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近代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国铭 《胃肠病学》2004,9(5):317-31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因症状顽固.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且与食管腺癌的发病有关而备受重视。从发病机制来看.GERD与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失调,特别是一过性LES松弛(TLESR)有关,凼而应属于动力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时,大量酸性胃液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糜烂,因此本病也属于酸相关性疾病。对于GERD的治疗,既要抑制胃酸分泌,又要调整动力障碍和治疗食管糜烂性病变,其治疗目的为:①消除症状;②使食管炎症愈合;③预防各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不全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或气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烧心和反流。目前GERD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内镜及外科手术。但需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且术后并发症多或疗效不确切。LINX抗反流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在疗效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就LINX抗反流系统治疗GER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与食管下括约肌(inferio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一过性松弛、食管酸清除功能障碍以及食管抗反流屏障下降等机制有关。研究表明,胃内酸袋的存在亦为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机制之一。本文就胃内酸袋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或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炎症,而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多发生在50岁以上老年人。一、病因:尚不清楚,有下列可能。(一) 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障碍:LES调节机制复杂,胃泌素缺乏、胆碱能神经元机能障碍、平滑肌肌肉量减少或肌细胞生理性缺陷,均可引起LES功能障碍。外来因素如脂肪  相似文献   

5.
夏华向  杨艺  王振宇 《胃肠病学》2003,8(4):231-23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且治疗费用昂贵。其发病机制涉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下降和自发性松弛频率增加,多伴随胃酸分泌增加。已知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下食管括约肌(LES)功能不全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目前GERD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和外科手术,但GERD患者多数需长期服药、且外科术后并发症较多。内镜技术是治疗GERD的微创方法,可安全、有效改善GERD症状,特别是Stretta射频治疗、内镜下经口无创胃底折叠术(TIF)以及Lin X抗反流系统等。本文就内镜技术在治疗GER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nineter,LES)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反流等一系列慢性症状或同时并有内镜下的食管黏膜损害、甚至导致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等的疾病[1].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反酸等症状,导致食管炎及食管外组织损伤.GERD是一种酸相关疾病,研究表明,GERD伴有酸反流,但常不伴有胃酸分泌增多,实际上是酸的错位.目前已认识到,GERD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力增强的结果,其中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失调起重要作用.现将GERD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促动力药物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食管动力与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机制复杂,胃食管连接处(GEJ)抗反流屏障功能受损无疑是GERD的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下食管括约肌(LES)是抗反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功能异常,包括LES静息压力的减低,胃内压力增高导致LES屏障功能的减弱和频繁的LES-过性松弛(tLESRs)都是导致GERD的主要原因[1].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异常使食管的廓清能力降低,反流物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增加食管的暴露时间,导致食管并发症和反流症状[2].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及非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 isease,GERD)是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已经达成一定共识:即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侵袭作用加强,同时认为GERD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如:(1)十二指肠胃内容物是攻击因子;(2)机体抗反流机制出现问题(LES压下降);(3)胃电起搏系统Cajal细胞网络组织病变,电节律紊乱,协调运动能力下降;(4)食管黏膜耐受反流物刺激及损伤后修复功能缺损。其中以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失调起重要作用。近几年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非药物治疗又有了新的进展。胃食管反流病发病…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伴食管pH的改变,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等的一种表现。若仅有症状或食管pH改变,内镜检查阴性,则称为内镜阴性GERD或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目前认为短暂性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松弛是GERD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食管体平滑肌无效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和胸痛,或伴有体重减轻。临床上出现上述典型表现的患者可疑诊为AC,再通过客观诊断试验,如食管...  相似文献   

13.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其发病原因多样,主要与防御机制减弱有关,其中包括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等。目前GERD主要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Barrett食管(BE)三大临床类型。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通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特色优势。基于此,中华中医药学  相似文献   

14.
促动力药物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的发病机制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失调,食管对反流物廓清能力下降,胃排空延迟以及食管黏膜对胃酸的抵抗力异常.因此,恢复胃动力、增强LES收缩以及食管运动的促动力药物常被用于治疗GERD,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及莫沙必利等药物.目前认为,对于治疗轻度GERD促动力药物与H2受体阻滞剂具有相同的疗效,而在治疗重症GERD时促动力药物和抑酸药物联合治疗比单药治疗更有效.本文就将促动力药物在GERD治疗方案中作用和地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本文主要对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ransient Lower Esopageal SphincterRelaxation TLESR)、下食管括约肌(LowerEsopageal Sphincter,LES)高压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为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食管下括约肌(LES)高压,食管缺乏蠕动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性疾病。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降低LES压力。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气戏扩张及括约肌切开术,但有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可能,口服药物疗效欠佳。我们采用食管下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9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症状或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痛、烧心、反酸或食物反流;可引起食管糜烂、溃疡、出血、狭窄等,称反流性食管炎。GERD非常常见,西方国家约10%的人患有此病,老年人约1/4患有GERD。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具体不详,京沪二地调查约6%的人患有GERD。GER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或食管运动减弱,胃肠内容物的化学损伤及食管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与其有关。其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腹腔镜下治疗及近年开展的胃镜下治疗等。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1].该病发生率较高,病情易反复.笔者通过对236例具有GERD症状的患者进行了24 h食管酸碱监测及LES静息压(LESP)测定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对怀疑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22 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LPR 组)和存在典型食管反流症状(反酸烧心)却没有咽喉炎症状的23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 组)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和24 h 食管pH 监测. 结果:LPR 组的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 和距食管下括约肌(LES)8 cm 处的食管收缩力明显低于GERD 组(41.23±19.61 mmHg vs 55.82 ±20.51 mmHg;58.77±30.84 mmHg vs 77.40 ±36.12 mmHg,P = 0.009,0.035),2 组的食管上括约肌长度(UESL) 、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 和食管其余各段(距LES 3 、13 、18 cm) 的收缩力无明显差异. LPR 组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ERD 组(χ2 = 3.979,P = 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UESP 和食管下段的收缩力在阻止咽喉反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缓症(AC)是由于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失弛缓而致压力增高,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所导致的。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存在争议,主要认为是食管壁间神经丛的节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但以食管中下部最为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段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