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现颅内存在动脉瘤,其诊断准确率为97.44%,所得图像显示颅内血管良好,并显示动脉瘤完整形态和周围组织关系。经诊断38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属于前交通动脉瘤,有8例患者属于右侧后交通动脉瘤,有11例患者属于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有9例患者属于大脑动脉瘤。结论:16排螺旋CT能够较为准确地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诊断,清楚显示动脉瘤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且对患者没有生理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分析多螺旋CT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多螺旋CT血管成像,对照组患者给予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比较这两种血管成像的阳性检出率表现。结果:试验组患者血管成像检查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这两种检查对瘤颈宽度和瘤体直径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中的差异无意义。结论:多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上可作为筛选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排螺旋CT示55例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瘤,准确率为91.7%(55/60)。其中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5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大脑中动脉瘤12例。动脉瘤最大直径为3~24 mm,平均直径为13.7 mm。结论 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操作快捷、无创、结果准确等优点,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4.
伍子南 《吉林医学》2010,31(11):1453-145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3D-CTA和DSA测定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和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准确率与DSA诊断结果基本相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21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白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一直以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近年来,CT血管成像(CTA)以其快速、准确、微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作者分析了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经DSA检查及手术证实的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A成像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经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37例患者存在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颅内血管显示良好,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37例患者中显示前交通动脉瘤10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9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8例。经测量,动脉瘤中最大直径为3~24mm,平均13.56mm。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等优点,检查费用低,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2月42例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血管瘤的患者,所选取的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评估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准确率.结果 42例患者共检查出44个动脉瘤,CTA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7.62%(41/42),CTA可以准确的观察瘤体的位置,瘤颈的朝向,并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和邻近骨组织的空间联系.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更能直观了解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确切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16排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岩  徐向阳  陈海清  李洋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0):1264-126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及相应后处理技术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诊断及相应技术的推广。结果:通过3D-CTA和DSA及手术共同证实发现40例患者有43个动脉瘤分析,脑动脉瘤多发生于脑基底动脉环,多发者多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病。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快捷、经济和相对无创等优点,是颅内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9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 主动脉夹层患9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 旬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图像重建(SSD)。结果 同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RP及三维重建衅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Stanford分类法,A型4例,B型2例,3例未明确类型。结论 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层较好的影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原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419-4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动脉瘤的价值。方法收集疑诊为动脉瘤的患者35例,并全部行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35例患者23例CTA呈阳性,共检出26个动脉瘤,20例单发,3例为2个动脉瘤。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与血管、血管与血管之间及血管与周围其他组织之间的三维空间解剖关系,并对瘤颈测量较准。此外还为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跟踪随访,影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再现(VR)。结果:70例患者检出动脉瘤85个,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动脉瘤76个,9个较小动脉瘤未行手术治疗,3个动脉瘤漏诊。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较高,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安全、快速、无创的方法,对临床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螺旋CT扫描诊断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行扫描检查.结果64层螺旋CT扫描诊断本组全部患者的动脉瘤形态和位置与DSA一致,诊断符合率达到100%.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简单、准确的检查方法,做到尽早发现颅内动脉瘤的病变情况、为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血管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特别是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尤其是近年来双能量CT (double energy CT,DE-CT)血管成像技术迅速广泛的应用表现尤为突出.而128层、256层、320层螺旋CT的陆续推出也使得头颈部血管成像更为简单快捷、图像质量更为精细,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优势更加突出,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3D)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后处理方法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行CTA检查发现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43例颅内动脉瘤在诊断中CTA漏诊2例,DSA漏诊3例.结论 64排螺旋CT经MIP、VR及3D等成像,均立体、直观地清楚显示动脉瘤体及瘤颈的部位和大小,脑血管CTA3D是一种安全、无创而且有诊断价值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法,且恰当的后处理方法是更好显示颅内动脉瘤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SAH患者急诊行CTA检查,随后均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比较CTA检查结果与手术夹闭时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结果 37例SAH患者中CTA发现42枚动脉瘤,手术夹闭39枚,1例术中发现CTA所见动脉瘤为动脉圆锥,2枚动脉瘤为非责任病变且较小,均未予处理,定期复查,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手术所见吻合,诊断符合率97.6%.结论 CTA以其经济、快捷、无创和准确的诊断,已成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首选检查方法,其可以3D成像,准确显示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关系,显示周边骨性结构与动脉瘤的关系,并模拟手术入路,指导外科手术预案的制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李冰 《中外医疗》2021,40(13):177-179
目的 分析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128-SCTA)对于颅内动脉瘤(LA)的诊断价值.方法 该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来该院治疗的69例LA患者.对其进行128-SCTA诊断,同时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诊断.对比诊断精准度,肿瘤位置与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肿瘤位置中,大脑前动脉的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64排螺旋CT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A的临床应用是脑动脉瘤(AN)影像学诊断的一大进展,它已被证明是显示脑AN的一种快速、简单、无创及可靠的方法[1~3].随着多排螺旋CT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应用,它甚至能发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未显示的一些微小动脉瘤.我们利用64排螺旋CT在三维成像方面的技术优势并结合临床特点,探讨头颈CTA在指导脑动脉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俊峰 《吉林医学》2011,(30):6403-6403
目的:探讨GE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时怀疑脑动脉瘤的27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SA检查,充分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和最大密度投影对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颅内血管的位置关系进行评价,并以DSA检查结果为对照。结果:278例中CTA漏诊3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8.1%、98.3%、98.5%、99.3%、98.7%,DSA漏诊5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7.8%、100%、98.7%、98.7%、95.8%,两种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准确率高,而且无创、安全、准确、可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