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骨科创伤发病率高,病理复杂,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医疗费用高,已成为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骨折激活机体的应激反应,例如激活或抑制的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下丘脑、脑垂体)以及炎症反应(包括炎症因子如TNF-α和IL-6,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都会对疾病造成影响。骨折创伤后早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与机体免疫状态紊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毅  邓小明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0):710-711
脓毒症 (sepsis)是临床危重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随着人们研究脓毒症致病机制和宿主对脓毒症反应基因学基础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认识到机体免疫状态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 免疫亢进与脓毒症许多研究认为 ,脓毒症反映了机体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在感染、损伤和急性炎症时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释放大量促炎介质如TNF -α、IL - 1、IL - 6、IL - 12、IL- 18以及IFN -γ。垂体前叶细胞表达TNF和IL - 1的受体 ,炎症介质可通过这些受体激活该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领域之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以及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是经常使用的药物之一。β受体阻滞剂的重要性在于心血管疾病中,尤其是高血压、心肌缺血和(或)心力衰竭都有交感神经系统(SN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以及内皮功能等神经体液和细胞因子参与。  相似文献   

4.
<正>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具有杀灭外来微生物、呈递抗原并激活淋巴细胞、清除细胞碎片、促进修复和新血管生成的功能,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1-2]。在炎症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可分化为两种不同的亚型:经典激活型(M1)和交替激活型(M2)[2]。M1通过释放炎症细胞因子促进Th1反应;M2参与炎症缓解过程、组织重塑以及纤维化的形成[3]。CD163作为M2活化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有赖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死亡之间的适当关系。淋巴细胞中,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是免疫系统维持稳定的一种重要机制。细胞周期参与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死亡。因此,阐明免疫细胞发生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机体适应性免疫反应中,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易位蛋白(MALT)1是抗原诱导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关键因子,其蛋白酶活性的激活可增强机体免疫反应.近年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MALT1的蛋白酶活性对MALT1依赖性淋巴瘤[活化B细胞样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BC-DLBCL)与MALT淋巴瘤]细胞生存及增殖是必需的;亦有文献报道,MALT1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发生相关,且在骨髓瘤细胞株中过表达.笔者拟就MALT1的功能、对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及其与血液系统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快速识别病原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机体适应性免疫的基础。机体固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DC)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粒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及肥大细胞等,它们通过一系列模式识别受体(PPRs)及相关分子激活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从而控制或清除机体病原体感染。相关研究认为microRNAs(miR-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所表现出来的红肿热痛,在保护机体免受侵害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功能正常对机体的存活是至关重要的[2].免疫反应的显著特征是在炎症条件下由免疫细胞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病原体的侵入和损伤可激活某些局部炎症反应释放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HMGB)等,这是一种精确的紧密的可控性的反应[3-4].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作为外周血中最多的白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抵抗外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普遍认为中性粒细胞主要通过活性氧杀菌途径、脱颗粒杀菌途径和胞外杀菌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途径杀灭病原体,若其杀菌途径缺失或抑制将导致反复感染,若过度激活也将对机体造成损伤。该文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杀菌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以期为后续的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后具体作用途径以及作用靶点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50~60年代,Burnet和Thomas提出免疫监视(immunosurveillance)学说,认为机体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细胞免疫机制,主要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cyte activated killer。IAK)、自然杀伤细胞(neutral killer,NK)等免疫效应细胞杀灭肿瘤细胞。虽然机体有一系列的免疫监视机制,但肿瘤在某些个体仍能发生并持续发展,甚至转移,其原因是肿瘤存在着多种免疫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