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许东海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91-38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肠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技术,观察小肠肿瘤性病变的CT征象。结果 12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腺癌3例,主要CT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或分叶状肿块,可伴近端肠梗阻;间质瘤4例,1例良性,3例恶性,表现为富血供的大肿块,1例空、回肠2个恶性间质瘤,伴肝转移;淋巴瘤3例,表现为肠壁增厚或肠腔内肿块;平滑肌肉瘤2例,表现为腔内、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廖忠剑 《当代医学》2016,(28):29-30
目的:对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通过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79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治疗前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本组患者中,小肠腺癌37例,平扫表现为肠壁呈不规则、局限性增厚,存在明确的肿块,并伴有肠腔狭窄;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小肠间质瘤23例,平扫表现为肠襻往肠腔外生长,且呈近似圆形状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实质期显著强化,并且为延迟强化。小肠淋巴瘤15例,平扫表现为肠壁为环形增厚;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脂肪瘤4例,平扫表现是空肠内有近似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在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更为准确的掌握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并可依照肿瘤强化情况判定肿瘤性质,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服2.5%甘露醇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炎性肠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Crohn病(CD)和9例溃疡性结肠炎(UC)的MSCT表现.结果 小肠充盈优良率(94.52%)高于大肠(65.75%).64例CD中仅小肠受累23例(35.9%)、小肠和大肠同时受累37例(57.8%)、仅大肠受累4例(6.3%).9例UC全部仅累及结肠.CD的MSCT表现包括:肠壁增厚、强化增加、肠壁分层、肠壁壁内脓肿、肠腔狭窄等肠壁病变及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管周围蜂窝织炎、炎性肿块、脓肿、瘘管和窦道、肠系膜淋巴结肿等肠腔外病变及并发症.9例UC未见炎性肿块、脓肿、瘘管和窦道等肠外并发症.结论 口服2.5%甘露醇后行腹部MSCT对IBD重要征象如肠壁增厚、强化增加的显示较口服阳性对比剂清楚,是诊断IBD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回盲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有完整CT资料的回盲部肿块病例,进行良恶性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病变32例,以阑尾周围脓肿为多见;恶性病变22例,以盲肠、升结肠癌为多见。2组良恶性CT征象比较,囊性肿块、实性肿块、肠腔狭窄、不规则肠壁增厚、分层样肠壁增厚、肠旁脂肪浑浊、肠梗阻、远处转移、末端回肠受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周围淋巴结肿大、肠套叠、腹水、邻近肌肉累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鉴别回盲部肿块的良恶性和确定病变范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申爱强  王秀平  窦小峰  张继  田为中 《西部医学》2010,22(9):1718-1718,1720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中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 16例患者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9例,肠壁增厚10例,肠腔狭窄1例,均有肠梗阻近段肠腔扩张、积气、积液表现。结论 16层螺旋CT能准确地诊断结肠癌所致的急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淋巴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12例肠淋巴瘤患者全部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病变位于小肠8例,结肠4例。MSCT见肠壁增厚12例,表现为局部明显软组织肿块4例;肠壁的环形浸润性增厚3例;肠系膜区肿块2例,呈"夹心面包征"或"三明治征;"2例同时发现肠壁的浸润增厚和肠系膜区肿块。病灶轻-中度强化,肠管仍保持一定的柔软度。12例病例中肠腔狭窄11例,"动脉瘤样扩张"1例。4例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MSCT扫描在肠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并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病灶特征,显著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及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助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螺旋CT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CT显示肠壁增厚16例,肠腔内肿块11例,肠腔狭窄和形态不规则13例,浆膜面模糊7例,淋巴结转移3例,CT对中晚期结肠癌分期准确性较高。结论螺旋CT检查对中晚期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3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结果:(1)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直肠癌14例,结肠癌21例,胃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41例,黏液腺癌4例,类癌3例。(2)CT表现:胃壁及肠壁增厚35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3例、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26例、浆膜面模糊35例、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器官转移11例、腹水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卵巢癌CT诊断及鉴别水平,提高卵巢癌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0例卵巢癌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病理诊断证实,均做平扫加强扫描,回顾分析其CT征象.结果 诊断正确43例,误诊7例,其中39例(90.6%)表现为卵巢肿瘤分囊性肿块及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后肿块间隔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4例(9.3%)无明确肿块,均为盆、腹腔积液,网膜增厚;5例脓肿及2例子宫肌瘤囊变未见结节,与卵巢癌CT表现相似实性部分强度强化,未见腹水.结论 CT增强扫描能清楚地显示肿块内部及其与周围器官的情况,不同病变强化形式不同对于不典型卵巢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从而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良性囊性包块的CT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共28个女性盆腔良性囊性包块的CT表现,讨论其表现及特点。结果:25例28个病灶中,卵巢功能性囊肿6个,病理诊断黄体囊肿4个,滤泡囊肿2个,CT均诊断为卵巢囊肿;卵巢生殖细胞病变6个,病理诊断为成熟囊性畸胎瘤,CT诊断均为囊性畸胎瘤;良性卵巢上皮间质肿瘤2个,病理诊断为黏液性囊腺瘤,CT均诊断为黏液性囊腺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7个,病理诊断为巧克力囊肿,CT诊断均为巧克力囊肿;盆腔炎性囊性包块5个,病理诊断其中2个为卵巢脓肿,3个为输卵管脓肿,CT诊断2个为卵巢脓肿,1个误诊为巧克力囊肿,2个误诊为卵巢囊肿;卵巢冠囊肿2个,病理诊断为卵巢冠囊肿,CT均误诊为卵巢囊肿。诊断正确率82%,误诊率18%。结论:女性盆腔良性囊性包块的CT表现,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病变在CT表现上有重叠,诊断需结合其他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腺癌和十二指肠间质瘤的16层螺旋CT特征及其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十二指肠腺癌和1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病灶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腺癌肠腔内团块影14例,肠壁局限性增厚伴不同程度肠腔狭窄4例;病灶呈轻中度强化,6例肿瘤通过三维成像可见"肿瘤染色"征象。十二指肠间质瘤呈一侧肠壁的类圆形肿块,向腔内生长7例,腔外生长5例,病灶明显持续强化,3例通过CT血管成像能找到血供来源。结论十二指肠腺癌和间质瘤在生物学特征、强化特点、血供特点及肿瘤转移等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2.
贾雄 《疑难病杂志》2010,9(7):536-53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回盲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对其CT表现及后处理技术作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3例回盲部病变患者中,炎性病变17例(73.9%),其中阑尾炎CT表现为阑尾肿大、增粗,壁增厚,管腔内粪石影,周围间隙模糊以及阑尾穿孔等;MPR图像显示清晰,定位效果好。肿瘤性病变5例(21.7%),其中结肠腺癌CT表现为回盲部不规则肿块,肠壁增厚显著,肠腔狭窄,呈中等或显著强化;Crohn病1例,CT表现为受累肠壁轻度增厚、肠腔狭窄、肠壁强化,MPR图像较好地显示病变肠段的范围和长度。结论多层螺旋CT在回盲部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刚  王晶  孙阳 《中国医疗前沿》2013,(14):99-99,76
目的分析结、直肠粘液腺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粘液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8例结、直肠粘液腺癌,其中2例弥漫性腹腔种植转移,4例伴肠梗阻,2例伴肠套叠,行常规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8例粘液腺癌在CT上均表现为肿瘤密度较低,2例可见钙化,低密度肿块与病理切片对照为肿瘤内“粘液湖”,粘液腺癌增强后表现为肿瘤无明显强化和周边及分隔样强化。结论 CT能清楚显示肿瘤密度较低,无明显强化,腹腔内多发种植转移对结直肠粘液腺癌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肠病变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临床病理证实小肠病变的CT表现特点。结果:13例中肠癌2例,肠道平滑肌肿瘤5例,十二指肠腺瘤1例,肠道炎症5例,其他主要CT发现肠梗阻10例,腹水1例,腹腔大血管周淋巴结肿大2例,1例肠系膜受侵。结论:CT的价值在于配合小肠插管双对比造影直接显示肠壁和向壁外发展的情况,其CT的直接征象为肿块、肠壁增厚、肠腔变窄。  相似文献   

15.
陈保君 《华夏医学》2002,15(2):188-189
目的:探讨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9例结肠癌行CT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 和病理证实为结肠癌,对结肠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结肠癌表现为局限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或偏心性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不规则,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结论:CT扫描可提供结肠癌大小,部位,范围等信息,这对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手术计划的制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LAMN)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2022年6月27例经病理证实的LAMN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27例LAMN均位于右下腹回盲区,呈单房囊性肿块,最长径(25.8±7.8)mm;表现为长管状17例,不规则囊状7例,类圆形3例;边界清楚25例,边界不清2例。CT平扫囊壁均匀或轻度不均匀增厚,其中5例伴钙化,2例伴壁结节;囊内容物密度均匀,CT值(19.8±3.7)HU。增强扫描23例囊壁或壁结节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呈渐进性轻度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3例合并肠套叠,3例合并穿孔,1例瘤体破裂伴盆腔假性粘液瘤种植。结论 当回盲部囊性肿块CT影像表现为长管状或不规则囊状,边界清楚,最长径>20mm,增强呈渐进性轻度强化时,应考虑到LAMN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肠缺血中肠系膜及其血管的MD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林  冉慕光  管祥林 《当代医学》2009,15(32):91-93
目的探讨肠缺血中肠系膜及其血管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肠缺血患者的肠系膜及其血管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表现,所有病例经手术、临床病理或DSA造影证实。结果CT表现:肠系膜水肿18例,肠系膜积气2例,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7例,肠系膜血管充盈缺损5例,肠系膜主干血管增粗2例,节段性肠系膜小血管充血21例,节段性肠系膜小血管缺血7例,肠系膜静脉积气2例。另可见其他表现:肠壁增厚25例,肠管扩张26例.肠腔大量积液23例.肠壁异常强化25例,肠管形态异常10例.肠壁积气3例,腹水和气腹12例。结论肠系膜及其血管的CT改变是诊断肠缺血的重要依据,CT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可提示肠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9例肠气囊肿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理检查在肠气囊肿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9 例术前误诊为肠息肉、肠癌的肠气囊肿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肠壁粘膜下、肌层间存在大小不等气性囊腔,周围由多核巨噬细胞及炎反应组织包围。结论:由于各种原因,肠壁出现大量气体,形成囊腔异物肉芽肿性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CT表现,然后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CT对于结肠癌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显示肠壁增厚19例,肠腔软组织肿块17例,肠肠狭窄和形态不规则14例,肠套叠1例。结论: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肉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 R  Wei J  Li R  Zh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8):541-545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肝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肉瘤的CT表现,包括 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2例,血管肉瘤、癌肉瘤、囊腺癌肉瘤、间皮肉瘤、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各1例。结果:121例原发性肝肉瘤中仅2例脂肪肉瘤术前CT诊断正确。对照手术病理所见,肝肉瘤的CT表现可概括为实质性肿块型和囊性肿块型两种类型。实质性肿块型8例,包括脂肪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癌肉瘤、间皮肉瘤、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各1例。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者呈不均强化、环形边缘强化或边缘结节状强化。边缘强化是血管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共有的特点。以脂肪密度为主、内含多发条索状结构的肿块是脂肪肉瘤的特征性表现。囊性肿块型4例,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及囊腺癌肉瘤各1例。均为单发巨大囊性肿块,其中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者为单房囊性肿块,其他3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和(或)分隔厚薄不均,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有明显强化。囊腺癌肉瘤的囊性肿块内可见明显实质成分,并可见壁结节。结论:肝肉瘤的 CT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部分病理类型如脂肪肉瘤、血管肉瘤有一定特征性CT表现,大部分肝肉瘤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