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的可行性.方法 用针刺与艾灸结合治疗观察对RA的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等变化.结果 显效2例,有效9例,改善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结论 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血沉明显下降,对类风湿因子滴度亦有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类风湿关节炎针灸效应的因素.方法:通过对近10年针灸临床文献中影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针灸效应的多因素作分析、探讨.结果:影响RA针灸效应的因素主要有针灸时机、选穴、针灸方法、针灸疗程、针灸与其他疗法的联用.结论:注意影响RA针灸效应的因素,有益于提高针灸治疗RA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其镇痛机制.方法 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2:1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患者血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 SR)、类风湿因子(RF)滴度.结果 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肤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 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治疗前后SOD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结论 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 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治疗前后SOD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结论 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 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治疗前后SOD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结论 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对称性多滑囊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因目前不明,属中医“痹症”范畴,现在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中药汽雾透皮疗法配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效果较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侵犯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可引起全身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毒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是对疾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候机制研究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RA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家兔关节滑膜液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RA疾病模型,艾灸实验性RA家兔双侧"肾俞"穴,运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治疗前后家兔关节滑膜液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 RA模型组关节滑膜液中IL-1β、TNF-α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艾灸治疗组关节滑膜液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低于RA模型组(P<0.05, P<0.01).结论艾灸治疗能抑制RA滑膜细胞分泌IL-1β、TNF-α,对抑制滑膜炎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