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孕妇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改变对检测或干预治疗态度的效果.方法 采用与规模大小成比例(PPS)的两阶段分层抽样法选择了1000例在我院产检的孕妇.将2005年3~9月抽选的500例孕妇设为对照组,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抽选的50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并对其采取孕妇学校集体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个别指导等形式进行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自制问卷分别对两组孕妇就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知识、对隐匿性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干预治疗的态度两方面进行调查.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孕妇在相关知识、态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教育的效果与被教育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被教育者的年龄无关.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孕妇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知识水平;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检测及干预治疗;是控制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它病程长,难以治愈,一旦确诊,将会给病人身心带来较大的影响。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112例慢性乙型肝炎,对他们有计划地实施健康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2000万例。从2003年6月—2007年6月,我科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出院指导,使病人形成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产后访视让服务对象接受科学的健康理念,提高产妇的自我管理及新生儿护理能力,促进母乳喂养。方法:对569例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进行3次产后访视及护理指导,并采用讲授,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结果:访视家庭中影响母婴健康的主要原因是不良习俗,对新生儿常见病不甚了解和对感染认识不足。通过宣教及护理指导,解决了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期存在的护理问题。结论:通过家庭防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问题,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顺爱 《护理与康复》2008,7(2):143-144
乙型肝类患者必须进行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以达到持久抑制HBV复制,控制疾病的进展。α干扰素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正规疗程结束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类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30%~40%,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与细胞膜接触并在细胞内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抗细胞膜信息的传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的繁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及其新生儿出生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表现模式,为HBV母婴传播诊断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分娩前抽取肘静脉血检测1 537例HBV感染孕妇HBV标志物,并于乙肝主-被动免疫前抽取1 550例(双胎13例)新生儿股静脉血检测HBV标志物,对母婴HBV标志物表现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1 537例孕妇有11种HBV标志物模式,大三阳(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1 035例(67.34%),小三阳(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389例(25.31%)。新生儿有17种HBV标志物模式,主要有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744例(48.0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386例(24.90%),大三阳188例(12.13%)。结论 HBV感染孕妇的新生儿为HBV感染高危人群,在隔离保护的同时需要进行正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盆底肌锻炼联合健康指导对产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8例孕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孕28周时给予一对一指导盆底肌锻炼,之后孕产妇自行进行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周给予盆底肌锻炼的相关健康指导。产后6周,比较两组盆底肌收缩能力、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为(3.41±0.78)分,对照组为(2.65±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漏尿93例、轻度漏尿6例、中度漏尿5例,产后尿失禁发生率10.58%,对照组无漏尿69例、轻度漏尿19例、中度漏尿11例、重度漏尿5例,产后尿失禁发生率33.65%,两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健康指导可增加盆底肌收缩能力,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恩替卡韦治疗重症乙型肝炎的影响.方法:将40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重症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详细健康指导和护理;对照组仅行一般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治疗顺应性为95%,对照组为6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配合系统化健康指导有利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顺应、规范抗病毒治疗,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宫缩乏力,多在分娩过程中已有宫缩乏力,延续至胎儿娩出后,出血特点是胎盘剥离延缓,在未剥离前阴道不流血或仅有少许流血,胎盘剥离后因子宫收缩乏力使子宫出血不止,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流出的血液能凝固,未能及时减少出血者,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乙型肝炎感染组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16 92例乙型肝炎感染者 (两对半中任一项阳性 )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组合分析。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检测两对半。结果表明 ,随年龄增长而由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的变化过程 ;汉族、彝族的组合较其他三种民族的组合复杂 ,8种以外组合近 7%。结果证明 ,新婚夫妇接种乙肝疫苗是一种重要预防手段 ;其次是新生儿 ;对于 5 0岁以上组可不要求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人类基因构成在种族上的不同可能导致了病毒对细胞的亲和力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DV )感染与乙肝病毒(HBV )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DV阳性患者114例,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即乙型肝炎五项指标(HBV‐M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根据HBV‐M指标的不同阳性分布而分组:HBsAg (+)HBeAg (+) HBcAb(+)设为1‐3‐5(+)组;HBsAg(+)HBeAb(+)HBcAb(+)设为1‐4‐5(+)组;HBsAg(+)HBcAb(+)设为1‐5(+)组;HBsAb(+)HBeAb(+)HBcAb(+)设为2‐4‐5(+)组,HBsAb(+)HBcAb(+)者设为2‐5(+)组;HBsAb(+)设为2(+)组;HBeAb(+)HBcAb(+)设为4‐5(+)组。 HBV‐M 全阴性者设为阴性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 T 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AST (谷草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结果】114例 HDV病毒血清标记物阳性患者中1‐3‐5(+)组占39.5%(45/114),1‐4‐5(+)组占37.7%(43/114),1‐5(+)组占1.8%(2/114),2‐4‐5(+)组占5.3%(6/114);2‐5(+)组占3.5%(4/114);2(+)组占1.8%(2/114);4‐5(+)组占2.6%(3/114),阴性占7.9%(9/114)。HDV(+)中,1‐3‐5(+)组、1‐4‐5(+)组和2‐4‐5(+)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 T 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 T细胞高于对照组。【结论】HDV的发生与乙肝密切相关,HDV合并 HBV感染时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详细阐述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的进展 ,包括干扰素、拉米夫定、疫苗、重组人白介素 12、单磷酸阿糖腺苷等治疗。  相似文献   

14.
《Primary care》2017,44(4):621-62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50例,分别在孕28、32、36周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一次;对照组50例,未予用药。分娩后采集两组新生儿脐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结果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0%、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产前多次肌内注射HBIG可以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17.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炎病毒对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 38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CMV -IgM进行检测 ,比较肝炎病毒感染组与非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结果 :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 (30 .5 % )明显高于无病毒感染组(11.3% ) (P <0 .0 5 ) ,若患者术前已有CMV感染 ,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更高 (4 7.4 % )。结论 :肝炎病毒感染能够增加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率 ,对术前已有CMV感染的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应注意术后CMV的监测 ,以便及时发现病毒活动 ,避免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情况。方法对182例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重感染的患者中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7.5%。34例(68%)发生在前3个月内。8例患者出现相关肝炎症状,其中纳差、恶心、呕吐症状最常见。16例(32%)需要停药或修改方案,34例(68%)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结论合并乙肝的结核病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以及HBV-DNA之间的关系;了解preS1在乙肝病毒感染及复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254例preS1和HBV-M;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72例HBV-DNA。结果1254例中有573例preS1阳性,阳性率45.7%并且preS1阳性只存在于HBsAgHBeAgHBcAb(大三阳)、HBsAgHBeAbHBcAb(小三阳)、HBsAgHBcAb(小二阳)3种血清模式中,阳性率分别为96.0%、68.6%、81.4%,经χ2检验,3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分析372例HBV-DNA,有292例>1×104,其中preS1阳性268例,阳性符合率为91.8%,而HBeAg阳性符合率为53.4%;另外80例HBV-DNA<1×104病例中,preS1阳性率仍为50.0%,而HBeAg阳性率仅为2.5%。结论通过对preS1、HBeAg和HBV-DNA的检测分析,证实了preS1作为判断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比单纯用HBeAg和HBV-DNA定量更敏感,更确切,更方便,是一项非常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清洗消毒机对胃镜污染乙肝病毒(HBV)的清除破坏效果,尝试确定机器消毒的效果及最佳消毒时限。方法:模拟试验将2μg/ml HBsAg涂布在胃镜的镜身、活检钳、活检孔道,对胃镜进行手工消毒及机器消毒1min、3min、5min,收集消毒前、消毒后的标本,测其HBsAg。现场试验以HBsAg阳性病人用后的污染胃镜,作为消毒前对照,经内镜清洗消毒机清毒,胃镜表面涂抹采样,用免疫层析分析技术检测其HBsAg,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BV-DNA。结果:模拟试验消毒前能检测出HBsAg,手工消毒后及机器消毒3min、5min后测不出HBsAg,机器消毒1min后镜身能检测出HBsAg,而活检钳、活检孔道测不出HBsAg。现场试验50例血清HBsAg阳性病人污染的胃镜消毒前,HBsAg阳性检出率为30%(15/50),HBV-DNA阳性检出率为24%(12/50),消毒后HBsAg、HBV-DNA检测均阴性。结论: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3min可有效去除胃镜上污染的HBV。同时具有省时省力、效果不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