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际国内所有权威指南均明确指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标准治疗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 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疗程48周,基因2/3型HCV感染患者疗程24周[1-2].我国最新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CHC患者经过规范化标准治疗的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virologic response,SVR)率可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余佳平 《肝脏》2015,(1):86-88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具有隐匿性,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HCV感染都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急性HCV感染慢性化比率高达50%~85%[1],如不及时治疗,慢性感染可致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使治疗成本大幅上升,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慢性丙型肝炎(CHC)主要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39例接受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HCV 于1989年由 Choo 等[1]分离鉴定,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为有包膜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目前, HCV 感染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原体。据统计,全球 HCV 感染者超过1.7亿人[2]。HCV 感染易导致慢性化,55%~85%的成人急性感染后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3]。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的 CHC 患者中,约半数不能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4]。固有免疫应答是机体抵御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NK 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承担者,不仅可清除癌细胞,对病毒等病原体亦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5]。  相似文献   

4.
刘柯慧  王晖 《肝脏》2021,26(3):230-232
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是肝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有7100万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每年死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人数不少于40万[1].自HCV发现以来,关于其病毒学、免疫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 )的研发和临床应用革新了CHC的治疗策略,持续病毒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 (IL-1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血浆水平与慢性HC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28例,健康体检者81例.TaqMan探针法检测IL-17 rs8193036及rs2275913位点基因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17水平,分析CHC患者IL-17等位基因、基因型及血浆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结果 CHC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IL-17 rs8193036位点C、T等位基因及rs2275913位点A、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HC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IL-17 rs8193036位点基因型CC (46.49%对比41.98%)、CT (45.61%对比44.44%)、TT(7.89%对比13.58%)分布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2275913位点基因型AA(16.23%对比13.58%)、AG (48.25%对比50.62%)、GG(35.53%对比35.80%)分布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V基因1型与2型感染CHC患者IL-17 rs8193036及rs2275913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HC患者组血浆IL-17水平为(97.67±39.68)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1.60±19.78)pg/ml,两组比较t=2.414,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高水平表达在HCV感染及慢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17 rs8193036及rs2275913位点SNPs可能与HCV易感性及持续感染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6.
超过20%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接受IFNα抗病毒治疗后出现抑郁症,氟西汀常用于缓解此症状。氟西汀具有抗炎特性,可改变肝脏脂质合成,但其对CHC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及机制仍未阐明。近期研究表明氟西汀可抑制HCV感染Huh7.5细胞,且缓解了胞内活性氧生成和脂质蓄积,并通过激活STAT1和JNK通路促进IFNα介导的抗病毒作用,降低患者HCV载量及ALT水平。此外,氟西汀增强了CHC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反应元件活性,其对HCV感染和脂质蓄积的抑制效应可被PPARβ/γ等拮抗物一定程度逆转,表明氟西汀可能通过调节PPARβ/γ和JNK/STAT通路抑制HCV感染、活性氧生成及脂质蓄积。  相似文献   

7.
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国外应用干扰素治疗CHC的报道较多,治疗可使40~70%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ALT恢复正常,但停药后有效者中至少有半数ALT再次升高,仅25~30%HCV RNA持续转阴。本研究旨在观察胸腺因子D对CHC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HCV RNA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由一名献血员所致62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评估其疗效.方法 62例输血后CHC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标准干扰素3~5MU,隔日一次注射,口服利巴韦林0.6~ 1.0g/d),疗程48周,随访96周.以持续病毒应答(S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停药后生物化学应笞率为考核指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 SVR率为83.9% (52/62),EVR率为95.2% (59/62),ETVR率为87.1% (54/62),停药后生物化学应答率为100.0%.不同病毒载量(x 2=10.13,P<0.05)和不同年龄(x 2=14.58,P<0.01)患者SVR率差异明显.干扰素所致8例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者经内分泌专科协助能坚持完成抗病毒治疗.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患者疗效显著,获得SVR的52例停药后随访96周均无复发,疗效与感染HCV时较年轻、感染时间较短、多数患者病毒载量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好等因素有关,与性别无关.只要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均应抗病毒治疗,以清除病毒、阻断和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9.
邱秋  张霞 《肝脏》2010,15(6):465-467
丙型肝炎呈世界性流行,全世界约1.5到2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85%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早期为无症状型慢性肝炎,晚期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与抗核抗体(ANA)的变化规律,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60例C HC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结果:CH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A阳性率显著增高(χ2=13.45,P<0.01).随着血清中HCV RNA含量升高,ANAFa性率逐渐增高(χ2=22.5,P<0.01).三组ANA核型均以颗粒型为主,但抗核仁抗体随着HCV RNA含量升高,阳性比例逐渐升高.CHC患者的抗核抗体以低滴度为主,随着病毒含量的增高,高滴度的抗核抗体有增多的趋势.结论:CHC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自身免疫现象,随着病毒载量增高而加重.明确HCV感染与自身免疫的关系.将有助于探讨HCV发病机理,对于CHC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发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当一部分HCC病人血中可检测到抗-HCV和HCV RNA。同时HCV感染的病人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其潜伏期一般为20~30年。HCV感染可直接导致HCC,但通常经过肝硬化阶段。HCV基因型为1b、嗜酒及重叠感染HBV,可增加其发展成HCC的危险性。 1 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重要病因.HCV感染后20年肝硬化的发生率约为12.5%.2005年,美国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21.25万例,估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会增加到37.5万例,按美国的计算标准,2005年世界范围内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约为780万例,2015年约为1380万例[1].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率在1型HCV感染患者已经超过66%[2];2、3型HCV感染患者在80%以上;但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SVR率仅为30%左右[3].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上的重要课题。慢『生丙型肝炎(CHC)的治疗在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亚太地区在这个研究领域上也有许多深入的研究与新的发现,以下将针对这个主题分成四个部分来说明:首先将对目前全球HCV感染的状况做简单的概述。在第二部分中将对全球CHC治疗方式的演进作介绍,以及目前依据不同HCV基因型与病毒动力学的个人化治疗作较详尽的解说。第三部分将探讨宿主因素与HCV感染或治疗的关系,特别是目前研究上最热门有关于代谢因子及宿主基因变异对CHC治疗的可能影响。最后将针对未来CHC治疗的可能发展方向作讨论。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丙型肝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肝脏疾病[1].HCV是一种RNA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这种DNA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同.目前已经积累的临床与研究资料表明,慢性HCV感染不仅引起CHC、肝硬化、肝细胞癌,而且还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的代谢疾病,我们曾经提出HCV感染引起的多代谢综合征(metabolicdisturbance syndrome))的概念[2].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HCV感染可以引起2型糖尿病(NIDDM)的发生[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广东佛山地区慢性丙型肝炎(CHC)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病学情况,研究丙肝病毒(HCV)感染对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设备Fibro Scan测量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受控衰减参数(CAP)的影响。方法:对15例单纯CHC(无合并NAFLD)患者、20例单纯NAFLD(无合并CHC)患者以及30例CHC合并NAFLD患者,应用Fibro Scan测定其CAP值,比较各组间的CAP值;对CHC合并NAFLD组再分别按照丙肝基因型以及丙肝病毒RNA水平进行划分亚组,比较各亚组间的CAP值。结果:3组患者的CAP值均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呈正相关,CHC(无合并NAFLD)组的CAP值低于NAFLD(无合并CHC)组、CHC合并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HC合并NAFLD组中,各HCV基因型亚组(1b、6a)之间、各HCV RNA水平亚组之间的C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合广东佛山地区HCV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在有限样本的研究中,未发现Fibro Scan对NAFLD患者测定的CAP值受HCV感染影响,但更准确、细致的情况依赖于大样本量的随机、多中心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回眸2011年,在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2011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首部《HCV感染诊治指南》通过《肝脏病学杂志》在线发表;美国肝脏病研究学会(AASLD)更新了丙型肝炎指南,具体提出了基因1型慢性HCV(丙肝病毒)感染治疗方案,为提高持续病毒应答(SVR)率和HCV清除率带来新的希望.随着基因学研究的深入,已肯定宿主基因IL28BP编码干扰素γ,其多态性是丙型肝炎治疗后预测患者获得SVR的强有力因子.随着非核苷类抗HCV药物的开发和临床Ⅰ、Ⅱ、Ⅲ期试验的实施,一批直接抗病毒(directacting antiviral,DAA)药物的问世,给HCV感染的治疗带来了曙光,无干扰素治疗方案有望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IFN)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较有效的药物,然而仅约20%的病人能获得持久反应(即停药后6个月血清ALT正常、HCV RNA阴性),且治疗费用昂贵,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能否从临床、生化或肝组织病理的表现找寻预示IFN治疗反应的因素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现将这方面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1 影响干扰素疗效的预测因素 1.1 丙肝病毒的基因型 丙肝病毒(HCV)较多变异,根据其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情况,可将HCV分为多种基因型。近年来注意到HCV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HCV感染者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治疗的应答特点和长期预后.方法 纳入2016年7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中心的慢性HCV感染者127例,其中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85例,代偿期肝硬化(compensated-liver cirrhosis,CLC)患者3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ed-liver cirrhosis,DLC)患者10例.DAA治疗12或24周.比较3组患者HCV RNA转阴时间、停药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12,SVR12)率以及停药后2年的转归情况.结果 所有CHC、CLC、DLC患者均完成DAA治疗.CHC、CLC和DLC患者的SVR12率分别为98.82%(84/85)、96.88%(31/32)和100%(10/10);CHC患者HCV RNA转阴时间明显早于CLC和DLC患者(P均<0.05).在2年随访期间,1例CLC患者发生病毒学复发,2例DLC患者分别出现肝功能恶化和肝细胞癌.结论 目前常用的DAA治疗方案对CHC、CLC和DLC的患者均有高效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且SVR12率在96%~100%之间,有很高治愈率.对于肝硬化患者停药后仍须监测肝癌的发生或个别病例HCV复发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有关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其所致丙型肝炎研究的深入,对HCV感染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及移植后HCV感染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现就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一、肝移植前HCV感染的自然病程与临床转归急性丙型肝炎约20%一30%可完全恢复,即HCVRNA阴转、抗HCVIgM阴转及转氨酶(ALT)正常。40%一60%的病人转为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变,其中20%可发生肝癌,其所需时间分别为10、21、29年“’。急性HCV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者体内抗HCV出现早晚有关,在急性期已出现抗HCV的病人,其慢性化率较高,且一旦转为慢性后,抗HCV…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与肝脏脂肪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除了引起急性丙型肝炎(AHC)、慢性丙型肝炎(CHC),与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之外,与肝脏脂肪变、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BCL)等也有密切的关系。说明HCV感染的致病机理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截然不同。关于HCV感染与肝脏脂肪变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