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膀胱全切除T型回肠新膀胱术是目前根治浸润性膀胱癌最新最有效的方法.该术式最大的优点是不改变患者排尿方式,可保留患者排尿功能,并且由尿道外括约肌控制从原尿道排尿,且控制反流效果好,保护肾功能.我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对23例膀胱癌患者采用了根治性膀胱全切除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术后无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恢复顺利,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技术改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0例女性膀胱肿瘤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间进行了系列改良探索,包括保留子宫、卵巢及附件的膀胱全切;保留完整尿道、阴道及自主神经的膀胱全切;腹膜外顺行切除膀胱;手助拔针邻边全层连续褥式缝合制作"W"回肠新膀胱;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恢复肠道连续性;用自制引导探子引导新膀胱与尿道吻合等。随访观察肿瘤控制、并发症及排尿控尿功能。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30min,术中平均出血560ml。术后2~4周拔除尿管,患者排尿通畅。1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2个月内恢复昼夜尿控分别为94.4%和88.9%,新膀胱容量平均330ml,蹲式手辅腹压排尿下,最大尿流率平均24.6ml/s,残余尿量0~25ml。无肿瘤复发及种植转移。结论经初步观察,女性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可尝试保留子宫、卵巢、附件和完整的尿道、阴道;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较适于女性患者;所行系列改良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在肿瘤根治的同时利于控尿恢复。  相似文献   

3.
正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癌或其它膀胱疾患需行全膀胱切除的病人,常常面对着如何做尿流改道的问题,理想的膀胱替代方法是不影响肾功能和机体内环境,又能最接近生理状态正位排尿。正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在盆腔利用回肠折叠成“U”型尿囊与尿道吻合,使尿流经原尿道排出的手术方法,此手术改变了以往全膀胱切除后的患者,术后需要长期佩戴尿袋或经腹壁造口定时排尿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文总结了21例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1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观察术后护理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能自尿道正常排尿,排尿量290~550ml,未发生术后感染,随访9~22个月,21例患者新膀胱贮尿、排尿、控尿功能正常,B超及IVP检查未发现肾积水,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是深受膀胱肿瘤患者欢迎的一种术式,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新膀胱功能的训练是手术和护理的关键,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孟玉 《护士进修杂志》2014,(15):1393-1395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膀胱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各个阶段的观察护理重点。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有2例并发尿瘘,1例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经积极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随访3~12个月,术后3个月全组患者控制排尿能力良好,查膀胱容量240-370ml,最大尿流率15~20ml/s。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护理应注重术后病情变化观察,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做好各引流管道的护理及排尿指导是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全膀胱切除与重建自主控制排尿的储尿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回肠储尿囊,使其更接近人体解剖和生理,原位,低压和具有自主控制排尿能力。方法:从1991年3月至2002年5月,9例多发或复发膀胱移行上皮癌或广基浸润性癌患者实施全膀胱切除,重建回肠储尿囊并与尿道吻合,实现自主控制排尿,并对回肠储尿囊进行尿动力学研究。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3-152个月。平均58.3个月,9例患者均能从尿道排尿,无尿道吻合口狭窄,8例自主控制排尿,1例术后6个月因癌肿转移死亡,1例术后有不完全尿失禁,1例术后尿液反流并右肾积水。结论:新型回肠储尿囊具有原位,囊内压低,无尿道吻合口狭窄,自主控制排尿,但需对更多病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7.
王婷 《天津护理》2014,22(6):523-524
<正>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对于浸润性膀胱癌,未侵犯尿道和发生远处转移者,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即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后,取末段回肠约40 cm经修正成形作为储尿囊,上与双侧输尿管相接,下连尿道,恢复尿路连续性,即可储尿,也可经腹压排尿[1]。通过该手术进行尿路改道,新膀胱在容量上和功能上接近正常膀胱,充盈时顺  相似文献   

8.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34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峰  梁蔚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35-2037
目的:观察随访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索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4例1994年4月至2004年9月我院施行全膀胱切除加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个月到9年6个月,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病例3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不定期复查肾功能、血电解质、酸碱平衡均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明显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膀胱镜检查未见残余尿道内有肿瘤复发。其中30例术后能自控排尿,1例女性患者存在压力性尿失禁,1例女性患者术后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4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2例患者术后骨转移死亡。结论: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虽为一成熟术式,但仍需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后的尿流动力学结果,探讨引起异常尿动力学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进一步改进下尿路重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行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的13例患者术后上、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的结果。结果:最大自由尿流率、腹压、残余尿量和最大尿道压与正常功能膀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膀胱压、膀胱顺应性和最大尿流率时膀胱压与正常膀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1例患者出现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并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患者术后双肾输尿管轻度肾积水。结论: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基本解决了下尿路重建问题,但存在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控尿不完全和新膀胱排空不良等问题,可以通过术中输尿管、尿道的外翻吻合、新膀胱的最低位与尿道吻合、蹲位(增加腹压和松弛盆底肌肉)排尿、术后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及定时排尿正确的训练等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原位新膀胱手术是浸润性膀胱癌(T2期以上)患者在进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后,用其回肠肠段制成一个新膀胱,让患者恢复经原尿道排尿功能,患者术后能从尿道自控排尿。该手术具有低压贮尿、可靠的抗返流机制、大容量、高顺应性、可控性、保护肾功能、良好的排空能力、手术并发症和再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我院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初步经验。方法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与回肠原位新膀胱重建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腹腔镜手术中以超声刀及双极电凝行膀胱侧韧带、前列腺血管蒂及前列腺尖部切断止血,经腹壁小切口取出切除物,行回肠去管成形新膀胱,然后在腹腔镜下将新膀胱与尿道吻合。结果 8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7小时;术中出血量约200~650 ml,其中2例输血400 ml;术后3~4天恢复饮食,2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3~4周拔除导尿管;患者白天可基本控制排尿,2例夜间有尿失禁,3月后基本恢复控尿;2例术后尿漏,经引流两周左右治愈。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及原位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较好的新膀胱功能等优点;回肠新膀胱和尿道吻合具有操作方便、缝合紧密等优点,可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膀胱肿瘤侵犯浅肌层以上,复发肿瘤、多发肿瘤以及位于膀胱三角的肿瘤,多主张行膀胱全切除,而回肠结肠新膀胱术,具有低压,可保护肾功能,自行控尿、排尿,及无需戴尿袋等优点。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我院于2000—01-2009-05对32例患者施行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邹戈  李杰贤  罗欣 《新医学》2011,42(8):542-544
目的:探讨直接连续缝合法应用于原位回肠新膀胱与尿道吻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9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中采用直接连续缝合法将新膀胱与尿道断端进行吻合,观察术后效果。结果:9例手术时间290—350min,新膀胱与尿道吻合手术时间10~20min。术后3周拔除尿管,没有发生膀胱颈狭窄、膀胱尿道吻合口瘘。术后3个月,患者日间可完全控制排尿,8例夜间偶有尿失禁。尿道膀胱镜检查示新膀胱内膀胱颈光滑无狭窄,输尿管口喷尿正常;影像学检查均可见输尿管轻度扩张但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反流。结论:直接连续缝合法吻合新膀胱与尿道断端,操作方便,效果确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回肠新膀胱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1):1124-1124
凡符合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指征 ,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病人 ,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病人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 ,能从尿道可控排尿 ,过着与健康人无异的正常生活。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 ,该术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我科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5月已对 16例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回肠新膀胱术 ,现将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指导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3~ 85岁 ,平均 6 5岁。 16例均为复发性膀胱癌 ,膀胱镜活检病理确诊 ,术后病理均为移行细胞…  相似文献   

15.
回肠新膀胱指在膀胱全切术后,由回肠所制作的贮尿袋与残留的后尿道相吻合,利用尿道外括约肌与其支配的神经控制排尿,它的特点是术后患者可保持生理性排尿,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0年至2003年共进行此类手术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23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膀胱肿瘤患者施行膀胱全切除术后 ,原位回肠膀胱术是最常应用的膀胱替代术式[1 ] 。原位回肠膀胱是最接近原膀胱的膀胱替代方法 ,但由于新建的膀胱失去了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 ,故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对手术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999年 1 2月~ 2 0 0 3年 1月 ,我院对 2 3例膀胱癌患者成功施行改良的可控性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 ,术后经过系统的膀胱排尿功能训练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 2 3例皆为男性 ,年龄 4 8~ 79岁 ,平均年龄 6 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尿道狭窄、尿道受侵及远处转移 ,无尿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患者各引流管护理效果。方法:对施行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的30例膀胱癌患者引流管实行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无一例尿漏出现,有4例尿频、尿失禁,经排尿训练3周后效果良好,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已达到排尿自控。结论:对各种引流管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回肠膀胱替代后回肠折叠抗反流措施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采用全膀胱切除后回肠去管化储尿袋代膀胱和可控性尿道流改道及回肠纵行折叠的抗反流措施治疗9例患。结果 随访4mo-5a,经静脉肾盂造影,泌尿系B超、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排尿正常、仅有1例有遗尿现象。结论 膀胱容量大、排尿正常,排尿正常,特别是抗反流措施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患生活质量高,是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19.
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肖霞 《护理学报》2006,13(11):30-31
总结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对34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患者随访,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1个月~9.5年,32例术后白天能自控排尿,畅通,每次尿量约200~600ml,1例女性患者术后患有压力性尿失禁,1例合并日夜尿失禁于出院后第4周日间尿失禁消失;拔尿管1月内11例患者夜间熟睡时出现遗尿,出院6个月10例患者夜间熟睡遗尿已消失。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排尿困难,1例予永久膀胱造瘘,3例加强膀胱黏液处理及腹压排尿后改善。本组无出现电解质紊乱。1例双侧输尿管结石经ESWL术后痊愈。本组23例男性患者出现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虽为一成熟术式,但仍需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一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5月至2008年9月,对3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开放手术22例,腹腔镜手术13例。术中保留患者的前列腺包膜、精囊、输精管、神经血管束。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排尿情况,并检测患者的残余尿量、新膀胱压力及性功能情况等。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保留前列腺包膜和勃起神经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开放手术时间为210~330min,平均271min;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460ml。腹腔镜手术时间为210-420min,平均343min;术中出血80-800ml,平均377ml。术后3个月IVU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250-350ml。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能自行排尿,2例患者有夜间尿失禁。术后71.4%(20/28)的患者保留了阴茎勃起功能。无患者出现尿道残端或前列腺包膜肿瘤复发,有2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骨转移。结论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与标准的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控尿效果好、可保留勃起神经等特点,适用于对性功能要求较强、肿瘤未累及膀胱颈及前列腺的较年轻的患者。然而,其肿瘤控制效果坏有待于讲一彤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