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对耳鸣并不陌生,耳鸣不仅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给身体造成危害。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耳健康,造成耳疾的患者不少。有哪些原因导致耳鸣?1、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  相似文献   

2.
耳鸣的防治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据统计,我国的耳鸣患者超过1亿,而且至少有4千万人受耳鸣的严重困扰。1耳鸣的病因1.1耳部疾病的原因外耳疾病如: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梅尼埃病、听神经瘤等,都能引起耳鸣。1.2噪声原因长期的噪声刺激可造成内耳神经损伤。一般来说,超过安全噪声标准(85~90dB)强度的噪声都有可能造成耳鸣及耳聋。但对同一强度的噪声,存在着个体敏感性差异,只有敏感者才受到伤害或受到伤害的程度较重。1.3耳毒性药物原因引起耳鸣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药物仅引起…  相似文献   

3.
耳朵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中耳象个火柴盒,外壁是耳膜,中耳腔前下有耳咽管,与咽部相通。感冒时,鼻及咽部的细菌就会经过耳咽管进入中耳,特别是小儿耳咽管短而宽,细菌更易进入。有时给小儿喂奶时头过于偏低,奶汁也可呛入中耳;用力擤鼻涕或游泳时,鼻涕或污水也常进入中耳;鼓膜外伤后,细菌则可直接经外耳道  相似文献   

4.
吴威 《健康向导》2010,16(2):36-37
<正>中耳炎是在儿童期高发的一种疾病。由于孩子耳咽管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比较平、比较短,一旦孩子的鼻、咽等部位受到感染,病原菌比较容易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下面介绍一些中耳炎的诊疗知识,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耳朵是人体一个重要器官,除了听觉外,也兼具保持身体平衡的机能。耳可分为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内耳几部分。宝宝的耳朵娇嫩,听力也在发育中,如果耳的任何一部份受损,结果都可能很严重,甚至会造成失聪,要好好保护。喂奶姿势不正确可导致中耳炎中耳内有一条通往鼻咽部的细管称耳咽管,宝宝的耳咽管比较短、宽且直,喂奶姿势不正确如让宝宝平躺着吃奶、奶嘴开口过大、奶瓶举得太高等都容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相似文献   

6.
小小医院     
怎样治疗耳底子 耳底子,也叫耳朵生底,学名叫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侵入中耳引起,常继发于伤风感冒及各种急性传染病之后,分急性与慢性两种。 急性中耳炎:初起症状为耳部跳痛,耳背、耳鸣、伴有发热、烦躁不安,甚则呕吐、腹泻、抽风、过几天耳膜穿孔,流出脓液后,上述症状随之减轻。 病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消炎药物,肌肉注射青霉素,或者采用一些简易疗法: ●百分之一石炭酸甘油溶液滴耳。 ●百分之一麻黄素水溶液点鼻,使鼻孔通畅,头向后仰,让中耳内积脓由耳咽管流出。  相似文献   

7.
赵井 《长寿》2004,(2):17-17
耳鸣是指周围环境中无相应的声源,而患者自觉耳内有某种声音。耳鸣的声音多种多样,音调有高有低:高音调者如蝉鸣、汽笛声等,低音调者如机器轰鸣声、呼呼风声等。耳鸣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响度不一,多数人以夜间为剧,令人烦躁不安,苦不堪言,严重影响着患者正常的睡眠、工作、学习和生活。耳鸣常常是耳部和全身一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常见的有:耳部疾患多有耳病史,且在夜间呈加重趋势。根据部位不同,可产生传导性耳鸣和感音性耳鸣两种。耳的传导部分为外耳、中耳。当外耳道因耵聍、异物、炎症肿胀、液体发生阻塞,耳膜充血、内陷、穿孔,中耳腔积液或…  相似文献   

8.
发生耳闷怎么办文/徐倩在中耳与鼻咽脏之间有一喇叭形的管子相通,医学上称为耳咽管,又叫咽鼓管,起通气作用。当耳咽管发生交通阻塞时,中耳腔压力下降,形成负压,使耳膜内陷,甚至出现渗出性中耳炎,这样便引起了耳闷。病人可有一种耳阻塞的感觉,耳闷、闭气、听力下...  相似文献   

9.
读了上面这则新闻,作为一名医生,我觉得这位打工妹的遭遇既可怜又可悲!可怜的是,她为谋求生计背井离乡。在此期间,仅因“右耳阻塞感”之小病去就诊,结果竟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小病酿成大病。可悲的是,她缺少起码的常识,患病不去专科医院,而是“病急乱投医”,遗憾终身。要讲清楚她患耳病的来龙去脉,有必要先谈谈耳部的解剖结构及其特点。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室、鼓窦、咽鼓管和乳突;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等。耳还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耳、鼻、咽、喉诸器官,多为深…  相似文献   

10.
A 若为外耳滴剂,患者取坐位,头偏于一侧且患耳向上,向外耳道滴入23滴,并保持该头位35分钟。若为中耳滴剂,头偏于一侧且患耳向上,滴入滴耳液23滴,而后用手指轻压耳屏或牵拉耳廓数次,使药物充分进入中耳并再保持该头位23分钟。无论外耳滴剂还是中耳滴剂,每日均需用药46次,直到病情好转。 B 滴耳前,应做好两件事:一是检查外耳分泌物多少,如果分泌物较多,应先用3%双氧水冲洗中耳及外耳道分泌物,再用消毒干棉签擦干耳道,然后滴药。二是若在寒冷季节,滴药前最好使药水的温度接近体温,以免引起迷路刺激反应而出现头晕、恶心等副反应。 …  相似文献   

11.
宝宝健康     
《时尚育儿》2013,(4):42
别捏宝宝的小鼻子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没有鼻毛,后鼻道狭窄,血管丰富,捏宝宝的鼻子,会影响宝宝的呼吸,损伤黏膜和血管,引起炎性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幼儿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也比成人低,当有鼻腔感染时,捏鼻子有可能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相似文献   

12.
有的人以打别人的耳光泄愤,有的父母也常以打孩子的耳光教训,事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甚至留下终生遗憾。 耳——人重要的听觉和平衡器官,其结构精细而薄弱。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和中耳之间有一层很薄的膜样组织,叫鼓膜。中耳是一个很小的含气腔,内有三块听小骨,依  相似文献   

13.
隆多 《药物与人》2003,(4):26-26
耳朵的结构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上相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相似文献   

14.
您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吗?您回善待耳朵吗?没有耳朵是痛苦的,有了耳朵就应当了解耳朵、善待耳朵。还是先从耳朵的结构谈起。耳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  相似文献   

15.
前庭蜗器     
《社区医学杂志》2013,(5):69-69
<正>前庭蜗器又称耳,包括前庭器和听器两部分。二者的功能虽不同,但在结构上关系密切。按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收集和传导装置,是前庭蜗器的附属器。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听器是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觉器是感受头部位置变动、重力变化和运动速度刺激的感受器。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  相似文献   

16.
外耳——通俗意义上的“耳朵”人们见到的耳朵,在医学上叫作外耳廓,实际上它只是耳朵的一部分,整个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廓里面包含着外耳道,外耳道长约3厘米,与鼓膜相连,其间长着大量的毳毛和耳垢腺。外耳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它的作用却巨大:一方面,它可聚集外界声波导入中耳以引起共鸣,同时它又是中耳和内耳的天然屏障。不过,人耳中最重要的结构还是中耳和内耳,这才是使我们听得见、听得清的基本结构。中耳——三块小骨头的大作用中耳是由鼓膜和鼓室内的锤骨、砧骨、镫骨组成,这3块骨头在医学上称之为“听小骨”。中耳的生…  相似文献   

17.
吕凡 《保健医苑》2005,(3):12-12
<正>耳鸣是耳部的一种感觉,是一种听觉紊乱现象,目前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绝大部分耳鸣是因耳部疾病所致,外耳、中耳、内耳、听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听觉中枢等疾病均可引起耳鸣。少数耳鸣是非耳源性的,如血液、内分泌、肾脏或血管等疾病亦可引起耳鸣。耳鸣令患者心情烦躁,若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工作、学习时,必须进行治疗。耳鸣的分类与原因客观性耳鸣。又称他觉性耳鸣,是一种自己与他人都能听到的耳鸣。此种病例很少见,  相似文献   

18.
人的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负责收集声音;中耳通过传音结构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内耳则通过能量转换,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上传到大脑进行声音处理。耳硬化症是病变影响了中耳的传音结构,镫骨底板周围的骨质出现海绵状增生,使底板固定,影响声音传导,从而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姜丽颖 《长寿》2007,(3):10-10
耳呜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有60%的耳呜患者临床医生可以找到病因,归纳为以下原因:一是耳毒性药物原因,许多药物可引起耳呜,如抗惊厥药、麻醉性镇痛药、抗癌药物、抗生素与抗寄生虫药物等。二是噪声原因,一般来说超过安全噪声标准(85~90分贝)强度的噪声都有可能造成耳呜及耳聋。三是外耳与中耳疾病的原因,外耳异物(耵聍)等触及鼓膜时可引起耳呜;中耳的血管畸形及病变也可能引起耳呜。通过耳科临床医生检查和治疗,此类耳呜大部分可以治愈。四是年龄原因,60岁以上人耳呜发病原因是随年龄的增长,听觉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所致。  相似文献   

20.
感冒为什么会引起耳鸣大连市甘井子区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感冒引起的耳鸣是因感冒引起鼻及咽部急性发炎如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向鼻咽部侧壁的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充血肿胀、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发炎,故称急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