为风湿免疫病,另有少部分人为恶性肿瘤,故对于首发表现为结节红斑的患者,除常规排查感染外,应警惕风湿免疫病及恶性肿瘤,以免延误诊治.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完全愈合,不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20.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 of 10,263 school-going children in the age group of 6-16 years from government and private schools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evalence of rheumatic fever, rheumatic heart diseases an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Fourteen children were found to have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with valvular lesions either single or in combination eg, pure mitral stenosis (6 cases), mitral regurgitation (4 cases), combined mitral stenosis and mitral regurgitation (3 cases) and aortic and mitral regurgitation (one case). Eight children ha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the form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3 cases), atrial septal defect (2 cases),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2 cases) and congenital bicuspid aortic valve (one case) while none had active rheumatic fe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