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3月162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部感染组52例,对照组1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肺部感染组的脑梗死类型以大片和多发梗死为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实验室检查显示肺部感染组血pH、PaO2、PaCO2、全血高切粘度以及HCT,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部感染是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易使病情恶化并导致死亡,及时纠正脑缺氧,改善肺功能,合理选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等,均有利于肺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住院的22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26例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率28.7%.结论 中风型、长期卧床、高龄、气道侵入性操作以及原有基础疾病等因素是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环境治理、气道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注重增加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治疗基础疾病等是防治院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部感染组的脑梗死类型以大片和多发梗死为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实验室检查显示肺部感染组血pH值、PaO2、PaCO2、全血高切粘度以及HCT,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部感染是老民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证,易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感染组的脑梗死类型以大片和多发梗死为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实验室检查显示肺部感染组血pH值、PaO2 、PaCO2 、全血高切粘度以及HCT ,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肺部感染是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证 ,易使病情恶化并导致死亡 ,及时纠正脑缺氧 ,改善肺功能 ,可防止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研究组(并发肺部感染)和对照组(未并发肺部感染),每组各30例,分析并比较两组在年龄、卧床时间、鼻饲饮食、意识障碍、假性延髓性麻痹、气管插管、糖尿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在年龄、卧床时间、鼻饲饮食、意识障碍、假性延髓性麻痹、气管插管、糖尿病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年龄、卧床时间、鼻饲饮食、意识障碍、假性延髓性麻痹、气管插管、糖尿病等方面是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高度重视上述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必要的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了解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对抗茵药物的敏感性。并分析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128例患者治疗有效106例(82.8%%),无效22例(17.2%),死亡6例(4.7%)。检出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占72.1%,G+球菌占19.1%,真茵占5.9%。药敏检测结果显示G-杆菌主要对亚胺培南、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敏感,G+球茵主要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而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有吸烟史、伴糖尿病、伴COPD、伴意识障碍、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致病茵以G一杆茵为主,并且存在影响肺部感染疗效的危险因素。对该类病例的治疗需采取综合系统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对8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描述.结果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肺部感染发生率同其梗死程度和意识状态有关.共检出葡萄球菌属3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1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例,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杆菌属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对各类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应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加强防护消毒措施,尽早获得细菌学证据以选择最佳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近期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近期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随机调查 1997~ 2 0 0 0年期间 60岁以上脑梗死与脑出血住院患者各 2 3 8例 ,就发病前 1周内有无发生感染的情况 ,结合临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1)脑梗死组于发病前 1周内有感染者 4 8例占 2 0 17% ,而脑出血组为 2 1例占 8 82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发病前 2~ 4周的感染例数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2 )脑梗死组病前多以上呼吸道、肺部、胃肠道感染为主 ,脑出血组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而感染源两组无明显差异。 ( 3 )两组病前危险因素比较 ,既往有脑血管意外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史以及病前有房颤、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存在感染时易发生脑梗死 (P <0 0 1)。结论 近期感染是发生或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病房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5例(实验组)和糖尿病无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组),两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早期干预能降低糖尿病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历号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命质量评分,以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丁苯酞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高龄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56例高龄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13例(23.2%),小面积脑梗死37例(66.1%),腔隙性脑梗死仅6例(10.7%).38例(67.9%)合并有高血压病,28例(50.0%)合并有冠心病,20例(35.7%)合并有糖尿病,10例(17.9%)合并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1例(1.8%)以头晕起病;46例(82.1%)以肢体偏瘫起病,其中伴有言语障碍或吞咽呛咳40例,9例(16.1%)以突发意识障碍起病.有26例(46.4%)合并了肺部感染;预后方面,仅1例(1.8%)患者完全恢复,8例(14.3%)出现梗塞后出血转化,7例(12.5%)因病情危重自动放弃出院.40例(71.4%)患者的肢体及言语障碍无明显恢复.结论 高龄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症多,肺炎并发症比率高,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肝素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6例)和非抗凝组(24例)。2组均经静脉给予阿替普酶50 mg进行溶栓治疗。抗凝组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肝素钠静脉泵人,调整肝素剂量以延长APTT基线值,溶栓治疗3 d后改为口服氯吡格雷和/或阿司匹林;非抗凝组则在溶栓24 h后给予氯吡格雷和/或阿司匹林口服。比较2组溶栓前1 d及溶栓后1 d、7 d、14 d、30 d的NIHSS评分以及发病30 d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与溶栓前1 d比较,抗凝组在溶栓后7 d、14 d、30d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14 d、30 d时低于非抗凝组(p<0.05)。溶栓治疗30d内,抗凝组病死1例(3.8%)、非抗凝组病死1例(4.2%,)(P>0.05)。有出血症状抗凝组3例(11.5%)、非抗凝组3例(12.5%)(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肝素抗凝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症状的恢复,而且不增加症状性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浙江嵊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地区于2006年1月~2012年5月治疗的5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发生医院感染92例,感染率1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56.7%).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0岁)、有严重合并症、入住ICU、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20 d)、住院时间长(>30 d)、侵入性操作,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危险性最大(OR = 9.247),其余依次为严重合并症(OR = 8.973)、住院时间长(OR = 8.047)、入住ICU(OR = 7.165)、高龄(OR = 5.428)、侵入性操作(OR = 4.177)、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OR = 3.809).结论 浙江嵊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意外跌倒的风险因素,分析并制订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防止老年脑卒中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同时采取防跌倒知识宣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意外跌倒情况。结果晚22:00~早8:00为患者意外跌倒高发时段,跌倒地点多发生于病床边,受伤部位多为头部,60~70岁患者的跌倒频率最高,观察组意外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评估老年脑卒中患者意外跌倒的风险因素,增加配套的安全设施,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和用药护理,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和康复训练计划可以有效防止老年脑卒中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