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于足背外侧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瓣,以足背动脉足底穿支为旋转点,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内侧创面,将足背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残端吻合。供区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术后第1天因植皮处包扎过紧,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皮瓣出现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皮瓣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本组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无臃肿,无磨损及破溃,穿鞋无影响,患者步态正常。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10mm;未吻合神经者皮瓣仅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结论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厚度适中且耐磨,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大,血供充分,而且可重建受区皮肤感觉、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应用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三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伴有肌腱、骨骼外露的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十分棘手。应用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损伤,可取得满意效果。2005年以来,笔者应用此皮瓣3例,全部成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疗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顺行、逆行修复足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部软组织缺损的部位、程度、大小等,选择应用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足背皮瓣、交腿皮瓣转移修复缺损创面17例患者的19只足。结果本组19只足18只皮瓣全部一期成活,皮瓣质地柔软,形态及功能满意;1例因术后感染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再次手术植皮创面愈合。结论上述四种皮瓣设计方便,操作简易,损伤较小,供、受区距离近,组织质地接近,是修复足部软组织严重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皮瓣移植术感觉重建极为重要,如感觉功能丧失,局部失去保护功能,较易造成损伤;神经营养机制破坏,损伤难以愈合,影响运动功能恢复。自1984年以来,笔者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感觉或可重建感觉皮瓣修复,取得预期效果。临床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  相似文献   

6.
拇指指腹缺损修复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109例拇指指腹缺损的病例,应用掌短肌皮瓣修复18例,应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30例,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35例。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95例经过10个月~11年随访,从皮瓣色泽、质地、外形、感觉等方面分析,以掌短肌皮瓣色泽及质地最接近拇指指腹,皮瓣两点分辨率达5mm—11mm,平均7.3mm;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恢复为10mm~12mm,平均11.2mm;腹股沟皮瓣组织修复后色泽较深,质地较拇指指腹薄、软,两点分辨率为12mm~16mm,平均13.6mm。结论掌短肌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最为理想、外形最好,感觉恢复最佳,但手术最复杂;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有一定恢复,手术仍有一定风险;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常见色素沉着,质地与拇指相差较大,感觉恢复差,但手术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胸脐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足脱套伤患者采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15~50岁,平均35岁。创面面积16cm×6cm~28cm×12cm。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臃肿,需再次手术整形。其余病例外观和足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胸脐皮瓣为腹壁下动脉供血,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可切取面积大且易于切取,适宜修复足脱套伤,尤其适用于有部分足底皮肤缺损者。  相似文献   

9.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5.0cm ×3.0cm~7.0cm ×4.0cm 35例,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分析。术后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随访5~26个月,皮瓣及供区植皮切口均I期愈合,优良率为94.2%,皮瓣质地良好,成活佳,能达到修复目的。  相似文献   

10.
足跟部外伤,常造成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如不加处理,将给生活带来不便。我们利用足外侧筋膜皮瓣修复3例足跟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均取得满意效果。1 手术设计和步骤足外侧筋膜皮瓣是以跟外侧血管、神经束为蒂的轴型瓣,包括跟外侧动静脉、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根据足跟部缺损的大小、部位设计筋膜皮瓣,蒂部在平外踝上部与跟腱之间,弧形向前的舌状瓣,远侧可达第Ⅴ跖骨基底。术前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血管探查,龙胆紫标记。超声探查平外踝尖处3例平均动脉外径0.7mm,筋膜皮瓣大小分别为:4cm×7cm、4.5cm×9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叶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相邻两处创面的方法 和疗效. 方法 2001年3月-2007年1月采用吻合血管的双叶股前外侧皮瓣修复9例不同部位的相邻两处创面,包括3例洞穿性缺损创面. 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Ⅰ例皮瓣出现远端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愈合.9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外形满意. 结论 双叶股前外侧皮瓣除具有股前外侧皮瓣的优点外,还可同时修复相邻两处缺损,是修复同一肢体相邻两处缺损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非恒定蒂腓动脉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5 - 2010年应用非恒定蒂腓动脉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腓动脉皮支位置,利用各皮支形成的链式供血方式,选择距创面直线距离最近的皮支点作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5 cm×8 cm,最小16 cm×6 cm. 结果 经1.5个月~3.5年的随访,18例皮瓣成活良好,外观满意,仅1例皮瓣远端出现边缘坏死. 结论 非恒定蒂腓动脉链式穿支皮瓣不受蒂部位置的限制,切取灵活方便,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查足内侧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特点,以及不同血管蒂皮瓣用于修复足踝部创伤的效果. 方法 成人下肢标本共30侧,经腘动脉或胫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测足内侧皮肤的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据此切取内踝前穿支皮瓣及远端蒂足内侧皮瓣对临床16例足踝部创伤患者进行修复. 结果 足内侧皮肤血管来源存在多样性,其主要有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二者发出的前后支与(拇)趾底动脉浅支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吻合而成的动脉弓.依据前二者动脉分布区域的大小,可将足内侧皮肤的血管解剖分为三种类型.临床1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2周~20个月,皮瓣色泽正常,外观良好,有痛温觉. 结论 切取内踝前穿支皮瓣可以很好地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切取远端蒂足内侧皮瓣可以很好地修复中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桥式交叉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手术方法改进与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应用改进的桥式交叉血管吻合游离背阔肌皮瓣或穿支皮瓣移植方法修复8例(男6,女2)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20~49岁(平均3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9cm×20cm~11cm×32cm。血管蒂行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瓣成活,随访6月~4年(平均2.7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后动脉通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改进的手术方法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血管吻合操作容易等优点,不损伤健侧小腿胫后动脉,降低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岛状肌皮瓣(肌瓣)在早期修复颈胸部重度创伤性创面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根据45例患者创面所在具体部位、创面的性质及致伤因素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岛状肌皮瓣,共使用岛状胸大肌肌皮瓣8例,岛状背阔肌肌皮瓣28例,岛状斜方肌肌皮瓣9例。结果 45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岛状肌皮瓣,早期修复颈胸部重度创伤性创面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带蒂皮瓣蒂部处理方法对皮瓣成活和外观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月,将传统带蒂旋转皮瓣设计为“网球拍”形,旋转蒂部设计成圆形减张小皮瓣和带蒂旋转皮瓣组成“感叹号”状皮瓣,旋转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共17例.其中上肢3例,下肢14例.皮肤缺损面积4.0cm×7.2cm~5.8cm×14.0 cm.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2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 结果 除1例皮瓣术后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1年,愈后皮瓣无明显臃肿,蒂部旋转点外形好. 结论 “感叹号”状皮瓣可减少远端蒂皮瓣蒂部卡压,促进静脉回流,提高带蒂旋转皮瓣的成活率,并改善其外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兔胚胎脊髓 (ESC)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能性。 方法 手术造成成年家兔双侧坐骨神经缺损 ,左侧选用胎兔脊髓桥接 ,右侧为自体神经桥接 (对照组 )。对实验动物在免疫学、电生理学、肌湿重、组织学等方面进行了检测。 结果 术后血中白细胞介素 (IL) -2、IL - 6、IgA、IgG、IgM的含量分别为 (0 .14± 0 .0 1) pg/ml、(0 .2 6± 0 .0 3)pg/ml、(0 .0 6 9±0 .0 0 4 ) g/L、(3.0 5± 0 .6 4 ) g/L、(0 .2 2± 0 .11) g/L ;神经传导速度 (NCV)为 35 .7~ 4 1.6m/s ,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 (Lat)为 1.31~ 1.5 1m/s,运动神经电位波幅 (Amp)为 0 .5 0~ 0 .71mV。与术前或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光镜、电镜观察胚胎脊髓移植段及远侧段神经生长良好 ,神经纤维数量为 15 .32~ 19.18,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示踪 ,可在脊髓前角发现被标记的神经元。 结论 兔胚胎脊髓移植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坐骨神经在免疫学、电生理学、肌湿重、组织学及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99Tcm-热变性红细胞脾显像监测自体移植脾功能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脾显像监测自体移植脾成活及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 对17例接受脾切除和自体脾移植的患者,于术后早期进行^99Tc^m-热变性自体红细胞列术后3-5个月再次显像,与同期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E4,CD8含量和CD4/CD8比值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的方法.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18例.本组年龄16~52岁,皮瓣范围20 cm×6 cm~25 cm×10 cm.供区游离植皮覆盖.结果 术后17块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有约4 cm × 1 cm的坏死.12例获随访2个月~1年,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结论 该皮瓣血运可靠,修复范围广,不牺牲主要血管,手术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腓动脉穿支蒂皮瓣用于修复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应用腓动脉穿支蒂皮瓣进行修复,皮瓣最小10 cm×8 cm、最大20 cm×12 cm,术后随访1年.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1年,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踝关节屈伸程度平均达48°,接近健侧,修复足底的皮瓣共7例,感觉恢复达S3+,西点分辨率为9 mm~ 13 mm.结论腓动脉穿支蒂皮瓣可用于修复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用于修复足底时感觉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