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产硫酸软骨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分析其酶解产物。方法通过初筛及复筛筛选出1株高产硫酸软骨素酶菌株LHYM225,经形态学观察及16SrDNA序列测定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质谱法检测该酶的酶解产物。结论 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LHYM225与节杆菌属菌株(Arthrobacter)亲缘关系最近,将其初步鉴定为节杆菌属菌株(Arthrobacter sp.),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硫酸软骨素0.8%,KH2PO40.02%,酵母浸粉0.6%,MgSO4·7H2O...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从青岛胶东海岸潮间带淤泥中分离筛选高产胞外硫酸软骨素酶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 通过平板快速筛选法和摇瓶复筛,筛选到1株高产胞外硫酸软骨素裂解酶的菌株C26,根据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鉴定,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根据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C26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 C26。优化最适发酵条件为:硫酸软骨素15 g?L-1,酵母粉7.69 g?L-1,培养温度23 ℃,在最适条件下硫酸软骨素酶的活力可达11.96 U/mL,是优化前的4.82倍。结论 本研究筛选得到的菌株Acinetobacter sp. C26产酶活力高,发酵周期短,在生物化工及医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都井研生猪屠宰厂等地采集的样品中平板分离粗筛到 4 8株硫酸软骨素裂解酶 ABC产生菌 ,进一步复筛出一株高产、稳定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 ABC产生菌株 GT38,初步鉴定为彭氏变形菌 (P.pen-neri)。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分析研究了摇瓶最适产酶条件和 2 L 实验室小罐发酵工艺 ,该菌的最适发酵工艺为培养基大豆蛋白胨 2 .5 % ,蔗糖 1.5 % ,Na Cl0 .4 % ,硅油 0 .0 5 % ,p H7.5 ,接种量 5 % ,通气量 1∶ 1~1∶ 1.2 (v/ v) ,搅拌转速为 6 0 0 r/ min,30℃发酵 10 h,酶活力单位高达 32 2 U/ L。  相似文献   

4.
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纳豆菌的固体发酵。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 ,对以豆渣为原料纳豆菌固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培养基配比豆渣∶麸皮 =5∶2 ,初始含水量 6 5 % (w) ,接种量 10 % (φ) ,初始pH 8 0 ,培养温度 35℃ ;采用最适培养基和优化工艺 ,在 2 5 0mL三角瓶中进行验证实验 ,纳豆激酶的酶活可达到 15 77U·g-1。结论以豆渣为原料固体发酵产纳豆激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步发酵法对…株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以期在已优化的一步发酵的基础上酶活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二步发酵产酶的过程中,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得到二步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氮源浓度和菌龄,同时选取发酵时间、初始pH、接种菌体量和装液量4个因子进行正交试验。最终得到的最优条件为:胶体几丁质0.8%,酵母粉1.0%,菌龄12h,发酵时间72h,初始pH8.5,菌体干重90mg,装液量20mL。在此条件下,酶活力可达1.021U·mL^-1。在二步发酵工艺中另添加0.1%纤维素,酶活力可提高至1.128U/mL,比一步发酵提高了1.27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菌株Oidiodendron truncatum GW3-13产chetracin B的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均匀设计方法,对菌株GW3-13产chetracin B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得到了菌株GW3-13产chetracin B最适培养基组成及最适发酵条件。结论在优化条件下,菌株GW3-13产chetracin B可达到(30.1±1.5)mg·L-1,比优化前提高了6.7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发酵工艺以提高北极放线菌BF-1发酵液中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测定BF-1次级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以发酵液抑菌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放线菌BF-1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琼脂稀释法测定BF-1发酵液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淀粉5g.L-1,NH4Cl 5g.L-1,黄豆15g.L-1,MgSO40.25g.L-1,海水晶30g.L-1;最佳发酵条件:28℃,起始pH7,接种量5%;BF-1发酵液对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40μg.mL-1。结论北极放线菌BF-1发酵液中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体外抑菌活性,优化后BF-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约2.6倍。  相似文献   

8.
研究碳源、谷氨酸钠、盐浓度、培养温度等对金黄色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aureum H0细胞生长和DHA产量的影响,测定了发酵过程菌体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葡萄糖是金黄色破囊壶菌发酵生产DHA的最佳碳源,培养基中葡萄糖、谷氨酸钠最适浓度为30g·L-1和5g·L-1,培养基最适盐浓度为自然海水盐浓度的1/2。金黄色破囊壶菌在优化培养基中发酵4d,菌体量和DHA产量分别达到6.2g·L-1、0.51g·L-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缬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以黄色短杆菌LNV1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逐级诱变处理,在含磺胺胍(SG)、α-氨基丁酸(α-AB)、2-噻唑丙氨酸(2-TA)结构类似物平板上定向筛选,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优化,同时对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等进行了探索。结果获得L-缬氨酸高产菌株LNV270,优化了发酵条件。结论在最优条件下发酵65h,可产L-缬氨酸46.89g.L-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获得L 异亮氨酸最佳发酵条件。方法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查了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L 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 ,通过MATLAB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 ,并研究了各种发酵条件对黄色短杆菌生物合成L 异亮氨酸的影响。结果在优化条件下 ,L 异亮氨酸产率可达 2 1 1 2g·L-1。结论发酵条件的优化控制对微生物发酵生产L 异亮氨酸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他克莫司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他克莫司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了5m3发酵罐的发酵试验,发酵144h他克莫司的产率为330μg·mL-1,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为进一步放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菌株生物合成利普斯他汀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参数。结果 确定了适宜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参数:葵花籽油7%,甘油2%,黄豆粉3.25%,麸皮1%,卵磷脂1%,硫酸锌0.01%,碳酸钙0.08%,初始pH自然,装料系数80mL/500mL,种龄20h,接种量15%,摇床转速230r/min,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68h,产利普斯他汀的水平达到了9667μg/mL,提高了20.6%,发酵周期缩短24h。结论 经过优化发酵条件,S. toxytricini FIM-17-16生物合成利普斯他汀能力大幅提高,为该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佳温度、起始pH值、摇瓶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和发酵天数。结果:最适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条件是培养温度28℃,发酵液起始pH6.5,250mL摇瓶装40mL培养液,接种量30%,摇床转速175r/min,发酵9d。结论:优选的培养条件有利于提高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的量。  相似文献   

14.
红缘拟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组成成分对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量的影响,优选出的红缘拟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多糖的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体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氮源及维生素B1的用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红缘拟层孔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的最佳组合。结果:优选出的红缘拟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g/100mL):大米粉5,酵母粉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5,维生素B10.04。结论:优选出红缘拟层孔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今后大规模液体发酵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一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HK1-6的青霉酸代谢产物进行发酵优化,以期获得足量的化合物研究青霉酸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性。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真菌HK1-6产青霉酸的土豆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青霉酸产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真菌HK1-6高产青霉酸的土豆液体培养基各因素最优水平为葡萄糖30 g,土豆200 g,海盐10 g,pH为4,产量可达0.908 g/L,而原发酵条件下青霉酸产量约为0.423 g/L。结论 真菌HK1-6采用最优土豆液体培养基发酵后,青霉酸的产量显著提高,产量较原培养条件提高约2.1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以低成本的方法制备出高效价的噬菌体制剂,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as_PP24的发酵条件和关键工程化制备工艺进行探索。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噬菌体Vpas_PP24发酵体系的不同培养基、金属离子、pH、接种量及培养时间对其效价的影响;在中试规模对优化发酵工艺进行了工程化放大;并以膜过滤结合热除菌法进行了下游工程化噬菌体分离及终端除菌工艺探索。结果 确立了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as_PP24的最优培养基及最佳发酵条件。摇瓶水平最适出发培养基为2216E液体培养基;Mg2+和Ca2+可促进Vpas_PP24的增殖,且最适浓度为30 mmol·L-1;最适pH为8;VP8最适接种量为1%;最适培养时间为16 h。在摇瓶水平优化后的效价达到3.0×1010 PF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4倍。随之,基于该优化条件,成功将噬菌体发酵放大到50 L中试规模,并建立上游液体深层发酵工程化生产Vpas_PP24的上游工艺,效价达到3.2×1010 PFU/mL,与此同时,建立了下游噬菌体除菌工艺,得到效价为2.5×108 PFU/mL的噬菌体Vpas_PP24批量液体制剂。结论 系统优化了噬菌体Vpas_PP24的发酵条件,并在中试规模进行了工艺放大,成功建立了中试上游噬菌体发酵工艺及下游噬菌体分离工程化工艺及末端去除宿主菌的技术手段,为噬菌体类替抗产品的工程化生产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产豆乳凝固酶菌株,并研究其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方法采用常规土壤分离方法和培养基。结果从广东、敦煌、吐鲁番等地得到的12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产豆乳凝固酶的菌株芽孢杆菌LD30。在给定的发酵条件下,豆乳凝固酶的产率达到600 U.L-1。酶学性质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60℃保温1 h,残余酶活力为50%。在pH6.0~7.0内,酶活力稳定,最适酶反应的pH值为5.9。结论筛选到的产豆乳凝固酶菌株芽孢杆菌LD30具有较高的产酶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土曲霉菌株LOV0305033产生洛伐他汀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土曲霉菌株LOV0305033的碳氮源和发酵参数的研究发现:甘油为最佳碳源,浓度为120g·L-1时洛伐他汀产量最高;大豆粉为最佳氮源,用量为30g·L-1时,产量最高;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27℃,起始pH为6.0,接种量为15%,装液量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