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在气道重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改变电流(20、50、100和150 mA)和管电压(100和80 kV),对6只小型实验用猪进行6个序列的胸部CT扫描,并采用最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支气管内镜(VB)等后处理技术对气道进行图像重组并评价图像质量,在MinIP和SSD重组图像上测量0~3级支气管管径并与在解剖标本上测量的0~3级支气管管径进行比较.结果:各序列重组图像上0~2级支气管管径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0和50 mA组3级支气管管径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100 mA、150 mA、100 kV和80 kV组图像上3级支气管管径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MSCT气道重组图像能满足诊断需要,适用于诊断儿童气道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支气管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支气管桥患儿的计算机X线摄影(DR)、MSCT扫描图像资料,MSCT肺部常规扫描后,在16层MSCT机上进行1.25mm层厚、1.25mm层间隔重组,获得最小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显示(SSD)、仿真支气管内镜(VB)图像,记录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伴发异常.结果:18例病变经CT三维重建处理后全部清晰显示,15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中8例伴有左肺动脉吊带;8例伴有左主支气管起始部狭窄,5例左、右支气管均有狭窄,1例伴有气管下段及右侧支气管起始部狭窄,仅1例未见明显气道狭窄.结论:MSCT对于支气管桥的诊断、气道及周围组织的显示有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支气管及肺血管先天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肺部先天性病变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19例行增强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重组图像.结合手术和临床资料评价其作用. 结果 34例中,肺发育异常3例,支气管囊肿15例,囊性腺瘤样畸形2例,支气管闭锁3例,气管支气管1例,肺动静脉瘘6例,一侧肺动脉近端缺如1例,肺隔离症3例.MSCT轴位及后处理图像能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与相应支气管及血管的关系,血管性病变均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结论 MSCT常规检查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能获得肺部先天性病变诊断的足够信息,对肺血管先天性疾病多能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气管性支气管(TB)的MSCT诊断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婴幼儿肺部CT原始图像,以及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形成的重建图像进行TB诊断。同时根据TB起源位置及其所支配的肺段进行分型。结果58例TB,主支气管右侧壁起源52例,包括Ⅰ型-盲端型10例,Ⅱ型-右肺上叶完全型19例,Ⅲ型-右肺上叶部分型23例,Ⅳ型-气管两侧起源1例(完全型),Ⅴ型-右主支气管起源5例。58例中25例合并有先天性心血管系统异常,19例合并气道狭窄,12例合并肺先天发育不良等异常。结论根据TB起源及其支配肺段分型,具有简单、实用等优点。MSCT对于诊断先天性TB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有利于发现循环和呼吸等系统的其它病变。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临床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MSCT检查,并结合MSCT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50例可疑病例中,有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30例,MSCT能显示这些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和堵塞情况,无异物20例,其中18例与临床相一致,2例误诊。结论:利用MSCT的多模式重组,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气管性支气管的诊断及应用价值,认识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例气管性支气管(TB)患者的MSCT薄层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及支气管虚拟内镜(VB)等多种后处理图像。结果5例气管性支气管均为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发生在气管及右主支气管的右侧壁或右后壁,经多种后处理,均能清晰地显示气管性支气管的起源部位,有无狭窄及其他合并症情况。结论 MSCT无创、操作简单,可作为气管性支气管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64-slices 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气道狭窄)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1例术前和29例术后的先心病伴气道狭窄的患者行MSCT对比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和容积再现(VR)以显示气道狭窄情况,并与经手术证实的37例共52个狭窄节段行对比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以比较各种后处理技术对狭窄程度的测量与术中测量的差异性。结果MSCT各种重组技术均能较好地显示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MPR/CPR测量狭窄长度与术中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PR/CPR和VR测量狭窄程度与术中测量无明显差异性(Z=-0.068,P=0.946和Z=-0.591,P=0.555);MinIP与术中测量有显著差异性,常过估狭窄程度(Z=-2.177,P=0.030)。结论MSCT扫描及其三维重组技术相互结合能准确评估先心病伴气道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术前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明确气道情况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儿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小儿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的分类及意义,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患儿的计算机X线摄影(CR)、MSCT扫描影像资料,MSCT肺部常规10mm层厚扫描,在16层MSCT机进行1.25mm层厚、1.25mm层间隔重组,获得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技术(SSD)、仿真支气管内镜(VB)图像,记录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伴发异常。结果:43例病变经CT后处理技术全部清晰显示,CT横断面扫描显示37例,CR仅显示1例;43例中38例有先天性心血管病变,40例为右侧气管性支气管,3例为双侧气管性支气管,共有9例伴随气道狭窄,2例气管插管过深引起右肺上叶节段性肺不张。结论:MSCT对于诊断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显示气道及其周围伴随组织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许彪  陈刚  韦璐 《放射学实践》2007,22(1):54-5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Raysum)和仿真内镜(CTVE)检查,结合轴面图像和所有重组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CT诊断及胃癌的术前评估分期,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0例胃癌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在MSCT的诊断分析中,应当把原始轴面图像、三维重组图像及CTVE图像充分结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改变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于铁链  吴琦  叶宁  曹杨  张静  周宁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04-1208
目的:应用MSCT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尺寸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相关关系。方法:50例COPD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肺功能检查,其中肺功能0级14例,1级8例,2级11例,3级9例,4级8例。采用多平面和曲面重组技术,通过获得肺内不同走行方向气道的长轴位图像,分别测量、计算右肺B1和B10的3~5级支气管(内直径≥2mm)在短轴位图像上的气道径线,评估管壁厚度(T)、支气管管腔面积(AI)、支气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WA%)及管壁厚度与外直径的比例(TDR)与患者的肺功能检查(PFT)结果间的相关关系,并比较COPD0~4级组间WA%、TDR的差异。结果:3~5级支气管WA%、TDR与肺功能结果均有较强的相关关系,3、4级支气管的AI与肺功能结果有相关关系,而5级支气管中AI与肺功能结果无相关关系。T与肺功能结果的相关关系在5级支气管中略强,在3、4级支气管中相关性相对较弱。4级支气管的WA%、TDR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PFT指标的变化及COPD0~4级的组间差异。支气管扩张和变异会对COPD气道定量CT研究产生影响。结论:COPD气道定量CT研究可以较准确、直观地评估气道直径与气流受限的关系,WA%、TDR可作为评估气流受限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附5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53例病人行螺旋CT薄层扫描,重叠重建(层厚3~5 m m ,间隔1~2.5 m m ),然后通过软件功能行三维重建(three- dim ensionalreconstruction,3D)。通过旋转三维图像从最佳角度来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周围结构关系。结果:外伤31 例,肿瘤6例,感染5 例,骨关节退行性变5例,先天畸形4 例,胆囊息肉1例,正常结肠1例。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3DCT)可作为横轴图像和二维重建图像的重要补充,它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对于骨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前制定治疗计划和术前、术后对比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VCT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66例经手术、输尿管镜或临床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行VCTU检查,并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后处理,获得尿路重建图像.结果 66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畸形),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32例,马蹄肾7例,肾旋转不良6例,肾盏憩室5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5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例,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输尿管囊肿3例,膀胱憩室7例.VCTU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可多角度观察尿路,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 VCTU通过VR、MIP、MPR、CPR图像能准确显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及其伴发病变,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牛玉军  王忠彬  王志铭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33-113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三维重组对中央型肺癌(CLC)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CLC患者,经MSCT平扫,增强动、静脉期扫描,二维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及CPR),三维容积重组(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重组(CTVE),同时均经支气管镜及其病理检查,4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并将各种重组诊断结果与横断面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58例CLC MSCT三维重组、支气管镜及手术分三型:腔内结节型5例,环状狭窄型19例,偏心狭窄截断型34例。MPR及CPR、MIP、CTVE诊断结果与横断面扫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VR差异则有显著性。结论:MSCT三维重组能准确分型诊断CLC,评价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程度与范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对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于39例骨关节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重叠重建及骨算法重建,然后通过软件功能行三维重建。通过旋转三维图像从最佳角度来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颅骨及颌骨骨折20例,胸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3例,肩胛骨骨折1例,髋关节骨折3例;左股骨慢性骨髓炎1例,胸椎结核2例,膝关节退行性变1例,肘关节感染2例,颈椎及胸椎先天畸形2例,踝关节合并足骨多发转移瘤1例。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可作为横轴CT图像和二维图像的重要补充,它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尤其在解剖结构复杂的颅底、颌面、脊柱、关节、手和足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MRI快速扫描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SE(HASTE)序列、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和并行采集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大血管MRI检查,其中26例行DSA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扫描序列包括HASTE、TrueFISP序列以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血管电影成像,并加用并行采集技术.分析各序列MRI图像质量,并将MRI检查结果与超声心动图、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共检出10种复杂先心共181处心血管畸形.26例行DSA检查共检出畸形120个并均与手术结果吻合,MRI显示畸形114个(95.00%),超声心动图检出畸形110个(92.67%).TrueFISP序列和HASTE序列利于显示血管畸形,电影序列有助于检出心内外分流.结论:HASTE黑血技术、TrueFISP亮血技术结合快速电影序列进行心脏MRI检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以及较高的病变检出率,适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耳畸形和正常颞骨的螺旋CT三维成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先天性耳畸形和正常颞骨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螺旋高分辨CT扫描技术,对16例先天性,中耳畸形及40例正常耳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三维表面成像,结果:16侧患耳畸形为:外耳道骨性闭锁,鼓室狭小,听小骨发育不育,面神经管异常等。小视野密集重建清晰显示了细微结构,多平面重建提供多位信息,三维表面成像立体直观地显示形态结构,结论:螺旋高分辨CT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有利于外,中、内耳正常结构的显示和先天畸形的诊断,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建议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三维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临床上经DSA证实的12例(共15个病灶)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三维CTA检查。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伪彩技术观察脑血管病变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毗邻关系;采用仿真内镜技术和透明化技术相结合观察病变血管的内部情况;并应用电影功能快速回放以动态观察。结果:三维CTA对15个病灶中除1个动脉狭窄未能显示外,其余病变能清晰辨认,包括6个动脉瘤,6个动静脉畸形,1个动脉狭窄,1个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作为一种血管病变的诊断,并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 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与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以及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再对47例胆道梗阻患者的CT胆道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结果:胆道梗阻组中MPR和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及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优于非梗阻组,CPR图像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优于非梗阻组.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对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为89.4%(42/4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梗阻扩张的胆道结构、胆管壁情况和梗阻的部位,并能对大多数胆道梗阻的原因做出判断,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different imaging technique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racheobronchial diseas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ty-one patients with tracheobronchial diseases [tuberculosis (n = 18), bronchogenic carcinoma (n = 10), congenital abnormality (n = 3), post-operative stenosis (n = 2), and others (n = 8)] underwent chest radiography and spiral CT. Two sets of scan data were obtained: one from routine thick-section axial images and the other from thin-section axial images.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and 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 images were obtained from thin-section data. Applying a 5-point scale, two observers compared chest radiography, routine CT, thin-section spiral CT, MPR and SSD imaging with regard to the detection, localization, ext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lesion, information on its relationship with adjacent structures, and overall information.

Results

SSD images were the most informative with regard to the detection (3.95±0.31), localization (3.95±0.22) and extent of a lesion (3.85±0.42), and overall information (3.83±0.44), while thin-section spiral CT scans provided most information regard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adjacent structures (3.56±0.50)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esion (3.51±0.61).

Conclusion

SSD images and thin-section spiral CT scan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tracheobronchial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ngiography)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经EBCT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共189例,男152例,女37例,其中68例与手术结果作了对照。胸主动脉扫描采用单层增强扫描方法(SSM),心电门控采像;腹主动脉扫描采用连续容积扫描方法(CVS),无心电门控。三维重建方法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多层面或曲面重建法(MPR/C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189例主动脉病变包括各型夹层动脉瘤97例,真性动脉瘤26例,假性动脉瘤8例,马凡综合征39例,大动脉炎5例,各种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14例。68例与手术对照,EBCT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EBCT血管造影图像时间分辨率高,消除了呼吸及运动伪影,可以明确诊断各种主动脉病变;三维重建图像利于整体直观地显示病变,帮助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在主动脉病变的诊断方面,可望取代有创的常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