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对RKO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用95%乙醇提取白花鬼针草,系统溶剂法按极性由低到高依次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EE-BP),通过流式细胞术方法,以JC-1为探针,检测不同浓度的EE-BP对RKO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结果 EE-BP能显著降低RKO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RKO细胞的凋亡,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鬼针草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鬼针草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设鬼针草提取物各萃取部位的不同浓度组、抗癌药顺铂为阳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比色法,观察鬼针草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对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鬼针草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在体外对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K56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部位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9.17,12.74μg/mL。结论鬼针草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白花鬼针草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  杨洁  王翔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21(3):179-180,183
目的 分离鉴定云南昆明产白花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技术 ,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 39种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76 .4 % ,主要为长链脂肪烃及脂肪酸类。结论 白花鬼针草的挥发油成分也是活性成分或具有协同作用的成分。通过对其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 ,为开发利用白花鬼针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田基黄不同提取部位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田基黄以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进行较系统的分级萃取得到不同的提取部位.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用倒王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田基黄不同提取部位的作用后在形态学变化,用MTT法检测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下,不同提取部位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一定浓度的石油醚提取部位,二氯甲烷提取部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正丁醇提取部位均会抑制肝癌细胞H叩G2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四种田基黄提取部位能有效的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索拉非尼对人RKO肠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肠癌RKO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5.0、10.0、20.0、40.0μmol/L)的索拉非尼处理,MTT法检测索拉非尼对RK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确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二甲基亚砜处理.针对两组细胞,通过细胞克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香椿叶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乙醇对香椿叶进行提取,再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段萃取,设鬼针草提取物各萃取部位的不同浓度组、抗癌药顺铂为阳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氯哇盐(MTT法)比色法,现察香椿叶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和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7.
张青松 《医学争鸣》2008,29(5):468-469
目的:探讨甲基硫代腺苷(MTA)对NCM460和结肠癌RKO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方法: 采用MTT比色技术、Hoechst33258染色技术检测MTA对NCM460和RKO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结果: MTA对结肠癌RKO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该作用强于对结肠正常上皮细胞NCM460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结论: MTA对RKO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对NCM460细胞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对结肠癌的抑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结肠癌细胞系RKO中P53蛋白以及其下游基因Gadd45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 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于RKO细胞后的P53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于RKO细胞后的Gadd45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此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于EC109细胞后的Gadd45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槲皮素作用于RKO细胞后,细胞的P53表达增高,Gadd45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并且呈现出一定浓度依赖性.另外,槲皮素作用于EC109细胞后,Gadd45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也呈现出一定浓度依赖性.结论 槲皮素可能通过上调P53依赖途径中p53基因表达使Gadd45a表达增高,由此介入了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蛇莓对人结肠癌RKO细胞悬浮生长及失巢凋亡作用。方法不同浓度蛇莓作用RKO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蛇莓对RKO细胞悬浮生长作用,双嵌入剂乙锭均二聚物(Ethidium homodimer-1,EthD-1)染色检测失巢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二氯氢化荧光素二酯染色法结合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结果蛇莓可显著抑制RKO悬浮生长,呈剂量依赖性。蛇莓作用后悬浮生长RKO细胞吸收EthD-1散发红色荧光,部分细胞可见核碎裂,呈现凋亡形态改变;蛇莓同时可显著增强RKO细胞Caspase-3活性,升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论蛇莓可抑制RKO细胞悬浮生长,促使RKO细胞发生失巢凋亡,可能与活化Caspase-3以及升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发夹状RNA对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结直肠癌RKO细胞中表达抑制作用。方法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GRP78短发卡状RNA(shRNA-GRP78)质粒表达载体转染RKO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株,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oting方法检测GRP78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转染成功并筛选出稳定表达RKO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shRNA-GRP78转染RKO细胞GRP78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t=7.079、7.510,P<0.05)。结论 shRNA-GRP78能明显抑制RKO细胞GRP78mRNA及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在体内外研究GRP78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灯心草镇静作用活性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灯心草镇静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灯心草部位提取物的制备主要采用溶剂法,灯心草全草先用95%的乙醇提取,得到的提取物进一步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依次提取,得到极性由小到大的4个提取部位。活性筛选采用常规的镇静催眠实验,观察灯心草提取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以及在戊巴比妥钠协同下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灯心草95%乙醇提取物有确切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在乙醇提取物的4个不同极性的部位中,乙酸乙酯部分的镇静作用最为确切。结论首次确定了灯心草的乙酸乙酯部分是镇静作用的有效部位。在此基础上,可以更深入探讨灯心草镇静作用的有效成分或成分群以及镇静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凤尾蕨属6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抗肿瘤作用进行筛选。方法:以人鼻咽癌细胞CNE-2Z为筛选模型,采用MTT法对凤尾蕨属6种药用植物不同溶剂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半边旗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刺齿半边旗的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剑叶凤尾蕨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线羽凤尾蕨的正丁醇萃取物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Z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上述凤尾蕨属4种药用植物的萃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凤尾蕨属6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抗肿瘤作用进行筛选。方法:以人鼻咽癌细胞CNE-2Z为筛选模型,采用MTT法对凤尾蕨属6种药用植物不同溶剂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半边旗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刺齿半边旗的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剑叶凤尾蕨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线羽凤尾蕨的正丁醇萃取物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Z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上述凤尾蕨属4种药用植物的萃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4.
暗紫贝母乙醚萃取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暗紫贝母鳞茎75%乙醇提取物用乙醚萃取后得到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制得浸膏,再将浸膏加水混悬后用乙醚萃取,制得乙醚萃取物,运用GC-MS技术对乙醚层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暗紫贝母鳞茎乙醚萃取物中鉴定出13种成分.结论 GC/MS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此方法对暗紫贝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对暗紫贝母药效物质基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竹节参不同提取部位预处理对冠脉结扎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实验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竹节参不同提取部位组;竹节参不同提取部位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竹节参不同提取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提部位),给药7 d后制作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术后12 h记录大鼠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三拗汤加味治疗呼吸性疾病效应物质部位进行分离提取研究。方法:将三拗汤加味(原药材总计19.08kg)进行水煎煮并挥发油提取,得到挥发油部分和水提液部分。将水提液浓缩后醇沉,醇溶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后,依次用环己烷(4次)、乙酸乙酯(3次)、正丁醇(7次)萃取,最后共得到8个部分样品。结果:得到三拗汤加味各部分含量。结论:本研究为三拗汤加味效应物质部位的进一步成分分析和分离,系统效应评价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天花粉的降糖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天花粉乙醇提取物用水分散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3个提取物;天花粉水提物用硫酸铵沉淀,蒸馏水透析得到凝集素粗品。检测天花粉4种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建立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对各提取物进行降血糖研究,确定天花粉降糖有效部位。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和凝集素粗品具有较强的降糖作用,其中以凝集素部位为佳。结论:凝集素为天花粉降糖的主要有效部位。为进一步开发天花粉降糖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水母雪莲花中提取总黄酮及多糖。方法选取水母雪莲花1.2kg,用80%乙醇回流后得到的混合液,用石油醚去除脂溶性色素后得到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经聚酰胺色谱柱分离富集得到总黄酮。药渣继用蒸馏水提取,醇沉后得到粗多糖,采用Sevag法除蛋白后得到灰白色的多糖。结果从水母雪莲花中得到总黄酮5.0g,多糖80.0g。结论本研究的水母雪莲花中总黄酮及多糖提取方法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实验室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调脂康胶囊对高血脂大鼠脂质水平影响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饮食性高血脂大鼠模型,用极性由小到大的3种有机溶剂和水依次萃取调脂康胶囊,所得各提取部位组分别给大鼠ig给药,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肝脏TG、TC的变化。结果大鼠灌高脂乳剂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肝中TC、TG均明显升高;给药4周后,调脂康胶囊氯仿提取部位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组、正丁醇提取部位组、水部位组、全方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TC、LDL-C水平(P〈0.05或P〈0.01);正丁醇提取部位组、全方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G水平;正丁醇提取部位组能显著降低TC、TG、LDL-C,且与全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丁醇提取部位组、水部位组、全方组与模型组比较,肝中TC明显降低(P〈0.05或P〈0.01),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组、全方组与模型组比较,肝中TG明显降低(P〈0.05)。结论调脂康胶囊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有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20.
Fresh fescue (Festuca arundinacea) was obtained from farms where toxicity was encountered in cattle grazing the fescue. The fescue was dried in a forced draft oven at 60 degrees C and then ground. The dry ground fescue was extracted with ether and then re-extracted with either 1% sodium bicarbonate (NaHCO3), sodium hydroxide or hydrochloric acid. The residual ether was evaporated and the residue resuspended in ethyl alcohol diluted with water 1% (control) and 1 mL of the above extracts of fescue were given daily to rats, via stomach tube, beginning the seventh day after breeding. Two of the seven rats given the 1% NaHCO3 fraction of the extract of fescue gave birth to live young. One of these litters contained only five pups, with one being stillborn. Three of the seven rats aborted, one gave birth to seven stillborn pups and one female died during birth. All females fed the 1% NaHCO3 and the other extracts of the fescue gave birth to normal litters. Rats fed the ether extract which was re-extracted with 1% NaHCO3, acidified and re-extracted with ether, dried and resuspended in 1% NaHCO3 produced similar reproductive problems as those rats given the ether extract of fescue which was re-extracted only once with 1% NaHCO3. Therefore, it appears that the toxic entity(s) of fescue can be extracted and that infertility/abortion/still-birth ratio of rats may be used as a bioass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