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6例正常儿童心肌酶正常值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正常儿童心肌酶指标 ,探讨儿童正常参考值及临床应用中有关问题。方法 对 1 0 6例健康儿童取周围静脉血采用速率法测定AST ,LDH ,HBDH ,CK ,CK MB血清水平。结果 心肌酶正常参考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婴幼儿组明显高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 ,各组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沿用的成人正常参考值。结论 诊断儿童心肌炎、缺血性心肌病应采用小儿心肌酶正常参考值 ,并开展应用新的生化指标 ,特别是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  相似文献   

2.
检测了7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心肌酶谱及部分病例作治疗前,完全缓解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各类型)心肌酶在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后下降,尤以CKMB、LDH、HBDH差异尤为显著,说明急性白血病对心肌有损害。当急性白血病心肌酶各项指标异常升高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儿童急性白血病心肌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国平  常虹 《中国小儿血液》1997,2(4):161-162,176
检测了7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心肌酶谱及部分病例作治疗前,完全缓解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各类型)心肌酶在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后下降,尤以CKMB、LDH、HBDH差异尤为显著,说明急性白血病对心肌有损害。当急性白血病心肌酶各项指标异常升高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兰州市区婴幼儿、中小学生进行体检,检测10 d~18岁健康儿童心肌酶谱参考值,分析健康儿童与成人心肌酶谱参考值的趋势性差异,确定本地区健康儿童心肌酶谱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将234名10 d~18岁健康儿童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及青少年组.男118例,女116例.采集其外周静脉血3 mL,用速率法测定其血清中AST、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CK、CK-MB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个年龄组血清中AST、LDH、a-HBDH、CK、CK-MB水平均较成人高,年龄越小,水平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水平逐渐接近成人.(2)这4个年龄组的指标测值与成人组比较,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有统计学意义(Pa<0.01);青少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年龄组男、女童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18岁健康儿童各年龄组心肌酶谱参考值有随年龄增长逐渐递减的趋势,各项指标高于成人参考值水平,故在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时应参考本地区儿童心肌酶谱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5.
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多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临床检测及动物实验探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功能等多指标对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心肌损害的临床综合诊断价值、敏感性及内在联系。方法将2001年6月一2002年10月住院的3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重度窒息恢复期组,选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共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心肌酶谱及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CTnT),做心电图及测心率,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和测量心功能。动物实验观察出生3 d的大鼠在不同时间缺氧后心肌细胞的搏动次数、心肌酶变化及心肌细胞微细结构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心率显著减慢,心肌酶谱指标均明显升高,CTnT阳性率高。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A/E倒置;轻度窒息组LDH、CK、CK-MB及HBDH轻度升高,心功能中仅FS和SV轻度下降;重度窒息恢复期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各组窒息新生儿心脏结构无明显改变。大鼠缺氧时间越长心肌酶指标升高越明显,心肌细胞搏动越慢,心肌细胞微细结构发生改变。结论 心脏超声心动图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FS和SV可以作为早期心肌损害的指标;心肌酶谱及同工酶可早期诊断窒息所致的心肌损害、判断严重程度及评估恢复情况;肌钙蛋白对反映心肌损害的敏感性并不高于心肌酶学指标;综合分析CK—MB>40.76或CTnT阳性,EF、FS  相似文献   

6.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活性变化的意义。方法窒息新生儿74例。其中轻度窒息29例,重度窒息45例,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心肌酶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活性增高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危重组33例和非危重组45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检测血AST、CK、CK-MB、LDH。结果1治疗前危重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P<0.01);2治疗后危重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仍显著高于非危重组(P<0.01);3非危重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下降显著(P<0.01),危重组治疗后心肌酶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时常合并心肌损害,测定心肌酶尤其是CK-MB,对诊断心肌损害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与转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病毒性脑炎 (病脑 )并心肌炎或心肌损害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4 0例病脑患儿 (意识障碍组 12例 ,无意识障碍组 2 8例 ;惊厥组18例 ,无惊厥组 2 2例 )及 4 0例对照组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水平。结果 病脑组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同时有意识障碍组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组 (P <0 .0 5 ) ,有惊厥组血清心肌酶谱和CTnI阳性率高于无惊厥组 (P均 <0 .0 5 )。结论 CTnI对病脑并心肌损害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是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本文对27例正常新生儿与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心肌酶谱进行了检测。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心肌酶谱值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增高,并且与胆红素值的增高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经营养心肌治疗和随诊观察,高胆红素血症造成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值增高情况,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而降至正常。提示血心肌酶谱值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一项重要的检查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与转归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4-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ICU住院治疗的HFMD重症及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了解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对其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心肌酶学异常组和心肌酶学正常组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明确HFMD并心肌损伤患儿的预后。结果共369例患儿纳入分析,血清CK-MB和(或)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者247例(66.9%)。心肌酶学异常组(包括cTnI升高组、CK-MB升高组及cTnI、CK-MB均升高组)平均热程,抽搐、肢体瘫痪、意识改变和脑神经受累的发生率,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异常、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3 s、心力衰竭、呼吸节律改变的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CRP及血乳酸升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心肌酶学正常组。心肌酶学异常组危重症、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心肌酶学正常组。结论 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高,心肌酶谱、cTnI、CRP及血清乳酸水平的升高提示心肌损伤的发生;心肌酶学异常的HFMD患儿更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