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医务界工作近30年,目睹不少患者及其家属为了看病或手术,千方百计到医院找熟人。有些人找一个医生不够,要找好几个;找小医生不放心,还要找主管医生、主任、院长,甚至院长的上司……似乎不找熟人,就不能看病、看不好病似的。而部分医务人员则碍于“熟人”情面而忽略必要的诊疗常规,该做的检查不做,不该用的药乱用,最后招来不必要的纠纷甚至官司,双方均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生病就得就医,如何就医呢?一般人认为,到医院看病就是了。其实不然,看病就医也是有学问的。正确地就医需要这样几个环节:选对医院,了解就医程序,找对科室和医生,做好就医的准备。清楚了这些环节,就能做一个聪明的病人。  相似文献   

3.
段涛 《大众医学》2014,(11):1-1
对于每天门急诊人数超过5200、年平均分娩数为15000例左右的一家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来说,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增进医患沟通,提升患者满意度.一直是我们医院管理者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般来说,做医生的,自己看病的经历比较少,即使看病也会打电话找同学、找熟人。在不多的就医经历中,我曾经带女儿去一家儿童医院就诊,当时感觉很糟糕,差点打电话给那家医院的院长求助.但后来还是忍住了。  相似文献   

4.
两位外地朋友来京看病,还没住院,就到处托关系找熟人。他们说,不找熟人心里没底。一位说,某人因为没找到熟人,给医生的红包送不出去,结果进了手术室,医生说血压太高做不了手术,又被推出来了。另一位说,某人患心脏病,医生说放了两个支架,几年后检查发现,根本就没放支架,白花了冤枉钱。  相似文献   

5.
如今,人们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和了解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一旦患上肿瘤,很多患者和家属还是难免陷入恐慌和无助,与此同时也陷入了治疗的盲区。记者了解到,很多患者总是先找熟人,再通过熟人找医生治疗。可进了医院大门后,还是有不少疑虑:是手术?化疗?放疗?还是中医治疗?还有些患者则盲目地过度治疗,什么药都吃,什么方式都用,甚至受某些保健品的误导,索性以食代药…就此类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盛立军。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读者,您到医院看过病吗?您是如何就医的?找了熟人还是没找?想不想学点就医中的技巧?“少花钱,看好病”,肯定足诸位的共识。事实如此,哪一个就医者不这么想?遗也是医疗改革所触及到的最敏感的活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少花钱而又基本上看好了病?作为就医者本人,应有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不少医院为了激励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推出了"病人选医生"的管理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就医,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但对于搞好"病人选医生"服务,尚有许多工作可作.  相似文献   

8.
医院环境建设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环境需求也相应提高,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地追求治疗疾病,还要为病人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诊疗环境.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舒适宜人的就医环境,协调和谐的医患关系,无疑会消除和缓解病人的痛苦焦虑,改变病人的心态情绪,使患者在就医时能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既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又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医疗工作.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工作,在医院环境建设中把握住以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9.
亚文 《现代保健》2008,(1):14-16
一项业内调查表明,整形医生这个专业目前出现了职业断层:大学毕业生没人接收,找不到工作,选择考研又得不到临床操作经验,依然无法改变就业难的现状;经验丰富的医生供不应求,病人慕名而来,提前预约还要排很久。针对此现象,我们特意拜访了中国整形界的权威——北京整形外科医院外耳整形与再造中心主任庄洪兴教授和他的得意弟子宋春琼博士。结合自身职业生涯的感悟,师徒二人认为:专业技能上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自己;业务学习上要注重“师徒相授”的一脉传承;职业态度上面对金钱的诱惑不能失去钻研进取的精神。一名合格的整形医生要耐得住在学术研究和技艺锻炼中提升自我的寂寞。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可偏偏有人有病又缺钱。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一旦病上身来,不免要惊慌失措。有的贸然而就医,有的找熟人,其实,尽管现代医学发达,医院众多,又是患者市场,但要把病看得好,少花钱,还真得好好地学一学呢。为此,本刊认真总结了一些人就医的经验教训,以望您能达到少花钱而又看好病的目的。从一封读者来信说起……最近,本刊收到了北京市某单位一位刘女士的来信,这位读者在信中不满地叙述道,2001年11月中旬,她带她的母亲到一家大医院就诊,看的是专家门诊。某专家简单地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遵循“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我院自1999年开始实行病人选医生制度。通过一年多的运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社会需求表现为多元化、多层次,病人更加重视心理上的满足。病人到医院就医不外乎是想找好大夫看病;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希望得到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治疗;希望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希望有舒适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12.
病人选医生自古有之,直到今天,这种现象依然以各种不同形式或方式存在着,在各个医院,多数病人在入院前或入院后,都要找关系托熟人。只不过这一切都是私下进行的。如何使这种私下活动变为病人的正常权利,近年来在一些大医院开展了“病人选医生”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院为适应患者需求,在部  相似文献   

13.
对于住院的病人,护士会给您提供一套住院服,除了卫生的原因,还便于医生检查。在国外医院,门诊病人也会享受到提供衣服的待遇。为了方便就医,看病之前选对衣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看病大都经历过,可要想在茫茫医海中能很快找到一位适合自已病情的医生这就难了!第一不知道如何看;第二不知道到哪家医院看、找谁看。一方面少数几家名气大的医院,那里的门诊大厅人头攒动,等待各种检查、化验及取药、治疗的队伍冗长而费时,一套流程下来,陪同看病的健康人都被折腾得精疲力竭,而病人更是不堪重负;那么究竟如何看病、到哪家医院找谁看病呢?那么就听听《新健康》的建议,以帮助您在就医过程中更加理智、便捷、顺利。  相似文献   

15.
杜文 《大众健康》2002,(2):28-28
这些天,3岁的芳芳吃饭不香,没有精神,原来红苹果般的小圆脸一下子瘦了一圈儿,而且小便次数增多,几分钟就想解一次。她还用手指着外阴部告诉妈妈,这里不舒服。妈妈见芳芳的外阴较红,就带她到医院看病;医生怀疑是泌尿道感染,可检查小便并未发现异常。妈妈还发现芳芳内裤上有黄渍,带臭味,就又带她到妇科门诊看病,医生又怀疑是阴道炎,但反复作分泌物细菌涂片检查却无特殊发现。妈妈带着芳芳辗转就医一个多月了,消炎药也吃了不少,可芳芳却症状依旧。  相似文献   

16.
赵坦 《大众医学》2009,(1):56-56
我是一个心血管科的老病号,每次看病总喜欢早点去,但并不是急着找医生看病、开药方,而是静静地坐在诊室的候诊沙发上,专注地听我的主治医生——郭桂生主任给别的病人讲述诊断、治疗和用药之道。虽然他的话是针对别的病人的,但我也同时“沾了光”,从中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郭主任看病很”慢”,不像别的医生那样,几分钟便把病人“打发”了。如果是初诊病人,郭主任会耐心地听取病人对病情的诉说,  相似文献   

17.
当一个人患了疾病到医院就医时,总是和医生产生一样的想法,这就是要及时把自己的病治好。然而在实际就诊过程中,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不合适的想法。那么患者就医时应避免的心理误区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8.
生病求医这一简单至极的常识似乎连三岁小孩也知道,提出这样一个话题,在许多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看病嘛,那是医生的专利,可找医生看病,谁还不会?到医院去,挂上号,找一个医生不就看上病了吗?  相似文献   

19.
·急于求好心理:在门诊病人中,有人今天来就诊,明天因为此病又来就诊;或者今天找一个医生看病,明天又找另外一个医生看同样的病;有的今天到这个医院看病,明天又到另外一个医院治疗,同一种病症接二连三地就诊用药,恨不得药到病除,这种急于求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种反复就医不仅造成经  相似文献   

20.
宋冬雷 《中国卫生》2014,(7):116-116
在中国,不仅医生有烦恼,患者就医的烦恼也不少。烦恼1:得了病,不知道找谁看对路。在中国,医生评价体系是畸形的,职称高并不意味着,临床水平高。因此,老百姓在一大堆专家面前只能抓瞎,是否碰上货真价实的医生就看自己的运气。当然有点头脑和知识的病人通常是要托人打听的,可见国人已经开始知道“医生的品牌”和“医院的品牌”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看病找医生和找医院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