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磁共振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泌尿系疾病患者进行MRU检查,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及其他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U均能清楚显示尿路影像,53例患者中,先天异常3例,肾盂癌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3例,输尿管结石15例,输尿管癌2例,膀胱癌9例,前列腺增生19例。结论MRU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尿路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定性诊断有其局限性,但结合常规T1WI、T2WI常可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图像经过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后处理,对17例尿路梗阻患者行MRU检查。结果:17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8例,输尿管癌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1例,输尿管先天发育畸形3例,膀胱癌2例。膀胱包虫1例。结论:MRU可以直观而明确地显示泌尿系梗阻的部位、形态及扩张情况,是梗阻性泌尿系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与CT增强扫描同时进行在儿童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病儿24例,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IVU)+CT增强扫描。结果检查显示双侧双肾盂双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右重肾、右巨大输尿管积水并输尿管末端囊肿1例;单侧双肾盂并双输尿管4例;单侧双肾盂双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肾盂输尿管交接处梗阻7例;巨输尿管6例,其中2例并输尿管反流;盆腔异位肾、前列腺囊、后尿道瓣膜各1例。结论IVU+CT增强扫描同时进行,有利于连续完整地记录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影像表现,作出全面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U)与磁共振尿路成像(MRU)两种方法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4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的IVU及MRU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病例,IVU显示6例,可明确诊断,显影不良2例及未显影3例,均未明确诊断;MRU全部显影,均明确诊断.9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0例输尿管口囊肿及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IVU及MRU显示清晰,均明确诊断.7例重复肾输尿管,IVU显示5例,明确诊断,2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MRU均明确诊断.2例神经源性膀胱,IVU显示1例,明确诊断,1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MRU均明确诊断.结论:IVU是泌尿系统先天畸形主要检查方法,对IVU不显影或显影不良及做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困难时,MRU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56例泌尿外科患者接受MRU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肾结核3例,各种先天畸形28例,肾盂癌4例,输尿管癌6例,输尿管结石9例,医源性输尿管狭窄4例,膀胱癌2例,MRU检查对尿路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100%。结论 MRU是安全有效非侵袭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对静脉尿路造影禁忌症和患侧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具有特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绍伟  崔延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48-3850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1例疑有泌尿系疾病的患者行冠状位重T2快速自旋回波3D扫描,对采集的图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进行分析。结果:51例中,有47例MRU图像显示较满意,能满足诊断要求。4例由于患者呼吸很不规律使图像显示不佳,结合原始断层图像,基本能作出诊断。结论:认为MRU是一种有前景的泌尿系检查手段,特别是不适合作IVP的,MRU可清楚显示泌尿系的影像,对于小孩、老年人及体弱者不能接受IVP检查时,MRU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5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的MRU及IVU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病例,MRU全部显影,均明确诊断;IVU显示13例,可明确诊断,显影不良2例及未显影3例,均未明确诊断.1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5例输尿管口囊肿及4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MRU及IVU显示清晰,均明确诊断.7例重复肾输尿管,MRU均明确诊断;IVU显示5例,明确诊断,2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2例神经源性膀胱,MRU均明确诊断;IVU显示1例,明确诊断,1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结论 MRU已成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尤其对IVU不显影或显影不良时,MRU可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的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重T2WI技术对80例病人行磁共振尿路成像(MR urography,MRU).结果:MRU可显示尿路梗阻的部位、程度,尤其对静脉肾盂造影(IVU)不能显影者效果良好;与常规MRI结合可揭示病变和尿路梗阻的关系.原始MRI图像显示肾实质和(或)输尿管重度阻塞,肾周围积液.MRU显示重度扩张的输尿管上段梗阻端呈"漏斗状"改变,下段呈"麻绳扭曲"样改变.结论:MRU是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性影像手段.与MRI结合能更清楚地诊断尿路梗阻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磁共振MRI并结合MRU检查有尿路梗阻性病变病人150例,将MRU所见与临床诊断及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根据病变部位、形态、信号、尿路梗阻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等征象研究MRU在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50例尿路梗阻病人中,肾、输尿管先天畸形24例,结核22例,结石27例,输尿管良性狭窄46例,肾、肾盂癌10例,输尿管肿物12例,外压性病变所致梗阻9例.所有病例MRU均能确定梗阻水平,其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MRU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7%.结论:MRU是安全、有效的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结合MRI可获得很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对小儿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小儿泌尿系先天畸形病例,全部经腹部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U结果显示孤立肾3例,肾发育不良3例,6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肾脏异常旋转2例,双肾融合畸形4例,肾脏位置异常3例。结论:CTU技术为小儿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检查及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诊断数据,与其它检查手段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临床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MSCTU诊断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价值:与IVU、MRU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在诊断泌尿系统先天异常方面的特点、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将其与IVU、MRU进行比较。方法搜集4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泌尿系先天异常患者83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52例行IVU检查,40例行MSCTU检查,47例行MRU检查。IVU、MSCTU、MRU对泌尿系先天异常总的定性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48.21%,95.83%,72%,总的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57.14%,100%,90%。对伴轻度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6.67%,100%,33.33%,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3.33%,100%,66.67%。对伴中度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100%,75%,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50%,100%,93.75%。对件重度上尿路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2%,85.71%,90.90%,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0%,100%,100%。结论MSCTU对显示泌尿系先天异常的整体解剖形态和细微病理变化能力强,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U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不用对比剂,可显示尿路扩张情况、梗阻部位、梗阻端形态,尤其对碘过敏或IVU不显影、中重度肾积水的病人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与MRI结合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尿路梗阻患者行MRU和常规MRI检查,并与静脉肾盂造影(IVP)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U和MRI结合能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89%。优于IVP和超声检查。结论:MRU和MRI结合对尿路梗阻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尿路梗阻性病变优先选择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0例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行CT平扫、增强扫描、容积(VR)重建,并对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病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泌尿系统肾脏畸形病种中,肾脏异位12例,孤立肾6例,肾异常旋转3例(盘状肾2例、马蹄肾1例),囊性不良发育肾6例,融合肾畸形3例。重肾重输尿管畸形17例(单侧重复肾重输尿管畸形13例、双侧重复肾畸4例)。结论 CT平扫、增强扫描、容积(VR)重建在对30例泌尿系统先天发育畸形病种诊断过程中,全方位可靠的呈现了病变之间的关系和解剖结构,发挥了CT的优势,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缺点,大程度的降低了临床上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技术的适应证及临床意义。方法:13例泌尿系疾病患,在1.5T超导型MR扫描机上,用快速自旋波重T2WI加权序列扫描,图像经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病变部位加做常规磁共振成像T1WI及T22WI轴位及T1WI冠状位。结果;13例MRU影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其中11例对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迂曲,狭窄及梗阻部位显示极好。只有2例单纯性血尿患显示较差。  相似文献   

15.
李顶夫  于景昌  雷益  王蕾  侯严振 《海南医学》2009,20(12):55-57,52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水成像MRU与分泌性ce-MRU的方法,并讨论其适应证,评价其优劣;描述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类型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实行MR水成像扫描;其中86例同时行水成像MRU与注射对比剂的ce-MRU对照。结果101例MR共发现11种泌尿系畸形、156个病灶。无论泌尿系有无排泌功能,MRU均能显示有尿液或囊液充盈或扩张的部位;ce-MRU能显示有功能的肾脏并与之相连的正常或病变的泌尿管道。结论水成像MRU能清楚显示所有尿液充盈的正常结构或积液扩张的病灶;ce-MRU能显示有功能的肾脏并与之相连的正常或病变的泌尿管道、膀胱,以及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MRU与ce-MRU应相互结合使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十分完整有用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尿路造影、螺旋CT(SCT)、磁共振成像(MRI MRU)对上尿路结石与肿瘤所致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再行数字化X线摄影尿路造影诊断的76例上尿路结石与肿瘤病例,其中33例同时作了SCT检查,22例作了MRI MRU检查。通过与手术、病理等进行对照,比较尿路造影与SCT、MRI MRU对梗阻定位、定性及梗阻与扩张程度的鉴别,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数字化X线摄影尿路造影对梗阻定位、定性及梗阻与扩张程度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结石组,98·4%、96·8%、100%,肿瘤组,93%、93%、100%;SCT:结石组,95·7%、100%、95·7%,肿瘤组,90%、90%、80%;MRI MRU:结石组,86·7%、60%、93·3%,肿瘤组,85·7%、71·4%、71·4%。②尿路造影、SCT与MRI MRU定性诊断结石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在其他方面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尿路造影结合泌尿系统平片(KUB)、超声为最主要的检查方法,SCT是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MRI MRU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对于肿瘤,尿路造影为首选且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方法,SCT可作出明确的定性及分期诊断,MRI MRU可显示更多软组织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对泌尿系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临床或随访证实的泌尿系梗阻。结果:泌尿系梗阻40例磁共振尿路造影成功率100.0%,梗阻段狭窄类型为:截断征18例,杯口状3例,充盈缺损12例,鼠尾征3例,移行性狭窄4例。MRU结合MRI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0%,定性准确33例(82.5%),总确诊36例(90.0%)。结论:MRU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新技术,对泌尿系梗阻和狭窄的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结合常规MRI图像能对大多数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做出定性诊断,是IVU的有效补充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