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胃镜确诊的376例胃黏膜脱垂症患者被分为射频治疗组(270例)和对照组(106例)。治疗组用射频治疗电极灼凝脱入幽门管的黏膜组织。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人每日口服奥美拉唑(洛赛克)镁肠溶片20mg,连续3w,1月后行临床症状随访和胃镜复查。结果射频治疗组(261例)和对照组(98例)随访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2.34%和45.9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射频治疗组(237例)和对照组(89例)复查胃镜结果有效率分别为100%和12.3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射频治疗胃黏膜脱垂症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脱垂所致慢性胃黏膜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巧玲 《临床医学》2010,30(4):52-53
目的研究胃黏膜脱垂(GMP)与慢性胃黏膜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胃镜检查的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所有患者中共35例存在GMP,其中慢性胃炎组及对照组中分别为22例和13例,慢性胃炎组中GMP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GMP在各年龄组,男女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GMP阳性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率与GMP阴性患者中Hp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P与慢性胃黏膜损害相关,GMP发生与性别、年龄、Hp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镜下高频电切及热活检灼除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效果。方法胃镜确诊的398例胃黏膜脱垂症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电切组(161例)、热活检灼除组(185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术后和对照组每人每日口服奥美拉唑20mg,连续3周。1个月后行临床症状随访和胃镜复查。结果高频电切组、热活检灼除组和对照组症状随访率分别为96.89%、92.97%和88.46%;随访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5.26%、86.05%和36.9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频电切组、热活捡灼除组和对照组胃镜复查率分别为74.53%、73.51%和82。69%;胃镜复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8.53%和13.9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热活检灼除组(92.65%)的显效比例高于高频电切除组(87.5%)(P〈0.01)。结论内镜下热活检灼除法治疗胃黏膜脱垂症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胃黏膜脱垂症内镜微波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该组94例胃黏膜脱垂症随机分为点灼法和片灼法,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疗效:点灼法治疗组显效率为83.3%,片灼法组为80.4%(P>0.05)。症状体征消失率:点灼法组与片灼法组的症状体征消失率分别为86.7%、84.6%(P>0.05)。内镜病变消失率:点灼法组和片灼法组病变消失率分别为91.9%和93.4%(P>0.05)。并发症:点灼法组无上消化道出血,而片灼法组有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内镜下微波点灼法治疗胃黏膜脱垂症与片灼法同样有效,且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10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常规进行胃镜检壹前准备,用2%利多卡因5-10mL含服麻醉后,插入胃镜。将微波天线通过胃镜活检口,进入胃腔,天线对准并接触病灶,电流调至50-70mA进行治疗。结果106例微波治疗都达到满意效果,治疗率达100%。结论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下热极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 将86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无痛胃镜下热极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评价两组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隆起平复、糜烂愈合有效率95.2%,优于对照组有效率47.7%(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92.8%,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2.3%(P<0.05).结论 无痛胃镜下热极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有效、安全、舒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胃黏膜脱垂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玉盘 《新医学》2002,33(3):176-176
进修医生教授,请您介绍一下胃黏膜脱垂症的概念。教授胃黏膜脱垂症(prolapseofgastricmucosa)是指异常松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而言。前者称为逆行胃黏膜脱垂(RGMP),与胃运动紊乱相关,临床上以后者为多见,即一般所谓的胃黏膜脱垂症。胃黏膜脱垂症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原发者若无并发症常可没有症状;而继发者是继发于其他胃部疾病,胃黏膜脱垂只是一个偶然的表现。本症常见于30岁~40岁,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目前对胃黏膜脱垂症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的重要性,尚有争议。进修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利用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疗效观察。方法:常规进行胃镜检查前准备,用2%利多卡因5~10毫升含服麻醉后,插入胃镜,充分暴露病灶。将微波天线通过胃镜活检口,进入胃腔,天线对准并接触病灶,电流调至50~70mA进行治疗。结果:106例微波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胃镜诊治流行性出血热并急性胃黏膜病变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巧云 《新医学》1999,30(7):399-399
1引言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是指以同黏膜钱表性损害为特征的一组急性出血性病变。自纤维胃镜(胃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大大提高了其确诊率,但有关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AGML的报告不多,现将我们1990年8月至1995年8月间应用胃镜诊治的14例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诊断标准本组均符合1987年卫生部制定的EHF诊断及分型标准[1]。14例中重型10例,危重型4例。所有病人均有显性消化道出血表现,AGML的胃镜诊断标准:①胃、十二指肠球部无活动性溃疡病灶及新生物;②可见胃黏膜呈散在的糜烂灶,有时有片状、点状或条索状出血,或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灼除及高频电切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效果。方法胃镜确诊的349例胃黏膜脱垂症患者分为射频灼除组(136例)、高频电切组(161例)和对照组(52例)。1月后行临床症状随访和胃镜复查。结果射频灼除组(130例)、高频电切组(156例)和对照组(46例)随访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8.46%、85.26%和36.9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射频灼除组高于高频电切组(P<0.01)。射频灼除组(109例)、高频电切组(120例)和对照组(43例)复查胃镜结果有效率分别为100%、97.5%和13.9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射频灼除组高于高频电切组(P<0.01)。结论射频灼除法治疗胃黏膜脱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镜下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的疗效。方法经胃镜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单纯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患者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胃镜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并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和评价胃镜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糜烂消失,隆起平复有效率94.1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2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胃镜下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操作简单,是一种效果明显且安全的方法,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对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白光胃镜检查和13-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的1160例病例,依据13C-UBT检查结果分为2组:H. pylori感染组(812例)和无H. pylori感染组(348例)。比较2组白光胃镜下胃粘膜形态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 pylori感染独立相关的胃黏膜形态特征,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 结果H. pylori感染组白光胃镜下弥漫性胃黏膜充血、点状发红、胃黏膜肿胀、胃体皱襞肿大蛇形、胃体黏膜呈“龟纹样”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H. pylori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OR=116.280)、点状发红(OR=4.821)、胃黏膜肿胀(OR=3.432)、胃体皱襞肿大蛇形(OR=4.336)、胃体黏膜呈“龟纹样”(OR=9.346)是H. pylori感染的独立相关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点状发红、胃黏膜肿胀、胃体皱襞肿大蛇形、胃体黏膜呈“龟纹样”预测H. pylori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CI:0.796~0.859)、0.687(95%CI:0.648~0.725)、0.750(95%CI:0.713~0.785)、0.578(95%CI:0.537~0.619)、0.619(95%CI:0.578~0.619),其中以弥漫性胃黏膜充血、胃黏膜肿胀较大,它们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68%和72.17%、97.13%、52.96%。 结论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H. pylori感染具有相关性,以弥漫性胃黏膜充血、胃黏膜肿胀对H. 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异物为内科、儿科、五官科常见急诊 ,本文通过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 37例 ,总结有关治疗经验及注意事项 ,为胃镜钳取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 临床资料37例病人中 ,男 2 4例 ,女 13例 ,男∶女 =1.85∶1。年龄最小 10个月 ,最大 71岁 ,平均年龄 2 8.89岁。 <13岁 11例 ,其中男 9例 ,女 2例 ;15~ 5 8岁 2 2例 ,其中男 13例 ,女 9例 ;>6 0岁 4例 ,男、女各 2例。异物位置 :鼻咽部 1例 ,食道开口处 7例 ,食道上段 15例 ,食道中段 9例 ,胃内 5例。2 讨论胃镜作为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主要手段 ,在全国大多数县市级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内镜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胃黏膜脱垂(GMP)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17例GM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先药物后微波组)和B组59例(药物 微波治疗组),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117例患者88例HP阳性,感染率75.2%.A组43例HP阳性患者抗HP治疗,治愈8例,治愈率18.6%(8/43),有效24例,总有效率74.4%(32/43),15例HP阴性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复查胃镜或钡餐无变化;50例胃黏膜脱垂患者经药物治疗不消失者,采用微波治疗后治愈42例(84.0%),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B组采用药物 微波治疗GMP治愈50例84.7%(50/59),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57/59),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5例出现轻微上腹部隐痛,3例出现黑便,但均在术后治疗1周内症状消失,共治疗GMP 156条.[结论]GMP与HP感染有关,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内镜微波联合抗HP治疗GMP疗效确定,而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热极治疗食管狭窄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内镜直视下用热极探头对吻合口狭窄等食管病变进行旋切、平扫等扩张治疗.结果 共治疗78例食管狭窄患者,包括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51例,食管癌性狭窄18例,放疗后狭窄6例,化学腐蚀性食管狭窄3例,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热极治疗食管狭窄性病变,患者痛苦小、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颈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mucosainthe upper esophagus,HGMUE)的效果.方法:经组织病理证实HGMUE患者68例,均在无痛胃镜下行APC治疗,术后给予奥美拉唑40 mg/次,1次/d口服,至不适症状缓解后改为20 mg/次,1次/d,维持4周.治疗后第3,6,12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经1次APC治疗即完全消除异位黏膜,均未发生出血、穿孔、感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3例6个月后复发再行APC治疗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64例随访12个月1例胃镜下见复发病灶,2例失访.APC术后出现轻度咽部不适52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均逐渐缓解.结论:无痛胃镜下APC治疗颈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许晴晴  吴伟民 《新医学》2003,34(5):317-318
1引言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该病出血凶猛,为消化科急症,治疗亦困难。我院消化科1996年1月~2001年8月,联合应用内镜注射和热凝治疗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1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23~64岁,中位年龄49岁。呕血合并黑便6例,单纯黑便5例;有明显诱因3例,其中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劳累各1例,无明显诱因8例;合并失血性休克5例,出血1次者6例,2次以上者5例,病程6小时至1年不等。胃镜检查均在出血起48小时内进行。2.2内镜下病灶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法治疗胃黏膜脱垂(GMP)的方法和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的56例患者在胃镜下应用高频电圈套切除法进行治疗。术前常规化验肝功能、血小扳、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行饮食管理,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2周。抗生素治疗5d,术后6~8周胃镜复查。结果:56例GMP患者经62例次切除,其中6例2条脱垂黏膜者分两次切除,均成功切除。术中少量出血2例,术后均有上腹痛,经常规处理后消失,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治愈50例,显效3例,无效3例。结论:胃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法治疗GMP近期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经济。可作为治疗GMP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01例肾移植前尿毒症患者胃镜下黏膜病变、Hp感染与血清胃泌素、血尿素氮、肌酐的关系。方法对101例临床确诊为尿毒症的合格病例肾移植前分别进行胃镜检查、Hp检测、血清胃泌素和其他常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1例尿毒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黏膜病变,胃黏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尿素氮、肌酐成正比。在合并有糜烂、溃疡、息肉等病变时血清胃泌素均有明显升高,与未合并上述病变的病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感染可以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但Hp感染不是尿毒症胃黏膜病变的主要原因。胃黏膜糜烂、溃疡、息肉/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高胃泌素血症可能是尿毒症胃黏膜病变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