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AVM患者的VCTDSA和3D-DSA资料,比较二者的病变检出、部位、畸形血管团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数目、颅内盗血现象及合并病灶,以3D-DSA为金标准评价VCTDSA诊断AVM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39例AVM患者均为单发病灶,VCTDSA和3D-DSA均检出36个AVM.VCTDSA误诊1例小型AVM,漏诊2例微小AVM(直径小于1 cm);VCTDSA对AVM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0%、97.20%.VCTDSA不仅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还可同时显示27例3D-DSA无法显示的脑出血,且仅需一次扫描即可显示合并的动脉瘤,但对颅内血管的盗血不敏感.结论 VCTDSA是一种无创的可替代3D-DSA作为AVM常规筛查、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208例,同时进行常规DSA(2D-DSA)和3D-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8例中,检出动脉瘤128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29例,动静脉畸22例,烟雾病10例,脑肿瘤4例。2D-DSA病变检出率80.3%(167/208);3D-DSA病变检出率92.8%(193/208);两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2D-DSA的优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影像学检查具有典型征象和(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脑动静脉畸形多发生于幕上,多以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82.6%),常见呕吐、头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脑动静脉畸形阳性率为93.8%。外科手术11例,保守治疗10例,γ刀手术2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DSA是小儿脑动静脉畸形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是小儿脑动静脉畸形高准确性和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蔡涛  朱纯生 《当代医学》2008,(15):90-91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a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a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涛  朱纯生 《当代医学》2008,(16):90-91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营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板旋转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治效果。方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怀疑颅内动脉瘤的52例患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先行正侧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再加做3D-DSA,比较两者在动脉瘤检出率、瘤体大小测量、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以及栓塞治疗的评价效果。结果 52例患者41例确诊为动脉瘤患者,共发现44枚动脉瘤。44枚动脉瘤经2D-DSA检出36例(38枚动脉瘤),3D-DSA检出41例(44枚动脉瘤);3D-DSA较2D-DSA更清楚显示瘤颈,3D-DSA对脑动脉瘤子瘤显示较2D-DSA显示佳。在治疗中,3D-DSA较2D-DSA更准确判断动脉瘤填塞程度及残留腔隙。结论 3D-DSA能任意角度观察,有效排除血管成角、重叠等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在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以及瘤体形态显示更清楚,对栓塞治疗效果的评估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平板探测器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疑似颅内动脉瘤和其它脑血管病在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中发现或疑似脑动脉瘤的58例患者,均常规位造影(2D-DSA)后即行旋转采集,将旋转数据传送到3D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分析动脉瘤检出情况、瘤体及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比较3D-DSA技术与2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2D-DSA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75.00%;3D-DSA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0%,2D-DSA与3D-DSA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SA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高于2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SA显示的信息量优于2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SA可提高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诊断率和信息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DSA的超选择造影显示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相关血管构筑学(AVM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癫痫发作的关系,以期预测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的危险性及栓塞治疗癫痫的有效性。 方法:通过DSA超选择造影显示95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学特点;所有脑AVM应用NBCA或ONYX栓塞治疗;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与AVM的大小、位置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供血动脉支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95例患者中43例有癫痫发作,占45%,术后20例症状消失,11例明显减轻,有效率72.1%。结论:AVM越大、位置越近皮层越易发生癫痫,供血动脉支数的多少与癫痫的发作无关;血管内栓塞AVM治疗由其产生的癫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卢剑波  孙晓川  朱继  张晓冬 《吉林医学》2011,32(22):4549-4551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止等问题。方法:对收治的91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1例造影显示:动脉瘤73例(包括单发58例,多发15例,合并烟雾病4例,合并颅内血管母细胞瘤1个,合并颅内脑膜瘤1个,合并脑血管畸形1例,共检查出动脉瘤90个),动静脉畸形10例(合并颅内动脉瘤1例),烟雾病6例(包括单发1例及合并颅内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及阴性结果4例,阳性检出率95.7%。其中4例右侧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左侧重新穿刺后成功,3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术中出现大脑中动脉远端栓塞,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瘀血17 cm×15 cm,无一例远端血管异常。结论:DSA是一项有较高风险的操作技术、需要医、技、护、患等多方面密切协作。术前教育、穿刺部位麻醉、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压迫止血、并发症防止、术后护理等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周群惠  马和平  张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17):372-373
目的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otational DSA,E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怀疑和CT或MRI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120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RDSA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比不同方法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20例,经常规DSA和RDSA检查共检出脑动脉瘤3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脑血管狭窄及脑缺血78例。然而,与常规DSA.极少数病例可显示瘤颈形态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结论R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脑血管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对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三维重建方法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通过3D-DSA检查24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个动脉瘤),1例确认为后交通动脉起始端壶腹样膨大.在3D-DSA检查中25例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24例患者26个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尺寸、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或测量.结论 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造影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与原因。方法对120例经头颅CT、腰椎穿刺术和临床症状诊断为SAH的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首次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2周后行第2次DSA检查,对临床症状与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的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5例(79.2%),其中脑动脉瘤72例(75.8%),常规正侧斜位DSA检出脑动脉瘤75个,旋转DSA检出7个;脑血管畸形19例(20.0%),烟雾病3例(3.2%),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0.1%),正常者25例(20.8%)。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SAH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伟华  郭雄全 《华夏医学》2012,25(4):584-585
对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35例脑血管患者采用常规DSA和旋转DSA(3D)造影检查,其中动静脉畸形6例,脑血管狭窄12例,动脉瘤9例,正常8例。现将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分  相似文献   

15.
MRA与DS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瘤36例,血管畸形20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12例)经MRI/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MRA可以对62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2%。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6.1%,动静脉畸形为85%,12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PC及3D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李成杰  张紫寅  姚尉  杨静 《海南医学》2013,24(11):1619-162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多层螺旋CT的原始数据图像,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及多层面重建技术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情况。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对颅内血管畸形的显示能力,并与手术或数字血管减影(DSA)结果对比,评估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 73例畸形血管团的CTA显示结果与手术及DSA结果完全一致。其中畸形血管团位于颞叶21例、枕叶17例、顶叶13例、小脑22例。73例中单支动脉供血者19例,双支动脉供血者37例,三支及以上动脉供血者16例。所有病例引流静脉均显示清楚,显影时相较正常引流静脉明显提前,单支引流静脉23例,双支引流静脉27例,三支及以上静脉2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安全、快速,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瘤巢及引流静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16例中1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10例作DSA检查的患者中,发现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2例,其中1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动脉瘤形成,造影阴性4例,动脉瘤予血管内治疗,动静脉畸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结论:DSA检查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有条件的病例均应行检查,作进一步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rtist FA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46例疑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正、侧位及其中37例行旋转DSA检查.结果:25例确诊为动脉瘤,4例排除动脉瘤,12例狭窄患者,能正确评估狭窄程度及长度.4例动静脉畸形及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可清楚显示病变结构及瘘口.结论: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更为安全,为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3D-DSA、TCD及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TIA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颈动脉系统患者进行3D-DSA、TCD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颈动脉3D-DSA异常18例(28.6%),脑3D-DSA异常48例(76.2%),二者均异常12例,大多为颈动脉轻-重度狭窄;TCD异常45例(71.4%,此45例脑3D-DSA也异常);颈动脉超声异常24例(38.1%,其中颈动脉3D-DSA异常18例).结论 3D-DSA、TCD和颈动脉超声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对颈动脉系统的TIA病因及诊断作出客观评价.DSA是评价头颈部血管狭窄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在常见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头颅血管3D CE-MRA检查907例,226例同期行DSA检查.常规横断面T2加权像扫描,发现病变时加扫横断面T1加权及冠状面T2加权像;3D CE-MRA用钆对比剂(Gd-DTPA) 0.2 mmol/kg,注射速率3 ml/s,行增强前、增强后动脉期及静脉期3次扫描,图像减影后至工作站上三维重建.结果:(1)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244例,其中81例有DSA对照,82.5%(80/97)狭窄或闭塞的3D CE-MRA与DSA一致,17.5%(17/97)的3D CE-MRA所示的动脉狭窄较DSA程度重,约重10个百分点.(2)临床高度怀疑脑动脉瘤者118均有同期DSA对照,两者共诊断84例98个动脉瘤,3D CE-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6.1%(98/102),特异性为76.7%,准确性为91.7%.(3)脑动静脉畸形35例,27例有DSA对照,3D CE-MRA对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81.2%(56/69),对引流静脉的显示率为87.2%(41/47),3D CE-MRA结合MRI对异常血管团的定位及立体显示优于DSA,在显示某些细节上不如DSA.结论:3D CE-MRA能无创、快速、有效诊断常见脑血管病,一次检查即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